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AI重構旅遊產業價值鏈:從人服務人到AI服務人
深度報導|AI重構旅遊產業價值鏈:從人服務人到AI服務人
從消費行為到智慧體驗,AI重塑旅遊產業的多場域創新實例

InfoAI 編輯部
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全球旅遊產業的競爭邏輯。從行程搜尋、訂票、個人化推薦,到智慧客服與機場自動化,AI 技術已成推動旅遊體驗與產業結構同步升級的核心動力。這場數位革命不僅影響國際大型 OTA 平台、航空、旅館業者,也直接牽動台灣本地旅遊產業的轉型競爭。
AI驅動旅遊新變局:從被動服務到主動代理
近年來,生成式AI(如ChatGPT、Gemini、Claude)和語音助理(Siri、Google Assistant)的崛起,讓旅遊平台從過去只能回應消費者問題,進化成主動協助解決複雜需求的智慧代理人。
從建議到代辦:代理型 AI 崛起
沙烏地旅遊官員提出的「代理型 AI」 概念,是一種 AI 不只是「建議」,而是「主動代為執行」的模式。當航班異動、天氣突變時,它可重新規劃、安排、通知旅客。
串聯跨平台:旅遊生態圈的整合勢能
隨著 AI 推動資料整合與即時運算,OTA、航空、飯店、地面交通業者有機會成為同一旅遊生態圈的一部分,而不是彼此孤立。
核心資源變遷:數據與演算法為王
未來競爭不在於擁有多少航線或多少飯店,而是誰能掌握最精準的數據與最優算法,提供即時決策與個人化體驗。
OTA、航空、旅館跨界競合,AI打造旅遊生態圈
AI技術使旅遊產業結構由過去的明確分工,轉變為動態整合的生態圈。像Expedia、Booking.com這類OTA平台,透過大數據和AI分析,能調用各種即時資訊,協助旅客獲得全程無縫的行程解決方案。而航空公司與大型旅館集團則積極建構自有AI系統,希望直接掌握顧客資料,與第三方平台展開新一輪競爭。Google Travel則進一步以AI整合地圖、航班、住宿,左右消費者的決策流程。這些創新應用使得「資料整合」、「生態圈競爭」與「消費者數據」成為新的產業核心資源。
個人化推薦與智慧客服成為產業新標配
AI讓旅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被理解」與「即時回應」。以個人化推薦為例,AI可以透過分析消費者過去的旅遊紀錄、社群互動和興趣偏好,自動推送最合適的景點、餐廳和活動選項,甚至能根據天氣或臨時狀況調整建議。台灣的Agoda、KKday、Klook等新創平台也逐步導入這類功能。同時,生成式AI驅動的智慧客服能全天候自動回應訂單、行程異動、退票、簽證等各類問題,顯著提升服務效率並收集更多用戶行為數據。這不僅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也強化品牌黏著度。
AI手機與智慧耳機翻譯,提升旅遊體驗與產業競爭力
當下AI手機結合智慧耳機的即時翻譯功能,正逐步改變旅遊現場的互動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創新價值。對於旅客而言,這些AI工具大幅降低了語言障礙,不論在購票、訂房、參觀景點、購物、參加導覽,甚至在緊急狀況下求助,都能輕鬆透過語音與當地人直接對話。以Apple AirPods Pro 3 和 iPhone 為例,旅客可即時啟動「語音翻譯」功能,與服務人員或導遊無障礙溝通,享受更貼心、更即時的資訊服務與個人化建議,也更敢主動探索當地文化,提升旅行自由度與滿意度。
