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代理人來了:重新定義搜尋、內容與任務執行的未來革命
Google AI代理人來了:重新定義搜尋、內容與任務執行的未來革命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當搜尋變成「幫你完成事情」:Google AI 代理人將重新定義網路入口與未來工作流程
在 2025 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投下了一顆顛覆性的震撼彈:他們將全面啟動「AI 代理人(AI Agents)」系統,這項宣布並非單純的產品升級,而是一場搜尋引擎邁向任務執行工具的革命。
這場變革,不僅改變我們如何使用 Google,也預告一個重要訊號:未來,我們與網路之間的關係,將不再只是「輸入→搜尋→點選→瀏覽」,而是「輸入目標→AI執行→取得成果」。
什麼是 Google 的 AI 代理人?
Google 在大會上展示了基於 Gemini 模型的「AI 代理人」功能。這些代理人不只是能回答問題的語言模型,而是能夠真正執行多步驟任務的智能助理。
舉例來說:
你不再需要搜尋「台北到東京便宜機票」,再逐一比價
你只需要說:「幫我找下個月最便宜的東京五天四夜旅遊方案,含住宿與機票」
Google 的 AI 代理人就會自動到各大網站抓取資料、分析價格與條件、比較選項,最後產出一份具體建議,甚至直接提供預訂選項。
Google 形容這個新架構為「可操作的網路(actionable web)」,也就是說:網頁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能夠由 AI 幫你執行任務的場域。
為什麼這是一場劃時代的轉變?
過去 20 年,搜尋引擎的進化大多集中在「資訊提供的更精準、更快速」。但這次的方向不同,Google 把「完成任務」放在核心設計邏輯上。
這背後隱含三大轉變:
使用者從主動操作 → 被動交辦
使用者不再需要親自處理繁瑣操作細節,而是像管理助理一樣交代任務。搜尋的單位從「關鍵字」 → 「目標任務」
搜尋結果不再是一堆頁面,而是一個可直接採取行動的整合解方。網站從「被瀏覽」 → 「被操作」
--》未來網站的價值將取決於它能否被 AI 理解、整合並自動化執行。
競爭者的佈局與對應策略
Google 雖然在搜尋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 AI 代理人這個概念,並非只有他們在進行。以下是目前幾個主要競爭者的動態與策略對比:
1. OpenAI:ChatGPT + Plugins + Memory
OpenAI 透過 ChatGPT 平台,早已啟動「代理人」概念雛形。包含:
Plugins(外掛)功能:讓 GPT 可以查航班、查餐廳、讀文件、下單等;
Memory(記憶功能):讓 GPT 記得你過去的偏好與對話脈絡;
GPTs 自訂代理人:用戶可以打造自己的 AI 助理,擁有專屬任務能力;
Code Interpreter / Advanced Data Analysis:具備數據處理、表格分析等任務能力。
Plugins(外掛)功能:讓 GPT 可以查航班、查餐廳、讀文件、下單等;
Memory(記憶功能):讓 GPT 記得你過去的偏好與對話脈絡;
GPTs 自訂代理人:用戶可以打造自己的 AI 助理,擁有專屬任務能力;
Code Interpreter / Advanced Data Analysis:具備數據處理、表格分析等任務能力。
不過目前 OpenAI 的 ChatGPT 代理人較偏「對話助理 + 工具整合」,尚未形成 Google 所說的「全網搜尋 → 任務完成」這種搜尋引擎級別的工作流程代理。
2. Perplexity AI:Answer Engine + Autonomous Agent
Perplexity 提供「即時資料型問答搜尋」,並強調不再只是連結,而是給你「直接答案 + 資料出處」。
近期也測試「Autonomous Research Agent」模式,讓 AI 根據指令持續搜尋網路、彙整資料、整理結論。
這讓 Perplexity 成為最接近 Google 代理搜尋競爭對手的角色,但目前尚未整合 Gmail、Docs、Maps 等工具層級,仍是純資訊整合型代理。
Perplexity 提供「即時資料型問答搜尋」,並強調不再只是連結,而是給你「直接答案 + 資料出處」。
近期也測試「Autonomous Research Agent」模式,讓 AI 根據指令持續搜尋網路、彙整資料、整理結論。
