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 全解析:AI 不再只是聊天,它會主動「跑流程」幫你做事了!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五年內,企業軟體將從「會回答」進化到「會行動」

在AI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一種被稱為自主 AI (Agentic AI)的新型態人工智慧正顛覆企業策略設計的基礎。你可能已經在專案管理、資料分析或客服流程裡用過各式AI工具,但所謂「Agentic」並非只是被動回應指令,而是具備目標導向、自主管理與多步驟規劃執行能力的AI系統。

這代表,AI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能被設定目標後,自動拆解子任務、協調不同步驟、完成整個工作流程。專家認為,這將改變企業決策流程的邏輯,從傳統的層級審議、人工彙整模式,轉向由AI協作生成草案、人類負責最終決策與倫理監督的「人機協同」新架構。

Gartner 指出,到 2028 年,全球三分之一企業軟體都將內建自主 AI;IDC 進一步估算, 70% 亞太企業將會在 18 個月內因它重新設計商業模式。

01|自主 AI 是什麼:從聊天機器人到「任務型代理人」

簡單說,它不再只是「等你問再回答」,而是能接收一個目標後,自行拆解成多步驟任務、串接多個工具、自主協調完成的AI系統。

傳統的 AI 聊天機器人(如客服助理、FAQ回覆系統),多半是反應式的設計:用戶輸入問題,系統根據資料庫給出回答。但所謂的自主 AI( Agentic AI),是指具備「觀察 → 理解 → 推理 → 決策 → 執行」完整循環能力的 AI 系統,能針對一個終點目標,主動思考要達成的多步驟流程,並執行操作直至完成任務

舉例來說,如果你告訴傳統客服 AI:「我想取消訂單」,它可能只是回覆取消政策。但 Agentic AI 會進一步查詢你的訂單狀態、比對取消條件、通知相關部門,甚至替你填好表單、執行退款、發送確認信,全部自動完成。

它的特點包括:目標導向、多步驟規劃、自主管理與持續優化。這就像你給AI一個「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而不只是扮演「秘書」或「文字編輯」的角色。

02|自主 AI的三大核心特徵

自主 AI 具有以下三項特質:

1. 持續的上下文理解與記憶

不像傳統 AI 每次對話都從零開始,自主 AI 能長時間保有對話或任務上下文,記得你說過什麼、做過哪些操作,甚至在未來幾天內持續跟進。

2. 行動能力與系統整合

它不只能對話,還能「做事」。自主 AI 可被賦予執行指令的權限,像是打 API、串接內部 ERP、CRM、訂單系統等,直接「動手做」。

3. 目標導向與任務分解能力

自主 AI 不只執行命令,而是能理解「我要達成什麼」,並主動分解成多步驟任務、規劃順序、設定優先級,如同一位熟練專員自動安排流程。

03|為什麼Agentic AI會成為企業策略設計的關鍵工具?

自主 AI 對企業來說很重要,因為,自主AI 不只是科技突破,更意味著三種深刻轉變:

1. 從人機互動走向流程自主化

傳統的 AI 工具需要人來下指令,自主 AI 則能主動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法,甚至直接執行,大幅降低人工介入。

2. 從回應式支援轉為任務完成責任制

你不再是「問 AI 一個問題」,而是「交代 AI 一件事」。這讓 AI 成為一位被委任的執行者,而非只是扮演知識百科的角色。

3. 從 Chatbot 到 AI 員工(AI-as-a-Worker)

自主 AI 是真正能進到營運核心、協助完成跨系統作業的 AI 員工。例如完成核銷、發送報表、合約檢核、流程審核等。

傳統上,企業策略設計是個非常人力密集的流程。策略部門、高階主管、專案經理要花大量時間:

  • 收集市場資訊

  • 分析競爭對手

  • 統整內部數據

  • 召開多場會議

  • 反覆討論與修改報告

這一切需要跨部門協作,人力與時間成本非常高。而且越是大型組織,層級越多、流程越長,決策週期也越慢。

自主 AI 帶來的改變在於,這些多步驟流程可以大幅自動化。AI代理人不只收集資料,而是把資料轉成洞察、產生多個策略方案、比較風險,甚至形成完整的決策備選草案。

高層主管則可聚焦在最終判斷、倫理監督與決策落地。換句話說,企業決策流程從「人主導、AI輔助」逐步轉向「AI執行、人類審核」。

04|自主 AI 如何做到「自主行動」?

