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華為宣佈三年內挑戰 Nvidia中國 AI 晶片自主戰略揭開新序幕
AI 新聞速報|華為宣佈三年內挑戰 Nvidia中國 AI 晶片自主戰略揭開新序幕
Ascend 系列晶片與超級運算平台佈局,加劇全球 AI 晶片競賽格局

InfoAI 編輯部
華為(Huawei)在「Huawei Connect」大會上高調宣佈,未來三年將全力推進 Ascend 系列 AI 晶片與超大規模運算平台,直接將全球龍頭 Nvidia 作為對標目標。這項策略不僅象徵中國科技業在 AI 晶片自主化上再度加碼,也對台灣供應鏈與全球 AI 生態系統帶來轉折。
華為三年計畫全力衝刺:直攻 Nvidia 市場霸主地位
華為於 2025 年度盛會上宣佈,將於 2026 至 2028 年間分別推出 Ascend 950、960、970 等三代 AI 晶片,搭配新一代 Atlas 超級節點系統(Atlas 950、960),持續擴大集群規模與運算效能。官方公開的路線圖顯示,Ascend 950 系列將分為 PR、DT 兩個版本,並導入自研高頻寬記憶體(HBM)技術,大幅提升記憶體容量與頻寬。同時,Atlas 950 單一叢集將支援 8,192 顆 AI 晶片,Atlas 960 更上看 15,488 顆。這代表華為已正式將 AI 晶片競賽推向大規模集群、記憶體創新與國產化自主的新階段。
技術自主與政策推動:中國半導體自立目標升級
這個計畫反映中國對於科技自主權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美國對中國高階半導體設備與設計技術持續祭出出口管制,迫使華為積極加強自研晶片、記憶體與封裝工藝能力。華為此次公開完整路線圖,凸顯其欲打破西方科技壁壘、降低對海外技術依賴的決心。中國官方亦明確表示,未來三年將透過政策引導、產學合作、產能投資,全面推動 AI 晶片、記憶體、先進封裝的國產化,加速建構屬於中國本土的 AI 運算產業鏈。
Ascend 晶片技術進展:自研 HBM 記憶體成亮點
在硬體研發上,華為 Ascend 910C 晶片已於 2025 年初登場,後續 Ascend 950 預計 2026 年上市,進一步搭載自研 HBM 記憶體,標榜頻寬大幅超越前代。根據國際媒體報導,Ascend 950PR 版本記憶體容量上看 128GB,頻寬約 1.6 TB/s,950DT 甚至更高。不只如此,華為同步推出 Atlas 950/960 超級節點平台,主打單一系統內可整合逾萬顆 AI 晶片,專為大型語言模型訓練、雲端運算、智慧城市等高強度場景設計,展現中國自有 AI 運算能力快速成長的企圖。
超級節點系統驅動大規模 AI 發展: 產業鏈面臨重構
華為新一代 Atlas 系列超級節點系統,已經成為推動大規模 AI 模型訓練與推論的核心工具。以 Atlas 950 為例,能將數千顆 Ascend 晶片整合為單一運算叢集,大幅提升 AI 算力密度,強化政府、國企、學研機構的自主模型訓練能力。未來 Atlas 960 平台推出後,將支援近 1.5 萬顆晶片協同運作,形成全球少見的超大 AI 運算平台,對中國本土雲端產業與智慧基礎建設發展具有關鍵戰略意義。
技術挑戰與風險評估: 製程、記憶體、軟體生態仍存差距
雖然華為強調規模與自主化優勢,外界普遍認為其技術落差與多項挑戰仍需克服。首先,在美國管制下,中國取得極紫外光(EUV)設備受限,先進製程節點與良率、功耗效率恐難與國際頂尖水準同步。再者,自研 HBM 記憶體雖有高頻寬與容量規格,但製造工藝、封裝技術與量產穩定性仍待市場檢驗。此外,華為雖積極打造自家開發工具鏈,但 Nvidia 憑藉 CUDA 平台與全球開發者社群,在 AI 軟體生態、優化效率與模型遷移成本方面,仍明顯領先。最後,國際政策風險與供應鏈不確定性,亦為華為追趕全球龍頭的潛在瓶頸。
產業鏈重組下的台灣機會與挑戰
華為挑戰 Nvidia 的舉動,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既是壓力也是轉機。若華為未來能突破技術與產能障礙,台灣的晶圓代工、IC 設計、記憶體與測試廠商將有機會參與新一輪 AI 晶片產業鏈合作。不過,美國出口管制與國際政經情勢不明,台灣廠商須審慎評估業務布局與供應鏈風險,維持在高附加價值、創新技術與國際服務的競爭優勢,才能穩健應對市場新局。
編輯觀點|善用創新與整合能力迎接 AI 晶片新時代
