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Notion AI Agent 強勢登場:AI協作代理人如何改變知識工作流程?
AI 新聞速報|Notion AI Agent 強勢登場:AI協作代理人如何改變知識工作流程?
Notion 揭開 AI 協作新篇章,主動任務執行帶動數位生產力平台全面升級

InfoAI 編輯部
AI 協作代理人時代來臨
Notion 這家知名的數位協作平台,近期發佈了 Notion 3.0 版本,正式推出「Notion AI Agent」,一種能主動執行複雜任務、整合各種工作工具的數位代理人。這項創新不僅改變了人們對 AI 助手的想像,也宣示數位生產力工具邁入了自動化與智慧協作的新世代。
根據 TechCrunch、Reworked 等國際媒體報導,Notion AI Agent 可協助知識型團隊自動產生會議紀錄、專案進度摘要,甚至能跨平台整合來自 Slack、Google Drive、Email 等多元資訊,帶給用戶真正「主動執行」的智能體驗。這波創新,不僅提升 Notion 自身競爭力,更有望帶動整個 SaaS 工具市場全面升級,讓 AI 走進台灣辦公室與團隊協作的日常。
Notion AI Agent 具體帶來什麼變革?
相較於過往僅能文字生成或被動輔助的 AI 助手,Notion AI Agent 強調「主動代理」思維。它不僅可依據指令整理專案進度、產生會議摘要,還能自動追蹤任務、發送即時通知,甚至跨頁面和資料庫處理多步驟流程。舉例來說,Notion Agent 可於會議結束後自動產出摘要、更新專案狀態,並依據行事曆自動發送提醒,讓團隊成員即時掌握重要進度。
Notion 3.0 中的 Agent 具備 instructions page 和 memory page,能記錄使用者偏好、指令和背景資訊,提供個人化服務。未來官方也計劃開放「Custom Agents」,讓用戶自訂自動化排程或依外部事件觸發 AI 執行,將自動化能力再向前推進。
從 AI 助手進化為數位代理人
Notion 本次將重點從「輔助工具」提升到「代理人角色」,這代表 AI 不再只是回應指令,而是真正能判斷情境、主動執行多元任務的智能體。根據官方說明,Agent 單次可執行長達 20 分鐘、橫跨數百頁的操作,大幅降低人工管理與資訊整理的時間成本。
例如,當專案發生延遲時,Agent 可主動提醒負責人,並根據規則自動調整任務排序,甚至產生階段性報告,協助主管與專案經理進行即時決策,減少人為疏漏與追蹤壓力。這對習慣依賴數位工具的台灣團隊來說,是一大流程優化的利器。
深度整合,實際應用場景
Notion AI Agent 深度整合平台既有的知識庫、任務板、文件管理與專案追蹤系統,可為團隊自動化處理資料整理、跨部門資訊同步、定期生成專案報告等繁瑣工作。例如,行銷團隊能設定每週自動產出專案進度表,或讓工程團隊在 Sprint 結束時自動產生開發總結、追蹤未完成項目。
根據 Notion 官方和國際媒體資料,目前 Agent 仍以「手動觸發」為主,尚未全面支援自動排程,但已公告「Custom Agents」功能正在測試中,未來可望實現根據時程或外部訊號自動啟動的工作流,進一步強化自動化體驗。
市場熱度與產業動態
這次 Notion 發佈 AI Agent 以來,科技媒體與知識工作社群反應熱烈,不僅 The Verge、TechCrunch 等國際媒體深入分析,Reddit、YouTube 等社群也熱議「AI 代理人是否真的能取代部分知識型工作?」、「哪類型團隊最適合導入這種 AI 自動化流程?」。隨著 Confluence、Airtable、ClickUp、Microsoft Loop、Google Workspace 等同類型平台也積極佈局 AI 代理人,協作軟體市場正邁入一場「AI 驅動型自動化」的新競爭時代。
台灣企業導入 Notion AI Agent 的機會與建議
台灣的中小企業、新創團隊與顧問公司本就偏好以 Notion 作為核心協作平台。AI Agent 的加入,有助於降低行政、資訊整合與專案管理的人力成本,提升團隊效率。特別是資料來源分散於多個平台(如 Email、Slack、Google Drive)時,Agent 的整合與自動化價值更加明顯。
導入時建議:
先從高重複性、標準化流程入手,觀察自動化成效
強化團隊成員的 AI 工具操作訓練
設定適當權限與資訊安全規範,避免敏感資料外洩
與既有知識管理、專案規劃流程結合,發揮最大價值
