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識|OpenAI 首度揭露 ChatGPT 用戶行為大數據:七大洞察帶你看見 AI 工具的真實落地
AI知識|OpenAI 首度揭露 ChatGPT 用戶行為大數據:七大洞察帶你看見 AI 工具的真實落地
全球百萬用戶行為研究,揭開生成式 AI 在產業、教育與生活中的多元應用與變遷

InfoAI 編輯部
AI知識 |ChatGPT 用戶行為大數據
生成式 AI 工具已深度融入工作、學習與日常生活,但這些工具真正被用戶怎麼用?OpenAI 於 2025 年 9 月首度公開官方用戶大數據,分析 2024–2025 年間逾百萬名 ChatGPT 用戶的匿名化互動紀錄。這份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成式 AI 用戶行為研究,揭示七大關鍵發現,描繪出產業、教育與個人用戶如何將 AI 融入日常,帶來前所未有的數據參考與產業洞察。這不僅是科技新聞,更是台灣企業數位轉型與 AI 素養教育的重要指標。
OpenAI 官方用戶行為研究正式公開:從百萬人數據解讀真實趨勢
OpenAI 公布首份針對 ChatGPT 消費者用戶的行為數據研究,樣本涵蓋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6 月的全球百萬活躍用戶。研究以嚴格的「資料清理室」(Data Clean Room, DCR)架構保障用戶隱私,僅針對 aggregate 資料進行分析,內容聚焦於 ChatGPT 官方平台(免費/Plus/Pro 用戶),不包含企業/教育客戶。這份報告不僅關注資訊查詢、寫作、程式設計等主流用途,更詳細剖析不同產業、國家、年齡層、教育背景的使用差異,為未來產品開發與政策制定提供實證基礎。
七大洞察:ChatGPT 用戶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 AI 使用日常
1. 資訊查詢仍是最大宗應用場景
將近一半用戶訊息屬於「Asking(詢問)」,用途橫跨產業知識、生活百科、學術問答等。用戶傾向先問 ChatGPT,再尋找其他資料佐證,顯示 AI 已在資訊整合、知識彙總上取代部分傳統搜尋引擎角色。
2. 寫作、潤飾與內容翻譯需求高度集中
「Doing(執行)」佔總訊息 40%,尤以寫作、文本修改、語言翻譯最常見。大多數用戶會輸入現有內容讓 AI 幫忙潤飾、改寫、簡化或翻譯,而非僅僅要求全新產出。學生、行銷人員、專業人士均高度依賴此功能。
3. 非工作用途用戶大幅成長,生活與自學場景快速擴大
2024 年 6 月,非工作訊息約佔 53%;到 2025 年 6 月,非工作訊息已達 73%。用戶開始大量以 ChatGPT 處理個人規劃、生活建議、語言學習、興趣探索與心情抒發,顯示 AI 正從專業工具轉向生活陪伴型助手。
4. 程式設計應用僅佔少數,編輯與教學輔助為主
報告中僅約 4.2% 的訊息涉及程式設計,主要用於程式碼優化、錯誤排查、語法轉換與學習新技術,較少見於大型軟體專案。顯示程式設計族群仍偏好使用專業 IDE 與協作工具,ChatGPT 則適合新手教學、語法簡化與小型專案輔助。
5. 用戶結構持續多元化,性別與年齡差距縮小
早期 ChatGPT 用戶以男性、年輕人為主,但到 2025 年,女性用戶比例已超過一半,年齡分布趨於均衡。18–25 歲用戶仍佔多數,但中高齡、職場主管的使用比例明顯提升,顯示 AI 應用正普及各族群。
6. 新興市場用戶增速超越高收入國家
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的用戶數增長率已超越高收入國家。教育、數位行銷、零售、客服、軟體開發等成為亞洲與台灣用戶應用主力。
7. 用戶對可信度、隱私與個人化需求提升
隨 AI 素養提升,用戶對 ChatGPT 回應的可信度與資料來源要求更高,善於多輪追問並主動驗證內容。報告也強調,個人化、在地化、資料隱私與安全,成為用戶選擇 AI 工具的重要因素。
ChatGPT 用戶分群與行為型態:產業、年齡、地區的多元交錯
這份報告顯示,科技、金融、教育、醫療等產業為 AI 工具的早期大戶,但製造、零售、物流、行銷、客服等行業近年來導入速度更快。台灣用戶以教育、數位行銷、軟體工程、零售業為主要應用族群,顯示生成式 AI 已滲透各行各業。年齡層則以 18–34 歲為主,但職場中高階主管、資深專業人士的比重逐漸上升,反映出 AI 工具不再是年輕世代的專利,而是全齡化生產力升級的關鍵。
企業、教育與個人:ChatGPT 應用的三大主場景
企業用戶
著重於流程自動化、知識管理、會議記錄、SOP 教學、內部訓練與數位轉型。許多企業已開始訓練自家專屬 AI 助理,將知識庫與作業流程與 ChatGPT 結合,提升協作效率與知識傳承。