這讓 Perplexity 成為最接近 Google 代理搜尋競爭對手的角色,但目前尚未整合 Gmail、Docs、Maps 等工具層級,仍是純資訊整合型代理。
3. Anthropic:Claude 與 Workflow Agent 研發中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在長文閱讀與深度邏輯推理上表現出色,目前正研發自動化代理框架(類似 AgentScript),目標是讓 Claude 能根據用戶需求,串聯外部工具完成任務。
但目前 Claude 在「網路即時互動」、「任務流程自動化」上仍未成熟,主力仍放在安全性與企業導入。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在長文閱讀與深度邏輯推理上表現出色,目前正研發自動化代理框架(類似 AgentScript),目標是讓 Claude 能根據用戶需求,串聯外部工具完成任務。
但目前 Claude 在「網路即時互動」、「任務流程自動化」上仍未成熟,主力仍放在安全性與企業導入。
4. Rabbit R1:實體 AI 裝置代理人
Rabbit 則以硬體裝置 R1 切入 AI 代理市場,主打「用語音操控完成工作」的概念,例如訂 Uber、查航班、播放音樂等。
然而目前實際操作體驗仍有限,資料來源與任務彈性不如 Google 與 OpenAI 的架構,但其主打「語音 → 任務」的極簡設計,仍是值得關注的替代性發展路線。
Rabbit 則以硬體裝置 R1 切入 AI 代理市場,主打「用語音操控完成工作」的概念,例如訂 Uber、查航班、播放音樂等。
然而目前實際操作體驗仍有限,資料來源與任務彈性不如 Google 與 OpenAI 的架構,但其主打「語音 → 任務」的極簡設計,仍是值得關注的替代性發展路線。
這場變革對產業、創作者與使用者的深遠影響
對使用者來說:
不再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而是只要「說明你要什麼」。
工作、旅行、學習等場景中,AI 將扮演更主動的協助角色。
搜尋將從主動查找,變成被動獲得結果。
對內容產業來說:
SEO 不再只是關鍵字布局,而是「AI 可理解性」與「資訊結構化」。
資訊要能被 AI 抽取、引用、彙整,才會成為任務代理的來源。
作者與品牌需思考:如何讓 AI 選擇引用你的內容?
對新創公司來說:
可打造「垂直型任務代理」:如報稅、法律文件生成、醫療預約等。
可開發「AI 資訊整合平台」:協助企業為其網站建構可被 AI 代理理解的資料格式。
可經營「個人助理式工具」:提供高價值的生活或商務任務自動化體驗。
趨勢觀察:台灣市場的黃金機會在哪裡?
1. 政府與服務平台的流程標準化與 AI 可操作化:
公部門、金融、健保、稅務系統若能早日開放 API 或打造代理友善介面,將帶動整體服務體驗升級。
2. 在地化任務代理人新創:
例如:「幫我找桃園一日遊、包含親子景點與預約餐廳」,這類需求更適合本地業者來開發符合台灣情境的代理模型。
3. AI 可讀內容標記與優化服務:
協助企業網站改寫成「AI 可讀可用格式」,例如商品目錄、FAQ 結構、比較表、標準價格模組等。
參考資料:https://techcrunch.com/2025/05/21/googles-ai-agents-will-bring-you-the-web-now/
Sam Altman 發文:AI Agent 將重塑世界經濟
洞察觀點|AI Agent 是企業轉型不可缺的必需品?
對話 Sam Altman,探索 OpenAI 的未來與AI Agent 的挑戰和創新機遇
GPT-5 在探索推理、多模態與AI Agent 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可能性
ChatGPT的任務排程功能,讓你從被動對話走向由AI主動提醒
AI代理人崛起,OpenAI、Google、DeepMind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助理
OpenAI 推出 Deep Research:AI 助理強化多步驟研究能力,提升專業領域效率
OpenAI再推多步驟AI代理人,革命化研究流程加速知識創新
2025 必備的最新工具:ChatGPT Tasks ,打造你專屬的智慧 AI 助手
零售業者全面導入 Agentic AI, 打造智慧銷售與顧客體驗雙贏
提案成功:創業|募資|提案
www.Pit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