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讀|WTO:AI 將翻轉全球貿易,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

Google 大規模調整人力,AI 隱形工人的角色浮出檯面

· 產業趨勢,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報告預測,AI 有望在 2040 年前讓全球貿易規模擴大三成,但數位落差與政策配套將決定誰能真正受益。台灣出口產業與政府需同步升級應對新挑戰。

AI 重塑全球貿易的未來藍圖

人工智慧(AI)正在快速改變全球貿易結構。世界貿易組織(WTO)於 2025 年 9 月發布《世界貿易報告》,報告指出生成式 AI、自動化與語言翻譯等新興科技,正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的新驅動力。這波趨勢除了提升跨境貿易效率,還有望帶動全球 GDP 成長。然而,WTO 也特別提醒,AI 的普及可能會加劇全球與國內的數位落差。如果相關政策與社會配套未能即時跟上,部分國家或產業將難以受惠。

WTO 報告揭示 AI 驅動貿易與 GDP 大幅成長

WTO 在報告中預測,AI 應用於供應鏈管理、物流調度、智能海關、文件自動化與語言翻譯等領域,將使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總額在 2040 年前提升 34–37%。同時,全球 GDP 也有機會因 AI 普及而增長 12–13%。這些技術大幅降低了貿易摩擦與成本,讓更多中小型企業以及新興市場供應商能夠參與國際分工。

WTO 副總幹事 Johanna Hill 表示,AI 的普及將改變全球貿易的遊戲規則,但各國需確保這場轉型具備包容性與彈性。

AI 技術正改寫國際貿易流程

AI 在貿易流程的應用面向廣泛,包括智能化供應鏈、即時物流調度、自動化文件與合規審查,以及語言翻譯等工具。這些技術不僅能協助企業精準管理庫存,提升物流效率,也可優化文件處理及跨國溝通,減少傳統貿易的人工作業錯誤。同時,AI 驅動的數據分析也讓企業得以更有效預測市場需求,及早因應風險與變動。

技術普及效應下的新受益者與挑戰者

在 AI 驅動的貿易新格局下,具備數位基礎設施、技術研發實力與高素質人才的國家與企業,將取得明顯領先優勢。以美國、歐盟、南韓及日本為例,這些經濟體早已在 AI 應用和產業政策上超前布局。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與智慧製造等產業,也被視為 AI 新應用的重要參與者。

然而,缺乏資源與轉型能力的國家與企業,則容易面臨邊緣化風險。報告特別指出,低收入國家如果能強化數位基礎設施,出口成長最多可達 11%;但如無配套,數位與經濟落差恐持續擴大。

台灣出口與數位轉型現況

2025 年上半年,台灣受惠於 AI 及高效能運算需求,出口總值持續成長,尤其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比率創新高。電子零組件、半導體與資通訊設備出口動能強勁,企業加速導入 AI 至製造、倉儲及跨境電商等流程。部分大廠如台積電、鴻海已在智慧工廠及全球物流調度上展開應用,中小企業也陸續採用 AI 翻譯與自動化文件處理工具。不過,數位落差與法規創新速度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偏鄉與小型製造業在 AI 工具取得與訓練方面的挑戰仍存。

台灣外貿協會積極推動貿易數位化與 AI 工具應用

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及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近年來推動多項數位轉型及 AI 應用措施。協會陸續協助出口業者導入 AI 生成行銷文案、產品圖片及自動化開發信等工具,並與國際科技公司合作,推廣智慧推薦、AI 廣告優化及跨境直播等應用,以協助企業提升國際行銷效率。此外,外貿協會也開設多元 AI 應用課程與法規說明會,協助企業了解相關規範與數位趨勢。目前相關措施主要聚焦於數位行銷與內容自動化領域。針對 AI 在供應鏈管理、智慧物流、自動化文件處理及跨境數據流通等貿易流程的應用,政策工具與產業推動仍在持續發展中。

灣產業與政策推動三大關鍵

台灣產業與政策界,正聚焦於數位基礎設施升級、人才再訓練與貿易規範電子化三大領域。高速網路、雲端平台與 AI 計算資源建設持續進行,產學合作強化 AI 與資料分析人才培育。政府亦加速推動海關自動化、資料跨境流通協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政策,協助產業順利接軌國際趨勢。

關注焦點:國際規範與數位包容性

隨著 AI 驅動貿易成為全球共識,國際間針對 AI、資料治理、就業轉型及綠色供應鏈的新規範仍持續發展。台灣企業與政府將持續觀察國際規則變動、加強中小企業轉型資源,並關注數位包容性與社會安全網的建構,確保不同產業與族群能共同受益於新一波數位經濟成長。

編輯觀點|AI 引領貿易轉型,台灣如何主動創造新優勢?