要讓 AI 有行動力,並不只是模型變強,而是整體系統設計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元素:

1. 任務導向

自主 AI 不再只是對話,而是接收一個最終目標,例如:「完成退款程序」),並且自動拆解成一連串的行動步驟。

2. 行為規劃

它會根據目標與環境,規劃執行流程(像是流程圖),決定優先順序與資源配置。

3. 工具整合能力

自主 AI 可以串接多種工具,如內部資料庫、CRM、API、SaaS 平台等,執行查詢、撈取資料或完成任務。

4. 回饋調整

在任務過程中,它會觀察回饋結果,必要時「重新規劃」執行策略。這使其具備基本的適應能力與錯誤修正機制。

5. 多代理合作

複雜任務會拆解給不同子代理(Agent),彼此分工協作,每個 Agent 專注在自己的子任務,提升模組化與可擴展性。

多代理人系統是自主 AI 實現的關鍵架構。這種方式不是靠一個大模型處理所有事,而是許多小型 AI Agent 各自負責一部分任務,互相協作完成大型目標。這種架構的優勢包括:

  • 模組化設計:單一任務失敗不會拖垮整體。

  • 彈性高:可以根據業務需求替換、擴展代理人。

  • 治理方便:便於設立稽核、權限控管機制。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理念,讓自主 AI 不再只是「內容生產機器」,而是像一組具備智能與執行能力的協作團隊

05|國際案例:Bosch、德勤早已超前部署

1. Cognigy + Bosch:全球汽車零組件大廠 Bosch,已在各事業單位布建 90 多個 Cognigy 打造的多語代理。員工在 Teams 直接 @AI,就能報帳、查訂單、重設密碼,平均節省 40% 行政工時,並使其轉向研發與策略。

Bosch 之所以能在各事業單位部署 90 多個代理,正是因為他們透過 Cognigy.AI 把客服、行政、IT 等例行工作流程接上公司系統,讓員工只要在 Microsoft Teams 裡 @AI 就能完成報帳、查訂單、重設密碼等任務,大幅節省行政工時並騰出時間投入研發與策略性工作。

Cognigy.AI 是一套專為企業打造的 對話式 AI 自動化平台(Conversational AI Platform),來自德國杜塞道夫,成立於 2016 年,主要用於開發、部署與管理能夠跨語音、文字通訊的 AI 客服與流程自動化系統。

簡單來說,它是一個能幫助企業快速建立「會講話、會做事」的 AI 機器人的平台。主要功能有:對話流程設計工具、整合語音與文字通訊通路、API 與後台系統整合、即時監控與分析。

2. 勤業眾信:顧問團隊將自主 AI 嵌入內部知識庫,客戶問法規,新代理人不只擷取段落,而是自動產出合規建議、列出法條比較表,並為合夥人排定後續溝通會議

你可以看到,當 AI 從靜態回答升級為動態協作,整條價值鏈都被重新分配人力。

06|導入策略:從小規模實驗到平台化治理

企業可以採用「試點 → 擴展 → 平台化」三階段策略來導入 Agentic AI:

