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OpenAI Sora 橫掃 App Store:AI 影片生成走向大眾化的關鍵時刻
AI 新聞速報|OpenAI Sora 橫掃 App Store:AI 影片生成走向大眾化的關鍵時刻
兩天突破 16 萬下載,Sora 的爆紅背後意味著什麼?

InfoAI 編輯部
一款 AI App 的意外竄升
在 2025 年 9 月底,美國 App Store 榜單迎來了一個驚喜。當許多人還在討論 ChatGPT 與 Google Gemini 的競爭,OpenAI 悄悄上架了一款名為 Sora 的應用。僅僅兩天,這款 AI 影片生成工具就突破了 164,000 次下載,一舉衝上美國 App Store 總榜第 3 名。這樣的成績,讓許多觀察者驚訝:AI 已經不只是少數專業人士或科技愛好者的專利,而是進入了主流市場的舞台。
Sora 的誕生與定位
OpenAI 在今年初首次對外展示 Sora,當時它還被視為一個實驗性平台,能將文字轉換為影片,生成具有電影質感的畫面。相比於 ChatGPT 這類對話式工具,Sora 更像是一個「視覺故事生成器」。不過,直到它以 App 的形式進入大眾市場,才真正引發大規模討論。
Sora 的定位並不是「生產力工具」,而是偏向 娛樂化與社交化。用戶不需要複雜的操作,只要輸入簡單的指令,就能快速生成短片,並且能直接分享到社群平台。這種操作體驗非常契合當代消費者的習慣,尤其是習慣於 TikTok、Instagram Reels 的年輕世代。
數字背後的速度與規模
根據 Appfigures 的數據,Sora 在上線首日下載量就達到 56,000 次,兩天內迅速累積到 164,000 次。這樣的速度,使它與 xAI 的 Grok 齊平,並遠遠超越了 Anthropic 的 Claude(21,000 次)與 Microsoft Copilot(7,000 次)。
若與先前的 AI 爆款相比,Sora 的首日表現仍低於 ChatGPT(81,000 次)與 Google Gemini(80,000 次)。但值得注意的是,Sora 的榜單表現更突出,兩天就躍升至第 3 名,代表其吸引力不只來自科技圈,而是真正進入大眾娛樂消費領域。
與對手的正面比較
我們把數據攤開來看:
ChatGPT:2023 年上線 App Store,首日下載 81,000,第二天登頂第 1。
Google Gemini:首日 80,000,最高排名第 6。
xAI Grok:首日 56,000,最高排名第 4。
OpenAI Sora:首日 56,000,兩日累計 164,000,最高排名第 3。
Anthropic Claude:首日 21,000,最高僅第 78。
Microsoft Copilot:首日 7,000,最高第 19。
這份對照顯示:ChatGPT 與 Gemini 代表 多模態與生產力型 AI,而 Sora 則是 影音娛樂型 AI 的代表。不同的切入角度,卻都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爆紅的背後因素
Sora 的快速成功並非偶然,至少有三大關鍵:
娛樂化定位:不像 ChatGPT 強調知識問答,Sora 直接切入影片生成,讓用戶「玩」AI。
社交屬性:Sora 的影片可直接分享到社群,天然具備傳播效應。
限制性策略:僅在美國與加拿大上線,還採用邀請制,反而增添話題與稀缺性。
這些因素疊加,使得 Sora 在短時間內登上總榜第 3,甚至一度壓過許多熱門娛樂應用。
AI 應用的新賽道
Sora 的爆紅揭示了 AI 應用的新方向:
從文字走向影音:ChatGPT 開啟了文字對話時代,如今影片生成成為新焦點。
從專業到大眾:AI 工具不再只是專業人士的幫手,而是全民娛樂的新玩具。
從工具到生態:Sora 的出現,也意味著 AI 影片生成將逐步與短影音平台、行銷產業深度整合。
這種轉變,直接將 AI 拉進了「注意力經濟」的戰場,讓 TikTok、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 都感受到潛在壓力。
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Sora 可能帶來以下三大層面的改變:
對影音平台的挑戰:AI 原生短片若普及,可能會重新定義「創作者」的角色,素人也能輕鬆製作專業水準影片。
對品牌與行銷的影響:廣告公司將利用 AI 影片工具大幅縮短製作週,社群行銷成本將下降。
對創作者經濟的重塑:當影片生成不再需要攝影、剪輯,更多人能跨入創作者市場,競爭格局將被徹底改寫。
消費級 AI 爭霸戰升級
觀察這幾款 AI 應用的排名軌跡,可以看出一個趨勢:AI 爭霸戰正從技術層面走向 App Store 榜單。這是一個關於流量與注意力的爭奪,而不再只是模型參數或運算能力的比拼。Sora 的成功顯示,能否抓住大眾的娛樂需求,將成為未來 AI app 能否長紅的關鍵。
