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AI瀏覽器計畫,挑戰Google Chrome的野心
OpenAI AI瀏覽器計畫,挑戰Google Chrome的野心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OpenAI推出AI原生瀏覽器,使用自然語言搜尋與AI助手深度整合,引發用戶習慣變革
在生成式AI熱潮逐漸從「聊天機器人」走向「全面工作流整合」的時代,你可以觀察到科技巨頭們正上演一場新的戰爭:誰能成為人類上網的「AI入口」?這一次,主角換成了 OpenAI。
根據路透社獨家報導,OpenAI 計畫在未來幾週內推出自家開發的網頁瀏覽器,直接挑戰目前市場占有率超過 60% 的 Google Chrome。不過這款瀏覽器,不是單純在畫面上多一個 ChatGPT 按鈕,而是要把 AI 能力深度內建到整個瀏覽體驗裡。換句話說,他們要顛覆的不只是瀏覽器,而是「搜尋引擎」和「數位廣告」的基礎商業模式。
01|OpenAI 的瀏覽器計畫是什麼
據路透社報導指出,OpenAI 內部專案的代號是「Knowledge Navigator」。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替代Chrome」這麼簡單,而是打造一個結合AI助理、搜尋引擎、內容整合、文件生成功能的「知識瀏覽平台」。
知情人士透露,這款瀏覽器最快在幾週內就可能正式亮相。OpenAI 的戰略野心也很清楚:讓使用者透過同一個工具,就能完成以下所有動作:
自然語言搜尋:用講話、打字的問題來找資料,而不是輸入精準關鍵字。
AI 回答整合:直接在搜尋結果旁邊給你AI生成的完整答案,而不是10個藍色連結。
文件閱讀與摘要:像PDF或Word文件可以即時被AI讀取、整理重點。
內容生成:用AI幫你寫Email、報告、企劃書,甚至產生程式碼。
對OpenAI來說,ChatGPT不再只是「一個聊天機器人網站」,而是「所有人上網時的起點」。
02|傳統瀏覽器體驗的痛點
要理解OpenAI為什麼投入做瀏覽器,可以先想想自己平常的工作習慣,你在Google搜尋關鍵字,打開好幾個分頁。
可能複製內容到ChatGPT去問「請幫我整理重點」。
之後再貼到Notion、Word、Gmail裡編輯。
這其實是一種分裂式的流程,非常低效。OpenAI 看到的機會,就是把這些步驟「全部放在一個介面裡」。
這個概念其實跟Microsoft在Edge裡整合Copilot很像,但OpenAI想走得更極端、更原生。知情人士指出,OpenAI打算讓ChatGPT在瀏覽器裡無所不在,包括:
看到任何網頁都能直接呼叫AI總結。
分析你上傳的檔案。
記住上下文,知道你之前問過什麼問題。
幫你跨分頁整合資料。
對台灣一般上班族來說,這等於是把「搜尋、閱讀、整理、生成」全部變成AI助理的一次性工作流。
03|技術細節與功能構想
路透社並沒有曝光完整的產品規格,但根據產業分析,這款AI瀏覽器可能會內建以下功能模組:
(1) 生成式搜尋引擎
不是傳統關鍵字搜尋
用自然語言提問
AI回答直接出現在頁面上
背後結合網路即時資訊與ChatGPT知識庫
這部分非常挑戰Google的核心收益模式,因為Google靠搜尋廣告吃飯,而AI問答可能讓使用者不再點廣告。
(2) 文件閱讀與AI摘要
內建PDF閱讀器
Word、PowerPoint、Excel檔案可以拖進去
即時生成重點摘要
企業內部知識管理的強大工具
對台灣企業來說,這功能可以大幅減少閱讀冗長文件的時間。
(3) ChatGPT帳號與付費方案無縫整合
直接在瀏覽器裡用ChatGPT Plus或Team帳號
專業用戶可以直接調用進階GPT-4模型
管理多人Team空間,適用企業部署
這顯示OpenAI不只在消費者市場,也希望搶企業市場。
(4) 個人化與上下文記憶
瀏覽器可記憶你的查詢習慣
保留對話上下文
跨分頁「共享」記憶
這對開發者、研究人員、學生來說特別有吸引力。
04|為什麼OpenAI要做瀏覽器
表面上看,OpenAI好像是「背叛」微軟。畢竟微軟投資了超過100億美元,還把GPT模型放進Edge。不過,實際上這是商業戰略的必然選擇。因為OpenAI需要:
