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YouTube 開放多語配音,揭示全球 AI 語音市場的爆發潛力

YouTube 採用 Gemini 驅動的多語音軌工具,推動 AI 語音生成全球化,帶動影音產業新一波成長動能

· AI新聞速報,AI工具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AI YouTube 影片全球化:多語音軌全面開放

YouTube 在 2025 年 9 月 10 日正式宣佈,經過兩年多的測試,平台的「多語音軌」功能(multi-language audio)現已全面擴大到全球所有創作者,不僅讓大型頻道受惠,更讓中小型團隊與個人內容創作者也能原生發佈多語音版本影片。這項重大更新,背後結合 Google Gemini AI 語音合成技術,讓每支影片最高可支援超過 40 種語言的配音與上傳,觀眾可在收看影片時自由切換語言,大幅降低內容跨國傳播的障礙。

對全球影音內容生態而言,這不僅是新功能,更代表著「AI 語音生成技術」已成為平台級應用標準,進一步擴大生成式 AI 產業在影音、教育、娛樂與品牌行銷的影響力。

Gemini AI 助力語音生成,讓創作者音調情緒原汁原味

不同於過去必須仰賴人工配音或外包服務,如今 YouTube 的多語音軌支援直接將 AI 生成語音(TTS, Text-to-Speech)嵌入影片,同時也允許創作者自行錄製、上傳配音。這波升級,背後的 Gemini AI 不只是翻譯,更能模擬原創者語氣與情感,提升跨語配音的真實感與觀眾沉浸感。以 MrBeast、Jamie Oliver 等先期參與測試的頻道為例,除了觀看次數成長,非母語觀眾平均觀看時間也顯著提升,有頻道甚至創下三倍流量的紀錄。

語音軌帶動內容跨國傳播,非母語觀看時數明顯成長

根據官方數據,開放多語音軌後,YouTube 影片的「非母語」觀看時數平均提升至 25% 以上,個別頻道甚至超過三倍成長。這一波數據反映全球內容消費者對母語內容的強烈需求,也進一步促使創作者與品牌投入 AI 多語配音與在地化策略,全面提升全球內容的傳播力。

不僅如此,YouTube 也同步推出「多語言縮圖」(localized thumbnails)功能,自 2025 年 6 月開始,讓同一支影片可依照用戶所在國家或語言,自動顯示最貼近在地語境的標題與縮圖,大幅提升國際觀眾的點擊率與親切感。

AI 語音市場成長動能強勁,預估 2030 年全球市場超過 200 億美元

AI 語音市場正迎來黃金成長期。根據 MarketsandMarkets、StraitsResearch 等多家市場研究機構資料,2024 年全球「AI 語音生成器」市場規模約為 30~49 億美元,預計到 2030~2033 年將突破 200 億54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 30% 以上。

Voice & Audio 的最新報告也指出,AI 語音助理市場至 2025 年將達到 138.5 億美元規模。這一波市場擴張背後動力,正來自 YouTube、Spotify、TikTok、Podcast 平台等全面導入 AI 語音生成、多語配音等新功能,涵蓋影音娛樂、教育、企業客服、智慧家居與品牌行銷等各大場域。

慧語音代理與自動配音,重新定義客服與品牌溝通

AI 語音代理(Voice Agent)是另一個成長動能強勁的應用場域。根據《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生成式 AI 語音代理結合語音辨識、語音合成、語意理解與即時對話技術,2024 年市場投資達 21 億美元,預估未來四年 75% 的新設客服中心將標配生成式 AI 聲音代理,從金融、零售、醫療、電商到旅遊產業,都能實現更即時、自然、具同理心的客戶體驗,大幅降低營運人力成本。

產業變革:人力與 AI 共生,職業倫理與補償成焦點

儘管 AI 配音技術帶來產業升級,也引發歐美配音產業強烈關注。根據 Reuters 報導,歐洲配音演員工會正積極推動立法,要求 AI 生成配音必須尊重原創聲優的知識產權與合理補償,以避免語音深偽(deepfake)與無授權商業化造成的產業衝擊。預期未來幾年,全球將迎來更多關於 AI 語音倫理、授權與利益分配的政策討論。

