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讀|創投 Jennifer Neundorfer 剖析 AI 新創突圍術,強調價值定位勝過技術比拼

創業者須精準聚焦差異化與產業需求,才能在 AI 紅海市場勝出

· 新聞速讀,AI 創業投資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在 AI 創業熱潮中,如何將技術力轉化為明確價值,成為創業成功的真正關鍵。

真正的 AI 競爭關鍵,不再是誰的技術新,而是誰能找到解決產業痛點的獨特價值位置。

01|理解事件

Jennifer Neundorfer 是知名創投機構 January Ventures 的共同創辦人,近期她在 TechCrunch Disrupt 2025 的專訪與「Equity Podcast」節目中,針對 AI 創業環境給出台灣新創值得參考的深度見解。她明確指出,AI 新創現正處於高度競爭、資金充沛但創意分散的紅海階段,市場上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團隊與各類產品,僅靠技術突破已很難脫穎而出。

她分享創投現在最重視的,不再是技術能否領先對手,而是創業團隊是否能用 AI 解決真實產業痛點、明確劃出差異化定位。她提到:「現在最成功的團隊,不是僅僅把現有流程做 10 倍加速,而是能夠創造全新體驗、行為模式與商業價值的那群人。」

此外,她強調「團隊故事與市場敘事」的能力。在募資或推廣時,創業者必須清楚說明:「我們與其他數十家新創有何不同?我們的團隊憑什麼勝出?」否則很容易被投資人歸為「同質競爭」,失去關注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Neundorfer 自己的基金也積極導入 AI 工具,優化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等內部流程,顯示 AI 不僅是投資標的,更已成為提升創投自身效率的重要資源。她也坦言,未來市場可能面臨「修正期」,許多靠融資過活的團隊將遭到淘汰,只有能真正落地、與產業夥伴緊密合作、具備調整與學習能力的團隊才能生存下來。

02|解讀新聞

這則新聞凸顯三大產業趨勢。

首先,AI 新創的競爭主戰場,已從「技術開發」轉向「價值落地」。技術快速普及與平台化,使得單一模型或工具很難長久壟斷市場。真正能長期生存下來的團隊,必須深入理解產業痛點,並提出精準的市場定位。

其次,創投與企業端重視「團隊學習力」與「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新創不僅要有產品願景,更要持續與產業現場互動、快速修正路線,才有機會獲得長期投資青睞。

第三,產業洗牌與資本回歸理性已成不可逆趨勢。Neundorfer 提醒,許多單靠募資維持的 AI 新創將被市場自然淘汰,只有那些真正解決產業問題、具備差異化商業模式的團隊,才能存活甚至成長為新一代產業龍頭。

在這波浪潮下,創業者應加強自身的「市場敏感度」與「價值鏈整合能力」,不盲目追求技術升級,而要追問:「這個技術是否能創造市場獨特價值?」

03|延伸思考

我們可以從這篇新聞,更清楚理解 AI 創業的核心並非純粹技術軍備競賽,而是「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AI 的核心運作邏輯,是將前沿技術轉化為產業可用、用戶認同的產品與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判斷 AI 技術的真實價值,必須回歸於「市場驗證」與「產業合作」。如果只是技術疊加,缺乏對產業運作、用戶痛點的理解,即使模型再大、演算法再新,也很難持續產生影響力。

因此,提升在 AI 時代的理解力,應強調「場域理解」與「差異化價值」。我們應訓練自己快速判斷一個 AI 創新是否真的解決問題、是否能在產業場域落地,而不是只看技術指標或行銷說詞。

對讀者來說,這代表未來不論投資、創業還是職涯發展,都必須練習思考:「這項創新能否解決真問題?它的市場獨特性在哪?」這是 AI 時代最關鍵的競爭素養。

04|重點提煉

  • AI 新創競爭核心已轉向價值落地與市場定位,技術不再是唯一護城河。

  • 創投高度重視團隊能否發現產業痛點、建立差異化優勢,並持續快速學習與修正。
  • 市場進入洗牌期,僅有能夠落地、與產業緊密合作的團隊才能存活。
  • AI 素養包含「場域理解」與「價值創造」的能力,而非單一技術熟練度。

05|後續觀察

值得觀察的是,哪些 AI 新創能夠跨越技術門檻、建立獨特價值,最終成為產業關鍵玩家。同時,資本市場對團隊學習力、場域整合力的評價標準,預期將進一步拉高。建議創業者密切關注「市場驗證」、「與產業夥伴共創」等趨勢,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參考。

參考資料:

  • VC Jennifer Neundorfer explains how founders can stand out in a crowded AI market

AI 時代的思考力革命|AI 素養,不是學技術,而是拿回主導權的能力升級。與 AI 一起思考,成為能定義方向的人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如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來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用內容建立信任
用洞察塑造品牌

在 AI 時代,真正有力量的行銷不是廣告聲量,而是持續輸出的深度思考。InfoAI 把全球 AI 趨勢與報告,轉譯成清楚、精準、有觀點的內容,讓企業不只是跟上變化,而是成為洞察的提供者,讓品牌變成被信任的決策夥伴。如果你不想只是「談 AI」,而是想「透過 AI 影響市場與客戶」,那就從內容開始。歡迎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讀懂 AI 如何改變世界

在 AI 改變世界之前
助你先讀懂 AI 世界

每日精選全球 AI 新聞
AI 趨勢 + 新聞 + 深度解讀

Section image

Content Power |賦能你在 AI 時代的專業能力
專注於「AI × 專業 × 工作方法」的知識平台
透過框架、流程與方法
協助你在 AI 時代重建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