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步驟產出 AI Podcast:Google NotebookLM 支援76種新語言,打開全球市場
三個步驟產出 AI Podcast:Google NotebookLM 支援76種新語言,打開全球市場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I Podcast功能擴展支援76種語言,從教育、內容創作到商務應用,全面開啟多語新時代。
Google 近日宣布,旗下 AI 筆記與研究助手 NotebookLM 的 Audio Overviews(音頻總覽)功能正式擴展到76種新語言。這項突破性更新,讓 NotebookLM 的使用者不論來自哪個語系,都能用最熟悉的語言,享受 AI 自動生成的 podcast 式內容,大幅提升知識吸收與學習體驗。
在 AI 技術持續滲透知識工作流程的今天,Google NotebookLM 的「Audio Overviews」功能宛如下一個破風者:它讓任何文件——不論是研究論文、課程講義,甚至簡報投影片——只需幾個步驟就能被轉化成一段由 AI 虛擬主持人對談的 podcast 式音頻,並且現已支援 50 + 種(最新為 76 種)語言。
NotebookLM 是 Google 針對筆記整理、研究協作推出的一款工具,內建強大的 AI 功能。去年,Google 首度引入 Audio Overviews,讓用戶可上傳各類文件(例如課程教材、研究論文、法律簡報等),由虛擬 AI 主持人快速提煉重點並製作成音頻內容。此舉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文字閱讀方式,不僅讓資訊吸收方式更符合現代人的多工與行動場景,也悄悄改寫了教育、內容創作與企業知識管理的語言版圖,尤其對於需要快速掌握大量資料的學生、教師、研究人員、商業人士來說,此功能一推出即成為他們的一大福音。
NotebookLM 的定位
NotebookLM 原定位為「AI 筆記與研究助手」,透過大型語言模型協助使用者整理筆記、摘要重點、生成提問等。2024 年 9 月,Google 首度引入 Audio Overviews,將文字資訊「語音化」,並以兩位 AI 主持人進行對談,營造類似訪談節目的聆聽體驗。
多語支援從英語到 76 種語言
推出初期,Audio Overviews 只能以帳號預設語言輸出。但是2025 年 4 月,Google 宣布新增「Output Language」選項,一舉擴增至 76 種語言,包括阿拉伯語、印地語、日語、中文(繁體/簡體)等主要語系,用戶可隨時切換,製作跨語音頻或教學資源。
根據 Google 提供的清單,新支援語言包括:阿拉伯語、阿塞拜疆語、孟加拉語、保加利亞語、加泰羅尼亞語、捷克語、丹麥語、德語、希臘語、西班牙語(歐洲、西語拉美、墨西哥)、愛沙尼亞語、巴斯克語、波斯語、芬蘭語、菲律賓語、法語(歐洲、加拿大)、加利西亞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克羅埃西亞語、海地克里奧爾語、匈牙利語、亞美尼亞語、印尼語、冰島語、義大利語、希伯來語、日語、爪哇語、喬治亞語、卡納達語、韓語、康卡尼語、拉丁語、立陶宛語、拉脫維亞語、邁蒂利語、馬其頓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地語、馬來語、緬甸語、尼泊爾語、荷蘭語、挪威語(新挪威語、書面挪威語)、奧里亞語、旁遮普語、波蘭語、普什圖語、葡萄牙語(巴西、葡萄牙)、羅馬尼亞語、俄語、信德語、僧伽羅語、斯洛伐克語、斯洛文尼亞語、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西里爾字母)、瑞典語、斯瓦希里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泰語、土耳其語、烏克蘭語、烏爾都語、越南語、中文(簡體、繁體)。
這樣的多語支援,不僅體現 Google 的全球化野心,也代表 AI 工具已逐漸走向真正的「無國界化」。
背後技術與使用流程
Gemini 模型與自然語音
Google 內部將 Audio Overviews 的語音生成模組與 Gemini 模型(前稱 PaLM 2)深度整合,先以 LLM 針對上傳文件做語意分段、問題生成,再透過文本到語音(TTS)系統合成兩位主持人的對話;新版模型還能讓使用者「事先設定主持人口吻」或在播放過程中插入追問,增加互動感。
三個步驟產出 AI Podcast
匯入素材:支援 PDF、Google 文件、甚至 YouTube 影片文字稿。
選擇輸出語言:點選 Output Language,可指定最終音頻語言。
生成與下載:系統約 1 分鐘即可產出 8–10 分鐘對談,使用者可線上播放或離線下載 MP3。
根據筆者實測顯示,生成的繁體中文聲音在語調、停頓與轉場上已相當自然,但對專業術語仍可能出現讀音差異,須視語言資源豐富度而定。