對於旅遊業者來說,AI手機與智慧耳機的普及也創造新的服務契機。飯店、餐廳、觀光景點可更有效服務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降低語言誤會與客訴風險,縮短接待與解說流程,提高整體營運效率。業者能利用多語AI客服、智慧導覽解說等應用,讓國際旅客在現場以母語互動,增強賓至如歸的感受,也幫助觀光業者提升服務品質與品牌好感度。此外,這些AI工具還能協助業者蒐集並分析旅客需求與行為數據,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行銷策略與服務流程,讓旅客都能享有無縫旅遊體驗,開啟智慧旅遊新時代。
AI 旅遊的典型應用場景
1. 個人化旅遊推薦與行程生成
AI 能快速從旅客既有偏好中擷取資訊,配搭最適合的景點、交通、餐飲、活動。
Global Rescue 調查:24% 旅客已使用 AI 規劃旅程,其中 89% 願再次使用。
Roamify 是一個基於 LLM 的行程生成工具,可即時自動化訂製行程。
在學術界,有研究使用 AI 在微服務架構下進行行程優化,同時兼顧成本、時間、偏好與永續性。
2. 聊天式訂票與行程會話介面
Expedia 從 2023 年就開始推出 ChatGPT 驅動的對話式行程規劃功能,使用者可在 App 中與 AI 對話而非跳轉多頁面。
近期 ChatGPT 正建立外掛生態系,Expedia、Booking 等平台即為首批整合對象。
3. 智慧客服 / 問答支援
AI 客服可 24 小時回應訂票、退改、行程異動、簽證、保險等問題,降低人為成本並提升回應速度。
生成式 AI 的問答能力越來越成熟,甚至可以直接介入平台流程執行操作。
4. 機場與運輸流程自動化
AI 在航線規劃、即時動態調度、節能路線選擇上發揮作用,進一步降低成本與排放。
此外,自動通關、臉部辨識、行李追蹤、AI 安檢皆為未來可行方向。
5. 協助旅客在突發事件時迅速應對
AI系統能及時偵測並預警行程變動(如班機取消、天災、疫情爆發等),自動協助旅客變更交通、住宿或協助聯繫保險、救援服務等資源,減少旅途風險與不確定性。
國際三大AI旅遊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在全球旅遊產業數位轉型浪潮下,許多國際企業與城市已成為 AI 旅遊應用的領頭羊。這些經典案例不僅改變消費者旅遊習慣,也為台灣業者提供實務參考與借鏡。
第一個案例是美國線上旅遊巨頭 Expedia
Expedia 率先將生成式 AI 技術導入平台,自 2023 年起攜手 ChatGPT 推出「對話式行程規劃」功能,消費者可以用自然語言輸入需求,AI 自動完成機票、飯店、景點與保險等一站式規劃,甚至可即時回應異動與特殊需求,大幅提升訂單轉換率與顧客滿意度。這種「AI 助理型 OTA」模式,正快速被全球主要旅遊平台仿效。而歐洲的Booking.com則結合AI個人化推薦、智慧價格預測與多語客服,協助消費者找到最符合需求且永續的旅遊選擇,帶動品牌ESG競爭力。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
樟宜機場以「智慧機場」著稱,早在疫情期間即大量部署 AI 人臉辨識快速通關、自動安檢、智慧行李追蹤與即時人流分析等技術。2024 年進一步結合大數據、生成式 AI,提供多語音客服、個人化機場導航及即時航班異動推播,顯著縮短旅客動線與等待時間,成為亞太區機場 AI 應用的領先示範。
第三個案例來自歐洲的 Booking.com
該平台近年積極投資 AI 演算法,推出「動態個人化推薦」與「智慧價格預測」服務,能根據旅客歷史紀錄、搜尋偏好與即時地點自動調整推薦內容。Booking.com 也運用 AI 協助多語客服團隊優化回應速度,並在全球推動「永續旅遊」認證專案,協助消費者快速找到綠色旅宿選擇,提升平台品牌形象與 ESG 競爭力。
這三大國際案例不僅展現了 AI 在提升旅遊體驗、強化營運效率與實現永續發展上的巨大潛力,也顯示台灣業者只要善用本地數據、結合國際趨勢與本地特色,有機會在全球 AI 旅遊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突破口。
