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歐洲 AI 的最後一塊拼圖?Mistral 與 ASML 攜手,打造基礎模型自主性新路徑

法國新創 Mistral AI 在 2025 年 9 月完成史上最大歐洲 AI 輪募,ASML 投入 13 億歐元成為最大股東,象徵歐洲科技自主邁出關鍵一步。

· 前瞻技術,AI新聞速報,公司戰略,AI 新創與投資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一場震撼 AI 產業的歐洲合擊

2025 年 9 月 9 日,法國 AI 新創 Mistral 宣佈完成高達 17 億歐元的募資,並由荷蘭晶片設備巨頭 ASML 投資 13 億歐元、成為其最大股東(持股 11%)。這不只是歐洲科技圈一則超級融資新聞,更代表著一場關於 AI 主權、產業整合與策略自主的新戰役正式打響。

相較於美國擁有 OpenAI、Anthropic 等超級基礎模型廠牌,歐洲長期缺乏能在基礎層與平台層挑戰美系陣營的角色。如今,Mistral 的崛起不僅止於技術與資本,還包含產業路線與價值觀的重新選擇:以開源模式,打造屬於歐洲自己的 AI 能量。

Mistral 是誰?從創立兩年就挑戰 OpenAI 的歐洲新星

Mistral AI 成立於 2023 年 4 月,由三位分別擁有 DeepMind 和 Meta 背景的研究員 Arthur Mensch、Guillaume Lample 和 Timothée Lacroix 共同創辦,總部位於巴黎。其主打開源且高效能的大型語言模型,與美國封閉式 AI 策略形成對比。

  • 創辦團隊:Arthur Mensch(DeepMind)、Guillaume Lample(Meta)、Timothée Lacroix(Meta)。

  • 開發路線:主打高效能、低資源需求的開源大語言模型(LLMs),與美國巨頭的封閉式策略形成對比。

  • 募資歷程2023 年 6 月,首輪募資 €105M,估值約 €240M;同年 12 月完成第二輪募資 €385M,估值突破 $2B;2024 年 6 月又募得 €600M,估值達 €5.8B;2025 年 9 月進行 Series C 融資 €1.7B(約 $2B),估值提升至 €11.7B(約 $14B)。

這種成長速度與能見度,讓許多歐洲科技圈內人士將 Mistral 視為「最後也是最佳的歐洲希望」。

不靠雲端巨頭:Mistral 的模型生態系擴張

Mistral 的產品策略明確而聚焦。他們並不仰賴自己的雲端平台,而是專注於模型研發與開源發布,再由社群與企業接力應用落地。

目前 Mistral 已釋出多個不同規模與用途的模型,包括:

  • Mistral 7B:一款適合邊緣設備與低成本部署的基礎模型。

  • Mixtral 8x7B:MoE(Mixture of Experts)架構的高效率模型,適合多任務處理。

  • Le Chat:一款整合語言模型的聊天工具,支援多模態、多語言,並具備記憶功能。

  • Pro API 訂閱:提供企業級用戶模型服務,強調效率、彈性與部署自由。

此外,Mistral 與 Microsoft、Hugging Face、Inria、CMA CGM、Stellantis 等歐洲企業與研究機構建立技術與商業合作,形成初步的歐洲 AI 應用聯盟。

ASML 為何出手?這不只是投資,而是歐洲策略聯盟的象徵

2025 年 9 月這筆交易最引發關注的,是來自 ASML 的巨額資金。ASML 是全球唯一能生產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的公司,是整個半導體產業最關鍵的設備供應商之一。

此次 ASML 投資 Mistral 的戰略意涵如下:

  • 技術整合:Mistral 的 AI 模型將被導入 ASML 的設備設計、生產與測試流程,協助提升效率與預測能力。

  • 組織融合:ASML 的財務長 Roger Dassen 將加入 Mistral 的戰略委員會,代表不只是投資,而是深度介入治理與方向制定。

  • 歐洲 AI 生態建構:ASML 是少數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站穩腳步的歐洲企業,此次出手等於是歐洲「國家隊」對 Mistral 的背書。

根據 ASML 自身的說法,此舉是為了支持一個「對歐洲未來至關重要的 AI 技術供應者」,可見這是一次深具政策戰略色彩的資本合作。

歐洲主權意識崛起:這不只是科技競賽,而是價值選擇

歐盟在 2024 年推出了《AI 法規》,成為全球第一個針對人工智慧進行全面立法的區域政治體。在這個背景下,Mistral 的崛起正好呼應了歐洲希望掌握自身數位命運的努力。

幾個值得注意的政策背景:

  • 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歐盟近年強調避免依賴美國雲端服務與大型平台,Mistral 的本土化、去中心化開源策略正好契合。

  • 資安與資料主權:Mistral 模型可私有化部署,特別適合政府與敏感企業使用。

  • 扶植在地創新:法國政府與歐盟科技基金多次表示支持 Mistral,視其為歐洲競爭 AI 主導權的樞紐。

這些政策,讓 Mistral 並非只是技術競爭者,更成為一種「象徵性企業」,代表歐洲嘗試走出與美國不同的 AI 進程。


從開源出發,但不放棄商業化

Mistral 雖以開源模型起家,但在營收與商業化策略上並未鬆懈。反而採取多軌並行方式:

  • 企業授權與 API 收費:推出多層級 API 套餐,讓中大型企業可依需求接入。

  • SaaS 服務:Le Chat Pro 提供記憶、群組管理、多模態輸出等高階功能。

  • 模型微調服務:企業可委託 Mistral 協助做 fine-tuning,打造專屬版本。

  • 開發者生態建構:支援 Hugging Face、LangChain、Microsoft Azure 等平台部署,擴大適用性。

根據外媒估算,Mistral 的年化收入已達數千萬歐元等級,雖與 OpenAI 或 Anthropic 尚有差距,但已擁有可自我運轉的基本能力。

這場歐洲實驗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Mistral 的案例至少有三個值得借鏡的方向:

一、AI × 半導體的深層整合潛力

台灣在晶片製造、封裝、硬體系統整合上有全球頂尖的能量,但 AI 模型發展多半聚焦在應用層或工具層。Mistral 與 ASML 的合作提醒我們,模型層其實可與硬體供應鏈深度整合,不只是使用者角色,更可成為價值鏈定義者。

建議台灣半導體廠商與新創可考慮:

  • 建立自有模型微調團隊,強化應用整合。

  • 與全球開源模型社群(如 Mistral)共創,參與開源生態治理。

  • 發展適合晶圓廠、封測廠的專屬 AI 工具。

二、開源策略的制度支撐

Mistral 在歐洲能被政策友善對待、快速成長,與其所處法規環境密切相關。台灣若欲鼓勵開源模型與本地創新,亦需檢討以下制度是否匹配:

  • AI 模型著作權、授權使用與商用規範。

  • 與開源授權(Apache 2.0、MIT、Mistral License)接軌。

  • 開放資料集的取得與處理合法性。

三、國家角色與創新資本的搭配

Mistral 背後資金來自政府基金、科技巨頭、風險投資的混合模式,既有政策意志,也有市場機制。台灣是否可建立類似「AI 創新基金」,由法人機構、民間資本與半導體企業共同出資,投資有潛力的模型開發者,是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

接下來要觀察什麼?

Mistral 是否真能成為歐洲的 OpenAI?目前仍待觀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 短期內會推更多模型版本,包括更大型的封閉模型(Mistral Large)與低功耗模型(Mistral Small)。

  • 與 ASML 的整合會進入實作階段,尤其在自動化與製程控制方面。

  • 歐盟是否出台更多 AI 政策,支援開源與本地部署,影響範圍將擴大至整個歐洲創新生態。

編輯觀點|一場來自歐洲的 AI 反擊示範

這場由 Mistral 與 ASML 主演的投資案,其意義早已超出一筆募資。它是一個提醒:在 AI 的全球角力場上,除了封閉壟斷與超級雲端平台,也可以有開源、效率與策略整合的新路徑。

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新聞,更是一場借鏡與行動的號角。我們是否能跳脫代工思維,參與模型開發與生態治理?是否能從工具使用者變成規則參與者?這場歐洲實驗,也許正在幫我們打開下一扇產業轉型之門。

FAQ|關鍵問答

Q1. Mistral AI 是什麼樣的公司?和 OpenAI 有什麼不同?

Mistral 是一家 2023 年創立於法國巴黎的 AI 新創公司,由來自 Google DeepMind 和 Meta 的三位 AI 科學家共同創辦。它專注於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s),與 OpenAI 最大的不同在於其高度推崇「開源策略」與「部署彈性」。相較於 OpenAI 的商業授權與雲端服務導向,Mistral 將多數模型開放原始碼,讓開發者與企業能夠自由下載、微調與部署,特別受到強調數位自主的歐洲市場青睞。

Q2. 為什麼 ASML 會投資 Mistral?這對雙方有什麼實質影響?

