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I 搜尋的 10 個實用技巧
使用 AI 搜尋的 10 個實用技巧
AI 搜尋工具比較與高效使用指南

InfoAI 編輯部
WOW AI知識 |搜尋,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過去 25 年裡,「搜尋」一直是我們與網路世界連結的入口。從 Yahoo! 的目錄式搜尋,到 Google 的 PageRank 演算法,再到手機行動搜尋的普及,每一個階段都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如今,生成式 AI 帶來的新一波革命正在重新定義搜尋:我們不再只是輸入關鍵字,而是透過對話、上下文理解與 AI 推理,獲得彷彿「知識助理」般的回應。
然而,機會與挑戰並存。AI 搜尋能夠快速給出摘要、跨來源整合,但也可能出現不完整、過時甚至錯誤的資訊。對使用者來說,學會正確、高效地使用 AI 搜尋工具,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數位素養」。本文將透過 10 個實用技巧,結合 AI 搜尋工具比較,幫助你在生成式搜尋時代掌握真正有價值的答案。
AI 搜尋的工具全景
在談技巧之前,我們先快速梳理當前主流的 AI 搜尋工具。不同平台有不同優勢,選擇對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
Google AI Overviews:結合傳統 Google 搜尋結果,提供 AI 概覽,適合快速掌握主題輪廓。
Perplexity AI:以「即時網頁檢索 + 引用來源」為核心,強調來源透明,適合追蹤最新消息。
ChatGPT(含 GPT-4.1 / GPT-5 Thinking):支援多輪對話、複雜推理,適合整理觀點或結合產業案例。
Consensus / Semantic Scholar / Elicit:學術導向,幫助使用者從論文中獲取可靠的研究數據。
Phind:專注於程式設計與技術問題的 AI 搜尋,對工程師特別有幫助。
You.com / NeevaAI:強調隱私與個人化的選擇,適合想要「可自訂、少追蹤」的使用者。
使用 AI 搜尋的 10 個實用技巧
技巧一:用自然語言提問,而非只靠關鍵字
傳統搜尋依賴「短關鍵字」,但 AI 搜尋偏好完整的自然語言問題。例如:
傳統方式:「AI 搜尋的優缺點」
AI 搜尋方式:「AI 驅動的搜尋相比傳統關鍵字搜尋,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這樣的問法更能觸發 AI 的語境理解與推理能力。
技巧二:善用後續追問,形成「互動式搜尋」
AI 搜尋支援上下文,允許你繼續追問:
「你能提供三個研究案例嗎?」
「這如何應用在台灣的新創生態系統?」
這種互動式的探索方式,比一次輸入大篇幅問題更有效率。
技巧三:用 AI 概覽快速建立認知,再深入研究
Google AI Overviews 或 Perplexity 的摘要適合「快速掃描」。
使用流程建議:
先看 AI 概覽 → 建立初步理解
點擊來源鏈結 → 驗證正確性
再用 ChatGPT / Consensus 深挖細節
這樣能避免「被 AI 摘要牽著走」的風險。
技巧四:雙軌並行,AI 搜尋 + 傳統搜尋
最佳實踐不是「二擇一」,而是「互補」:
AI 搜尋 → 省時間,先拿摘要
傳統搜尋 → 看完整網頁,獲得上下文與原始資料
特別是在專業領域(醫療、法律、財務),這種「雙重檢查」更為重要。
技巧五:檢查來源透明度
Perplexity 會自動列出引用來源,值得信任。
ChatGPT 則需要開啟瀏覽功能,否則可能缺乏明確來源。
Consensus 與 Semantic Scholar 則強調來自學術期刊。
使用者要養成「追蹤來源」的習慣,不要只依賴 AI 的單一句子。
技巧六:運用多模態搜尋(文字 + 圖片 / 影片)
新一代 AI 搜尋支援上傳圖片或影片。
應用案例:
拍一張植物照片,詢問「這是什麼植物?要如何照顧它?」
上傳產品截圖,查詢「我可以在網上哪個網站買到這個商品?」
這比傳統搜尋更直觀,尤其適合購物、旅遊或學習用途。
技巧七:聚焦長尾問題,讓 AI 回答更精準
AI 搜尋對「具體、長尾」的問題表現更佳。
例子:
模糊問題:「要如何準備面試?」
精準問題:「如果我沒有寫程式經驗,要如何準備資料科學的面試?」
後者更容易獲得可執行的建議。
技巧八:持續更新內容,才能被 AI 檢索到
對於創作者或網站經營者,AI 搜尋偏好「新鮮、有權威」的內容。
最佳做法:
定期更新文章
補充數據或案例
讓內容具備「專業、經驗、權威性、可信度 (E-E-A-T)」
這樣才能在 AI Overviews 或 AI 搜尋結果中出現。
技巧九:認識 AI 的限制與偏見
AI 搜尋可能會:
提供過時資訊(資料庫未更新)
簡化過度,忽略細節
帶有語料偏見(過度偏向某些來源)
因此,特別是在醫療、金融、法律等敏感領域,使用者要格外謹慎。
技巧十:把 AI 搜尋當作「思考夥伴」,不是「終點答案」
最重要的一點:AI 搜尋的最佳用法不是取代判斷,而是輔助決策。
用它來激發新方向
收斂資訊,縮短研究時間
幫助釐清問題,但最終決策仍需由人來做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 AI 搜尋的價值。
AI 搜尋工具比較與應用場景