WTO 的最新報告說明,AI 不只是企業內部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未來全球貿易規則與分工重組的關鍵動能。對台灣來說,未來十年將是「AI+貿易」的黃金成長期。除了強化現有的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優勢外,台灣可在以下幾個層面積極推動:

  • 首先,企業應優先導入 AI 工具進行國際市場資料蒐集、供應鏈管理及智慧預測,從行銷、報價到客戶服務全面升級跨境競爭力。

  • 其次,建議政府與產業攜手建立產學合作平台,加強 AI、資料分析、國際法規及跨境營運人才的養成與再訓練,讓勞動市場隨時跟上產業變革。

  • 接下來,中小企業則可運用政府與外貿協會現有的 AI 工具和數位轉型輔導資源,縮短與國際大廠的數位落差,快速進入跨境貿易新賽局。

  • 最後,政策面應持續推動貿易流程電子化、海關自動化及跨境數據流通規範,並參與國際數位貿易標準的訂定與協商,提升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與話語權。

台灣如果能將這些建議落實於產業與政策實務,不僅能鞏固既有優勢,更有機會在新一輪全球貿易升級浪潮中,開創屬於自己的數位經濟新局。

參考資料

AI set to transform global trade, say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eport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i-set-transform-global-trade-says-world-trade-organization-report-2025-09-17/

WTO報告:AI將大幅提升全球貿易但也可能加劇經濟鴻溝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58474

AI助台灣製造業轉型,應對全球貿易變局的關鍵策略

https://www.digiknow.com.tw/knowledge/677f6ec5b85f2

台灣上半年出口值創新高與 AI 應用推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8/8988115

台灣經貿網與Google攜手助企業AI跨境

https://info.taiwantrade.com/video/%E6%99%BA%E6%85%A7%E9%A9%85%E5%8B%95%E5%A4%96%E8%B2%BF%E5%8A%9B-%E5%8F%B0%E7%81%A3%E7%B6%93%E8%B2%BF%E7%B6%B2%E8%88%87google%E6%94%9C%E6%89%8B%E5%8A%A9%E4%BC%81%E6%A5%ADai%E8%B7%A8%E5%A2%83-%E8%BC%95%E9%AC%86%E9%81%8B%E7%94%A8ai%E5%B7%A5%E5%85%B7%E6%89%BE%E5%A4%96%E9%8A%B7%E5%95%86%E6%A9%9F-2671336.html

外貿協會AI平台助台商拓展國際市場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1165

FAQ|關鍵問答

Q1: WTO 報告中 AI 如何帶動全球貿易成長?

WTO 模擬預測,AI 技術將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物流與文件處理成本、提升跨語言溝通效率。這些綜合效益可望使全球貿易總值至 2040 年前提升三成以上,全球 GDP 亦將同步增長。AI 驅動的新應用,像是智慧翻譯、監管自動化及智慧倉儲等,讓更多企業有能力參與國際市場。

Q2: 若政策配套不足,AI 會帶來哪些風險?

WTO 報告提醒,AI 普及若缺乏包容性政策與再訓練機制,可能讓數位與經濟落差進一步擴大。大企業及富裕國家能快速導入 AI,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與低收入國家則可能被邊緣化,造成分配不均與就業結構變動,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發展。

Q3: 台灣產業如何加快接軌 WTO AI+貿易趨勢?

台灣企業可加速導入 AI 工具到供應鏈與出口流程,積極參與國際資料流通協定。政府則應強化基礎建設、提供轉型資源、推動產學合作及強化 AI 人才培育,並加快貿易規範電子化與國際接軌,協助產業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

Q4: 哪些產業將最先受益於 AI 驅動的全球貿易變革?

半導體、電子製造、智慧物流、AI 翻譯與資料分析服務業等產業,具備數位基礎與創新能力,將率先受益。農業、文創及專業服務等其他產業,只要能結合 AI 與出口,也有機會參與新一波國際分工。

Q5: 台灣目前在 AI 應用與貿易政策上有哪些待改進的地方?

台灣在數位落差與法規電子化進度上仍有提升空間。中小企業取得 AI 工具與訓練資源的管道有限,政策面上需加快推動海關、監管自動化與資料跨境流通協議,以縮小與國際先進經濟體的差距,確保產業競爭力。

Q6: 灣外貿協會有哪些 AI 或數位轉型措施?

台灣外貿協會近年推動多項數位轉型與 AI 應用,包括協助出口業者導入 AI 生成行銷文案、產品圖片、自動化開發信等工具,並與 Google 等國際科技公司合作,推動智慧推薦、AI 廣告優化與跨境直播。協會也舉辦 AI 應用課程與法規說明會,持續推廣相關新科技在出口產業的應用。

Q7: 下階段,台灣企業與政府該優先部署什麼?

台灣應打造跨產業、政府與學研協作的 AI+貿易生態系統,加快數位轉型、推動法規更新、與國際規範接軌。加強 AI 人才再訓練、優化中小企業資源取得,同時持續關注永續發展與綠色供應鏈的新商機,讓台灣成為全球數位經濟樞紐。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您的長期成長知識夥伴
我們將龐雜的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容易吸收的學習資源
成為陪伴您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