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提升人工生殖成功率 掀全球醫療產業新浪潮
AI 提升人工生殖成功率 掀全球醫療產業新浪潮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I 助攻 IVF 人工生殖成功率提升人工生殖成功率的新希望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進步,其應用場景早已從金融、零售、製造業,擴展到醫療領域。近期,AI 正在生殖醫學中嶄露頭角,為全球數百萬名面對不孕挑戰的夫婦帶來全新希望。根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s》報導,AI 工具能顯著提升體外受精(IVF)等輔助生殖治療的成功率,為長期困擾臨床的低懷孕率問題帶來突破。
不孕治療的現實挑戰
據統計,全球約有10%~15%的育齡夫婦面臨不孕問題,其中相當比例需要借助人工生殖技術。然而,IVF 的平均成功率僅約30%,而這背後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從取得的胚胎中挑選出最具著床潛力的個體。
根據 MarketsandMarkets 的報告,全球輔助生殖技術(ART)市場預計將從 2025 年的 42.9 億美元成長至 2030 年的 60.2 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 7.0% 。其中,AI 驅動的 IVF 解決方案被視為推動此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此外,全球生育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365.7 億美元增至 2034 年的 870.5 億美元,年均成長率為 9.06% 。這些數據反映出,隨著不孕症比例上升和對先進生殖技術的需求增加,AI 在生殖醫療領域的應用正迅速擴展。
目前,大多數胚胎評估仍依賴胚胎師的人眼觀察與主觀判斷,這不僅耗時費力,還可能因經驗差異、主觀偏見而產生誤判,導致患者需要多次療程才能成功,付出高額費用與極大心理壓力。
技術應用:AI 如何提升 IVF 成功率
傳統的胚胎評估主要依賴胚胎學家的經驗和主觀判斷,這可能導致評估結果的不一致性。AI 技術透過分析大量胚胎影像、基因表現和臨床數據,能夠更精確地評估胚胎的品質和著床潛力。例如,英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R)資助的研究發現,AI 工具可以幫助醫生提高 IVF 治療的成功率 。此外,AI 還能協助預測治療結果、優化治療計劃,並提供個人化的建議,從而提高整體療程的效率和成功率。
現在藉由AI 工具的引入,為生殖醫學帶來了嶄新的視角。研究團隊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訓練 AI 分析大量胚胎影像、基因表現、代謝數據與臨床紀錄,讓機器能精確評估胚胎的品質與著床機會。
AI 在人工生殖中的應用包括:
胚胎評估:AI 分析胚胎分裂速率、細胞對稱性等指標,比人眼更敏銳。
成功率預測:AI 比對數萬筆臨床資料,預測不同組合的成功機率。
治療計畫優化:協助醫師規劃最佳的取卵、植入時機與用藥方案。
臨床實證:提升成功率、減少重複治療
近期多項國際臨床試驗顯示,引入 AI 工具的 IVF 療程,懷孕率提升約10%~20%,流產率與多胎妊娠風險也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AI 有助減少胚胎植入次數,縮短療程時間,減輕女性身體負擔與家庭經濟壓力。
例如,美國某大型生殖中心的研究顯示,AI 協助挑選胚胎後,首輪療程成功率從傳統的35%提升至50%,成效引起全球醫療界高度關注。
AI 生殖醫療的創新者
目前市場上有多家新創公司正積極開發 AI 驅動的生殖醫療解決方案:
AIVF:以色列新創公司,開發了 EMA 平台,利用 AI 分析胚胎的時間序列影像,評估其著床潛力。該平台已在歐洲、澳洲、巴西、南韓和北美等地商業化 。
Alife Health:美國公司,提供 AI 驅動的 IVF 軟體,協助診所優化操作流程,提高治療結果 。
Fairtility:開發了 CHLOE 平台,能夠評估卵子和胚胎的品質,提供透明的 AI 預測,協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
Life Whisperer:專注於利用 AI 改善 IVF 結果,致力於讓全球女性更容易獲得高品質的生殖醫療服務 。
產業影響:掀起生殖醫療數位革命
AI 在生殖醫學的崛起,將對產業生態帶來下列影響:
診所與醫院端:需投入設備升級與專業人才培訓,強化 AI 醫療解讀能力。
新創公司機會:開發影像分析、決策輔助系統、基因檢測演算法的公司將獲得資金與合作青睞。
醫療產業鏈合作:AI 供應商、試劑廠商、藥廠將共同開發整合式療程解決方案。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在人工生殖技術上具有國際競爭力,每年約有超過2萬對夫婦接受相關療程。隨著 AI 工具逐漸商用化,台灣的大型醫學中心(如台大醫院、長庚醫院、馬偕醫院)與生殖中心,有機會成為早期導入者,為少子化社會尋求解方。
但挑戰也不小,包括:
法規尚待明確,涉及數據隱私與 AI 驗證
醫療團隊需要跨科合作,包括胚胎學家、資料科學家、醫師
病患端的認知與信任建構仍需時間教育
解讀分析:AI 不取代醫師,而是強化人機協作
AI 技術正逐步改變生殖醫療的格局,提供更精確的診斷、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佳的患者體驗。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AI 有望成為解決全球不孕症問題的重要工具。但專家也強調,AI 在人工生殖中扮演的不是「取代者」,而是「輔助者」。醫師依然是療程的最終決策者,而 AI 則是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參考,協助人類克服複雜生物現象的盲點。
長遠來看,AI 將成為生殖醫學團隊的一員,與醫師、胚胎師共同為患者打造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真正實現個人化醫療。台灣可以把握這一機遇,積極推動 AI 在生殖醫療領域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國際競爭力,造福更多有生育需求的家庭。
參考資料:https://www.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2025/05/07/ai-could-boost-fertility-treatment-success-rates/
提案成功:創業|募資|提案
www.Pit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