台灣產業的借鏡
對台灣而言,Sora 的爆紅是一個重要提醒。內容產業、行銷公司、甚至新聞媒體,都應該開始嘗試 AI 影片生成工具:
廣告製作:可用於快速生成活動預告片與社群短片。
跨境內容:AI 影片降低了語言與資源的門檻,台灣創作者能更快打入國際市場。
教育與培訓:AI 影片可用於教學內容的快速生產,提高教育資源的多樣性。
若忽視這股趨勢,可能很快在全球內容競爭中落後。
編輯觀點|AI 影片生成的轉折點
Sora 的推出不僅是 OpenAI 的又一次產品發表,更代表 AI 消費級應用正式跨入影音戰場。這是一個關鍵分水嶺,顯示 AI 工具的發展方向,已不再侷限於生產力與學習,而是往更廣泛的大眾娛樂與內容市場滲透。
過去,AI 應用往往被定位為解決工作問題的「工具」。但 Sora 的成功告訴我們,未來真正的競爭焦點在於如何把 AI 無縫融入日常體驗。能否讓使用者自然地透過 AI 創作、分享與互動,將決定應用能否成長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而不只是短期熱潮。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平台爭奪的已不只是使用者下載數,而是有限的注意力資源。Sora 的爆紅正凸顯,AI 原生影片可能成為這場競賽的新武器。誰能率先提供「創作+分享+社交」的完整體驗,就有可能重塑短影音產業格局。
對企業與品牌來說,問題不再是「要不要用 AI」,而是「如何讓 AI 成為差異化優勢」。行銷、廣告、教育、媒體等產業,都需要思考如何透過 AI 影片生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甚至創造全新的互動模式。
對內容創作者而言,AI 工具已經不只是輔助,而是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核心引擎。能夠快速適應並把握 AI 帶來的新舞台,將決定誰能在下一輪的內容生態中站穩腳步。
Sora 的登場提醒我們:AI 的浪潮正在加速改變大眾娛樂與數位內容產業。未來的勝出者,將不僅是擁有最佳模型的公司,而是能最有效率地將 AI 融入日常生活、打造出完整體驗與生態的玩家。在這場注意力經濟的激烈競爭中,誰能率先完成這一步,誰就可能成為下一個產業贏家。
參考資料:
OpenAI's Sora soars to No. 3 on the US App Sto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02/openais-sora-soars-to-no-3-on-the-u-s-app-store/
FAQ|關鍵問答
Q1: 為什麼 Sora 能在兩天內就衝上 App Store 第 3 名?
Sora 把 AI 影片生成設計得簡單好玩,定位於娛樂與社交,而不是專業工具。即使僅限美加上線,且採邀請制,仍成功吸引大量下載。
Q2: Sora 與 ChatGPT、Gemini 的定位有何不同?
ChatGPT 與 Gemini 主打文字與多模態應用,屬於知識與生產力工具;Sora 則專注於影片生成,偏向影音娛樂與社交體驗。
Q3: Sora 的首日下載量表現與其他 AI 應用相比如何?
Sora 首日 56,000 次下載,與 Grok 相當,明顯超越 Claude 與 Copilot,但仍不及 ChatGPT(81,000)與 Gemini(80,000)。
Q4: Sora 目前在哪些地區上線?
目前僅限美國與加拿大,並採邀請制。未來若擴展至更多地區,下載量有望大幅攀升。
Q5: Sora 是否會挑戰 TikTok?
短期內 TikTok 與 Reels 不會被取代,但 AI 原生影片可能逐漸普及,未來影音平台將不得不面對新型態內容的競爭。
Q6: 對台灣產業而言,Sora 的崛起有什麼啟示?
台灣的內容產業應盡早導入 AI 影片工具,不僅用於廣告與行銷,也能拓展到教育、新聞與跨境數位內容,否則將被全球市場的 AI 生產力甩開。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InfoAI 也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專屬主題的內容策劃與供稿服務,若有合作需求,歡迎聯繫: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編輯輔助,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ContentPower 專注於將龐雜知識化繁為簡
轉化為實用的電子書、工具與行動手冊
打造陪伴你持續成長的學習工具箱
幫助你在職場與生活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