典型應用情境
教育現場:Google 官方以「亞馬遜雨林課程」為例:教師可提供葡萄牙語紀錄片、英文報告、西班牙語研究論文,學生再依母語偏好生成 podcast,加速跨語知識吸收。
內容創作者與媒體:部落客、YouTuber 可把長篇文字稿快速轉成音頻摘要,多平台同時發佈;新聞編輯亦能用來產出多語速聽版,拉高全球觸及。The Verge 指出,Audio Overviews 已整合到 Google Docs 與 Gemini Chat,可一鍵把文件轉音頻,降低編輯門檻。
企業知識管理與培訓:跨國企業常因語言隔閡導致內部訓練耗時,以 NotebookLM,可將 SOP、產品手冊自動生成多語 podcast,員工通勤即可聽完重點。Engadget 報導則提到,Google 正測試「背景聆聽」模式,開啟後能在切換其他 App 時持續播放,與一般播客體驗一致。
競爭格局與差異化:TechRadar 三月評測將 NotebookLM 與新創 Jellypod 並列,後者主打「可自訂多主持人」與「克隆自己聲音」等功能,彌補 NotebookLM 尚無法選配第三主持人或真實聲音複製的缺口。
不過,NotebookLM 依託 Google 生態,可直接連動 Docs、Drive、Gemini Chat 及即將推出的行動 App,這種高度整合仍是核心優勢。Engadget 最近預告 NotebookLM 將在五月推出獨立 App,並提供付費進階方案,勢必帶來產品分層與生態鎖定效應。
潛在風險與挑戰
內容正確性:LLM 可能產生「幻覺」式錯誤,特別在醫療或法律文件需加倍驗證。TechCrunch 指出,Google 鼓勵使用者「把 AI 當輔助」,而非最終事實依據。
語言/口音細微差:少數語言資源不足導致停頓生硬、專有名詞翻譯不一。根據Wired 測試發現,冰島語與拉丁語的朗讀品質仍在 beta 等級。
隱私與版權:企業機密文件若直接上傳雲端,需先評估資料加密機制;另外,將第三方內容轉成 AI 聲音是否涉及重製,仍有法律灰色地帶。The Verge 分析,目前 NotebookLM 僅供「私人非商業研究用途」最為安全。
對於產業影響與應用前景預測
這項更新對教育、內容創作、跨國企業都有潛在影響。在教育領域,教師能更有效率地為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生提供教材;對內容創作者來說,則意味著可以更快地製作多語 podcast、教學影片或摘要音頻,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企業方面,跨國團隊可運用 NotebookLM 製作多語培訓內容、市場簡報、產品知識庫,有助於加速內部溝通與外部推廣。
此外,這也為語言學習市場創造了新商機。學習者可利用 NotebookLM 將各種語言的內容轉化為母語音頻,加速理解與記憶,這對語言學校、線上教學平台來說,都是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
技術挑戰
儘管 Google 的多語支援令人期待,但背後其實面臨多重挑戰。例如,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口音、文化細節差異,對 AI 的理解與輸出都是考驗。此外,少數語言或方言的資源較為有限,要訓練出高品質的語音內容,需要更多語料與調校。
未來路線圖
Google Workspace 更新頁面透露,團隊正試驗「即時追問」功能,讓聽眾在播放中語音發問,系統即時插隊回覆;此外,若 Gemini 未來支援更細緻的語者情感與背景音效,Audio Overviews 有望進化成「AI 互動廣播劇」般的體驗。
業界人士預期,Google 也可能將此技術延伸至 Discover、YouTube 或 Maps,根據個人興趣自動組裝每日播客清單,實現「AI 編輯‑AI 主持‑AI 播放」的全自動音頻生態。
展望未來,隨著 AI 語言模型的進步,NotebookLM 有機會與語音合成、即時翻譯等技術整合,打造出更強大的知識服務平台。未來用戶甚至可能直接用語音與 NotebookLM 對話,實現「一問即答」的智慧學習體驗。
結語
NotebookLM 的 Audio Overviews 把「閱讀」升級為「收聽」,再透過多語支援推向全球市場。教育者能以母語講解跨國教材、企業可快速部署多語培訓、內容創作者更能一稿多用。雖然準確性、隱私與法律問題仍待觀察,但在 Gemini 模型的加持下,Google 已向「可口可聽」的知識傳遞邁出關鍵一步;接下來,就看它如何在應用廣度與互動深度上持續突破,成為真正顛覆學習與內容產業的下一顆震撼彈。
參考資料:https://techcrunch.com/2025/04/29/googles-notebooklm-expands-its-ai-podcast-feature-to-more-languages
InfoAI|分享AI知識,賦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