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讀|Google 裁撤 200 多名 AI 外包人員,全球外包產業迎來結構性洗牌
精選解讀|Google 裁撤 200 多名 AI 外包人員,全球外包產業迎來結構性洗牌
Google 大規模調整人力,AI 隱形工人的角色浮出檯面

InfoAI 編輯部
2025 年 9 月,美國科技巨頭 Google 傳出一波大規模人力調整。據 The Verge、WIRED、Business Insider 等多家國際媒體深入報導,Google 近期透過包括 GlobalLogic(隸屬日立集團)等外部供應商,在數週內分階段裁撤超過 200 名外包承包商。這些人員主要參與 Gemini、AI Overviews 等 Google 旗艦 AI 產品的資料標註、內容審查、品質回饋及產品測試,是推動 Google AI 發展不可或缺的幕後力量。
根據知情人士與外包公司內部信件,這波裁員並非突如其來,而是經過多輪評估和組織調整。部分被裁員工坦言,他們在收到正式通知前僅獲得極短期的提前預警,裁員多以信件形式執行,並迅速終止原有合約。多位受訪外包人員透露,自己過去一年幾乎全職投入 Google AI 專案,雖然是合約工,但所承擔責任和正職工程師已極為接近。
AI 產業「資料標註鏈」:默默支撐產業升級的關鍵
AI 產業發展進入白熱化階段,從語言模型到影像辨識,資料品質成為決定競爭力的第一道防線。每一筆用來訓練 AI 的數據背後,都需要大量人工進行標註、分級、校對與複審。
Google、Meta、Amazon、OpenAI 等龍頭企業,往往將這些繁瑣又高強度的工作外包給專業團隊,以全球多語、跨時區合作分擔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AI 產品對於資料標註精度與一致性的要求隨技術進步而大幅提升,外包團隊除了基礎的數據貼標,還須協助內容倫理審查、刪除不當資訊、測試新功能並提出改進建議。例如,Google AI 近期上線的新一代聊天機器人 Gemini,每周需處理數百萬則用戶回饋與模型對話,絕大多數初步過濾、人工複審,都是由這些合約工、外包人員在第一線完成。
美國勞動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 年美國科技業資料標註與內容審查外包人力數量已突破 15 萬人,遍及印度、東南亞、拉丁美洲、東歐等地區。隨著產業規模膨脹,這條「隱形人力鏈」的結構與權益問題也愈發受到關注。
多輪裁員背後:AI 外包人力彈性與結構轉型的現實
Google 針對裁撤行動的說法極為謹慎,僅公開回應:「公司會定期檢討外部人力資源配置,確保產品效能和競爭力。」據產業分析機構 CB Insights 指出,2022–2025 年間,AI 大廠普遍加強人力彈性運用,以因應產業自動化升級、成本優化與專案需求變動。過去標註與審查類型的工作易於切割與遠距協作,因此成為外包市場的主力。
但這種高度彈性配置,也讓外包團隊成為產業結構調整時最易被「優化」的對象。多數外包人員並不享有正式員工的保障,面對組織重整或自動化工具導入,常常必須在極短時間內結束合作。受裁員影響的 GlobalLogic 員工表示,團隊去年剛完成新一輪產品升級,結果今年裁員時,公司給出的理由是「AI 自動標註與內容審查工具進展超預期」,人力需求因此調整。
來自台灣與印度的外包專家補充,目前 Google、Meta、Amazon 在全球各地的資料標註與內容審查作業,仍有大量分工細節必須仰賴人工,尤其是多語言、跨文化敏感度高的場景。但當自動化邏輯日益成熟,產業分工的門檻與價值重心也正在發生質變。
AI 技術進展與人力外包市場的三大「重災區」
產業分析顯示,AI 產品快速進步帶來的結構衝擊,最直接波及三大外包行業:
1. 資料標註與內容審查產業