這場以華為與 Nvidia 為主角的 AI 晶片賽局,不僅僅是硬體性能比拚,更攸關全球科技主權、供應鏈重組與軟體生態整合的全方位較量。台灣若要在此波競賽中立於不敗,不能只仰賴硬體製造,更應聚焦晶片設計創新、AI 軟體加值、國際系統整合與人才培育。積極拓展全球布局、掌握高附加價值應用,並緊密追蹤中國、國際政策與產業動態,才能為台灣科技產業開創更寬廣的成長路徑。
參考資料:
Huawei Plans Three-Year Campaign to Overtake Nvidia in AI Chip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9-23/huawei-plans-three-year-campaign-to-overtake-nvidia-in-ai-chips
China's Huawei hypes up chip, computing power plans in fresh challenge to Nvidia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dia-telecom/chinas-huawei-hypes-up-chip-computing-power-plans-fresh-challenge-nvidia-2025-09-18/
Huawei Unveils Ascend Roadmap Backed by In-House HBM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semiconductors/huawei-unveils-ascend-roadmap-backed-by-in-house-hbm
FAQ|關鍵問答
Q1: 華為三年計畫的主要目標與戰略意義是什麼?
華為三年內挑戰 Nvidia,目標在於突破美國技術封鎖、加速中國 AI 晶片自主化,並鞏固本土市場話語權。此舉結合政策、產能、產學研協作,展現中國科技業強化自主供應鏈、搶佔全球 AI 計算力高地的企圖心。對中國 AI 產業與國際科技格局都具備戰略意義。
Q2: Ascend 晶片與 Atlas 系統具備哪些創新亮點?
Ascend 950/960/970 晶片不僅升級計算性能,更導入自研高頻寬記憶體(HBM)、大容量設計。Atlas 950/960 超級節點平台可整合數千至逾萬顆晶片,支援大規模 AI 訓練與推論,對政府、企業、大型數據中心的自主算力提升有關鍵助力。
Q3: 技術層面上,華為目前面臨哪些主要挑戰?
華為最大挑戰在於先進製程受限、記憶體/封裝技術量產穩定度、軟體生態系統建設、開發者支持與國際供應鏈風險。即便硬體規格持續突破,仍需克服國際領先廠商的生態優勢與政策障礙,才能真正與 Nvidia 等全球龍頭抗衡。
Q4: 華為自研高頻寬記憶體(HBM)與國際大廠差距如何?
雖然華為已公開自研 HBM 頻寬目標,但相關技術成熟度、良率、量產規模尚未完全公開。國際大廠如三星、SK 海力士在 HBM 技術與產能上仍具領先地位,華為未來需持續投入研發與封裝創新,縮短與國際水準的差距。
Q5: 這場競賽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有何啟示與影響?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IC 設計、記憶體等領域具國際競爭力。華為推進 AI 晶片本土化,既是潛在合作機會,也是挑戰現有供應鏈結構。台灣企業應積極佈局高附加價值技術、加強國際合作,並靈活調整策略以降低地緣風險。
Q6: 華為有無可能在國際市場全面超越 Nvidia?
短期內,華為尚難全面超越 Nvidia,特別是在先進製程、國際市場生態與軟體工具鏈等方面。但憑藉中國政策與本土需求紅利,華為有機會在特定領域(如政府專案、國內企業市場)取得領先,並逐步縮小與國際龍頭的技術差距。
Q7: 台灣科技產業該如何因應未來 AI 晶片競爭?
台灣企業應聚焦晶片設計創新、AI 軟體加值與國際系統整合,積極掌握全球產業動態與技術走勢,同時提升自有品牌價值與全球服務能力。透過持續創新與多元市場佈局,台灣產業能在全球 AI 戰局中穩健成長並保持競爭優勢。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ContentPower 專注於將龐雜知識化繁為簡
轉化為實用的電子書、工具與行動手冊
打造陪伴你持續成長的學習工具箱
幫助你在職場與生活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