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讀|YouTube 發表生成式 AI 與直播新功能,跨語言影音創作新趨勢

多項 AI 創作利器與直播互動升級,YouTube 引領全球影音產業新賽局

· 產業趨勢,AI新聞速報,AI工具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影音平台競爭白熱化,YouTube 以 AI 工具強化創作者體驗,從內容生產到品牌保護,逐步改變產業生態

在 2025 年「Made On YouTube」年度盛會上,YouTube 一口氣發表多項生成式 AI 工具與直播/Studio 功能升級,讓全球創作者圈瞬間沸騰。這波創新攻勢,既有專為短影音 Shorts 設計的 AI 剪輯與內容生成工具,也涵蓋直播雙格式、互動遊戲、AI 自動配音、肖像檢測等重磅功能,不僅強化影音內容生產效率,更提升與觀眾的連結、增強內容安全與多語曝光能力,預期將進一步重塑 YouTube 在全球影音平台的領導地位。

生成式 AI 工具躍上舞台:短影音到 Podcast 全面升級

YouTube 此次特別聚焦「生成式 AI 工具」落地應用。最受矚目的,是將 Google DeepMind 團隊研發的 Veo 3 Fast(文字到影像生成模型)整合進 Shorts 平台,協助創作者以文字快速產出 480p 畫質、附帶聲音與動作的短片,甚至能直接讓靜態圖片「活起來」。這代表只要簡單輸入一段描述,AI 即可自動配樂、轉換畫面風格,為創作者節省大量製作時間。

此外,YouTube 推出的「Edit with AI」功能,能協助創作者從大量素材中自動挑選關鍵片段,加上過場效果、配樂與語音敘述(目前支援英語、印地語),讓草稿影片製作變得更加直覺且省力。對於初學者或一人團隊來說,這些功能可大幅降低製作門檻、增加創作動力。

直播生態再進化:雙格式、多元互動與自動精華片段

在直播領域,YouTube 本次最大突破是「雙格式直播」(dual-format streaming)正式上線。創作者只需一次設定,即可同步輸出橫向與垂直畫面,照顧桌機與手機不同螢幕需求,並將聊天室整合,優化觀眾體驗。此功能逐步開放中,台灣部分創作者已有機會搶先體驗。

除了畫面升級,YouTube 也導入互動式迷你遊戲(Playables),像是 Trivia Crack 這類益智遊戲可直接在直播間和粉絲互動,讓直播內容更加有趣、提升黏著度。同時,AI 自動 highlight 功能可即時剪出精彩片段,讓創作者輕鬆分享短影音,有效延伸內容曝光壽命。對台灣直播主而言,這些升級將有助於建立獨特互動風格、培養粉絲社群。

YouTube Studio 多項新功能:AI 助理、肖像權保護與管理自動化

YouTube Studio 也迎來重磅更新。首先是「Likeness Detection(肖像權檢測)」功能,讓符合 YouTube 合作夥伴資格(Partner Program)的創作者能自動偵測自家臉部形象是否被未經授權使用,一旦發現可要求移除。這項措施對於台灣品牌主、KOL、名人創作者,等於多了一道個人品牌保護防線。

自動配音(auto‑dubbing)與嘴型同步(lip‑synced dubs)功能,已可將影片自動翻譯成 20 多種語言(如英文、西班牙文、日文),系統並進一步開發「嘴型同步」技術,讓配音不僅準確還能貼合畫面中人物的口型。雖然目前中文語音還在開發階段,但這將極大提升台灣內容出海的便利性。

新推出的 Ask Studio(AI 助理)功能,則能即時解答頻道經營、數據分析、影片表現等問題,協助創作者更有效率規劃與管理內容產製,並優化頻道成長策略。

Podcast 創作者也受惠,AI 協助音訊變短片、視覺化內容

YouTube 本次也特別照顧 Podcast 族群。全新 AI 工具可自動將 Podcast 長音檔分析、推薦成適合 Shorts 的精華片段,還能嘗試將純音頻內容轉換為視覺化短片,幫助 Podcast 創作者跨足影音平台,拓展觸及受眾。雖然這些功能目前在美國部分創作者搶先測試,但未來可望逐步推廣至台灣地區。

競爭與機會:全球影音產業再洗牌,台灣創作者如何卡位?