首爾與東京加速智慧觀光落地
除了新加坡樟宜機場外,亞洲多個城市也在推動AI智慧觀光,積極打造未來旅遊新標竿。
以南韓首都首爾為例,市府近年發展「Seoul Smart Tourism」計畫,整合AI客服機器人、智慧語音導覽、智慧交通與大數據人流管理,旅客可透過Seoul Pass一站式取得票券、餐廳、交通與景點推薦,還能使用AI即時翻譯解決語言障礙。2024年,首爾市在主要觀光景點和地鐵站配置AI資訊柱,提供多語音互動與個人化路線建議,有效提升國際自由行旅客滿意度。
另一個代表則是日本東京。東京都政府與多家大型旅遊集團攜手推動「Tokyo Smart City」專案,將AI應用於旅遊資訊中心、智慧購物、AR/VR導覽、行動支付等場域。東京主要車站與熱門商圈(如新宿、銀座、秋葉原)普及AI問路機、智慧地圖及AI多語客服機器人,協助外國旅客快速規劃行程、導航購物與即時解決旅途疑難,成為亞洲AI觀光數位升級的重要典範。
京都清水寺智慧導覽
AI技術也正加速落地至具歷史與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以日本京都清水寺為例,這個知名世界遺產近年引入AI智慧導覽系統,結合多語音AI解說、即時路線導航與線上AR互動服務。旅客只需下載官方App或掃描現場導覽牌QR碼,即可由AI助理根據個人語言、興趣和行程時間,自動調整推薦參拜路線、文化知識與周邊美食地圖。導覽系統甚至能根據現場人流與天候條件,主動推播分流路徑、即時活動或限定體驗,減少人潮壅塞並提升參訪品質。
這類AI景點導覽服務不僅協助提升國際旅客滿意度,也讓管理單位能即時掌握人流分佈與參訪行為,有助於文化資產永續經營。對台灣各地寺廟、文化園區與觀光工廠而言,這正是未來數位轉型與在地創新可以參考的最佳實務案例。
科技創新打造沉浸式體驗
AI不僅在亞洲景點發揮影響力,歐美與中東的知名觀光景區同樣積極推動AI導覽與智慧服務,改變全球旅遊體驗。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AI導覽機器人與語音助理已成為館內熱門服務。遊客可使用官方App或現場智慧裝置,啟動多語音AI導覽,不僅能即時解說藝術品背後的歷史故事,還可根據個人偏好自動安排參觀順序,推薦隱藏展品或互動專區。AI系統還會根據參觀人潮與個人行程時間,建議最佳動線,減少擁擠與等待,提升參觀品質。
法國巴黎羅浮宮
與新創團隊合作,推出AI驅動的「智慧語音解說」與「個人化展區導覽」服務。AI能針對不同年齡、語言與興趣類型旅客,動態調整講解深度與主題,並推薦適合親子、藝術愛好者或短時程遊客的最佳路線,讓參觀更具沉浸感與個人化。羅浮宮還運用AI分析遊客動線與行為數據,優化展場佈局與分流,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阿聯酋杜拜未來博物館(Museum of the Future)
讓AI不只是導覽工具,更是體驗本身。館內結合AI語音互動、虛擬實境(VR)、個人化推播與即時行程規劃,旅客能透過AI助理深度參與未來科技場景、智慧城市模擬與永續議題展演。AI還能根據訪客背景、學習需求與參觀時間,推薦量身打造的專屬展區,讓每位觀眾都能獲得獨特且富啟發性的數位體驗。
這些全球頂尖景點的AI應用不僅提供遊客全新感官體驗,也幫助景區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人流管理與數據蒐集能力。這種「智慧場域+數據導向」的新模式,正是未來全球觀光與文化場館數位轉型的重要參考方向。
從藝術博物館到沉浸式娛樂場域的AI旅遊革命
美國在 AI 導入旅遊與文化景點的創新應用同樣領先全球,為旅客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體驗。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et)
