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靠 AI 伺服器逆轉勝:從 iPhone 代工到輝達最強後盾

· 精選解讀,公司戰略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鴻海不再只是 iPhone 製造商,AI 時代成最大轉捩點

鴻海科技集團(Hon Hai/Foxconn)於 2025 年 9 月 5 日(週五)公布 8 月營收達新台幣 6,065 億元(約 19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0.6%,創同期新高(money.udn.com, livemint.com)。公司預期第三季營收將呈現季增與年增雙成長,從第二季到第三季的 AI 伺服器機櫃出貨量預估將季增三倍,年增幅可能高達 170%。

長期被視為蘋果背後代工巨頭的鴻海(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Foxconn),正迎來一場產業角色的深刻轉變。2025 年第二季財報顯示,鴻海來自 AI 伺服器與雲端網路產品的營收佔比已達 41%,首度超越智慧型消費性產品的 35%。這個數字看似技術性的轉變,實則標誌著一場結構性的逆轉,鴻海正告別以 iPhone 為核心的成長引擎,轉而擁抱 AI 為核心的新硬體時代。

過去十年,全球科技業的代工結構面臨劇烈變化,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散,使單一客戶依賴模式風險大增。鴻海在董事長劉揚偉帶領下,自 2019 年起積極推動轉型,AI、電動車、半導體、智慧醫療等領域成為多元化重點,而 AI 伺服器最終在 2024–2025 年間快速放量,正式接棒成為新的營收火車頭。

01|與 NVIDIA 深度合作,打入 AI 基礎建設核心

鴻海之所以能在 AI 伺服器領域快速成長,與其多年來與 NVIDIA(輝達)的深度合作關係密不可分。早在 2009 年,鴻海就投入伺服器產品製造,並在 2020 年起針對 AI 用途進行技術升級與產線整合。隨著 ChatGPT 掀起的生成式 AI 熱潮,全球資料中心加速升級 AI 訓練與推論能力,鴻海順勢成為輝達 H100/GH200 等高階 GPU 的主要伺服器代工夥伴。

根據《路透社》報導,鴻海目前為全球三大 AI 伺服器製造商之一,不僅為美國雲端業者代工,也持續拓展亞洲與歐洲市場。從代工角度而言,鴻海具備極高規模化與整合能力,能在短時間內因應不同客戶的定製化設計需求,也為其建立起難以取代的產業地位。

02|第三季營收展望佳,AI 出貨季增三倍

2025 年第三季,鴻海預期營收將呈現季增與年增雙重成長。輪值執行長楊秋瑾公開表示,AI 伺服器整機出貨量將較第二季成長約 3 倍,年成長幅度預估超過 170%。若依目前出貨趨勢推算,全年 AI 伺服器營收有望突破新台幣 1 兆元大關,佔總體營收比重將進一步上升。

鴻海表示,此番營收強勁主要來自美國市場對 AI 基礎建設的持續需求,透過與 NVIDIA 等企業緊密合作,AI 伺服器出貨迅速提升,以抵銷 iPhone 等傳統消費產品營收波動。此外,第二季 AI 伺服器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60%,預期第三季年增率將突破 170%,全年 AI 伺服器營收料將突破新台幣 1 兆元。

此一成長速度,不僅代表鴻海的轉型成功,也象徵 AI 正正式進入基礎硬體建設的商業成熟期。許多科技產業觀察家指出,未來三年內,高速成長的資料中心建設需求將集中於少數具備高品質、高效率、高客製化能力的硬體製造商,鴻海正是其中之一。

03|美中科技對峙下,鴻海加速全球產能佈局

除了產品線的轉型,鴻海在地理產能分布上也進行重大調整。近年來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特別是在高階 AI 晶片出口限制與潛在新一輪關稅政策壓力下,鴻海選擇將部分高階伺服器生產線移往美國本土,特別是在威斯康辛州與德州擴建 AI 伺服器產能,貼近雲端服務業者資料中心需求。

面對美中緊張與關稅壓力,鴻海加速其製造基地多元化,特別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與德州擴建 AI 伺服器產線,逐步降低對中國生產基地的依賴,同時因應美國市場地緣政治風險。這項戰略亦是符合「友岸外包」政策趨勢的實質反應。

這項決策不僅是為了分散地緣風險,也符合「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全球供應鏈再平衡趨勢。鴻海透過結合製造密度、彈性出貨與區域化營運,有效提升美國客戶信任度,也強化自身在北美市場的競爭力。

