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美國 GAIN AI Act 引發 Nvidia 強烈反對 專家警示恐削弱全球競爭力
AI 新聞速報|美國 GAIN AI Act 引發 Nvidia 強烈反對 專家警示恐削弱全球競爭力
Nvidia 指新法案仿效 AI Diffusion Rule,恐使美國失去科技領導優勢,並危及全球 AI 生態系統

InfoAI 編輯部
全球矚目的 AI 出口新法案
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納入一項新規:《GAIN AI Act》(Guaranteeing Access and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要求 AI 晶片廠商必須先滿足美國國內需求,才能將高效能晶片出口至海外市場。此舉被視為美國政府強化國家安全的最新舉措,但卻引來業界龍頭 Nvidia 的公開反對。
Nvidia 警告,該法案實際上將限制市場競爭,甚至重演過去 AI Diffusion Rule 的錯誤,可能讓美國在全球 AI 技術競爭中落於劣勢。
法案要求優先供應美國市場
《GAIN AI Act》規定,凡是總處理效能(Total Processing Power, TPP)達到 4,800 以上的 AI 晶片,都必須經過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且在美國國內需求尚未完全滿足之前,晶片製造商不得向國外客戶供貨。
這意味著 Nvidia、AMD 等晶片大廠在接單時,必須優先考慮美國本土市場。雖然立法者聲稱此舉能確保國內產業與研究機構能取得足夠資源,但此限制卻可能對國際市場造成連鎖衝擊。
Nvidia 批評:解決不存在的問題
對此,Nvidia 直言該法案是在「解決一個不存在的問題」。公司發言人指出:「我們從未因為滿足國際市場需求而剝奪美國客戶的權益。」
Nvidia 強調,若強制優先供應規定生效,不僅會拖慢企業服務全球市場的能力,更會抑制整體科技創新。更嚴重的是,該法案可能削弱依賴 AI 晶片的各產業競爭力,從雲端運算、醫療科技到自駕車發展,都可能受到影響。
AI Diffusion Rule 再現 管制重疊風險
Nvidia 特別將 GAIN AI Act 比喻為此前的 AI Diffusion Rule。後者曾試圖透過分配計算效能的方式來限制先進晶片的流動,但最終被業界批評為「過度恐慌」,甚至被形容為「doomer science fiction(末世科幻)」。
如今,GAIN AI Act 不僅延續了這種監管思維,更增加了出口許可與優先供應條款,意味著管制將更嚴苛。Nvidia 認為,這樣的政策只會重複錯誤,最終損害美國在全球科技版圖上的領導地位。
川普協議開放 H20 但須分潤
值得注意的是,僅在數週前,川普政府才與 Nvidia 達成一項協議,允許公司恢復部分 AI 晶片(如 H20)出口至中國。然而,條件是 Nvidia 必須將部分銷售收益上繳美國政府。
這項安排引發爭議:一方面讓企業有喘息空間,另一方面卻被批評為「將國安政策變成可交易的生意」。若再加上 GAIN AI Act 的管制,業界擔憂未來出口環境將更加混亂。
出口管制恐造成億美元級損失
根據多方估算,若 GAIN AI Act 落實,Nvidia 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的營收衝擊。先前已有報導指出,因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市場對 Nvidia 的需求受阻,單此一項影響就可能造成約 55 億美元的損失。
這對一家市值數兆美元的企業來說雖非致命,但長期來看,若無法自由供應國際市場,將不利於維持高毛利與研發資金來源,對股價與投資人信心也會帶來壓力。
國安防衛與產業競爭的矛盾
立法者的初衷,是防止高效能 AI 晶片流向中國等被視為潛在對手的國家,以避免技術被應用於軍事發展。然而,科技企業卻認為這種「過度防守」的策略,會讓美國自己失去競爭力。
這形成了一個兩難:究竟應該優先保障國家安全,還是維持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在 AI 技術與地緣政治高度交織的今日,這個矛盾難以回避。
對台灣與全球供應鏈的啟示
對台灣業者而言,這項政策可能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風險:若美國限制出口,亞洲市場將出現晶片短缺,台灣廠商可能承受供應鏈不穩定的壓力。
機會:部分市場需求可能轉向其他供應來源,為台灣的設計公司、代工與封測廠創造新的合作契機。
這提醒台灣企業,除了技術創新外,更應強化「政策敏感度」,及早建立多元市場策略,以因應不確定性。
後續值得關注的焦點
美國國會最終是否通過 GAIN AI Act?