這一領域長期仰賴大量人力處理圖片、影像、對話、社群內容等數據。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報導,2024 年全球資料標註市場規模已突破 60 億美元,但面對 AI 自動標註、內容自動審查工具的普及,過去「量大取勝」的模式正加速被淘汰。產業界認為,未來只有能處理複雜判斷、多語情境、倫理風險的高階團隊能保有生存空間。
2. 客服中心與線上支援外包產業
AI 聊天機器人、語音助理與智能回應系統讓 24 小時自動化客服成為主流。根據 Gartner 報告,2025 年全球企業將有超過 60% 的一線客服工作被 AI 取代。美國和東南亞大型 call center 已陸續裁撤基礎客服團隊,轉型聚焦於複雜投訴、情感溝通或產業專屬知識諮詢等高階服務。台灣客服外包產業協會分析,現有服務模式不轉型,3 年內將流失至少三分之一低階職缺。
3. 行政後勤與商業流程外包(BPO)產業
自動化工具(如 RPA、OCR、AI 文件分類)普及,企業可自動完成帳務核對、資料輸入、人事管理等標準流程。根據 Deloitte 2025 年全球外包趨勢白皮書,全球 BPO 業務規模已出現首次負成長,原因即在於 AI 降低了人力需求。BPO 業者必須發展數據分析、風險管理、跨系統整合等新型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
AI 降本、增效、擴張:重塑外包市場競爭規則
Google 外包裁員事件背後,正是全球產業「降本、增效、擴張」的新一輪競賽。
多家產業機構指出,AI 對於外包市場帶來三大關鍵影響:
成本降低:AI 工具能取代大量標準化、重複性的人工作業。企業只需初期投資開發、部署成本,長期大幅降低人事支出。例如,AI 自動審查一小時可完成過去 10 人一天的工作量。
提升效率:AI 系統可 24 小時無休處理資料,極速反應異常與問題,提升產品優化與客戶回饋速度。舉例來說,Gemini 聊天機器人每周百萬則回饋,AI 能即時分析關鍵詞、排序緊急事件,大幅縮短回應週期。
市場拓展:AI 無語言、時區限制,能即時處理多國市場需求。外包商若能結合 AI 技術、提供多語服務與專業流程顧問,將有機會搶下更多全球化大單。近年印度、波蘭、越南等地外包產業已積極導入 AI 客製化解決方案。
勞動市場與台灣產業的多重影響:風險與契機並存
對全球外包服務產業來說,這波人力調整不僅意味著風險,也蘊含轉型升級的機會。台灣近年在資料標註、AI 品質審查、客服外包等領域持續成長,部分新創企業以「高品質」、「多語言」、「敏捷團隊」搶進國際市場。
產業觀察指出,台灣業者若仍停留在低價勞動力輸出模式,將在 AI 世代被快速淘汰。相反,若能率先投入跨領域整合、流程優化、資料倫理審查、專業品質管理等高附加價值服務,則有機會搶佔國際競爭優勢。
勞動專家提醒,外包人員工時彈性雖高,但長期面對工資偏低、福利不足、職涯不確定性等困境。全球外包勞動權益組織亦呼籲,科技巨頭與外包商需建立更透明、公平的合作機制,保障合約工的基本權益。
員工故事與產業觀察:外包工人的真實處境
在這波 Google 裁員名單中,有不少來自印度、菲律賓及美國本地的資深資料標註員。部分員工受訪時表示,過去兩年是 AI 訓練工作的高峰期,每天需處理超過數千則對話、圖像審查與系統回報,壓力極大但缺乏正職保障。有人坦言:「明明做的是 Google 產品品質最關鍵的任務,卻連升遷、調薪、職涯發展都與我們無關。裁員消息來時,幾乎沒有人可以申訴。」
來自台灣的外包主管則分析,台灣團隊在品質管理、專案溝通、語言整合上有明顯優勢,但單純靠價錢與人力量取勝的時代已過去。
他指出:「現在的客戶都要求團隊能用 AI 工具主動優化流程、交付可追溯的品質紀錄,還要能協助資料合規、跨國審查與產業知識導入。」
官方回應與市場長期觀察
Google 官方對於本次外包裁員表示:「我們會持續優化產品流程,並協助受影響員工尋找新工作。」不過,多家外媒如 WIRED、BBC 報導,強調部分外包員工指控裁員過程缺乏預警與協商,部分承包商也因訂單減少而面臨裁員潮。
產業工會呼籲科技公司建立更完善的外包人員溝通機制,強化合約透明與職涯發展支援,避免類似事件持續發生。專家也建議,企業在大規模引入自動化的同時,應強化對合約人力的再訓練與轉型協助,形成健康的產業循環。
