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讀|AI Agents 正式上線花旗銀行:金融產業進入智慧助理新時代
精選解讀|AI Agents 正式上線花旗銀行:金融產業進入智慧助理新時代
全球金融業數位轉型加速,AI Agents 成銀行內部升級關鍵角色

InfoAI 編輯部
AI Agents 進駐花旗銀行金融業數位升級
2025 年,AI Agents 不再只是科技產業內部的流行話題,而是實際改變全球金融業的工作現場。這一波轉型潮由 Citi(花旗銀行)領頭開啟。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花旗銀行近期在其內部平台 Stylus Workspaces 試辦「agentic」AI 計畫,開放約 5,000 名員工於日常工作中運用 AI Agents,負責客戶研究、資料彙整、文件翻譯等多步驟任務自動化。這場試點不僅展現企業數位升級的里程碑,也象徵 AI 正加速進入金融產業的核心運作,徹底重塑人機協作與內部管理。
單一指令完成多步驟工作流程
這一波花旗導入的 AI Agents,最大特色在於能夠「一次下達指令,自動完成多個串聯流程」。不同於以往只能對話、查詢資料的聊天機器人,花旗的 AI Agents 能根據單一提示,自動完成如客戶背景查詢、資料彙整、國際文件翻譯、彙整成報告等一系列步驟。例如,員工只要下達「請協助彙整某產業客戶的全球資訊並轉為簡報」指令,AI 就能整合內外部資料、翻譯內容、歸檔成簡報,大幅減少手動操作時間,提高整體工作品質。
這些 AI Agents 採用 Google Gemini 與 Anthropic Claude 等大型語言模型,並在企業專屬、隔離的運算環境中執行,確保客戶與業務資料的安全,同時遵守金融法規與公司合規要求。
大規模試點關注效益與成本回報比
這次試點計畫為期四到六週,由花旗 CTO David Griffiths 領導,觀察三大關鍵指標:
員工參與度與實際操作體驗
團隊密切追蹤員工主動運用 AI Agents 的情況,並根據回饋不斷優化產品功能。效率提升與產出價值
觀察 AI Agents 是否能協助員工減少作業時間、提升產出準確性,並分析不同部門、不同任務的落地效果。成本/價值比(Cost-to-Value Ratio)
初步以短時、低複雜度任務為主,後續若擴展至高複雜度、長時流程,AI 運算成本將進一步評估,這也是金融業決策導入規模的關鍵依據。
資安與法規仍是最大考驗
花旗此次採用 Google Gemini 與 Anthropic Claude 這兩套大型語言模型,並將所有 AI 運算、資料調用與流程控制都限制在內部隔離的運算環境,確保高度資安。每一項任務、指令、資料存取過程都全程受控並留有完整記錄,以因應金融監理機關的規範要求,避免資料外洩、違法或不當使用。
不只是「省時」,更是工作現場結構的再造
AI Agents 的普及,已不僅僅只是提升工作效率而已。根據花旗員工回饋,許多原本需耗費半天以上的人工作業,例如跨國報告彙整、多語系文件翻譯與彙總,現在可以在幾分鐘內自動完成。員工可將更多時間投入在策略思考、客戶經營等需要判斷力的工作上,進一步強化人力的高附加價值。
這也帶動組織分工出現新變化:
行政、文書、重複性作業未來將大幅自動化
員工將轉型為策略規劃、協作與數位流程設計的角色
新型職位如「AI 流程優化師」「數位治理顧問」快速興起
AI Agents 預計成為新標配
花旗並非唯一推動 AI Agents 的金融巨頭。J.P. Morgan、Goldman Sachs、美國銀行等皆積極將 AI 助理、數位流程自動化納入組織運作。業界普遍認為,AI Agents 將成為銀行及相關產業提升生產力、創造競爭優勢的「標配工具」,更進一步牽動組織治理、人才招募與訓練模式的轉變。
AI 應用還有很大升級空間
相較於國際金融巨頭,台灣銀行業雖然系統數位化程度高,但 AI 的大規模導入仍處於初階,多數還停留在簡單自動化與客服聊天機器人階段。這次花旗的案例,正好提醒台灣產業三個升級重點:
資料治理與安全必須先行,才有大規模 AI 落地的基礎
跨部門協作、數位基礎建設與管理層支持要同步推進
強化員工數位素養,系統性培訓新型態人才是關鍵
安全、合規、成本三重考驗
儘管技術持續進步,金融業導入 AI Agents 時仍須解決三大難題:
資安風險嚴峻
銀行內部涉及大量客戶與業務機密資料,必須確保 AI Agents 的運算流程全程於內部受控,並有完善的審核與監控機制。法規與合規壓力大
金融監管機構對 AI 使用有嚴格規定,所有資料流、輸出決策必須符合監管要求,並能即時追蹤與溯源。長期成本效益不確定
