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Kayak 推出 AI ModeAI 助理重塑旅遊搜尋與預訂新體驗

ChatGPT 技術賦能,對話與個人化讓旅遊規劃變得前所未有地簡單

· 產業應用,AI新聞速報,前瞻技術,產業趨勢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AI 助理進入旅遊主戰場,Kayak 再造用戶決策流程

全球知名旅遊搜尋平台 Kayak 宣佈推出「AI Mode」功能,這是平台首次以生成式 AI 技術深度整合搜尋、推薦與預訂流程。用戶可直接在 Kayak 官網以英文自然語言提出任何旅遊規劃問題,例如:「想找適合三口之家的歐洲旅館」、「10 月底紐約到台北的機票選擇」、「預算內推薦日本自助旅遊路線」等。

AI Mode 會即時生成相關搜尋建議,並能直接導引至預訂介面,標榜「從靈感到預訂一站式體驗」。這項功能象徵旅遊科技的主戰場,正從「搜尋比價」邁入「決策賦能」的新階段。

AI 旅遊助理進場:使用者不必懂平台,平台要懂你

AI 助理的出現,不只是技術升級,而是產業價值鏈的重構。過去旅遊平台的競爭焦點在比價、廣告與 SEO,如今轉向「誰能讓用戶省時間、減壓力、被理解」。

規劃旅遊原本令人期待,卻常讓人頭痛:找一間預算合理、地點理想、又適合家庭的旅館,或為了直飛航班與最划算票價而在多個視窗間切換。這些繁瑣步驟,在 AI 時代即將被簡化。

Kayak 的 AI Mode 以 OpenAI 的 ChatGPT 為核心,支援文字多輪對話,未來更計畫加入語音輸入,降低搜尋門檻。該功能已率先於美國英文版推出,支援桌面與行動網頁版,未來將擴展至更多語言與市場,並持續優化多輪對話與需求追蹤體驗。

與傳統關鍵字搜尋不同,AI Mode 能理解更自然、生活化的提問,也能根據回饋即時調整。例如用戶追問「有沒有評價特別好的?」或「哪些住宿提供早餐?」AI 助理能根據上下文自動過濾選項,減少反覆輸入條件的麻煩,展現大語言模型(LLM)的自然語言理解優勢。

AI 助理改寫旅遊決策生態,重塑產業角色

AI 助理能自動回應例行查詢、處理比價、預訂等重複性高的服務,使中小型旅行社與傳統客服單位面臨轉型壓力。未來人力將更聚焦在高價值、客製化與深度體驗的服務設計上。

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數據資產將成為新戰場。 擁有用戶行為、行程偏好與地區消費習慣等數據的企業,將更有能力推出會員專屬服務與個人化旅遊產品。平台價值也將從「資訊仲介」轉向「數據經營」,成為產業升級關鍵。

然而,這同時帶來監理與倫理挑戰。若平台推薦與廣告商利益綁定,用戶是否仍能獲得客觀資訊?AI 推薦過程又該如何維持公開與公平?未來的競爭護城河,不僅在於技術創新,更在於數據治理與資訊中立性。

技術底蘊解密:生成式 AI、LLM、API 串接全面整合

全球旅遊平台早已進入 AI 競賽。Kayak 推出的 AI Mode,與 Google Travel、Expedia、Booking.com 等對手形成差異化。雖多數平台也導入生成式 AI,但在多輪語音互動與即時預訂整合方面,Kayak 目前仍屬先行者。

美國科技媒體分析,Kayak 的 AI 助理主要具備以下優勢:

  • 自然語言搜尋體驗優化: 使用者可用口語方式規劃旅程,不再受限於關鍵字。

  • 即時篩選與動態比價: 結合多年數據優勢,快速找到個人化選項。

  • 預訂流程簡化: 搜尋結果可一鍵導入預訂,縮短決策與交易時間。

其核心技術包括:

  • 生成式 AI 與大語言模型(LLM): 由 ChatGPT 驅動,能理解旅遊脈絡並提供專業建議。

  • 多輪對話與需求記憶機制: 可追蹤前後邏輯,讓對話具延續性。

  • 語音搜尋技術: 正開發中,未來將實現多模態互動。

  • 即時 API 串接: 與航空公司、旅館、租車、景點資料同步,維持即時精準。

  • 個人化推薦演算法: 根據搜尋紀錄與行為偏好提供量身選項。

Kayak 強調,AI Mode 的升級過程嚴守個資保護與廣告透明原則,致力建立可信賴的 AI 生態系。

旅遊科技升級:AI 落地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儘管許多平台已導入 AI 客服與行程建議,但生成式 AI、語音搜尋與多輪對話仍具龐大潛力。以台灣市場為例,多數業者仍停留在自動化問答階段,尚未普及個人化與動態整合服務。Kayak AI Mode 的推出,為台灣旅遊業提供了轉型的典範。

建議台灣旅遊業可聚焦三大方向:

  • 在地化、多語 AI 助理: 針對國際觀光客與特殊族群,提供母語級智慧對話體驗,提升友善度與可及性。

  • 特色資源打造智慧行程包: 透過 AI 精準推薦,推動文化深度遊、生態永續旅遊等差異化產品。

  • 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 與科技公司與大學合作,投入 AI 旅遊產品設計與服務流程再造,促進生態圈發展。

預判:AI 將重構全球旅遊生態

未來五年,生成式 AI 將讓旅遊決策與體驗「去中心化、個人化」。AI 助理將記住使用者偏好,主動協助規劃跨國行程。消費者會更信任能快速理解與回應的平台,品牌體驗將成為競爭關鍵。

此外,AI 結合 AR/VR 技術後,旅客可在預訂前以語音或手勢進行虛擬導覽與互動問答,進一步縮短線上與線下的距離。這樣的跨界融合,預示旅遊業正加速邁入智慧生態圈時代。

編輯觀點|AI 搜尋決策革命

AI Mode 讓旅遊規劃真正「以人為本」,從「用戶學平台」變成「平台學用戶」。未來競爭焦點將從「比價格」轉為「比體驗、比決策支援」,誰能讓用戶在五分鐘內找到理想行程,誰就能領先全球市場。

對台灣產業而言,AI 助理是切入國際市場的契機,也是推動服務差異化與精準行銷的核心利器。然而,AI 的發展速度遠超過多數企業的數位化進程。若要在這場決策革命中勝出,關鍵不只在於技術創新,更在於數據治理與信任建立。唯有同步強化兩者,台灣旅遊產業才有機會在全球 AI 時代中取得話語權。

延伸閱讀:

Kayak launches an AI mode for travel questions, search and bookings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16/kayak-launches-an-ai-mode-for-travel-questions-search-and-bookings/

延伸思考問答

1. Kayak AI Mode 的推出,會如何改變用戶旅遊規劃的流程與決策習慣?

Kayak AI Mode 讓用戶旅遊規劃流程從「被動搜尋」轉為「主動對話」。過去使用者需輸入多組關鍵字、逐一篩選大量選項,現在透過自然語言直接詢問旅行相關問題,AI 能即時理解需求、精準推薦並可快速導向預訂頁面。這降低了資訊焦慮和操作門檻,提升決策速度與體驗品質。對於習慣使用手機、語音操作的新世代消費者來說,AI 助理模式更貼近日常溝通方式,也讓「靈感—決策—預訂」三段式流程融合為單一、順暢的行為鏈,有助於平台提升黏著度與轉換率。未來,AI 旅遊助理也將逐步融入台灣本地旅遊平台,成為消費者首選的旅遊規劃入口。

2. AI 助理將如何影響傳統旅行社與客服產業的專業定位?

AI 助理將大幅自動化例行查詢、比價、票務等標準化服務,這將壓縮傳統旅行社與客服產業的部分工作內容,推動人員職能向「高價值、深度諮詢」轉型。未來旅行社的專業優勢,將聚焦於設計特殊行程、處理突發狀況、提供文化體驗與語言翻譯等無法完全被 AI 替代的領域。客服則須強化「人情味」與「情感連結」,如協助解決複雜或高壓力的售後問題。對台灣業者而言,與 AI 系統整合,打造「人機協作」的智慧服務團隊,將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3. AI 驅動的個人化推薦是否會帶來資訊過濾與商業中立性的爭議?