AI 技術不僅協助館內數位化、智慧導覽與知識普及,更帶動「個人化藝術探索」的新型態。博物館推出基於 AI 的智慧導覽 App,能根據參觀者的興趣、年齡層與參訪時間,自動規劃專屬藝術路線,並提供多語音導覽、AR 擴增解說等互動功能。AI還會根據即時人流、熱門展區分布,動態建議最佳參觀順序,協助旅客避開人潮、提升整體體驗。此外,The Met 也利用 AI 對館藏進行數位標註與推薦,讓遊客能以自然語言搜尋感興趣的主題,進一步促進藝術教育普及。
拉斯維加斯 Sphere 沉浸式娛樂場館
Sphere 以全球最大球型LED螢幕與全方位聲光技術聞名,並將生成式AI導入觀眾互動、內容推薦、沉浸式體驗設計等多個環節。例如,Sphere與 OpenAI 合作推出AI數位角色,能在展演期間與現場觀眾即時語音對話、分享解說與客製化建議。觀眾可利用App或現場互動裝置,請AI導遊規劃專屬導覽路線、了解場館科技細節,甚至根據個人偏好獲得個性化視覺內容推播。Sphere的AI應用將娛樂、科技與沉浸式藝術完美結合,成為北美地區智慧旅遊新地標。
史密森尼博物館群(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華盛頓特區和紐約等地共管理 20 多座博物館與畫廊,近年利用 AI 進行數位典藏、智慧導覽與互動學習。部分場館導入AI語音解說機器人、AR擴增導覽,並運用 AI 進行藏品自動分類、自然語言搜尋、個人化主題推薦。參觀者可透過博物館App或現場互動螢幕,依興趣快速找到特展、推薦作品與科普解說,極大提升自助探索的便利性。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將AI結合天文館與生態展示,推出多語音AI智慧導覽員和即時生態互動體驗。AI可根據參訪者年齡與知識背景,自動調整解說內容深度,推薦個人化探索路線,並即時回答各類科學問題。此外,科學館也運用AI監測人流與環境數據,協助場館永續經營與安全管理。
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 & Walt Disney World)
將AI廣泛運用於遊園體驗升級。園區內設有AI虛擬角色、語音互動問答機器人,以及智慧路線推薦與預約系統。AI能即時根據遊客偏好、等待時間與天氣狀況,建議最佳遊玩順序與活動。近年,迪士尼也與多家AI公司合作,開發生成式AI角色與沉浸式體驗,並於夜間秀等大型活動中,利用AI預測人潮並調度園區資源,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美國這些知名景點的 AI 應用領先案例,展示了AI在博物館、娛樂展館等旅遊場域的多元應用價值,不僅協助提升遊客滿意度,也在典藏管理、永續發展與智慧營運等層面創造新價值,為全球景點智慧轉型、觀眾體驗優化提供了最佳典範。未來,隨著AI技術與場域數據深度整合,這類智慧景點預料將持續引領全球觀光新趨勢。
加拿大、澳洲、德國、瑞士的AI景點應用
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 AGO)
AGO 近年來積極導入 AI 技術於智慧導覽與藏品管理。遊客透過館內App即可啟動多語音AI導覽,AI會根據參觀者偏好、參訪時間、當前展覽,自動規劃專屬參觀路線,並以互動式語音或文字介紹作品背景。此外,AGO 利用 AI 進行藏品數位化、自動分類和主題推薦,讓訪客可用自然語言搜尋館藏,提升藝術教育與普及。這不僅讓旅客探索美術館更加輕鬆有趣,也成為加拿大文化場域數位轉型的示範案例。