當 AI Agents 擴展到複雜任務與大規模應用時,算力與維運成本是否划算,成為金融業內部評估導入規模的重要依據。
產業生態鏈與新型工作職位的興起
隨著 AI Agents 的落地,將進一步帶動 AI 服務商、系統整合、資安與資料治理等相關產業的合作與分工。對於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若能精準掌握本地法規與安全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產業的 AI 升級供應鏈。
編輯觀點|AI Agents 是智慧金融的分水嶺
花旗銀行推動 AI Agents 的意義,不僅是提升工作效率,更代表智慧金融正進入「主動協作、自動判斷」的新時代。這是產業分工、人才培養、組織管理全面進化的契機。對台灣來說,這正是追趕國際腳步、打造下一波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時刻。建議金融業、科技新創與相關政府單位,積極投入 AI 流程優化、資安治理與人才發展,搶占產業升級新機會。
參考資料
AI Agents Arrive at Citi
https://www.wsj.com/articles/ai-agents-arrive-at-citi-60a3559d
FAQ|關鍵問答
Q1:什麼是 AI Agents?花旗銀行這次導入的和過去的聊天機器人有什麼差別?
AI Agents 指的是能夠協助員工自動完成多步驟任務、整合公司內外部資料、提升流程自動化的智慧型助理。傳統聊天機器人通常只能根據使用者的單一問題回應或查詢,而 AI Agents 則能根據單一指令,自動串聯多個工作步驟,例如彙整產業資料、翻譯文件、撰寫報告等,大幅降低人工處理時間與錯誤率。花旗銀行導入的 AI Agents 重點在於結合大型語言模型與內部資料治理,確保資訊安全並符合金融業高標準的監管要求。
Q2:花旗這波 AI Agents 試點最具創新與挑戰的地方是什麼?
最具創新的部分是將 Google Gemini、Anthropic Claude 等先進語言模型與銀行內部專屬平台整合,實現單一指令就能完成多步驟的流程。最大的挑戰則在於如何確保所有運算、資料調用全程於內部環境進行,並同時符合法規與成本效益要求,特別是在長時間或複雜任務上,如何控制 AI 算力消耗與維運開支。
Q3:AI Agents 對銀行員工的工作型態與職涯發展有什麼影響?
AI Agents 主要協助自動化高重複性、文書性工作,讓員工將重心放在策略規劃、跨部門協作與創新決策等高價值任務。未來金融業人才不只要熟悉數位工具,還需強化數據分析、跨部門協作與流程優化等技能。同時,像 AI 流程優化、合規與資安設計等新型職位將日益重要。員工應積極調整心態,視 AI Agents 為提升自我價值的助力,主動學習新技能,以強化自身競爭力。
Q4:這類 AI Agents 還有哪些尚待解決的潛在風險?
資安與法規是最大風險來源。金融業屬於高度監管產業,一旦 AI Agents 出現資料存取過寬、資訊外洩或輸出不符合法規規定,會導致嚴重損失與信任危機。此外,當 AI Agents 負責更長流程或高複雜度任務時,運算資源與維運成本也會大幅提高,考驗企業的技術規劃與預算管理。
Q5:台灣銀行業該如何跟上這波 AI Agents 的產業升級趨勢?
台灣金融業應先強化內部資料治理與資訊安全,積極推動跨部門協作與流程自動化,並結合在地法規進行客製化規劃。同時,加強新型人才培訓,鼓勵員工主動學習數位工具與 AI 流程設計。未來可與本地科技新創合作,開發合適的 AI Agents 解決方案,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縮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
Q6:AI Agents 會不會成為金融業的「標配」?哪些產業會是下一波導入重點?
目前國際一線銀行已將 AI Agents 視為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新標配」。未來,保險、證券、顧問、醫療、法律等同樣重視流程與合規的產業,預期也會大舉導入 AI Agents,打造全新的智慧工作場域。
Q7:企業怎麼判斷導入 AI Agents 的時機與規模?
建議企業可從短時、低複雜度的日常工作流程試點,觀察 AI Agents 對效率、品質與成本的提升,再依據組織規模、法規限制與部門需求,逐步擴大應用規模。持續追蹤成本效益比、合規風險與員工回饋,有助於掌握最佳數位轉型節奏。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