中國的 AI 路線圖:務實應用優先,會比美國的 AGI 更聰明嗎?
中國的 AI 路線圖:務實應用優先,會比美國的 AGI 更聰明嗎?
夢想與現實的交叉點:兩大 AI 強權的分歧

作者=InfoAI 編輯部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夢想與現實的交叉點,美國追夢,中國落地:兩種 AI 未來的分歧
在全球 AI 競賽的舞台上,美國與中國正走向兩條迥然不同的道路。美國矢志打造人工通用智慧(AGI),讓機器擁有如人般的推理與決策能力;美國押注在打造能思考、能推理的「人工通用智慧(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試圖讓 AI 成為超越人類的智慧體;中國則選擇了另一條更務實的方向,將 AI 技術快速融入農業、醫療、製造與警務等場域,專注於眼前可見的實用價值。
這不只是技術哲學的分歧,更是體現制度、文化與戰略選擇的不同。問題是:在全球競賽中,哪一條路會更快帶來優勢?
01|美國的豪賭:AGI 聖盃的追尋與隱憂
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 等美國公司,普遍將焦點放在 AGI。這類模型追求能「像人一樣理解世界」,但這條道路風險高、投入龐大,短期內難以見到直接產業回報。近一年來,美國 AI 模型在推理、長上下文處理與多模態理解上持續進展,但也面臨生成錯誤、算力需求與成本過高等挑戰。AGI 仍像是一場「賭未來」的豪賭。
在舊金山的會議廳裡,OpenAI 的執行長 Sam Altman 曾直言,AGI 是「改寫歷史的目標」。Google DeepMind 的研究者們也在劍橋與倫敦的實驗室裡,不斷追求讓 AI 具備「通用推理」的能力。對這些公司而言,AGI 就像 20 世紀太空競賽一樣,是一場必須贏下的文明挑戰。
但現實卻顯得殘酷。要訓練這樣的模型,需要數十億美元與無數 GPU 晶片;即使推出的模型如 GPT-4o 或 Claude Opus,在多步推理上仍常出現錯誤答案。業界內部的爭論也愈來愈激烈:這樣的「夢想」是否會淪為無止盡的資金黑洞?
02|中國的工廠與醫院:AI 正在真實落地
相較之下,中國的 AI 策略更強調「現在能做什麼」。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推行「AI Plus」政策,將 AI 應用列入六大重點領域,包括製造業、醫療、教育、農業、交通與公共安全。此策略的重點不在於突破未知,而是將 AI 作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
例如:
- 農業:智慧農機搭配 AI 影像辨識,提升作物產量。
- 醫療:AI 輔助診斷工具在三甲醫院廣泛應用,減輕醫師負擔。
- 警政:結合人臉辨識與預測式警務,提高治安管理能力。
- 製造:智慧化工廠推動「AI + 製造」,預估到 2030 年相關產值可翻倍。
這些應用雖然不具科幻色彩,卻切中產業與社會痛點,帶來短期可衡量的效益。
與此同時,在中國江蘇的一家紡織工廠裡,工人正看著 AI 系統即時調整生產線速度,減少布料浪費。廣州的農業試驗田中,無人機搭載影像辨識技術,能準確判斷病蟲害並自動施藥。北京協和醫院的醫師們,也在使用 AI 輔助診斷工具,幫助更快分析 CT 影像。
這些應用聽來平凡,卻真實影響著經濟與社會。中國的「AI Plus」政策,正是要讓這些零散的應用形成全國規模的浪潮:把 AI 當作水電般的基礎設施,滲透到各行各業。
03|晶片封鎖下的中國突圍:國產與開源並進
當美國限制 Nvidia 高階晶片出口,中國的科研人員一度陷入焦慮。沒有最先進的 A100 或 H100,如何支撐龐大的模型訓練?眾所皆知,中國最大的瓶頸是高效能晶片的缺乏。美國限制 Nvidia 晶片出口,當然是使中國的 AI 訓練與推論能力受限。然而,中國選擇了「多線並行」的解方:
國產晶片:阿里巴巴近期宣佈的新一代國產 AI 晶片,正是這場「突圍戰」的代表作。雖然性能尚未完全追上 Nvidia,但在推論任務上已展現替代潛力。
開源社群:中國並未把希望全部寄託在硬體上,而是轉向開源社群。百度、阿里巴巴、清華大學等單位相繼釋出開源模型,鼓勵研究者與創業者改造、調試,形成一個「群眾參與式」的生態。對比美國的大公司主導,中國的模式更像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中小型資料中心:在算力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並未一味追求超級資料中心,而是推動更多地方級 AI 應用基地。
這套策略,讓中國在硬體受限下,仍能保持 AI 生態系的增長速度。
04|DeepSeek 的逆襲:低成本模型的全球震撼
真正讓外界驚訝的,是 DeepSeek R1 模型的崛起。這款模型在僅有美國五分之一的預算下,竟展現出接近 GPT-4o 的能力。
消息傳出後,國際產業界一度震動。這意味著,即使缺乏最先進的算力,中國仍能透過更聰明的演算法與訓練策略,追趕甚至部分超越西方對手。
在上海的一家三甲醫院,R1 模型已經被用於臨床輔助,幫助醫師在數分鐘內完成原本需要數十分鐘的病例分析。患者或許不會知道背後的 AI 名稱,但能感受到等待時間縮短、診斷更精準。DeepSeek 模型被引入醫療與教育場域,證明了「中國式 AI」並非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影響到實際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這正是中國式的「務實 AI」的實證。
05|政策推動的加速度:AI Plus 如何改變遊戲規則
中國的 AI 發展有一個獨特背景:強烈的政策驅動力。
AI Plus 政策:由中央政府定調,地方政府執行,確保從上而下的統一行動。
國家 AI 團隊:百度、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與高校、研究院被納入同一戰略,形成資源集中。
監管措施:中國快速推出算法備案、倫理審查機制,雖然限制靈活性,但也降低了不受控風險。
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使中國能快速推動 AI 落地,即便技術不如美國尖端,也能在產業應用上形成領先。在這種制度下的速度,往往讓外界既驚訝又質疑。一方面,它讓 AI 可以迅速滲透社會;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引發關於隱私、自由與監控的爭議。
06|務實應用與長遠願景:誰更接近勝利?