澳洲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雪梨歌劇院自2019年起推動「智慧場館」計畫,結合AI導覽員、AR體驗與場館管理。遊客可以使用AI語音導覽服務,獲得個人化歷史、建築、表演推薦。AI還能根據即時人流調整參觀動線、推薦低人潮時段,並針對國際旅客推出多語音翻譯與專屬互動體驗。此外,歌劇院以AI監測能耗與人流,推動永續營運管理,並成為澳洲觀光及文化科技應用的重要標竿。
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 Munich)
作為全球最大科技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德意志博物館大規模應用AI於智慧導覽、展覽互動及資料管理。AI語音導覽提供德、英、法等多語言解說,會根據參觀者興趣自動推薦展廳與主題,並推播最新科普活動。AI還協助展品數位化歸檔、行為數據分析,優化展場設計與學習體驗。這使德意志博物館成為歐洲科技展館AI應用的先驅,也吸引各國專家與教育機構觀摩。
瑞士蘇黎世國立博物館(Swiss National Museum, Zurich)
蘇黎世國立博物館運用AI提升智慧導覽與遊客互動。官方App結合AI語音助理與AR擴增實境導覽,讓旅客能依據個人語言、歷史興趣、年齡層等參數,獲得量身打造的參觀建議和文化解說。AI也協助博物館進行參觀數據分析與行銷優化,並支援視障、聽障旅客專屬輔助服務,強化包容性與多元參與。這些創新應用成為瑞士觀光場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資產。
注重智慧保育與旅遊體驗的自然風光景點AI應用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黃石國家公園近年攜手科技新創團隊,導入AI分析即時影像與感測數據,進行野生動物監測、人流管理與災害預警。AI自動辨識熊、狼、野牛等物種活動路徑,協助管理單位預防人獸衝突、科學分流遊客。園區也建置智慧導覽App,利用AI即時推播路線建議、野生動物出沒提醒、環境教育內容,提升遊客安全與永續體驗。
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大堡礁管理局與多家研究機構合作,運用AI與機器視覺自動辨識珊瑚健康、白化現象和魚群數量,快速監控海洋生態變化。園方也推行AI語音導覽及潛水App,能依據天氣、海流和生物活動,動態推薦浮潛與潛水路線,並結合永續旅遊教育,提升國際遊客參與度。
瑞士少女峰地區(Jungfrau Region, Switzerland)
少女峰地區登山鐵道、纜車與旅遊局近年導入AI旅客分流預測及路線推薦系統。AI根據即時天氣、人流與訂票資料,建議最佳登山與景點順序,並於纜車站設置AI多語音導覽機,協助旅客安全登頂。部分步道結合AI App推播自然景觀解說、當地生態知識,鼓勵低碳旅行與永續觀光。
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Banff National Park)
班夫公園與AI新創公司合作,利用AI監控生態環境與旅客行為,推動智慧停車、無人售票、智能步道導航。AI導覽系統會根據旅客時間、喜好及當日天候,自動推薦健行、觀景與生態教育路線,並即時回報路況與野生動物警示。這不僅分散遊客人流,減輕生態壓力,也強化遊客體驗的互動與安全。
旅遊業者如何運用AI優化營運與顧客服務
AI不僅讓消費者享受更便利的行程規劃體驗,也為旅遊服務供應商帶來營運模式的革新。大型線上旅行社(OTA)、飯店集團、航空公司、保險業者與機票平台,紛紛導入AI強化客服品質、自動化日常作業,並推動服務流程數位轉型。
首先,在智慧客服與自動回應方面,許多平台採用生成式AI打造 24 小時線上客服系統,能即時解答訂票、退改簽、行程異動等各類問題,減輕人工客服負擔。飯店業者則應用AI語音助理與多語言翻譯,協助接待國際旅客,提升溝通效率與服務品質。