04|AI 伺服器是未來硬體產業的「智慧引擎」

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AI 伺服器的崛起已不僅僅是個別企業的業務突破,而是代表硬體產業的新演化方向。不同於傳統伺服器以 CPU 為核心、應用於網站/系統架構,AI 伺服器以 GPU 為主體,需支援高速資料吞吐、巨量參數模型與即時運算,在設計、散熱、電力供應等面向都有極高門檻。

這類伺服器所需的 BOM(物料清單)價值遠高於傳統伺服器,利潤空間也較優,加上供應鏈上下游目前尚未完全成熟,為鴻海等先行者帶來難得的切入機會。未來幾年內,AI 伺服器不只會出現在雲端資料中心,也將延伸至邊緣運算、企業端私有模型部署,應用領域快速拓展。

05|宏觀挑戰與潛在風險

然而,鴻海仍面臨幾項挑戰:

  • 匯率波動與關稅壓力:新台幣升值或美中貿易政策仍可能侵蝕營收表現,因此鴻海將原先預期的「強勁成長」調整為「顯著成長」。

  • 毛利率與利潤空間:AI 伺服器雖帶動量能,但屬代工模式,鴻海需思考如何提升附加價值與利潤空間。

  • 競爭壓力:AI 硬體市場競爭激烈,不僅來自台灣同業,也有中國與其他地區業者加入戰局。

06|鴻海轉型啟示:台灣製造業須往「高階整合型」進化

過去二十年,鴻海依靠 iPhone 組裝建立規模優勢,但智慧型手機市場已趨飽和。如今 AI 伺服器不僅提供新的動能,更讓鴻海從代工走向基礎建設核心角色。這一步,象徵台灣製造業正透過新興技術浪潮,重塑全球供應鏈地位

鴻海的這波轉型,不只是營收重心的轉移,更是一種組織能力的升級。從單一產品導向的製造(如 iPhone 組裝),轉向能提供複雜規格整合、高階設計支援、並同步管理多個客戶需求的 AI 雲端伺服器平台,意味著企業內部必須同步升級工程、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架構。

對台灣其他製造業者來說,這是值得深思的方向。AI 帶來的不僅是新訂單,更是一次產業能力結構重整的挑戰與契機。唯有跟上這波轉型節奏,從「代工」進化到「策略合作夥伴」角色,台灣製造才能在下一個十年中持續佔有全球話語權。

07|鴻海站上 AI 製造浪頭,下一步關鍵在利潤結構

過去二十年,鴻海依靠 iPhone 組裝建立規模優勢,但智慧型手機市場已趨飽和。如今 AI 伺服器不僅提供新的動能,更讓鴻海從代工走向基礎建設核心角色。這一步,象徵台灣製造業正透過新興技術浪潮,重塑全球供應鏈地位。

如今,AI 伺服器已證明能為鴻海帶來新的營收高峰,但下一階段考驗將集中在「利潤品質」與「客戶組合」:如何擴大高毛利訂單占比?如何擺脫單一客戶依賴?是否能參與到更多前段設計與雲端架構整合?

可以預見的是,AI 製造將成為未來十年硬體產業的主戰場,而鴻海這波逆轉勝,不只是一場企業的成功轉型,更是一場產業重新洗牌的序曲。

FAQ|關鍵問答

Q1:鴻海 8 月營收成長的主力是什麼?
AI 伺服器機櫃出貨強勁推升營收成長,替代主力消費產品(如 iPhone)營收疲弱部分,成為該月營收增長的關鍵動能。

Q2:第三季 AI 伺服器出貨有多快?
鴻海估計第三季 AI 伺服器出貨量較第二季可能提升 三倍,年增率可望達 170%

Q3:鴻海如何面對美中貿易與匯率風險?
公司正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與德州擴建生產線,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加上將原先預期從「強勁成長」調整為「顯著成長」,以反映其對匯率與政策變動的謹慎態度。

Q4:AI 伺服器業務能否成為鴻海未來長期成長引擎?
若生成式 AI 與高速運算需求持續增長,AI 伺服器需求有望穩定維持,成為鴻海長期成長驅動。但市場競爭與薄利仍是挑戰。

Q5:此策略對台灣產業有何啟示?
鴻海案例顯示:台灣製造業需緊跟科技中心轉移,透過快速轉型加入 AI 基礎建設供應鏈,才能維持全球競爭力與話語權。

參考資料: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
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

從撰稿、潤飾、編輯到電子書排版與發行,全程導入 AI 流程,讓出版變得輕鬆又專業,協助知識型創作者打造數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