✅ 有自己的品牌觸點(不靠微軟也能直達用戶)
✅ 自家平台推動付費轉換(Plus、Team、Enterprise)
✅ 收集大量使用者交互數據(訓練模型、微調產品)
✅ 建立AI原生平台生態(像Apple的App Store概念)
換句話說,如果只靠API授權給微軟,OpenAI永遠只是「AI引擎」,而不是消費者入口。這也是近年很多生成式AI新創的共通策略:從B2B工具,變成B2C平台。
05|挑戰Google的核心商業模式
接下來,就要談到Google的痛點了。Google 之所以能成為地表最賺錢的科技公司之一,就是因為「搜尋廣告」。用戶打關鍵字→看廣告→點擊→Google賺錢。但如果AI瀏覽器能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你根本不需要看廣告。
例如:
你問:「台北三天兩夜旅遊行程?」
Chrome裡→跳出10個部落格連結
OpenAI AI瀏覽器→直接生一個行程表給你
這對Google的核心收入是直接威脅。這也是為什麼Google這幾年全力推自家Gemini(前Bard),甚至冒著搜尋品質下降的風險也要「AI化」。
06|微軟的角色與競爭格局
有趣的是,OpenAI本來就是微軟的「親密盟友」。微軟是OpenAI最大投資者,Azure是OpenAI的雲端基礎設施,Edge已經內建GPT。但這次OpenAI自己做瀏覽器,等於跟微軟也會在某種程度上競爭。
市場未來可能出現以下三大陣營:
Google:Chrome + Gemini
微軟:Edge + GPT
OpenAI:Knowledge Navigator + ChatGPT
另外,還有Brave、Arc、Opera等也在開發AI原生功能,未來競爭會非常熱鬧。
07|對台灣市場的意義
對台灣來說,這不是遙不可及的矽谷戰爭。因為Chrome在台灣的滲透率超過7成。台灣的使用者、廣告代理商、內容行銷公司,全都依賴Google搜尋的流量和廣告。一旦AI原生瀏覽器普及,有可能改變以下幾個面向:
✅ 搜尋行為轉變
不再是「關鍵字」搜尋
變成「自然語言問答」
傳統SEO排名的重要性下降
✅ 數位廣告模式
搜尋廣告的曝光機會減少
廣告商需要改用原生內容、AI優化素材
✅ 企業內部工作流程
員工能用AI瀏覽器快速整理文件、產出報告
企業知識管理更自動化
✅ SaaS與軟體開發機會
台灣開發者可以針對AI瀏覽器開發外掛、插件
SaaS服務可直接整合進AI工作流
08|OpenAI的挑戰與風險
雖然這個願景很大,但挑戰也很現實。OpenAI最近內部狀況並不穩定,例如:
AI安全研究負責人Ilya Sutskever等高層出走
外界對AI偏見、版權爭議、隱私問題的質疑
經營模式仰賴高昂的運算成本,需要持續募資
想做出一個好用、穩定、隱私安全又省成本的AI瀏覽器並不容易。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Google有搜尋和廣告的現金流
微軟有Office和Windows的用戶基礎
OpenAI需要靠賣API、ChatGPT付費訂閱維生
如果AI瀏覽器不能成功商業化,很可能只是燒錢賠本。
09|AI原生瀏覽器是未來?還是炒作?
你可以把這次OpenAI的瀏覽器計畫,看成生成式AI落地的一次「關鍵實驗」。如果成功,未來每個人上網的起點都會是AI,搜尋、整理、寫作、設計、編程都變得前所未有的自動化。如果失敗,那就只是另一個科技公司「夢太大、燒太多」的案例。
對台灣來說,不管成敗,建議都超前思考:
內容行銷策略如何調整
廣告投放如何改變
企業內部是否要導入AI工具
是否能搶先開發AI插件、搶食新市場
不管最後這場瀏覽器大戰誰贏,AI絕對已經改變了我們使用網路的方式。
參考資料:
Reuters:OpenAI to release web browser in challenge to Google Chrome
如果你也對AI趨勢感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AI新聞電子報、加入Line社群,一起即時掌握全球AI最新動態與應用案例!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