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讀|Sam Altman 警告:AI 機器人正在侵蝕社群媒體真實性,社群互動正走向陌生與混淆
精選解讀|Sam Altman 警告:AI 機器人正在侵蝕社群媒體真實性,社群互動正走向陌生與混淆
生成式 AI 與機器人貼文大增,讓人難以分辨真偽,OpenAI 執行長直指社群氛圍正被「假互動」包圍

InfoAI 編輯部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於近日坦言,當他瀏覽 Reddit 上討論 Codex 的貼文時,總懷疑那些讚美留言可能全由機器人產生,這讓他深感社群媒體互動越來越「不真實」。這段自省凸顯出生成式 AI 與社群平台互動模式的新變化,也揭示了數位社會面臨的信任危機。
奇怪語氣模糊真偽:AI 機器人與真人語言界線日益模糊
Altman 在貼文中直言:「我假設這些發言都是假的、都是機器人寫的」,即便他深知 Codex 使用成長真實、討論熱度高,仍對貼文來源產生懷疑。
他進一步分析社群「失真」的主因:
真實使用者漸漸模仿 LLM(大型語言模型)的語氣,「LLM‑speak」在網路蔓延。
高度網路化社群形成語言風格一致、相互呼應的小圈圈。
社群演算法傾向推播熱門話題,導致內容極端化。
創作者為求觸及與營利,內容趨於同質化、迎合演算法偏好。
競爭者發動「草根造勢」操作,讓輿論真假難辨。
當然,也不排除真的有大量機器人帳號參與其中。
根據 Imperva 報告,2024 年全球超過一半的網路流量來自非人類(機器人與自動化程式),X 平台(前 Twitter)甚至估計現有數億個機器人帳號活躍。這些結構性因素共同讓社群互動的「真實感」大幅降低。
信任危機與認知疲乏:社群平台的根本挑戰
當一般使用者無法分辨貼文究竟是人還是機器人產生,容易產生認知疲乏與信任危機,降低參與度與互動意願。更嚴重的是,社群發言若遭到 AI 機器人或組織操控,將嚴重扭曲公眾認知與輿論導向,甚至影響選舉、商業決策與產業聲譽。
平台治理:應對AI 機器人亂象的多層次挑戰
面對生成式 AI 與機器人帳號大舉滲透,社群平台的治理壓力與日俱增。美國主要社群媒體近年已展開多層次治理策略,包括:
自動化內容審查多數平台運用 AI 進行異常行為偵測,如短時間內大量發文、重複留言、語氣異常一致等,能即時攔截部分機器人帳號,但同時也引發「誤殺」真人用戶的爭議。
多重身分驗證機制平台持續推動手機、電子郵件、雙因素驗證與第三方實名認證,提升帳號門檻,減少機器人註冊機會。
用戶舉報與人工審核結合雖然 AI 可提升自動化效率,但最終對於灰色地帶帳號,仍需依賴人工審查與用戶社群共同監督,防止有組織造勢與假消息擴散。
提升演算法透明度與社群教育平台日益重視演算法設計的公開與審計機制,並主動提供用戶數位素養與媒體識讀資源,強化公眾判斷力。
這些治理措施雖然能部分抑制 AI 假帳號與自動化內容蔓延,但隨著生成式 AI 持續進化,機器人行為更趨多樣與隱蔽,平台需不斷升級技術、規範與用戶參與機制,才能守護數位生態的真實與信任基礎。
Altman 引發的社群與產業回響
Sam Altman 的發言迅速引發熱議,不少觀察者認為,他身為生成式 AI 領域的推手,如今反思 AI 衝擊社群真實性,令人玩味。有科技媒體認為,Altman 此舉也可能為未來 OpenAI 推出強調「真實感」的新社群產品做市場預熱。
未來焦點:社群平台與用戶的共同挑戰
OpenAI 是否會推社群平台產品?
Altman 的言論是否暗示 OpenAI 計畫推出標榜真實互動、嚴格管控機器人帳號的新社群服務,市場高度關注。各大平台將如何加強治理與技術升級?
包括 Google、Meta、X 等平台是否會投資更新偵測技術、用戶認證與 AI 防假機制,成為下一波產爭重點。用戶自我防護與反思能力的提升
社群時代下,個人如何不被內容操縱、具備辨識機器人和真實互動的能力,將是數位公民最重要的新素養。
編輯觀點
Sam Altman 的一席話不僅揭示生成式 AI 時代下的社群媒體「真實性危機」,也為平台經營、內容創作者與每一位網路使用者敲響警鐘。AI 與機器人已經深度參與社群生態,重建信任、提升辨識能力與建立更健全的治理機制,是未來社群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FAQ|關鍵問答
Q1:Sam Altman 認為 AI 機器人對社群平台有何最大衝擊?
他認為生成式 AI 與機器人貼文的大量湧現,使社群平台的互動愈來愈「假」,用戶難以辨識哪些內容來自真人,哪些來自自動生成程式。這種「不真實感」直接動搖了平台的信任基礎,也讓真實對話被淹沒在機器人互動當中。
Q2:生成式 AI 造成的「LLM-speak」是什麼現象?
「LLM-speak」是指人類用戶為了追求內容觸及,模仿大型語言模型(如 GPT-4o、Claude、Gemini 等)的說話語氣和敘述方式,導致貼文風格趨同、辨識度下降,最終加劇平台的單一化與真偽混淆。
Q3:AI 假帳號會對社群帶來哪些實際風險?
假帳號與機器人貼文可能用於散布假新聞、帶風向、操縱輿論甚至干預選舉,危害資訊真實性與公共討論品質。對產業與品牌而言,也會造成信任受損、廣告效益下滑、數據分析失準等實質損害。
Q4:美國社群平台目前常見哪些防堵機制?
主要包括自動偵測異常貼文、自動過濾或停權可疑帳號、加強身分驗證、結合人工審查,並發展 AI 驗證 AI 的技術,以提升辨識機器人能力。
Q5:AI 假帳號現象會否擴大到其他領域?
是的,未來不只社群媒體,線上論壇、購物評論、遊戲、線上客服等各種平台都有可能被 AI 機器人濫用,產生真假難辨的互動與數據,對產業治理與用戶信任都是重大挑戰。
Q6:一般用戶如何辨識 AI 機器人貼文?
用戶可留意內容語氣是否過於制式或同質,檢查帳號活躍時間、發文頻率與互動記錄,遇到可疑內容時不輕信、可多方查證。未來隨 AI 技術升級,辨識難度也會上升,因此培養數位素養至關重要。
Q7:未來社群互動是否還能「重建真實感」?
雖然生成式 AI 與機器人將持續進化,但只要平台、產業與用戶共同提升治理力與識讀力,仍有機會讓社群重回真實互動的核心。關鍵在於公開透明治理、教育普及與產業自律。
參考資料:
Sam Altman says that bots are making social media feel ‘fak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08/sam-altman-says-that-bots-are-making-social-media-feel-fake/
PC Gamer:OpenAI boss Sam Altman dons metaphorical hot dog suit as he realises...
https://www.pcgamer.com/software/ai/openai-boss-sam-altman-dons-metaphorical-hot-dog-suit-as-he-realises-huh-there-sure-are-a-lot-of-annoying-ai-powered-bots-online-these-days/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