1. 從特定流程的小型專案開始

選定高重複性、可量化的流程(如客服中的常見問答+自動處理退款),先讓 AI 模型熟悉工作邏輯與資料格式。

2. 擴展至多流程與跨部門

將成功模組複製到其他部門,導入標準化 API 與資料接取規則,逐步建立通用代理框架。

3. 平台化與治理制度建立

最終建置一套整合性平台,包含權限管理、資料稽核、安全性控管,以及 AI 執行可追蹤機制。

這種模式將 Agentic AI 納入企業營運中台,與 BI 平台、流程管理系統整合,形成新的「AI 運營層」。

07|自主 AI 最值得導入的八大場景

「高頻+低風險」的流程是最適合的。

智慧客服:從回應變行動,任務一次到位

自主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主動完成整個處理流程。

退票申請 → 查驗資格 → 系統取消 → 通知顧客

催發票 → 自動比對開票狀態 → 提醒廠商或內部單位 → 追蹤結果

維修安排 → 評估保固、故障類型 → 排程技師 → 傳送預約提醒

任務類型:多步驟處理、需跨部門或系統整合的客服工作。

財務營運:AI 變身數位財務助理

透過每日執行、跨系統整合,幫企業穩定金流與稽核流程。

催收帳款 → 自動比對帳齡 → 傳送催收信件 → 通報財務主管

對帳作業 → 拉取銀行與 ERP 數據 → 高亮不一致項 → 通知負責人

發票異常檢查 → 自動對照報帳資訊 → 建立審核任務

任務類型:重複性高、具規則邏輯、跨平台查核。

供應鏈管理:提升預測力與行動力

不僅即時反應,還能預測異常、動態調整資源配置。

自動調撥庫存 → 根據即時庫存+銷售趨勢預測 → 自動下單

出貨排程 → 分析歷史需求+即時訂單 → 最佳路線與批次建議

運輸延遲風險預警 → 根據氣候、物流追蹤 → 主動通知業務/客戶

任務類型:預測導向、需要跨時區或即時數據整合的營運決策。

IT 維運:從偵測到修復,全自動閉環

將 AI 變成 24/7 的數位維運工程師。

偵測異常 → 整合監控平台(如 Zabbix、Datadog)→ 自動開單

執行修復腳本 → 根據錯誤類型選擇對應回復流程

通報與記錄 → 事件記錄進 CMDB → 同步發送 Slack/Teams 通知

任務類型:即時性高、需要自動處理並保持紀錄完整。

行銷自動化:真正「一對一」的即時個人化行銷

AI 能依據顧客行為與偏好,主動推播最適內容與時機。

使用行為分析 → 分群潛在客戶(RFM、近期行為)

發送個人化 EDM/簡訊 → 根據點擊紀錄即時調整推薦

自動廣告投放 → 每日檢查成效 → 預算與受眾自動調整

任務類型:即時行為反應、需要多輪優化的行銷場景。

人資管理:從招募到離職都能交給 AI 代辦

處理人資流程的行政性與重複作業,讓 HR 專注在人。

自動篩選履歷 → 比對職缺條件、自動排面試

新人報到 → 發送歡迎信 → 帳號設定 → 教育訓練時程排定

員工異動流程 → 簽核 → 帳號權限調整 → 終止合約文件生成

任務類型:制度標準化、流程明確、涉及跨部門協作。

研發與產品優化:AI 自動幫你找出下一版重點

將 AI 應用於產品迭代流程中,加速決策與開發週期。

A/B 測試自動化 → 建立多版本 → 自動分析結果 → 決定保留項目

使用者回饋收集 → 自然語言摘要評論重點、排序痛點嚴重度

建立優化建議清單 → 每週彙整 → 給 PO/PM 作為排程參考

任務類型:資料處理+邏輯優化+跨角色整合。

法規與合規管理:風險防火牆從被動變主動

透過 AI 即時掃描最新政策,提醒關鍵部門修正作業流程。

追蹤新法規 → 自動比對關鍵詞 → 比對公司內部 SOP

提醒修正作業 → 建立任務指派給法務/營運部門

出具影響評估報告草稿 → 協助法遵報告初步彙整

任務類型:需跨資訊整合、具關鍵時效與風險控管要求。

08|4個值得切入的產業方向

智慧製造:自動工單指派與機台維修協調

自主 AI 能整合感測器資料、MES 系統與維修排程,自主啟動維修任務並通知人員。

醫療行政流程:健保申報與病患通知

醫療院所行政流程可透過自主 AI 自動處理文書作業、資料比對與時間排程。

金融法遵與報表自動化

保險公司、證券商等可讓 AI 完成月報、自動檢查交易異常、整合 KYC 資料。

電商與客服:自動處理退換貨與評價管理

對大量 C 端客服需求,自主 AI 可實現「任務交辦→自動完成→同步系統」的閉環。

09|挑戰與風險

導入自主 AI 雖有高效率,但也伴隨以下挑戰:

  • 模型決策過程不透明,需強化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

  • 資料品質與權限管理成為關鍵:垃圾資料將導致錯誤行動

  • AI 執行錯誤,責任歸屬與法規風險需先釐清

  • 需要跨部門協同:HR、IT、營運需共同協作設計流程

因此導入過程中應採取「漸進式」、「可稽核」、「高容錯」的設計原則。未來的 AI 應用不會只有單一模型,而是:

  • 每個 Agent 負責一項專業任務;

  • 模型之間透過協議、任務隊列、共享記憶等方式合作;

  • 根據不同場景選用 LLM(GPT-4、Claude、Mistral)或私有模型;

  • 使用規則式與機器學習混合架構來穩定執行。

企業將從「建立一個 Chatbot」,轉變為「建立一個 AI 工作團隊」,這是平台化與長期治理的方向。

10|不只是 AI,更是組織再設計的起點

自主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新型工作流架構與組織協同方式。透過 AI 的主動執行力、模組化代理系統、平台治理與人機協作,企業將進入真正的 AI 化營運時代。

企業若能及早試水溫,從流程自動化切入,再逐步整合 ERP、CRM、HRM 與第三方平台,不僅能提升效率,更能創造可預測、可持續的 AI 營運能力,在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

參考資料:

https://aimagazine.com/news/cognigy-what-is-agentic-ai-and-why-does-it-matter-to-you

https://www.techradar.com/pro/brainpower-unleashed-agentic-ai-and-beyond-bots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