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MathGPT 打造「防作弊 AI 助教」:落地 50 所大學,教育科技迎來轉捩點

MathGPT.ai 強調「過程透明化」與「學術誠信」,在全球超過 50 所大學部署,既是 AI 助教,也是防作弊工具,正重塑教育場域的 AI 定位。

· AI新聞速報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學校無法阻止 AI,於是開始「擁抱」它

生成式 AI 進入校園的速度之快,讓教育工作者幾乎無法完全禁止。當 ChatGPT、Claude 或 Google Gemini 已成為學生寫作與解題的「秘密武器」時,一個名為 MathGPT.ai 的教育科技新創,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不與 AI 對抗,而是將它設計為「在場的助教」。

據TechCrunch 報導指出,MathGPT.ai 已從原本的 30 所試點大學,快速擴展至超過 50 所大學,包括 Penn State University、Tufts University 與 Liberty University 等。數百名教師計畫在 2025 年秋季學期導入,這意味著「防作弊 AI 助教」不再只是實驗,而是逐漸成為教育現場的日常。

蘇格拉底式 AI 助教:引導而非給答案

MathGPT 的核心理念,是避免「一鍵交作業」的作弊風險。它的 AI 助教並不會直接給出最終答案,而是透過 蘇格拉底提問法(Socratic questioning) 引導學生逐步思考,提示關鍵概念,直到學生能自己找到答案。

這樣的設計有兩個重要意涵:

  1. 學生不能單純依賴 AI,而必須與系統互動,逐步學會解題邏輯。

  2. 教師能在後台追蹤學生的思考與解題過程,進而判斷其是否真正理解,而不是僅靠複製貼上。

對教育者而言,這正回應了「如何在 AI 時代維護學術誠信」的迫切問題。

教師後台:數位儀表板化的學習監測

與傳統 AI 家教不同,MathGPT.ai 強調「師生雙向價值」。它提供教師完整的後台功能,包括:

  • 設定 AI 使用條件:教師可決定學生在何時能使用 AI 助教。

  • 限制答題次數:避免學生無限制地依賴 AI。

  • 要求手寫作業驗證:學生需上傳手寫照片,讓 AI 協助比對真實性。

  • 學習路徑追蹤:教師能看到學生解題歷程,找出學習瓶頸。

這些功能使教師不再只是「AI 禁止令的執行者」,而能轉變成「AI 教學設計者」。

無障礙功能與 LMS 整合:AI 助教也能「普惠」教育

MathGPT.ai 另一個獲得大學支持的原因,在於它兼顧了教育公平性與無障礙設計

平台已支援與主流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LMS)(如 Canvas、Blackboard、Brightspace)整合,並推出:

  • 螢幕閱讀器相容,方便視障學生使用。

  • 音訊模式與 AI 旁白,甚至能模仿愛因斯坦或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聲音來講解題目。

  • 即時字幕與影片輔助,降低不同學習需求的門檻。

這些設計不僅符合 ADA(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規範,更讓 AI 助教不只是「學霸專屬」,而能走向普及。

防錯誤設計:讓教師敢用、學生敢信

過去,許多教師擔心 AI 工具給出錯誤答案,導致學生誤學。MathGPT.ai 採取了三道防線:

  1. 限定用途:AI 助教不進行閒聊,不回答與課業無關的問題,例如「戀愛建議」或「人生哲學」。

  2. 錯誤補償機制:若學生發現解答錯誤並回報,平台會提供禮品卡。

  3. 人工審核團隊:由教育專業人員檢查 AI 回覆,創辦團隊表示錯誤率逐年下降,2025 年迄今尚未出現明顯失誤。

這些措施提高了教師的信任度,也避免 AI 成為「另一個錯誤來源」。

商業模式與未來擴展:不只數學

目前,MathGPT.ai 提供:

  • 免費版本:供學生基礎練習。

  • 進階付費版:每生每課程約 25 美元,包含無限題目練習與完整 LMS 整合。

接下來,MathGPT 計劃擴展至 化學、經濟、會計 等更多科目,並推出 行動應用程式,提升學生使用便利性。這意味著它正從「數學專屬工具」轉型為「跨科目 AI 教學平台」。

