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打造客製心理療法,改變精神健康照護模式

· 新聞摘要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I導入心理健康療癒 個人化治療方案有望成主流應用

AI能幫你緩解情緒困擾嗎?英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AI心理療癒系統,根據個人數據給出客製化建議,未來可能成為心理師的最佳幫手。本文解析AI如何進軍精神健康產業、可能引發的產業變革,以及對數位健康市場的深遠影響。

心理健康照護正迎來一場結構性的技術轉變。由英國科技公司 HelloSelf 與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南倫敦與莫茲利NHS基金會信託(SLaM)合作,正在開發一套基於人工智慧(AI)的心理治療系統,目標是提供每位使用者量身打造的心理健康介入方式。

這項研究正致力於改變目前「一體適用」的心理治療模型,改由AI協助診斷、選擇並追蹤適合個人的治療策略。這項創新,可能為全球精神健康照護帶來新典範,也為AI在數位醫療應用領域開拓更深層的實際落地可能。

治療方式過於標準化 AI介入補足人力限制

傳統的心理健康服務,多以固定流程與標準化療法提供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或諮商對話療法。然而,臨床實務中發現,不同病患的背景、壓力因子與情緒反應差異極大,導致相同療法對個別患者成效參差不齊。

HelloSelf 創辦人 Charles Wells 指出,現行模式未能有效反映病患的個體差異,「我們希望透過AI打造一種真正靈活的治療流程,讓每一位病患都能獲得更適合自己的療癒組合。」

AI系統將分析病患的語言表達、行為反應、生理變化等數據,進一步建立情緒狀態與療法反應的關聯模型。這不只是節省心理師的判斷時間,更能大幅提升治療的精準度與預測性。

模型核心:結合臨床數據與動態反饋

這項AI療癒系統的發展,建立在大規模臨床研究資料與動態用戶反饋的雙重基礎上。研究團隊透過NHS龐大的精神健康資料庫,蒐集來自不同族群、症狀與治療歷程的實際數據,並搭配患者於治療期間的即時回饋,如情緒記錄、日誌輸入或問卷回覆。

結合這些資料,AI模型將能判斷哪些療法與哪類症狀組合最為相符,甚至進一步預測未來復發風險、療效下降的可能性。未來也可能導入穿戴裝置,整合生理數據如心率變異、睡眠品質,提供更即時的情緒偵測與干預建議。

目前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試驗階段,但已在英國部分臨床單位進行初步測試。研究團隊強調,AI將不會取代治療師,而是成為一種「強化專業判斷」的工具,輔助心理師在有限時間內做出更具成效的治療決策。

數位心理健康市場加速成長 AI成為產業發展引擎

根據市調機構 Statista 的預測,全球數位心理健康市場將從2022年的63億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170億美元以上。推動因素包括:心理疾病盛行率上升、醫療人力短缺、遠距醫療需求增加,以及年輕族群對數位健康工具的接受度提升。

AI不僅可大幅提升治療效率與篩檢精準度,更能實現「預防式健康照護」的願景。未來應用想像包括:

  • 智慧型陪伴療癒APP:透過對話與互動,提供初步心理支持

  • 動態調整的心理處方:依據實時情緒數據調整療法強度與模式

  • 企業員工關懷AI系統:預測高風險員工壓力水平,提前介入

  • 教育與青少年心理支持平台:在學習過程中融入情緒回饋與自我照顧指引。

在倫理與資料隱私問題持續受到關注下,研究團隊也特別強調,此系統設計時已嵌入強化的數據保護機制,並將符合GDPR等歐盟資料保護規範。

參考資料:https://www.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2025/05/11/ai-to-enable-custom-mental-health-therapies/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創業|募資|提案

www.Pit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