在預約管理與售後服務部分,AI自動化處理訂房、改期、取消、升等、餐飲預約等流程,減少人為錯誤與資訊落差。同時,AI結合用戶資料與行為數據,能精準辨識旅客偏好,主動推薦適合的房型、旅遊套裝或保險方案,創造更多交叉銷售機會。
動態定價與需求預測也是AI在旅遊產業的重要應用。OTA與航空公司運用AI模型即時分析市場供需、歷史訂單、熱門時段與競品價格,自動調整票價與促銷方案,提升收益管理效率。飯店集團也以AI預測入住高峰,調度人員與資源,減少閒置成本與排隊等候。
此外,AI協助旅遊業者優化人力調度,自動排班並預警人力短缺或突發事件,提升服務穩定性。大型保險公司則導入AI輔助理賠、風險分析與詐欺偵測,縮短核賠流程,降低營運風險。
整體而言,AI技術讓旅遊產業從客服前端到營運後端都大幅自動化與個人化,不僅降低人力成本與錯誤率,更強化了服務彈性、數據洞察與顧客黏著度,協助台灣與全球業者在新一代智慧旅遊浪潮中穩健轉型。
台灣觀光產業對AI的態度與現況
綜合 2024 年以來的產業數據與趨勢觀察,台灣觀光產業呈現出「大型業者積極領跑、中小型業者轉型焦慮」的 M 型化格局。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策會等單位的追蹤調查,有超過六成業者認為 AI 是強化競爭力提升營運效率、開發新客源、優化服務的關鍵工具,但因受到數據孤島、人才短缺、成本壓力及法規風險等四大核心瓶頸限制,僅約三成有實際導入AI工具。例如,大型 OTA 平台(如 KKday、Klook)與連鎖飯店集團已積極投入專屬 AI 應用開發,而中小型業者則因資源有限,大多處於觀望或僅進行初步試用。許多業者同時強調台灣旅遊注重人情互動,因此偏好「AI+人」協作而非全自動化,以及AI應根植在地特色的差異化應用。據了解中小型業者多以觀望或試用為主,期待更成熟案例,像是智慧旅遊城市計畫,或是產學合作與政府補助以加速產業升級。
近年來,台灣陸續啟動下列 AI 導入項目:
OTA與飯店集團:KKday、Klook 將生成式 AI 應用於客服、行程生成與多語推薦,君悅酒店、台北晶華等飯店已啟用智能客服與房務派工系統。
景區/觀光工廠:部分熱門景點(如九份老街、台中歌劇院)推出語音 AI 導覽與智慧導覽牌,觀光工廠導入 AI 人流分析、無人售票機。
智慧旅遊城市:台北、高雄推動「智慧觀光」政策,結合大數據、AI 分析旅客行為,提升城市行銷與活動推播精準度。
產學合作:多所大學觀光系與資工系合作,開發智慧行程規劃、語音導覽、AI 客服與票務機器人,並與地方業者合作試辦。
然而,台灣旅遊業在導入AI時,普遍遇到以下幾個關鍵挑戰:
資料分散、標準不一
台灣旅遊資訊多由不同平台、協會、政府部門各自管理,缺乏整合與開放資料,導致 AI 難以有效運作、推薦與預測效果有限。例如:交通、住宿、景點等資料多由各自平台或公協會掌握,缺乏API串接與開放資料政策。AI技術與人才資源短缺
小型業者最常見疑慮為「導入成本高」「不懂怎麼用」「怕效果不明顯」。也有不少業者表示「看不懂 AI 技術」「怕失去與顧客溝通的溫度」。因此,中小型業者通常難以負擔專屬 AI 系統建置成本,人才留任困難,多數僅能外包標準模組,或是仰賴第三方系統商,缺乏長期自主開發升級能力。個資與隱私合規風險
AI 導入應用需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歐盟 GDPR 等國際規範,許多業者在資料蒐集與對消費者資料保護的風險管理上仍有疑慮與不足。數位落差與文化阻力
部分業者強調台灣旅遊重視人情互動與客製化,因此對「全自動化」AI 持保留,偏好「AI + 人」協作型應用。這導致部分傳統旅行社、旅宿業者對 AI 接受度與數位轉型意願較低,同時,內部也因缺乏數據導向決策文化,導致升級動能不足。投資回收期長,短期效益難以顯現
AI 專案多需長期優化與資料累積,部分業者過於期待立竿見影,導致中途放棄或僅做表面數位化,卻忽略AI專案需持續優化、數據累積與策略調整。缺乏耐心與長期資源投入,也降低轉型動力。