使用以下的AI 搜尋工具快速對照表,可以依需求快速選擇工具:

要快 + 即時新聞 → Perplexity
要整理研究數據 → Consensus / Semantic Scholar
要解決程式問題 → Phind
要做產業策略研究 → ChatGPT(帶瀏覽功能)
要廣泛探索新主題 → Google AI Overviews
結語|AI 搜尋素養是新時代的「基礎能力」
在生成式 AI 時代,資訊爆炸比以往更快。真正的挑戰不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答案太多,如何判斷正確性與價值」。AI 搜尋的真正價值,不僅是「快」與「方便」,而是它重新定義了「知識的入口」。未來,懂得與 AI 搜尋「合作」的人,將比單純依賴搜尋引擎的人更具競爭力。
掌握這 10 個技巧,並靈活選擇合適的 AI 搜尋工具,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資訊洪流中不被淹沒,更能讓 AI 成為你的知識助理、研究夥伴與決策支持。
對台灣的企業與專業人士而言,這代表一個全新的能力要求:不只是問對問題,更要善用工具、檢驗答案,並轉化為可行的行動。
FAQ|關鍵問答
Q1:AI 搜尋會取代 Google 嗎?
不會完全取代,但會逐漸改變我們的使用習慣。Google 已經把生成式 AI 整合到搜尋引擎中(如 AI Overviews),這代表傳統搜尋和 AI 搜尋會長期並存。未來的趨勢是「混合模式」:使用者先透過 AI 快速獲得摘要,然後再進入傳統搜尋結果檢查細節或找到來源。對使用者來說,理解這種「雙軌使用」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Q2:哪個 AI 搜尋工具最適合學生?
對學生而言,最需要的是 可靠的學術資訊。這時候像 Consensus 與 Semantic Scholar 就特別適合,因為它們會直接引用科學研究或論文,避免單純的網路文章。對於需要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的學生來說,這些工具能快速找到支持或反對的證據。另外,Elicit 也能幫助整理文獻回顧,非常實用。
Q3:AI 搜尋的資訊會不會有錯?
會。AI 搜尋的特點是速度快、摘要能力強,但在正確性上仍存在風險。例如,AI 可能引用過時資料、忽略細節,或在缺乏來源的情況下「合理化」答案。因此,建議使用者一定要養成「點擊來源」的習慣,並將 AI 的答案視為起點,而不是最終結論。尤其在醫療、法律、財務等敏感領域,更需要多重驗證。
Q4:AI 搜尋和 ChatGPT 有什麼不同?
AI 搜尋(如 Perplexity、Google AI Overviews)強調「即時檢索 + 提供來源」,適合找最新新聞或快速答案。而 ChatGPT(尤其是 GPT-4.1 或 GPT-5 Thinking)更擅長 深度推理、多步驟規劃,適合整理產業分析、策略思考或創意發想。最好的做法是兩者搭配:先用 AI 搜尋收集資訊,再用 ChatGPT 進行整理與應用。
Q5:AI 搜尋對 SEO(搜尋引擎優化)有什麼影響?
生成式 AI 正在改變 SEO 的遊戲規則。過去只要堆疊關鍵字就有機會被搜尋引擎看到,但現在 AI 偏好 具體、有深度、結構清晰 的內容,並且會選擇「專業、權威、可信」的來源。對內容創作者或品牌來說,重點是 持續更新、提供獨特見解、回答使用者的實際問題,才能在 AI 搜尋的摘要中被引用。
Q6:台灣使用者要如何跟上這波 AI 搜尋的趨勢?
台灣的使用者特別需要重視兩件事:語言差異與在地化需求。大部分 AI 搜尋工具的強項還是英語,但這並不代表中文用戶無法受益。建議做法是:
以英文查詢獲取更完整答案,再用 AI 翻譯成中文。
在專業領域(如醫療、法律、產業趨勢)仍要參考台灣本地來源,避免完全依賴國外資訊。
這樣才能在全球 AI 搜尋浪潮中保持資訊優勢。生成式 AI 帶來的挑戰,不在於「找不到答案」,而在於「答案太多,如何分辨價值」。掌握這十個技巧,並靈活運用不同工具,不僅能讓搜尋更快、更準,也能讓 AI 成為真正的知識助手。對企業與專業人士而言,這就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來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您的長期成長知識夥伴
我們將龐雜的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容易吸收的學習資源
成為陪伴您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