下一步產業趨勢觀察
隨著 AI 技術進步與外包市場快速演變,Google 等科技巨頭將持續調整人力結構,尋求自動化與專業分工的最佳平衡。
產業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外包產業的重複性作業將大量消失,僅剩具備專業能力、高度判斷力與跨領域知識的團隊能留在賽局中。
同時,ESG、永續治理與勞工權益也成為企業評選外包合作夥伴的新指標,台灣與亞洲業者如能擁抱這股浪潮,有望於全球 AI 外包市場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編輯觀點|AI 外包產業進入價值分流的十字路口
Google 外包團隊裁員事件,是產業結構轉型與技術浪潮碰撞下的必然結果。資料標註、客服、後勤 BPO 等行業,正從大量人力、低價競爭,進入技術專業、流程整合與價值提升的新階段。
產業專家強調,未來競爭關鍵不在於「人多」或「成本低」,而是誰能率先打造結合 AI 工具與人力專業的團隊,主動承擔品質、合規、客製化需求。台灣外包服務業如能把握此波轉型,勢必成為全球 AI 生態系的重要一環。
參考資料
Google lays off more than 200 contractors tasked with improving its AI products
https://www.theverge.com/ai-artificial-intelligence/778264/more-than-200-contractors-tasked-with-improving-googles-ai-products-were-laid-off
Hundreds of Google AI Workers Were Fired Amid Fight Over Working Conditions
https://www.wired.com/story/hundreds-of-google-ai-workers-were-fired-amid-fight-over-working-conditions
FAQ|關鍵問答
Q1:Google 為什麼要裁撤這批外包人員?
Google 調整外包團隊的主要原因在於產品自動化進展超前,降低對大量人力的依賴,同時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與提升開發彈性。產業資料顯示,AI 工具已能取代許多標準化、重複性的人工任務。
Q2:這次裁員有哪些行業最容易受影響?
資料標註與內容審查產業、客服中心與線上支援外包產業、行政後勤及 BPO 行業,皆為本波 AI 技術進展下的重災區。這些產業如不主動轉型,將加速被取代。
Q3:AI 如何在外包市場做到降本、增效、擴張?
AI 降低了人工處理成本、提升資料處理與回應效率,同時無地域限制讓企業更易拓展全球市場。舉例來說,智能客服系統可自動回應多國客戶,24 小時不中斷營運。
Q4:台灣外包服務業該如何應對?
台灣業者應聚焦高附加價值服務,如跨領域流程整合、資料倫理審查、專業品質管理等,結合 AI 工具主動升級,才能避免陷入低價競爭與淘汰風險。
Q5:外包人員的勞動權益如何保障?
工時彈性但長期缺乏正職保障、薪資結構較低、裁員通知程序簡化等,都是當前問題。業界建議企業應加強合約透明度、建立再訓練與轉型機制,協助外包人員適應產業變化。
Q6:Google 裁員後產品品質會不會受影響?
短期內 Google 會以自動化工具與其他地區團隊補足缺口,但高階標註、倫理審查等仍需仰賴人工。產業專家認為,只要能妥善管理人機協作,產品品質不會大幅下滑。
Q7:這波產業變革會持續多久?
隨著 AI 工具加速普及,預料三到五年內,全球外包市場將完成第一波洗牌。未來生存下來的業者,勢必是在技術、流程、專業領域都能與 AI 深度融合的團隊。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