因應建議:
台灣旅遊業在AI導入過程中面臨資料分散、AI人才與資源短缺、個資合規、數位文化落差及投資回收期長等挑戰。建議可以從智慧客服、推薦系統等低門檻應用起步,強化產官學合作推動資料標準、AI培訓與資源共享,並結合本地特色與永續理念開發差異化服務,建立AI應用信任基礎,提升國際競爭力。
推動旅遊產業資料標準化與 API 整合,促進平台、業者間資料互通,鼓勵更多業者參與資料共享。
鼓勵中小業者與大型平台、技術公司合作導逐步入 AI 工具,降低初期成本。
強化產官學合作,提供 AI 培訓與數位轉型資源,推廣AI成功案例,提升業者數位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
結合在地旅遊資源與台灣特色,推動本地特色 AI 服務,如多語種語音導覽、旅遊推薦,提升國際競爭力。
強化個資保護、演算法透明與旅客主控權,建立消費者信任基礎。
消費者觀點:AI讓旅遊更貼心、即時、安全
AI旅遊的核心價值在於「更懂你、隨時陪伴」,旅客可透過AI助理獲得個人化建議、即時協助、語言翻譯及永續旅遊路線。未來,沉浸式體驗(如AR/VR導覽)、自動化安檢、AI行程優化都將普及,讓旅遊既便利又安心。展望未來三年,生成式AI將普及於旅遊各環節,主導消費決策入口,帶動平台整合與永續創新。資料整合、智慧客服、自然景觀智慧管理與永續旅遊服務成為標配。台灣產業必須正視這波結構升級潮,積極導入AI,強化本地文化、數據與永續服務,才能在全球市場中建立新優勢。
未來三年 AI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預測
未來三年,AI 將在旅遊產業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生成式 AI 將普及於各大平台,主導消費決策路徑。
個人化推薦系統與智慧客服逐步成為業界標配。
AI 將串連跨國、跨產業資料,打破平台間資訊壁壘。
新創與國際平台的併購整合,將加速產業重組。
隱私與資安議題同步升溫,成為企業轉型必修課。
編輯觀點|AI競爭力升級已是台灣旅遊產業生存關鍵
AI 在旅遊業的發展不是「未來趨勢」,而是「當前競爭力指標」。當 AI 能夠從建議升級為代辦、從單一平台延伸為整合生態圈,競爭者將被標準化、被淘汰。對台灣旅遊業者來說,若不主動擁抱 AI,就可能在全球旅遊價值鏈中被邊緣化。
在這樣的轉型中,「資料、算法、體驗設計」將成為新的底層能力。那些最早思考如何讓 AI 幫用戶做事、如何保有旅客主控權、如何用 AI 傳達在地文化的業者,最有可能成為下一波國際競爭者。
延伸閱讀
How AI is changing the way we travel
https://www.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news/how-ai-is-changing-the-way-we-travel/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Shaping the Way We Travel Plan
https://www.globalrescue.com/common/blog/detail/artificial-intelligence-ai-travel-planning/
How travel is getting smart & more sustainable with AI
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land-use-biodiversity/how-travel-is-getting-smart-more-sustainable-with-ai-2025-06-04/
FAQ|關鍵問答
Q1:AI 如何改變傳統旅遊產業的運作模式?