AI 語音生成進入「個性化」與「可信度」新戰場

隨著技術進步,AI 語音市場正從大眾化走向「個人化」與「可信度」雙軌發展。學術界如 DIVSE(Dynamic Individual Voice Synthesis Engine)正在開發可模仿個人語音、情緒與說話習慣的 AI,強化品牌個性與用戶共鳴;同時,針對語音深偽的風險,WaveVerify 等技術也正積極發展音訊水印,提升 AI 語音真偽辨識與內容驗證能力。

灣市場實例:本地化語音生成,AI 嵌入多元產業

台灣近年也見到本地品牌積極投入 AI 語音應用。例如「ATEN AI Voice 優聲學」結合台語、華語、英語語音生成能力,已廣泛應用於虛擬主播、醫療語音、社群影音與企業行銷。對台灣內容產業與教育領域而言,這波技術升級不僅是創作者國際化的起點,也是地方語言保存與創新應用的新契機。

未來值得關注的議題

  • AI 語音生成與真人配音的混合合作模式如何發展?

  • 灣是否能建立具本地特色的 AI 語音品牌與國際標準?

  • 音內容授權與補償機制是否足夠保障創作者與聲優?

  • AI 語音技術如何協助推動在地語言保存與跨境教育?

  • 業如何因應未來越趨精細化的語音深偽辨識與資安挑戰?

  • 哪些成功應用案例可供本地產業參考?

編輯觀點|AI 語音生成市場全面啟動

YouTube 多語音軌全開放,無疑是全球 AI 語音產業重大里程碑,也為內容創作者、教育工作者、品牌經理、軟體與配音服務供應商等帶來新一波轉型與競爭機會。AI 語音市場雖充滿成長機會,但配套的倫理規範、產業合作與信任機制同樣是發展關鍵。建議台灣創作者、企業與相關單位,善用多語音配音工具與 AI 技術,結合本地語言特色,積極布局跨國內容行銷、教育輸出與品牌國際化,把握全球內容產業新時代。

FAQ|關鍵問答

Q1. YouTube 多語音軌功能是什麼?為什麼對創作者有重大意義?
多語音軌功能讓創作者可直接在同一部影片中上傳多種語言的配音,觀眾可自由切換語言收看。這意味著內容能觸及更多國家與族群,無須再製作多支影片,也能提升觀看時間與全球訂閱數。

Q2. AI 語音生成技術與傳統人工配音有何差異?
AI 語音生成(如 Gemini)不僅可自動產生多語音軌,也能模擬創作者語調和情感,大幅降低製作時間與成本。傳統人工配音則需真人錄製,成本較高但在特殊語氣與藝術詮釋上仍具優勢。

Q3. 目前 AI 語音配音市場的成長動能有哪些關鍵驅動力?
關鍵驅動力包括全球影音內容需求增長、多語言市場開發、智慧語音助理與客服應用普及,以及企業與教育機構對低成本高效率語音服務的需求擴大。

Q4. AI 配音是否會威脅真人配音產業?相關產業如何因應?
AI 配音確實帶來一定壓力,但也創造了更多語言版本需求與新合作模式。歐美部分國家已積極制定規範,確保聲優權益與合理補償。台灣產業可參考國際經驗,推動真人+AI 的混合製作、品牌授權與技術創新。

Q5. 台灣創作者要如何善用 YouTube 多語音軌與 AI 配音功能?
可先從主要市場語言(如英語、日語、韓語等)切入,搭配 AI 語音服務或與專業配音合作,提升國際內容曝光度。同時應注意標題、縮圖在地化設計,增強國外觀眾黏著度。

Q6. AI 語音技術如何協助在地語言保存與文化推廣?
透過 AI 語音生成,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本地語言可更快速進行數位內容化與推廣,降低教育與傳播門檻,也有助文化保存與族群認同。

Q7. 未來 AI 語音市場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趨勢?
包含個人化語音合成、情緒化語音表現、聲音防偽驗證、產業標準制定,以及跨平台應用(如 Podcast、短影音、智慧裝置整合)等,都是產業發展新亮點。

參考資料:

Online travel platforms prepare for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s'
https://www.ft.com/content/4d1acaff-07e4-4739-9ea4-5c6cba553e74

CEO Brian Chesky says Airbnb is going to become an AI-first app with agents that can book trips for you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eo-brian-chesky-airbnb-ai-first-app-agents-book-travel-2025-8

Online Travel Agencies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Report, 2024–2030
https://www.grandviewresearch.com/industry-analysis/online-travel-agencies-market-report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