學生、教師與學校的三重效應

  • 對學生:避免單純死記答案,強迫與 AI 互動,逐步養成解題邏輯。

  • 對教師:後台數據成為新的「教學儀表板」,有助精準診斷學習瓶頸。

  • 對學校:展現「擁抱 AI 而非禁止」的態度,減少師生對立,並維護學術誠信。

這三方效應,使 MathGPT 成為教育科技領域的「折衷方案」──既滿足 AI 的不可避免,也維持學術標準。

AI 在教育中的三大挑戰

雖然 MathGPT 的成效受到矚目,但仍面臨三大挑戰:

  1. 公平性:若 AI 助教採取付費模式,弱勢學生是否能平等使用?

  2. 成效驗證:AI 助教是否真的能提升學習成果,仍需長期數據支持。

  3. 文化接受度:不同國家教育體制差異,可能影響導入速度。

這些問題提醒我們,AI 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仍未定型。

對台灣教育的三個啟發

對台灣而言,MathGPT 的案例提供三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1. 教育制度鬆綁:與其單純禁止 AI,不如重新設計考核與評量方式。

  2. 師資轉型:教師需要具備數據解讀與引導能力,而不只是知識傳遞者。

  3. 基礎設施平衡:必須確保偏鄉與弱勢學生能同樣接觸 AI 工具,避免教育差距擴大。

結語:AI 助教,是教育創新還是新爭議?

MathGPT.ai 的快速擴展,不只是產品成功,更是一場教育觀念的實驗。它提出的核心問題是:

在 AI 時代,教育應該禁止 AI,還是將 AI 納入課堂,設計成「助教」而非「作弊幫凶」?

答案或許尚未確定,但從 50 所大學的選擇來看,教育界已經傾向於「擁抱 AI、引導 AI」,而不是完全拒絕。這場轉變,可能就是教育科技的下一個拐點。


FAQ|關鍵問答

Q1:MathGPT 與 ChatGPT 有什麼不同?
A1:ChatGPT 偏向直接給答案,而 MathGPT 強調分步驟引導與學習歷程追蹤。

Q2:MathGPT 能完全防止作弊嗎?
A2:不能百分之百杜絕,但透過過程透明化,能有效提高作弊難度。

Q3:哪些大學已經採用 MathGPT?
A3:包括 Penn State University、Tufts University、Liberty University 等,總數超過 50 所。

Q4:是否只有數學科目能用?
A4:目前以數學為主,但正在擴展至化學、經濟、會計等科目。

Q5:MathGPT 是免費的嗎?
A5:提供免費基礎版,進階版則需每課程每生 25 美元。

Q6:台灣教育能否導入類似模式?
A6:可行,但需解決考核制度、師資培訓與資源分配三大挑戰。

參考資料:

MathGPT.ai, the "cheat-proof" tutor and teaching assistant, expands to over 50 institutions

https://techcrunch.com/2025/08/28/mathgpt-the-cheat-proof-ai-tutor-and-teaching-assistant-expands-to-over-50-institutions/

This "cheat-proof"AI tutor is taking over college classrooms in the U.S.

https://www.livemint.com/gadgets-and-appliances/this-cheat-proof-ai-tutor-is-taking-over-college-classrooms-in-the-us-11756448998479.html

MathGPT.ai expands to more institutions with anti-cheating AI tutor

https://www.businesstoday.in/technology/news/story/mathgptai-expands-to-more-institutions-with-anti-cheating-ai-tutor-491531-2025-08-29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享有著作權。任何引用、轉載或商業使用,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需要專業的內容夥伴嗎?Content Power 可提供專題企劃、撰稿與SEO優化等服務。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告訴我們您的目標與時程,我們將盡快回覆並提出建議。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

從撰稿、潤飾、編輯到電子書排版與發行,全程導入 AI 流程,讓出版變得輕鬆又專業,協助知識型創作者打造數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