ASML 投資 Mistral 的 13 億歐元,是迄今歐洲 AI 領域最大一筆單筆資金投入。除了成為最大股東(持股約 11%),ASML 也將其 CFO Roger Dassen 派任至 Mistral 的戰略委員會。這筆投資不只是金援,而是一場產業級的策略結盟:Mistral 的 AI 模型將被整合至 ASML 的光刻機與晶片製程設備中,提升研發效率與自動化能力,也展現出 AI 與半導體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

Q3. 歐洲為什麼這麼需要像 Mistral 這樣的 AI 公司?

長期以來,歐洲在 AI 領域的影響力相對弱勢,缺乏能與美國 OpenAI、Google DeepMind 等基礎模型開發者抗衡的本土企業。而歐盟正積極推動「科技主權」(Tech Sovereignty)政策,避免在未來數位基礎設施過度依賴美國。Mistral 正好補上這塊拼圖,不僅具備技術實力,還主打開源、低資源消耗、私有部署等歐洲政策極力鼓勵的方向,成為實踐數位自主的最佳典範。

Q4. Mistral 的模型產品有哪些特色?是否已被廣泛採用?

Mistral 已推出多款開源與商業授權的模型,包括:

  • Mistral 7B:針對資源受限設備設計的小型高效模型。

  • Mixtral 8x7B:採用 MoE 架構,可根據任務動態選擇子模型,兼具效能與速度。

  • Mistral Large(未全開源):競爭 GPT-4 等級的大型模型。

  • Le Chat:一款具備記憶能力、支援多模態的 AI 聊天機器人,開放免費試用與 Pro 訂閱。

  • OCR、推理 API 等應用模組:協助企業整合模型進業務流程。

根據公開資訊,目前 Mistral 已與 Microsoft、Hugging Face、CMA CGM、Stellantis 等企業建立合作,也逐步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

Q5. ASML 和 Mistral 的合作對半導體與 AI 的未來有什麼意義?

這次合作是全球少見的「AI 模型公司 × 半導體設備商」的深度結盟。ASML 作為全球唯一可量產 EUV 光刻機的廠商,其製程複雜度極高、對 AI 應用的需求也越來越明確。

Mistral 的模型可被導入於:

  • 光刻參數自動優化

  • 設備異常預測與維護

  • 晶圓生產良率提升

  • 工廠流程模擬與 AI 設計輔助

這種整合代表 AI 不再只是應用層的「工具」,而是真正走進先進製造的核心流程,有可能開啟一波全新的 AI × 製造業創新浪潮。

Q6. 台灣可以從這場歐洲 AI 合作學到什麼?

  • AI 與晶片整合的戰略機會:台灣是半導體製造強國,卻在模型開發與整合應用仍有成長空間。可參考 ASML 模式,引導本地模型技術進入晶片生產、測試、封裝等流程。

  • 擁抱開源生態與國際協作:Mistral 採開源與 API 模型,台灣可考慮投入開源社群、共同開發繁體中文強化版本。

  • 建立 AI 創新基金:仿效歐洲以政策+產業資金支持 AI 新創,提升台灣自有模型能量與產業鏈掌握度。

Q7. Mistral 有機會成為歐洲版的 OpenAI 嗎?還是只是曇花一現?

Mistral 已展現驚人的發展速度與社群支持力,2025 年估值已達 117 億歐元,超過多數 AI 新創公司。但要挑戰 OpenAI 的主導地位仍有三大難題:

  • 市場滲透率:目前多數全球應用仍以 GPT 系列為主。

  • 封閉模型競爭力:開源雖有擴散力,但獲利模式與精緻化開發尚待突破。

  • 產品生態系統尚未成熟:缺乏像 ChatGPT、Copilot 等完整的終端應用。

然而,若歐洲政策持續扶植、ASML 等企業持續投入、開源社群持續壯大,Mistral 將有潛力開創一條與 OpenAI 不同、但同樣有影響力的歐洲路徑。

參考資料:

Mistral AI raises 1.7 billion euros as ASML becomes its top shareholder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mistral-ai-raises-17-billion-euros-asml-becomes-its-top-shareholder-2025-09-09

ASML and Mistral agree €1.3bn blockbuster European AI deal

https://www.ft.com/content/98e78f6b-0ebf-4546-b25f-bf7621e26c8b

ASML-Mistral AI deal boosts Europe tech hopes as Trump rivalry heats up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sml-mistral-ai-deal-boosts-europe-tech-hopes-trump-rivalry-heats-up-2025-09-09

ASML, Mistral AI enter strategic partnership

https://www.asml.com/en/news/press-releases/2025/asml-mistral-ai-enter-strategic-partnership

Mistral AI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stral_AI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