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成為反壟斷救星?Google 逃過史上最重拆分,法院認定 AI 已改寫搜尋市場遊戲規則
生成式 AI 成為反壟斷救星?Google 逃過史上最重拆分,法院認定 AI 已改寫搜尋市場遊戲規則
美國法院拒絕拆分 Google,生成式 AI 成市場結構「破壞者」

作者=InfoAI 編輯部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一場本以為無法逆轉的壟斷大審,因 AI 崛起出現轉折
2025 年 9 月 2 日,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針對 Google 長達數年的反壟斷訴訟做出歷史性判決。雖然確認 Google 確實具有市場壟斷行為,卻未如外界預期下達強制拆分 Chrome 瀏覽器與 Android 作業系統的重磅決定。這一裁決的核心理由,竟然來自於生成式 AI 工具的迅速崛起,徹底改變搜尋市場競爭態勢,AI 反成為 Google 的「護身符」。
01|AI 改變搜尋競爭格局,法院認定拆分已非唯一解方
在高達 223 頁的判決書中,地方法官 Amit P. Mehta 將 ChatGPT、Claude、Perplexity 等生成式 AI 工具列為市場競爭的「結構性變數」。判決明確指出,生成式 AI 雖然尚未完全取代傳統搜尋引擎,但已為市場帶來實質的競爭壓力,使原本一超獨大的 Google 必須面對新的競爭者。法院因此認為,「拆分不再是唯一且適當的補救措施」,反而需聚焦於促進資料流通、限制排他協議,讓 AI 新創能公平切入市場。
02|AI 工具從搜尋挑戰者,變成 Google 的「救命符」
諷刺的是,ChatGPT、Claude、Perplexity 等 AI 原本被科技圈視為 Google 搜尋引擎的最大威脅,如今卻在法院判決中扮演了「減輕 Google 壟斷壓力」的關鍵角色。法官認定,這些 AI 工具已經足以為市場帶來破壞性創新,使傳統結構性救濟(如拆分 Chrome 或 Android)不再具有絕對必要性。此舉不僅讓 Google 逃過拆分命運,更揭示生成式 AI 影響力已滲透至市場規則與法律制度的最深層。
03|結構性拆分未成真,Google 需結束排他協議並開放資料共享
最終判決未要求 Google 進行「結構性拆分」,而是強調以下兩大補救措施:
結束排他合約
Google 未來不得再與設備製造商(如手機品牌)、瀏覽器業者簽訂任何排他性搜尋協議,防止以預設入口壟斷市場。資料共享義務
Google 必須開放部分搜尋索引與使用者互動資料,讓競爭者(包含 AI 新創)能取得訓練與優化搜尋服務所需的資料基礎。
這些規範被視為為市場「打開空氣孔」,目的是讓新進競爭者能呼吸、壯大,而不再被大型科技公司資料封鎖於門外。
04|Google 與 Apple 合作持續,市場股價大幅反彈
裁決結果一出,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股價當日盤中大漲近 9%,刷新歷史新高。Apple 股價也上揚 3–4%,主因法院並未禁止 Google 以金錢交換預設搜尋位置(如 Safari),雙方商業合作模式可望持續。分析認為,此舉除了讓 Apple 每年穩收數十億美元搜尋收入,也為其後續推動 Gemini、Siri 等 AI 搜尋服務保留彈性。
05|美國反壟斷大戰背景:從搜尋壟斷到 AI 破局
這場全球關注的反壟斷大案,最早可追溯至 2020 年,美國司法部(DOJ)聯合 11 個州提告 Google,認為其透過排他合約與預設設定,長期壟斷超過 90% 的搜尋引擎市場。2023–2024 年間,法院已認定 Google 違反美國《謝爾曼法》。但 2025 年的補救措施辯論,生成式 AI 的迅速進展讓案件產生戲劇性轉折,也迫使法院從結構性干預轉向動態競爭治理。
06|評價兩極:創新治理 or 溫和妥協?
這場判決一出,市場與產業界出現不同聲音。支持者認為,法院終於擺脫過去只靠拆分的老路,開始根據技術與市場現實採取彈性、創新的治理手段,讓生成式 AI 參與競爭、提升資訊流通。反對者則批評,若僅靠 Google 「善意」執行資料共享義務,實際壟斷力恐怕仍未動搖。DuckDuckGo、Brave 等小型搜尋業者更直言:「資料共享如杯水車薪,若無法打破預設入口,競爭本質難以改變。」
07|台灣產業的三大啟示:AI 新創機會、資料政策、預設之爭
AI 創新成為市場結構破壞者
台灣科技產業可觀察,技術創新與產品實用性,已能撼動全球巨頭既有市場格局。未來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只要能掌握 AI 與資料的應用,就有機會成為產業變局推手。資料開放與互通將成產業新常態
隨著美國裁決將資料共享列為強制義務,台灣企業、AI 新創也應積極參與全球資料互通規則的制定與落實,爭取成為資料生態鏈不可或缺的一環。「預設即壟斷」成競爭核心戰場
無論技術再進步,消費者習慣與預設入口的設計,仍是決定資訊流通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台灣新創要切入全球市場,必須正視產品進入門檻與用戶黏著力的戰略規劃。
08|後續關注焦點:法律攻防、技術執行、產業結構
美國司法部(DOJ)是否會對本次裁決提出上訴?
Google 在資料共享上的技術與合約細節,會不會設定新的技術門檻?
AI 新創是否真能藉由資料共享打破搜尋巨頭的壟斷?
台灣新創、AI 團隊是否能從「資料開放」與「新入口」戰略取得全球發展機會?