值得思考的是,這兩種策略並非單純的「誰對誰錯」。
當美國的研究人員在模擬人類腦神經網絡,中國的工程師則忙於優化工廠排程;當美國矢志跨越智能的鴻溝,中國則一步步在田間、醫院與城市裡讓 AI 發揮實效。短期來看,中國的路徑可能顯得「更聰明」:它更節省資源,更快帶來成果。長期而言,美國若真能實現 AGI,將可能一舉改寫產業與社會格局。
全球 AI 格局因此呈現雙軌並行:一邊是追逐夢想的美國,一邊是落地為王的中國。問題在於,哪一條路會先抵達「可持續商業模式」的彼岸?這場比賽,不只是科技的競爭,更是制度、文化與價值觀的角力。
07|台灣的角色:半導體、醫療與治理的戰略優勢
對台灣而言,這場 AI 分歧提供了三點重要啟示:
- 聚焦優勢領域:台灣在半導體、光學與硬體整合上具優勢,若能與務實 AI 場景結合,將形成關鍵競爭力。
- 產業應用導向:與其追逐 AGI,不如強化在醫療、製造與智慧城市的落地應用,建立台灣特色解決方案。
- 倫理與治理框架:中國雖快速落地,但在監管與隱私上爭議不斷。台灣可透過更透明的治理,建立可信任的 AI 生態,成為國際合作的橋樑。
台灣不必追逐 AGI 的夢想,也不必全然複製中國的模式,而是應該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混合道路。
下一階段的變數:晶片、開源與政策的考驗
未來幾年,值得觀察的關鍵包括:
阿里巴巴與華為的國產晶片,能否真正支撐大規模 AI?中國 AI 國產晶片能否真正替代 Nvidia?
DeepSeek 與 Qwen 等開源模型,能否在國際市場形成影響力?
美國的 AGI 研究,是否能在五年內交出突破性的成果?
中國的 AI Plus 政策,能否成為「務實 AI」的全球範例?
答案或許還遠,但競爭的格局已經逐漸清晰。
總結觀點:AI 的未來不止一條道路
AI 的未來可能並非單一路徑,而是多條賽道並存。美國的 AGI 是一次長遠的豪賭,中國的務實 AI 則像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全民動員」。
就短期而言,中國的策略或許更符合「聰明」的定義:它不追求顛覆,而是用 AI 改造當下。對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而言,真正的問題不是選擇哪一方,而是你要在這兩條路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策略。
FAQ|關鍵問答
Q1:什麼是中國的「AI Plus」政策?
這是中國政府在 2024 年推出的政策,將 AI 應用納入製造、醫療、教育、農業、交通與公共安全等六大領域,推動全國性落地。
Q2:中國為何強調 AI 應用而非 AGI?
因為在硬體與研發資源受限下,中國更希望透過「務實應用」帶來經濟效益,避免陷入高風險投資的困境。
Q3:阿里巴巴的新晶片是否能取代 Nvidia?
目前僅針對推論任務具替代潛力,仍難以完全覆蓋 Nvidia 在高階訓練晶片的優勢。
Q4:DeepSeek 為何被視為代表案例?
因其以低成本訓練卻達到接近 GPT-4o 的表現,顛覆了外界對中國 AI 僅靠資金與硬體的印象。
Q5:台灣在這場競爭中的角色是什麼?
台灣可利用半導體與硬體優勢,專注於「AI + 製造」與醫療應用,並透過治理與倫理標準建立國際合作優勢。
Q6:中國的 AI 模型是否具國際影響力?
DeepSeek 與 Alibaba Qwen 已在部分國際市場展開應用,但長期能否挑戰美國模型仍待觀察。
Q7:哪一種策略更有勝算?
短期內,中國的應用落地更具競爭力;長期而言,美國若成功實現 AGI,將改寫整個產業與社會格局。
參考資料:
China Has a Different Vision for AI. It Might Be Smarter.
https://www.wsj.com/tech/ai/china-has-a-different-vision-for-ai-it-might-be-smarter-581f1e44
China's Alibaba Develops New AI Chip to Help Fill Nvidia Void
https://www.wsj.com/tech/ai/alibaba-ai-chip-nvidia-f5dc96e3
China's Alibaba develops new AI chip to help fill Nvidia void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alibaba-develops-new-ai-chip-help-fill-nvidia-void-wsj-reports-2025-08-29
China Releases AI Plus Policy: A Brief Overview
https://www.geopolitechs.org/p/china-releases-ai-plus-policy-a-brief
Understanding China's AI Manufacturing Roadmap
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understanding-chinas-ai-manufacturing-roadmap-implications-on-fies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
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