法案內容是否會在審議中修正或放寬?
其他業者如 AMD、Intel 是否會表態?
中國與歐盟將如何回應這項管制?
Nvidia 與供應鏈企業如何調整出貨策略?
總結觀點
《GAIN AI Act》爭議揭示了一個關鍵訊號:AI 產業已不再只是技術與市場的競爭,而是與國安政策深度綁定的戰略資源。對美國而言,過度管制可能短期保障安全,卻也可能長期削弱創新動能;對 Nvidia 而言,公開挑戰政府則凸顯企業與政策之間日益緊繃的張力。
從全球視角來看,AI 晶片正在被重新定義為「地緣政治武器」,供應鏈的穩定性比以往更脆弱。台灣業者必須意識到,未來競爭力不僅來自技術,更取決於能否在政策、法規與國際局勢的縫隙中,找到新的立足點與成長空間。
FAQ|關鍵問答
Q1. GAIN AI Act 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GAIN AI Act 要求 AI 晶片廠商必須優先滿足美國國內需求,對於效能總處理力(TPP)達到 4,800 以上的晶片,需取得政府出口許可才能對外銷售。此舉旨在確保國內供應與國安安全,但同時限制了企業的全球出貨彈性。
Q2. Nvidia 為什麼反對這項法案?
Nvidia 認為該法案是在解決「不存在的問題」。公司強調自己並未因出口海外市場而犧牲美國客戶,卻被要求遵守嚴苛限制。他們擔憂此舉將拖慢全球 AI 生態發展,並削弱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Q3. GAIN AI Act 與 AI Diffusion Rule 有何不同?
AI Diffusion Rule 著重於限制運算力分配,而 GAIN AI Act 則新增「優先供應美國市場」與「出口需經許可」的規定。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上都在限制高效能晶片的自由流通。Nvidia 將兩者並列,認為都是過度管制。
Q4. 這是否與川普政府的出口協議相矛盾?
是的。川普政府先前允許 Nvidia 將 H20 晶片出口至中國,但附帶條件是收益必須分成給美國政府。如今若再加上 GAIN AI Act 的管制,市場將更加不穩定,企業需要同時面對政策放寬與收緊的矛盾。
Q5. 這項法案會如何影響 Nvidia 的財務?
根據市場分析,出口限制可能使 Nvidia 蒸發數十億美元的營收。僅中國市場的影響就可能達到 55 億美元。這不僅影響公司短期獲利,也可能削弱長期研發投入能力。
Q6. 對台灣企業的影響是什麼?
台灣在晶片設計、代工與封測扮演重要角色。若美國限制出口,短期內可能導致供應緊張,帶來風險。但同時,部分國際需求會尋找替代方案,台灣企業可能因此獲得新機會。關鍵在於企業能否快速調整市場佈局。
Q7. 這件事透露出什麼產業訊號?
此事件凸顯「科技創新」與「地緣政治」已深度糾纏。未來企業策略不能僅依靠技術與市場優勢,還必須將政策、法規與國際局勢納入考量。這是所有與 AI 有關的產業都需正視的趨勢。
參考資料:
Nvidia says GAIN AI Act would restrict competition, likens it to AI Diffusion Rule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nvidia-says-gain-ai-act-would-restrict-competition-likens-it-ai-diffusion-rule-2025-09-05/
"Doomer science fiction": Nvidia criticizes proposed US bill that would force it to give American buyers ‘first option’ in AI GPU purchases before selling chips to other countries – GAIN AI Act debuts in defense spending bill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gpus/u-s-legislators-want-nvidia-to-give-american-buyers-first-option-in-ai-gpu-purchases-before-selling-chips-to-other-countries-including-allies-gain-ai-act-debuts-in-defense-spending-bill
Trump, Nvidia and the China AI chip deal: why the H20 export plan is controversial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419791/trump-nvidia-h20-china-ai-chip
US issues export licensing requirements for Nvidia, AMD chips to China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us-issues-export-licensing-requirements-nvidia-amd-chips-china-2025-04-16/
US export restrictions may cost Nvidia $5.5B in saleshttps://apnews.com/article/0e6fbdc1ad8b54d8ecc704393c2a1558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