09|觀察解讀:AI 不只帶來技術革命,更徹底改寫產業治理
這場判決本身,就是一場由 AI 推動的市場與法律制度革命。AI 不再只是技術應用或產業話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制度改寫者」,成為法院認定市場是否「有效競爭」的新標準。
對所有決策者、創業者與技術團隊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時代訊號:未來的市場競爭與產業治理,必須以「AI 為主體、資料為基礎、入口為戰場」來重新思考,才能在全球浪潮中不被淘汰。
FAQ|關鍵問答
1. 為什麼法院沒有要求 Google 強制拆分 Chrome 或 Android?
法院最初確實考慮過以「結構性拆分」作為終極補救手段,主要因 Google 長期透過 Chrome 瀏覽器、Android 作業系統,以及與 Apple Safari 等的預設搜尋協議,鞏固超過 90% 市場份額。
然而,生成式 AI 工具的快速崛起(如 ChatGPT、Claude、Perplexity 等),使得資訊搜尋市場出現結構性變革。法官認定,這些 AI 工具雖然尚未完全取代傳統搜尋,但已對 Google 形成實質競爭壓力。
因此,法院認為可先透過「資料共享」與「結束排他協議」來促進競爭,而不是採取高風險、社會成本極高的企業拆分措施。這也是美國反壟斷法近年來強調「動態競爭」治理的新方向。
2. 法院具體引用哪些 AI 工具作為裁定依據?這些工具對搜尋市場有多大影響?
本案判決書特別點名 ChatGPT(OpenAI)、Claude(Anthropic)、Perplexity(AI 搜尋新創)等生成式 AI 工具。這些平台皆能直接回答用戶問題,甚至自動整理網路資訊,大幅提升用戶資訊獲取效率。
雖然目前大多數用戶仍依賴 Google 搜尋,但生成式 AI 已快速吸引新用戶、年輕族群與特定專業領域(如商業報告、學術查詢、程式設計等),使得「資訊入口」逐漸多元。
法院因此認定,AI 工具已經打開「非 Google 主導」的新競爭路線,成為市場結構不可忽視的新變數。
3. 人機合作是否永遠比單獨更好?
法院要求 Google 做出兩大行動:
(1)結束與設備製造商、瀏覽器業者的所有排他性搜尋協議,讓其他搜尋或 AI 工具能公平競爭預設入口位置。
(2)開放部分搜尋索引與用戶互動資料,讓競爭對手能據以強化 AI 搜尋能力。在資料共享層面,Google 需提供「非歧視性」存取條件,不得藉由合約或技術門檻排除競爭者。不過,詳細開放範圍與費用結構,仍待後續進一步制定。這也成為外界關注焦,Google 是否會設下「看似開放、實則困難」的門檻。
4. 這次判決對 Apple 有何影響?未來 Apple 搜尋與 AI 發展可能出現哪些變化?
對 Apple 來說,裁決結果明顯利多。原因在於法院並未禁止 Google 透過「搜尋預設協議」付費取得 Apple Safari 的預設搜尋位置。這代表 Apple 每年仍可從 Google 收取數十億美元收益,有助於資金挹注與產品研發。
同時,Apple 近期積極發展自有 AI 搜尋(如 Siri 結合 Gemini),未來有更多資源與彈性去強化自家 AI 生態。判決也讓 Apple 能保留多元合作空間,不會被單一政策「一刀切」而受限。
5. 這些資料共享政策,真的有利於 AI 新創嗎?能否有效突破 Google 壟斷?
理論上,資料共享可大幅降低新創切入搜尋市場的門檻。例如 Perplexity、DuckDuckGo、Neeva(現已被 Google 併購)等,都希望取得龐大資料以優化 AI 搜尋體驗。
但現實面,新創是否能真正取得「有用且完整」的資料,還要看 Google 實際開放的技術規格與合約細則。如果 Google 設下高價、複雜流程或資料時效落差,資料共享就可能淪為「象徵性改革」。
產業觀察者普遍認為,未來數年會是 AI 新創與巨頭在「資料競爭」上的拉鋸戰。真正改變市場結構,還需結合政策監理、消費者選擇與創新商業模式。
6.台灣的新創與企業可從本案學到哪些關鍵教訓?未來應如何調整競爭與發展策略?
這場美國判決對台灣有三大啟示:
資料共享可能成為全球新常態:建議台灣企業提前佈局,參與資料互通、生態系串接,避免未來被大型平台邊緣化。
AI 不僅是工具,更是治理制度的重要主體:台灣新創要善用技術創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搶占話語權。
「預設」入口即是市場控制力核心: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平台策略都要考慮如何獲取/維持「用戶習慣與預設設定」,這才是市場競爭力的根本。
參考資料:
Alphabet shares surge after court spares it from breakup
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boards-policy-regulation/alphabet-shares-surge-after-court-spares-it-breakup-2025-09-03/
Judge bars Google from exclusive search deals but says it can keep Chrom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5/09/02/google-search-monopoly-antitrust-remedy/
Google antitrust ruling: Court says Google can keep Android and Chrome but will have to …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google-antitrust-ruling-court-says-google-can-keep-android-and-chrome-but-will-have-to-/articleshow/123672479.cms
The Google Ruling Is a Win for the Status Quo. It's a Loss for AI and the Internet.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google-ruling-alphabet-apple-chatgpt-perplexity-923d6fb0
US Government Is Not Breaking Up Google—and How the Reason Is ChatGPT Maker OpenAI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us-government-is-not-breaking-up-google-and-how-the-reason-is-chatgpt-maker-openai/articleshow/123673932.cms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
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