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Cost Plus 用透明定價撼動美國 5 兆美元醫療市場?

「成本+15%」公式挑戰 PBM 體制:直售、製造、定價的多重實驗

· AI新聞速報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美國醫療支出已突破

5 兆美元,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昂貴、最不透明的醫療體系之一。價格不僅受到藥廠影響,更被保險公司與 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藥局給付管理者)層層疊加。即使藥品製造成本下降,病人最終支付的價格卻未必同步降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庫班(Mark Cuban)創立的

Cost Plus Drug Company(簡稱 Cost Plus),以「成本+15%+每處方 $5 手續費+運費」的公式進入市場,主打藥價透明與直售模式,並投資自動化工廠掌握供應鏈。這不僅是價格策略,更是對整個醫療商業結構的挑戰。

Cost Plus 透明定價公式:如何挑戰藥價?

Cost Plus 的核心邏輯極其簡單:

  • 成本(Cost):藥品採購或製造的實際成本

  • 固定加成(Plus 15%):確保公司基本毛利

  • 處方手續費:每張處方收取 $5美元

  • 運費:依照配送地點額外計算

這套公開公式讓每筆交易的利潤可以被精準計算。相對於 PBM 模式中回扣、折扣與隱藏差額的黑箱操作,Cost Plus 提供消費者與投資人更高的可預測性。

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可以直接知道自己為藥品付出的實際成本與公司利潤;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清晰、可量化的商業模式,降低了估值與財務模型的不確定性。

自動化藥廠上線:降低藥品短缺風險

藥品短缺是美國醫療市場的長期痛點。根據 FDA 資料,近年來約有 200 種藥物出現供應不足。Cost Plus 在 2024 年於達拉斯啟用 2.2 萬平方呎無菌製造廠,專注於生產 injectables(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

透過掌握供應端,Cost Plus 嘗試把外部供應風險「內部化」,減少對代工製藥(CDMO)的依賴,並提升價格控制能力。這使其商業模式從「零售透明」延伸到「製造掌控」,增加抗衡傳統體系的籌碼。

然而,建廠意味著沉重的資本支出與長期維護成本,這對一家新創來說也是一場高風險賭注。

Cost Plus 與傳統體系的正面交鋒

美國藥價體系由 PBM 長期主導。PBM 代表保險公司與雇主與藥廠議價,管理處方名單,並透過回扣制度賺取利潤。結果是:最終藥價對病患而言極不透明。

Cost Plus 直接跳過 PBM,採用直售模式。以下表格整理雙方的核心差異:

Section image

這樣的透明化,雖然吸引消費者與部分雇主,但也讓 Cost Plus 直接與藥廠、PBM、保險公司產生正面衝突。

規模化挑戰:透明公式背後的執行難題

公式雖簡單,執行卻極其複雜。Cost Plus 需要面對:

  • 用戶取得成本(CAC):直售模式必須大力行銷,成本可能遠高於傳統藥局。

  • 客服與合規負擔:直面消費者意味著要承擔藥師服務、法規遵循、藥品安全監管。

  • 制度性阻力:PBM、藥廠與保險公司可能透過合約限制或政策遊說,阻止直售模式擴張。

  • 資本需求:自建工廠雖能降低外部風險,但同時需要長期資金支持,對新創是一大挑戰。

換言之,Cost Plus 的挑戰不在公式,而在如何在高度管制與利益糾葛的醫療市場中落地並規模化。

利害關係人分析

  • 消費者/病患:可望獲得部分藥品更低價格與透明資訊,但若保險給付不涵蓋直售,仍需自付較高費用。

  • PBM 與藥局:回扣空間縮減,藥局利潤結構可能被重塑。

  • 製藥代工與自動化設備商:更多公司若跟進自建製造,將推動 CDMO 與自動化設備需求上升。

  • 投資人與創業者:醫藥零售+製造整合的模式開啟新投資題材,但同時風險高、資本需求大。

三大挑戰,台灣能否複製 Cost Plus 模式?