AI 讓旅遊業從「反應式服務」轉為「主動式代理」。過去業者被動處理訂單與客服,如今 AI 可即時分析旅客資料、預測需求、動態調整價格與行程,甚至在班機延誤時自動重新安排交通與住宿。這使旅遊業的核心從人力管理轉向演算法驅動,強化效率與個人化體驗
Q2:生成式 AI 在旅遊體驗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生成式 AI 能根據使用者需求即時生成行程建議、撰寫旅遊筆記、翻譯對話,或自動預訂交通與住宿。例如 Expedia、Booking.com 都導入 ChatGPT 介面,讓旅客以自然語言對話完成訂票。AI 也可整合天氣、航班與地圖資料,提供個人化的「全程助理」體驗。
Q3:智慧耳機與 AI 手機的即時翻譯功能如何影響旅遊體驗?
智慧耳機(如 Apple AirPods Pro 3)搭配 AI 手機的語音翻譯功能,大幅降低旅客與當地人溝通的障礙。旅客能在購票、導覽、用餐或緊急情況中直接對話,不需中介翻譯 App。對業者而言,這也減少語言誤會與客服壓力,提升國際服務品質與滿意度。
Q4:全球有哪些 AI 旅遊應用的成功案例?
新加坡樟宜機場利用 AI 管理人流與航班資訊;日本京都清水寺導入 AI 導覽與分流系統;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提供 AI 個人化導覽;拉斯維加斯 Sphere 結合生成式 AI 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這些案例共同特徵是「智慧導覽、即時互動、數據整合」。
Q5: 自然風光景點導入AI有什麼具體成效?
AI協助自然景區即時監控野生動物、人流與環境數據,實現科學保育、智慧分流與遊客安全管理。例如黃石國家公園以AI推播野生動物出沒提醒,班夫國家公園結合AI智能步道導航,澳洲大堡礁則利用AI監測生態健康並推薦潛水路線。這些應用有效分散人潮、提升生態教育,讓旅遊體驗更智慧、更永續。
Q6: AI應用於都市景點與自然景區有什麼不同?
都市景點多著重於智慧導覽、個人化推薦與人流管理,強調互動與沉浸式體驗;自然景點則更聚焦於保育監測、永續經營與安全預警。兩者皆藉由AI優化資源分配並提升遊客滿意度,但應用目標有所差異。
Q7: 為何AI能提升旅遊產業永續發展?
AI可協助管理單位即時監控環境變化、科學分配遊客流量、主動預警風險,減少人為衝擊,維護生態多樣性。智慧推薦與互動導覽也能提升環境教育、鼓勵低碳旅遊行為,達到經濟、環境與文化三贏。
Q8: 台灣旅遊產業如何借鏡國際AI應用經驗?
可參考國際智慧景區、國家公園、博物館AI應用模式,結合在地生態與文化特色,發展智慧導覽、遊客分流、永續旅遊與危機管理等AI服務。建議推動跨部門資料整合、人才培育與政策支持,加速落地並提升國際能見度。
Q9: AI導入會讓旅遊變得冷冰冰嗎?
事實上,多數景區推動「AI+人」協作模式,AI專注於資訊推播、流程自動化與安全監控,人員則負責深度互動與客製化服務。這樣不僅能提升旅遊效率與安全,也能保有台灣觀光最珍貴的人情溫度。
Q10: 未來三年全球自然景區AI發展趨勢為何?
預期AI應用將更聚焦生態監測、智慧分流、低碳永續旅遊,並深化互動導覽與個人化體驗。隨著IoT、感測器普及,AI將能更精細分析生態變化並主動調整管理策略,讓智慧旅遊和永續發展真正相輔相成。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若您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來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 內容合作/供稿服務
AI 趨勢太快,內容產能跟不上?InfoAI 專注於將市場動態與報告,轉化為 專業、好讀、可信賴的內容。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讓我們成為你的 AI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原力 ContentPower|化繁為簡的知識出版商
您的長期成長知識夥伴
我們將龐雜的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容易吸收的學習資源
成為陪伴您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