教育場景
教師用於教材設計、作業批改、個人化學習,學生以論文寫作、語言翻譯、課業問答為主。台灣學校與補習班逐步導入 AI 素養教育,強調資料查證與批判思考能力的提升。
個人用戶
用途橫跨生活百科、旅遊規劃、健康諮詢、日常提醒、跨語言溝通、職涯規劃與自我成長。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生活中的知識陪伴者與潛力教練。
數據啟示產業升級:AI 工具設計、行銷與政策新方向
這份報告對 AI 產業、企業管理、教育與政策有幾點重要啟示:
產品設計更貼近用戶需求
不同產業、地區、年齡族群對 AI 功能需求明顯不同,產品開發必須強化在地化、個人化設計,並回應數據隱私、合規要求。提升回應可信度與資料來源透明度
AI 回應內容若能附上明確資料來源,將有助於專業用戶與企業採用,並提升信任度與合規性。多語言、跨文化能力成為新戰場
亞洲與新興市場用戶迅速成長,未來產品必須強化多語言支援與本地生態整合。API 生態系統與專用 AI 助理成長快速
ChatGPT API 已成為企業數位轉型與流程優化的關鍵平台,產業專用 AI 助理將帶動新一波創新服務。
台灣產業應善用 AI 數據,強化教育與創新台灣可結合在地產業流程、教育現場與法規標準,打造專屬於本地市場的 AI 應用方案。
編輯觀點|AI 工具進入用戶本質時代,產業競爭將回歸價值共創
OpenAI 這份官方用戶行為大數據,真正讓我們看到生成式 AI 工具的價值已不再侷限於技術突破或產品功能,而是回歸「用戶本質」:誰能持續理解用戶的多元需求、場景變化與行為習慣,誰就能在產業競爭中創造價值共鳴。ChatGPT 正在全球用戶的日常行為中形塑新的學習與工作模式,從專業應用擴展到生活陪伴、知識教練與個人成長,這背後是社會對 AI 可信度、透明度與個人化的高度期待。
對台灣產業來說,未來的競爭力將來自於「以用戶為中心」的 AI 創新思維:懂得蒐集與解讀本地用戶的真實數據,結合在地需求進行產品優化,並強化跨領域、跨產業的合作網絡。這不僅能帶動企業數位升級、人才轉型,更能讓台灣在全球生成式 AI 生態中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
我們認為 AI 工具的發展已邁向「價值共創」與「信任文化」的新階段,未來企業、教育機構與個人都應主動擁抱數據驅動決策,強化 AI 素養、倫理與隱私意識,並勇於嘗試多元應用,才能在數位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新定位。
FAQ|關鍵問答
Q1: ChatGPT 用戶在全球的用途分布有何差異?
歐美用戶偏重專業協作、寫作、簡報、程式設計,亞洲則以生活百科、語言學習、翻譯、娛樂互動為主。各產業如科技、金融、教育、醫療是早期主要推動者,零售、製造、行銷、客服等新興行業應用也快速成長。
Q2: 非工作用途的成長意味著什麼?
報告顯示,非工作用途在用戶訊息中的比重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代表 AI 工具正從專業生產力工具,逐步演化為生活陪伴、學習輔助、興趣發展與情緒抒發的新型態助手。
Q3: ChatGPT 在程式設計用途上扮演什麼角色?
雖然程式設計相關訊息僅佔約 4.2%,但對初學者、教育場景、小型專案極為實用。多數工程師仍偏好專業開發工具與團隊協作平台,但 ChatGPT 在語法教學、程式碼優化、跨語言解讀等場景有其獨特價值。
Q5: 這份報告可以代表所有 ChatGPT 用戶嗎?有何限制?
研究僅限於 ChatGPT 官方平台的消費者用戶(Free / Plus / Pro),不含企業/教育方案。資料採 aggregate 層級分析,有助於反映整體趨勢,但無法細究單一企業/學校或地區的微觀行為。
Q6: 未來 AI 工具會朝哪幾個方向發展?
未來 AI 工具將持續強化個人化、在地化、多模態(支援語音、圖片、影片等)、資料透明度與 API 整合能力。產業專用 AI 助理與本地語言應用成為成長主力,同時 AI 素養、資料隱私與合規政策也會同步受到高度重視。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來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您的長期成長知識夥伴
我們將龐雜的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容易吸收的學習資源
成為陪伴您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