全球影音平台競爭進入白熱化,YouTube、TikTok、Instagram Reels 彼此搶奪創作者與觀眾的時間。生成式 AI 工具,無論是自動剪輯、AI 配音、互動遊戲、短片生成,背後目標都是「讓創作者省時省力、觀眾體驗更豐富」。這波工具升級,台灣創作者、媒體與品牌經營團隊應把握機會,優先學習與導入,有機會搶先建立新內容生產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特別是語音/字幕自動翻譯、肖像檢測、直播精華自動剪輯這三大功能,一旦本地化、中文化成熟,對台灣創作者會是質變級的利器。未來品牌跨境行銷、內容輸出,將更容易突破語言與資源的限制。

上線狀況與注意事項

目前多數新功能屬於 open beta 階段,初期只開放給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地,或需先取得 YouTube Partner Program 資格。台灣用戶建議多參與官方測試活動、留意 Studio 後台的「新功能通知」,提高搶先體驗的機會。

此外,AI 配音、肖像檢測等功能涉及授權、肖像權、隱私等議題,YouTube 亦強調將設有審查/申訴機制,避免功能被誤用或濫用。創作者在善用新工具同時,也要特別留意素材授權規範與個人品牌管理。

台灣創作者的行動建議

  1. 盡早申請 YouTube Partner Program,提升頻道活躍度與專業分數,優先體驗新功能。

  2. 善用 AI 剪輯、配音、直播互動工具,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多語曝光機會。

  3. 加強肖像、品牌管理意識,善用新型肖像檢測與申訴工具。

  4. 多關注官方社群、YouTube Creator Blog,及時掌握最新工具動態與申請流程。

  5. 積極嘗試 Podcast 視覺化短片與多平台內容分發,拓展新受眾。

編輯觀點|跨語言的影音創作時代來了

YouTube 此波大規模升級不只是技術迭代,更是一場「影音產業工具戰爭」的里程碑。生成式 AI 工具將內容生產流程全面加速,直播與互動功能也讓創作者更容易經營社群、提升影響力。未來影音平台的競爭,將不僅是「誰有更多內容」,而是「誰能用 AI 工具更快、更精準地服務全球多語、多平台、多樣性需求的觀眾」。

對台灣創作者來說,語言與政策限制固然是初期障礙,但若能搶先熟悉與部署這些 AI 工具,不僅可降低團隊成本,更有機會在國際市場搶下成長紅利。建議內容經營者積極佈局,結合自身特色與 AI 工具優勢,打造具備差異化的影音品牌。

參考資料

YouTube rolls out Studio updates, ‘likeness’ detection, lip‑synced dubs, creator collabs and mo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6/youtube-rolls-out-studio-updates-likeness-detection-lip-synced-dubs-creator-collabs-and-more/

YouTube Live gets a major update, introduces dual‑format streaming, minigames, and mo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6/youtube-live-gets-a-major-update-introduces-dual-format-streaming-minigames-and-more/

YouTube to use AI to help podcasters promote themselves with clips and Shorts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6/youtube-to-use-ai-to-help-podcasters-promote-themselves-with-clips-and-shorts/

FAQ|關鍵問答

Q1: 這些 AI 工具什麼時候會在台灣或華語地區上線?
目前多數生成式 AI 剪輯、配音等工具,首波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地推出,台灣與華語地區預計會陸續開放。上線時程需關注 YouTube 官方公告,台灣創作者建議盡早加入 Partner Program、留意 Studio 後台「新功能通知」,有助於搶先取得測試資格。

Q2: 「肖像檢測(Likeness Detection)」如何保護創作者?會有濫用疑慮嗎?
此功能協助創作者自動檢查自己的臉部形象是否被未授權使用,可一鍵申請移除影片,強化個人品牌與肖像權保護。不過若判斷錯誤或有人濫用,平台會有申訴/審核機制,平衡創作者權益與平台公平。

Q3: AI 自動配音與嘴型同步的實用性如何?中文支援何時到位?
目前支援 20 多種語言,嘴型同步功能還在改進,讓配音更自然貼合人物動作。YouTube 尚未公佈中文何時納入自動配音支援,台灣創作者可先以英文、日文等其他語言頻道優先測試。

Q4: 大量使用 AI 剪輯會不會讓內容失去個人特色?
AI 工具可大幅提升製作速度,但若全部仰賴自動化,內容容易同質化。建議創作者將 AI 視為輔助,善用其效率優勢,同時強化自身故事力與品牌風格,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Q5: Podcast 創作者在這波升級中能獲得什麼?
YouTube AI 能將 Podcast 音檔自動推薦、剪輯為 Shorts,甚至轉為視覺化短片,幫助音頻內容在影音平台上取得更多曝光,也有助於台灣 Podcast 跨界經營、開發新粉絲。

Q6: 台灣創作者要如何搶先體驗這些功能?
建議申請成為 YouTube Partner Program 會員、提高頻道活躍度,並隨時關注官方社群或 Studio 的「新功能」頁籤,主動參與 Beta 測試,有機會比同業早一步拿到新工具。

Q7: 這波更新對台灣內容產業帶來哪些長遠影響?
隨著生成式 AI、直播互動工具普及,台灣創作者將有更多跨語言、多平台經營機會,也可提升產製效率。未來內容產業競爭將更聚焦於「效率+創意」,能善用 AI 工具、維持品牌差異化者,更能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步。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您的長期成長知識夥伴
我們將龐雜的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容易吸收的學習資源
成為陪伴您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