編輯觀點|AI 代理人對產業的啟示與觀察
AI 代理人不僅代表數位生產力工具的升級,更帶來知識型產業流程的重新設計。未來企業競爭力,將取決於誰能更有效結合人力與 AI,將重複任務自動化,讓團隊專注於策略決策與創新。從長遠來看,AI Agent 模式有潛力成為台灣知識型工作流程的重要進化關鍵。
參考資料:
Notion AI agent wants to do your job for you
https://www.theverge.com/news/781293/notion-ai-agent-do-your-job
Notion 3.0 Introduces AI Agents for Task Automation
https://www.reworked.co/collaboration-productivity/notion-30-introduces-ai-agents-for-task-automation
Notion launches AI agents for data analysis and task automation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8/notion-launches-agents-for-data-analysis-and-task-automation
Notion 3.0 release notes
https://www.notion.com/releases/2025-09-18
FAQ|關鍵問答
Q1: Notion AI Agent 跟傳統 AI 助手有什麼根本差異?
Notion AI Agent 不再只是回應指令或生成內容,而是能主動執行跨平台多步驟任務。例如,除了整理會議紀錄外,還可同步調整任務排程、跨資料庫自動產出分析報告,並根據團隊實際需求自我優化執行方式。這讓 AI 不僅是工具,更像數位團隊成員,能主動協作、減少人為疏漏。
Q2: 哪些產業、職務最適合導入 Notion AI Agent?
最適合的對象包括新創公司、專案管理、產品經理、行銷團隊、顧問公司、軟體開發團隊等。這些團隊常有繁瑣的專案追蹤、資訊整合、定期彙報等需求,AI Agent 可大幅節省行政與溝通時間,提升專案效率。
Q3: Notion AI Agent 能自動跨平台整合哪些資訊來源?
目前支援的資料來源包含 Notion 內部資料、Slack、Google Drive、Email 等常用協作與雲端工具。Agent 可從多個平台取得相關文件、訊息,彙整後再進行自動分析、產生報告或任務追蹤,大幅提升跨部門資訊流暢度。
Q4: 台灣企業導入時要注意什麼?
台灣企業應優先評估哪些日常流程最適合自動化,並設定好 Agent 權限與資訊安全政策,確保機密資料不會被自動存取或同步至不安全的平台。同時建議逐步導入、分階段培訓員工,確保全員都能善用新工具。
Q5: Notion AI Agent 有哪些功能限制?未來還會怎麼升級?
目前多數 AI Agent 功能需人工觸發,不具備完全自動排程與外部事件自動觸發(Custom Agents 正在測試中)。未來將強化自訂流程、外部觸發、學習型記憶等進階功能,預期能讓企業自動化能力更強、應用更彈性。
Q6: AI 代理人會取代知識型工作者嗎?
AI Agent 主要是減輕繁瑣、重複的行政性工作,讓知識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專注在策略思考、決策與創新上。未來團隊更需要懂得與 AI 協作、善用自動化工具的人才,而不是單純執行既定任務的人力。
Q7: Notion AI Agent 對 SaaS 工具市場有什麼影響?
AI 代理人模式預計成為 SaaS 工具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各大數位協作軟體(如 ClickUp、Microsoft、Google Workspace)都在加速發展同類產品。這將促使市場進入「AI 驅動自動化」新階段,讓企業用戶享有更高效率與資訊整合力。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ContentPower 專注於將龐雜知識化繁為簡
轉化為實用的電子書、工具與行動手冊
打造陪伴你持續成長的學習工具箱
幫助你在職場與生活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