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Kuiper衛星升空 挑戰Starlink全球網路霸主地位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mazon Kuiper計畫首度實戰部署 首批27顆衛星成功升空,進軍全球網路市場

當你思考全球網路的下一個轉捩點,不再只是5G、光纖與Wi-Fi的發展,低軌道衛星正在改寫連線的疆界。2025年4月29日,Amazon正式啟動其名為「Project Kuiper」的衛星網路計畫,並成功將首批27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標誌著這家科技巨頭正式跨入太空基礎建設的實戰階段。

這次升空使用了由United Launch Alliance(ULA)操控的Atlas V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順利發射,任務成功進行,Amazon也完成了其在太空網路版圖上的第一塊拼圖。

什麼是Kuiper計畫?Amazon的太空網路藍圖

你可能聽過Elon Musk的Starlink衛星網路,但Amazon的Kuiper計畫其實也在悄悄醞釀多年。早在2019年,Amazon就提出了建構全球性衛星網路的構想,並獲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權部署3,236顆低軌道衛星但直到2023年才進行第一批原型衛星發射。如今,這次實際部署的27顆衛星代表Amazon真正跨出商業運營的第一步。

其目標非常明確:提供高速、低延遲、全球覆蓋的網路服務,尤其針對目前網路基礎建設不足的偏遠地區、離島與發展中地區。此次成功升空的27顆衛星只是起步,Amazon預計在未來數年內加速部署,完成整體衛星網路骨幹的建立。

根據FCC要求,Amazon必須在2026年中前完成至少50%(約1,600顆)衛星的部署,否則將失去部分頻譜使用權。Amazon在聲明中指出,預計今年將進行最多五次額外發射,希望儘快建構起初步服務網路。不過,因硬體生產與發射資源仍受限,進度面臨一定挑戰。

你可能會問,Amazon為何投入這麼多資源進行太空網路布局?原因很清楚:衛星網路將是下一波全球連網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尤其在遠距工作、智慧農業、物流追蹤與低頻寬地區的教育、醫療需求持續上升的當下,建構一個能「跨越地理障礙」的網路系統,具備龐大的商業潛力。

目前除了Starlink與Kuiper,中國的銀河航天、阿里巴巴的「平流層互聯網」、英國OneWeb,以及新興的AST SpaceMobile等公司都在搶攻低軌道通訊市場。

這場競賽的本質,正是誰能搶先建構起「下一代全球網路骨幹」,在通訊、雲端、物聯網、車聯網(V2X)等應用中占據制高點,這場競賽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數位服務的連接品質與成本結構。

Kuiper與Starlink之爭:誰將主導未來網路?

Amazon此舉也正式將自己推向與Starlink的正面競爭位置。當前,Starlink已發射超過8,000顆衛星,擁有超過500萬用戶,並提供商業、政府、軍事等多元應用,具有明顯領先優勢。

但Jeff Bezos的策略與Elon Musk有所不同。Kuiper預計將與Amazon的AWS雲端平台深度整合,為企業客戶提供「天空到雲端」的一體化資料傳輸服務,並將IoT、AI運算與衛星網路做橫向整合,形成一個前所未見的數位生態系。

此外,Amazon表示將優先鎖定「未被服務」與「弱連網」地區,這些市場雖不如大城市利潤高,但規模龐大、需求急迫,尤其對政府、NGO與遠距醫療、教育、農業等應用而言,是具高度社會價值與長期成長潛力的市場。

升空背後的技術挑戰與部署策略

你可能會問:既然已有Starlink,Amazon是否已落後太多?

事實上,Amazon Kuiper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技術研發,更多來自衛星製造、火箭發射與地面系統佈建的協調。目前Kuiper仍仰賴第三方火箭公司如ULA與Blue Origin協助發射,而非如SpaceX那樣擁有自有火箭與發射場,因此成本控制與時程安排都相對受限。

此外,Amazon還需同步建置地面接收站與客戶端設備,才能真正提供用戶上網服務。這部分尚未大規模公開測試,因此能否如期商轉,仍需觀察。

Amazon衛星升空背後的機會與風險

這次升空行動帶來幾項值得我們關注的趨勢有:

1. 5G之後的網路進化選項

雖然5G仍在全球建設中,但對於高山地區、偏遠島嶼與跨境航運業者而言,低軌衛星網路可能更實用、更具性價比。

2. 新型資通訊業務將崛起

包括全球雲端備援、衛星手機、災難通訊、邊遠地區醫療IoT等業務模式,都可能因Kuiper部署而得以成形。

3. 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將同步啟動

Kuiper衛星網路要發揮效益,仍需在各地設立地面閘道站、訊號處理站、接收終端等。這代表著新的硬體需求與供應鏈市場將同步啟動,對台灣電信與通訊設備業者而言,將是一大契機。

4. 太空監管與軌道資源競爭升高

大量衛星升空也衍生「太空交通管理」與「頻譜干擾」等問題,未來國際間對於太空軌道的協議、監管與安全合作將成為新焦點。

為何這件事與我們有關?

你或許不住在偏遠山區,也不需要透過衛星連線工作,但Kuiper的升空仍可能深遠影響你所處的生活與產業環境:

  • 網路平權進一步實現:偏遠地區的學生、農民、醫療團隊將有機會接觸穩定網路,知識與機會不再集中於城市。

  • 全球IoT與雲端連線大幅升級:農業感測器、海上物流、跨境機器聯網等領域將迎來爆炸性成長。

  • 數據主權與頻譜競爭升溫:各國將更積極參與低軌道部署與政策協商,影響未來的頻譜分配與國際合作格局。

  • 台灣科技產業的參與機會:天線、雷達、接收終端、雲端平台等領域的供應商,都可能因Kuiper與Starlink之戰,迎來新一波外銷與合作需求。

星鏈戰爭剛開始,下一個網路主權爭奪戰已經升空

Amazon Kuiper的27顆衛星只是開始,未來數年,全球天空將出現更多私營衛星,環繞地球建立另一個看不見的資訊基礎建設。你正處在見證「天空上的網路」如何建構的時代,這不只是太空科技的競賽,更是下一個世代的通訊主權爭奪戰。

Amazon會是Starlink的終極對手嗎?還是另一種更全面服務企業與發展中市場的新網路選項?這場衛星網路戰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https://techcrunch.com/2025/04/29/amazons-first-27-internet-satellites-launch-to-space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創業|募資|提案

www.Pit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