台灣擁有健保體系,藥價採集中採購與嚴格管制,這讓 Cost Plus 模式難以直接複製。

Section image

台灣若要借鏡 Cost Plus,較可行的方向包括:

1. 發展製造自主與外銷市場(如仿製藥或生技醫材)

2. 聚焦非健保給付產品(如保健品、自費藥品)

3. 與健保體系合作,以補充服務方式切入,而非正面挑戰集中採購。

未來觀察:四大關鍵指標

  1. CAC 與留存率:能否以合理成本擴大用戶基數並維持高留存,決定 LTV/CAC 平衡。

  2. 製造邊際成本曲線:自動化工廠產能擴張下,單位成本能否持續下降。

  3. 法規與合約反應:PBM 或藥廠是否會透過法律、合約手段限制直售模式。

  4. 市場示範效應:若連鎖藥局或其他資本跟進,是否加速市場重整。

總結觀點

Cost Plus 代表的是「簡單公式+複雜執行」的組合。公式容易理解,但在被法規、合約與利益糾葛包圍的醫療市場中,執行才是真正的難題。

對投資人而言,Cost Plus 的亮點在於:

• 透明可預測的利潤結構

• 自主供應鏈控制

但風險也不容忽視:

• 高資本投入

• 合規壓力

• 與既得利益結構的正面衝突

對台灣而言,最有價值的啟發不是照搬模式,而是思考如何在健保框架外尋找切入點,如「代工+外銷」、「非健保產品」或「醫材補充服務」。這比直接挑戰健保制度更務實,也更可能帶來商業回報。


FAQ|關鍵問答

Q1:Cost Plus 為什麼能壓低藥價?

因為刪除了 PBM 與回扣環節,直接以公開公式計價。

Q2:PBM 在美國醫療體系扮演什麼角色?

PBM 是保險與藥廠之間的中介,主導處方名單與回扣,影響病患實際支付價格。

Q3:Cost Plus 已經盈利了嗎?

目前仍處於擴張期,投資自建工廠意味著需要大量資金,短期內盈利並非主要目標。

Q4:Cost Plus 模式能大規模推廣嗎?

受限於 PBM 合約與法規挑戰,短期難以全面普及,但具示範效應。

Q5:台灣健保能接受這種模式嗎?

直接複製不太可能,但外銷市場、自費藥品與醫材服務是可行方向。

Q6:投資人應如何看待 Cost Plus?

這是一場結合零售與製造的醫療實驗,具備創新潛力,但需要耐心與資本長期支持。

參考資料:

Mark Cuban's war on America's $5 trillion healthcare machine — they can't react as quickly

https://techcrunch.com/2025/08/28/mark-cubans-war-on-americas-5-trillion-healthcare-machine-they-cant-react-as-quickly

Mark Cuban explains his battle against PBM

https://ldi.upenn.edu/our-work/research-updates/mark-cuban-explains-his-battle-against-pharmacy-benefit-managers

Cost Plus partners with telehealth firm for obesity care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mark-cubans-cost-plus-partners-with-telehealth-firm-offer-employers-obesity-care-2025-06-17/

Cost Plus Drug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st_Plus_Drugs

Mark Cuban's Cost Plus Drug Company sparks moves to change how drugs are priced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shuacohen/2024/01/02/mark-cubans-cost-plus-drug-company-sparks-moves-to-change-how-rx-drugs-are-priced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享有著作權。任何引用、轉載或商業使用,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需要專業的內容夥伴嗎?Content Power 可提供專題企劃、撰稿與SEO優化等服務。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告訴我們您的目標與時程,我們將盡快回覆並提出建議。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

從撰稿、潤飾、編輯到電子書排版與發行,全程導入 AI 流程,讓出版變得輕鬆又專業,協助知識型創作者打造數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