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生態進入穩定期?a16z百大GenAI榜單揭示Google、語音、行動端三大新戰場
AI應用生態進入穩定期?a16z百大GenAI榜單揭示Google、語音、行動端三大新戰場
從網頁到手機、從聊天到創作,a16z第五版GenAI應用百強榜單不只揭示趨勢變化,更預示消費者AI工具的下一波主戰場將轉向「行動裝置×語音互動×個人化創作」

作者=InfoAI 編輯部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第五版榜單發佈,揭示AI應用進入成熟階段
2025 年 8 月 底,創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發佈第五版《Top 100 GenAI Consumer Apps》排行榜,揭示消費者使用的 AI 應用產品正在經歷一次重大轉變。
與前三版相較,本次榜單的變動幅度明顯縮小,顯示整體生態正從「爆發期」進入「穩定期」。報告也首次引入「Brink List」觀察名單,納入 10 款尚未擠進前 100 名但成長快速的新秀應用,成為這一版的亮點之一。
01|消費者 AI 工具的使用趨勢:行動與語音成焦點
在行動 App 排行榜中,幾項趨勢浮現:
內容創作應用主導榜單:包括 CapCut(影片剪輯)、Voicemod(語音變聲)、PixAI(角色繪圖)等,凸顯使用者對創造圖像、音訊、影音內容的需求持續上升。
語音互動應用快速崛起:語音生成與語音變聲類工具如 Voicemod、Cognosys 等,成為使用者在行動端的新寵。
個人助理型 AI 呈現分化:部分應用如 ChatGPT Mobile 仍然穩定上榜,但其他缺乏特色的對話型工具已開始下滑,顯示使用者對 AI 助理的期待越來越具體與精緻。
02|Google 拆分戰略成焦點,一家公司四項產品入榜
Google 成為本次榜單的關鍵角色之一。與過去將 Gemini 定位為單一品牌不同,這次 Google 進行策略拆分,將旗下多項 AI 工具獨立計入:
Gemini App(手機版)
Gemini Web(網頁版)
NotebookLM(AI 筆記助理)
Google AI Search(生成式搜尋)
此舉讓 Google 成為榜上擁有最多獨立 AI 應用的公司之一,也凸顯其從單一入口策略轉向多元場景佈局。
與 OpenAI 的 ChatGPT 跨平台一致體驗相比,Google 這種切分式推廣模式,顯然更重視場景優化與模組化部署。
03|榜單變動放緩,代表 AI 生態漸趨穩定
a16z 指出,與前一版相比,這次百大榜單的更新幅度顯著減少:
網頁版新增應用:11 款
行動版新增應用:14 款
整體新進榜應用總數:不到 25 款,相較以往高達 40–50 款的更新量,明顯下降,這意味著,AI 應用從「大量實驗→快速淘汰」的階段,逐漸進入「功能整合→體驗優化」的成熟期。
換句話說,真正能解決使用者需求、提供穩定價值的產品,才有機會留在戰場上。
04|十大潛力應用「Brink List」:下一波黑馬浮現
本次榜單新增「Brink List」,列出 10 款尚未進入前 100 名但增長速度極快的 AI 應用,值得創業者與投資人關注。部分名單如下:
Scenario:遊戲開發素材生成工具
AugXL:支援語音輸入的個人 AI 助理
Suno AI:音樂生成平台,強調旋律與風格一致性
Cognosys:極速語音問答助手,強調反應速度
Dreamwave:風格化人物生成平台,強化 AI 製作影像的細緻度
這些應用多數針對單一場景深耕,展現強大專業化能力,也預示 AI 工具將走向「垂直、模組化、創作者導向」的新模式。
05|榜單也透露冷卻趨勢,哪些應用開始退場
排行榜不只顯示誰正在上升,也透露出哪些類型的應用正逐步退燒:
通用型對話工具逐漸退場:除了 ChatGPT、Claude、Gemini 仍保持一定用戶數,許多模仿型聊天工具已經被淘汰。
無 App 的網頁工具生存空間縮小:如僅提供網頁界面的寫作或圖片工具,若缺乏行動端支援,將難以持續吸引用戶。
AI 社群平台熱度減弱:如 Character.ai 仍在榜單內,但其用戶增長明顯趨緩,說明「角色扮演」類 AI 工具面臨創新瓶頸。
06|AI 應用進入下一階段
雖然榜單以美國市場為主,但對台灣團隊、內容創作者、應用開發者也有三項重要啟示:
1. 行動優先已成必備戰略
不論是寫作、影音或助理功能,若無行動裝置支援,就難以接觸使用者日常情境。
2. 單點深耕比通用更有勝算
多數快速增長的應用聚焦單一場景或族群,能更好聚焦產品體驗與迭代速度。
3. 本地化垂直應用具發展空間
Scenario、Suno、Cognosys 等潛力應用,其模式易於複製、改寫或本地調整,台灣新創可思考文化、語言、生活差異下的應用機會。
07|AI 競爭主戰場正轉向三個維度
觀察本次排行榜,InfoAI 認為未來的消費者 AI 應用競爭,將聚焦在以下三個維度:
1. 模型不再是主角,「應用體驗」才是關鍵
AI 技術已進入高度可用階段,誰能包裝得更好、操作更順手,才是決勝點。
2. 跨裝置場景覆蓋能力
能否讓用戶在桌機、手機、平板無縫切換,是用戶黏著度的關鍵。
3. 精準場景應用導向
從 AI 寫手、語音主播、影片剪輯到 AI 遊戲素材開發,未來將是垂直工具的黃金時代。
FAQ|關鍵問答
Q1:這份榜單的數據來源為何?
Web 使用數據來自 Similarweb;App 月活數來自 Sensor Tower,統計皆以美國為主。
Q2:這份榜單多久更新一次?
a16z 通常每 5–6 個月更新一次,上一版為 2025 年初,預計下一版為 2026 年 Q1。
Q3:榜單是否包含企業應用?
無,僅聚焦「消費者使用為主」的 AI 應用(Consumer AI Apps)。
Q4:台灣開發者是否能參考榜單做產品規劃?
是的,榜單中許多應用如 Suno、Scenario 都具備可本地化操作空間。
Q5:「Brink List」是什麼?
指尚未進入前 100,但增長快速、具備潛力的 10 款應用。類似新星觀察名單。
參考資料:
The Top 100 GenAI Consumer Apps V5
https://a16z.com/100-gen-ai-apps-5/
The Brink List: 10 Rising GenAI Products
https://a16z.com/2025/08/29/the-brink-list-10-rising-genai-products/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
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