個人化推薦引擎若以用戶資料、偏好與消費紀錄為依據,雖能提升體驗,但同時也可能產生「同溫層效應」(filter bubble),用戶只看到 AI 認為適合的選項,無法接觸多元資訊。此外,若平台為追求商業利益而調整排序、廣告曝光或置入合作方推薦,則會引發資訊中立性、透明度與廣告標示的倫理爭議。對全球與台灣旅遊平台來說,建立明確的推薦邏輯說明、廣告標示,以及資料自主選擇機制,是避免信任危機與監管風險的必要措施。

4. 台灣旅遊業者應如何善用生成式 AI,提升本地與國際旅客體驗?

台灣旅遊業者可結合生成式 AI,設計多語智慧客服、在地導遊機器人,以及個人化行程推薦功能,降低外籍旅客語言與文化隔閡。例如,導入 AI 旅遊助理協助旅客用母語即時詢問交通、景點、飲食資訊,或根據旅客行程動態調整推薦內容。台灣特有的「深度小旅行」、人文體驗、永續旅遊等,也可由 AI 協助精準推廣給目標族群。業者若與科技公司、學研單位合作,加速數據整合與應用服務開發,有助於打造國際級旅遊體驗,提升台灣在亞洲旅遊科技市場的地位。

5. 旅遊平台的數據治理與 AI 隱私保護,未來會面臨哪些監管與技術挑戰?

隨著 AI 旅遊助理依賴大量個資、消費記錄與行為數據,平台須面對嚴格的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責任。主要挑戰包含:跨國資料傳輸的合法性(如 GDPR、台灣個資法)、用戶同意機制設計、敏感資訊加密與去識別化技術、以及第三方 API 資料使用的界線。此外,生成式 AI 若用於推薦與決策,還需防範資料偏誤導致的不公平或歧視性結果。台灣旅遊業者應及早導入自動化合規檢核、定期第三方稽核、透明數據政策與用戶授權流程,確保平台永續經營與用戶信任。

6. AI 若因數據偏誤導致錯誤推薦,平台該如何設計補救機制?

AI 推薦系統可能因數據訓練不均、即時資料延遲、模型更新落後等問題,導致用戶收到不適合或錯誤的推薦。為降低風險,平台可設計「多通路反饋機制」,讓用戶能即時舉報錯誤、申請人工協助或獲得其他建議。技術層面,應定期審查模型準確率、引入多來源驗證、設置異常警示。同時加強 AI 解釋性,讓用戶明白推薦依據,並建立公平補償政策。台灣旅遊平台亦可參考國際規範,建立自律監督機構或加入業界聯盟,共同提升 AI 應用品質。

7. 生成式 AI 應用普及後,台灣人才與產業還有哪些創新切入點?

生成式 AI 普及將帶動旅遊、數據科學、語言科技與內容創作等多元職能崛起。對台灣而言,可培育「AI 旅遊產品經理」、「智慧客服設計師」、「跨語種數據標註師」等新型人才;產業面則可發展在地化語料庫、旅遊大數據分析、智慧推薦演算法、以及結合 AR/VR 的沉浸式旅遊行程設計。AI 旅遊創新還能結合智慧城市、交通科技與支付平台,串接台灣的觀光、零售與文創產業鏈,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數位生態系。產官學攜手,將是推動下一波產業升級的關鍵。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ContentPower 專注於將龐雜知識化繁為簡

轉化為實用的電子書、工具與行動手冊

打造陪伴你持續成長的學習工具箱

幫助你在職場與生活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