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十字路口:從換 CEO 之辯到AI轉型挑戰
蘋果的十字路口:從換 CEO 之辯到AI轉型挑戰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Apple 領導力面臨質疑:分析師建議換掉 Tim Cook,蘋果AI競爭力受挑戰
你很難想像,這家全球市值一度突破三兆美元的科技巨頭,現在會面臨「該不該換執行長」的公開討論。但這正是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丟出來的震撼彈。美國投資研究公司 LightShed Partners 的分析師 Walter Piecyk 罕見發表強烈意見:Apple 應該考慮更換現任執行長 Tim Cook。
這份建議不只是財經媒體的標題噱頭,而是點出了 Apple 在進入生成式 AI 世代、空間運算裝置、訂閱經濟模式等新戰場時,面臨的根本問題:十多年來建立起來的供應鏈效率、品牌價值與營運獲利機制,能否轉化成未來10年仍具優勢的產品與服務?
01|報告核心:為什麼要換 Tim Cook?
LightShed Partners 的分析師在報告裡寫得很直白:Apple 的營收已連續七季接近零成長甚至年減,代表 iPhone 這個支柱業務已經進入高度成熟期,而服務業務的成長幅度雖穩健卻不足以全面抵消硬體需求的停滯。
分析師質疑,Tim Cook 的領導風格極為重視營運效率、供應鏈管理、現金流回饋與股東報酬,這在過去十年讓 Apple 變成華爾街最愛的企業。但現在 Apple 需要的是能推動大膽創新、打開新產品市場的領導人。
「Apple 必須問自己,接下來十年要靠什麼成長?」這是報告最重要的提問。
02|七季營收停滯的意義:iPhone成長極限
深入看 Apple 的財報,你會發現自從 iPhone 進入超高階定價區間後,年年改款雖然帶來固定換機潮,但需求成長早已趨緩。2024年的中國市場銷售還遭遇本地品牌如華為、小米的激烈競爭。
報告強調,Apple 的總營收已連續七個季度呈現停滯甚至年減,服務業務收入雖維持成長,但仍無法完全抵銷硬體銷售的疲弱。
Apple 當然不會沒有因應策略。訂閱服務、可穿戴裝置、iPad 與Mac 的產品線不斷微調,Apple Watch 和 AirPods 都是 Cook 時代的新成功品類。但這些產品加總的營收,難以取代 iPhone 的主導性地位。
換句話說,Apple 過去的策略是「在 iPhone 的基礎上加值」:服務業務就是綁住裝置用戶、可穿戴裝置是 iPhone 的配件宇宙。這個策略在前十年極為成功,卻也形成了結構性依賴。
03|生成式 AI 競爭的落後與壓力
報告中最引發討論的另一個指控,是 Apple 在生成式 AI 競賽中「步伐落後」。
2024年WWDC,Apple 推出了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功能,內建於iOS 18和macOS中,能進行文字生成、總結、助理型互動,還宣布深度結合OpenAI的ChatGPT。Apple 特別強調在地端處理的安全性,以及隱私至上的設計哲學。
但在 Piecyk 的眼中,這些功能顯得「保守」。在同業眼裡,Microsoft 與OpenAI結盟後,已經把ChatGPT深度整合到Office與Windows;Google則將Gemini AI鋪進整個生態系,從搜尋到Workspace全面應用。相較之下,Apple的AI策略既小心又碎片化。
有觀點認為,Apple 的強項是晶片設計與在地端運算優化,但這也限制了它在雲端大型語言模型的競爭。儘管 Apple Intelligence 有許多細膩的設計,但市場看不到能支撐未來10年硬體銷售的「AI殺手級」應用。
04|Apple 的AI研發投入與企圖心
雖然市場批評Apple的AI步伐顯得謹慎,實際上Apple在AI方面的資源投入規模十分龐大,也顯示了強烈的長期企圖心。
根據 Macrotrends 的報告,2025 年截至 3 月底,Apple 全年研發費用為 325.89 億美元,年增 7.4%,相比 2022 年的 262.51 億美元也大幅上升,較前兩年持續成長。雖然這筆費用涵蓋各類技術領域,但 AI 相關投資被視為其中重要部分,根據 Statista 數據顯示,Apple 每年在 AI 相關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約為 30 億美元。
Apple 也在基礎設施上大舉佈局:2025 年宣布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超過 5000 億美元,計畫包括於德州休士頓建造 AI 專用伺服器廠房,並預計創造 2 萬個研發及矽晶工程相關職缺 。
這顯示 Apple 不僅在產品端研發,更加強後端 AI 算力與供應鏈基礎建設,建立完整生態。
在產品策略上,Apple Intelligence 則主打「隱私優先、本地運算」,以區隔於其他大型語言模型的雲端處理模式。根據 Greyhound Research 評析,Apple 以「隱私優先、可選擇開放模式」的策略,在本地端處理與安全控制上尋求差異化,即使相對保守,但符合品牌定位。Apple 的目標是讓生成式 AI 功能無縫整合在 iPhone、Mac、Vision Pro 等裝置內,保持硬體為核心的生態系。
不過,分析也提醒,Apple 的內部AI團隊正面臨外部挖角與競爭。例如 Apple 原 Foundation Models 團隊主管 Ruoming Pang 離任,轉投 Meta Superintelligence 小組,對內部是重大損失,顯示人才戰爭的壓力。同時,這代表外在競爭升溫,Apple 需在團隊文化、產品速度與資源投入上加強,以留住關鍵人才。
此外,市場傳出 Apple 正考慮以高達 300 億美元的併購案來補齊 AI 能力 。Wedbush 分析師指出,Apple 在 Siri 與 AI 技術上步伐緩慢,建議收購如 Perplexity 等新創公司,這代表Apple可能會同時走自研與外部收購雙軌策略。
總體來看,Apple 在 AI 方向上展現出高度企圖心,透過龐大資金研發與基礎建設投入,逐步強化 AI 能力,但與競爭對手相比,速度較為謹慎。值得關注的是後續是否透過併購、策略調整或加速平台開放,來促成真正的「AI 彈性」。若 Tim Cook 能在穩健與創新間取得平衡,並展現出更強韌策略,Apple 才能在 AI 世代重塑其科技領導地位。
05|Vision Pro 的空間運算賭注:潛力未定
除了AI競賽,Apple 另一個近年積極投資的方向是空間運算。
2024年初上市的Vision Pro頭戴裝置,被Apple稱為「空間運算的開端」。整個設計哲學是用全新的立體介面,重新定義應用程式、工作、娛樂與社交的體驗。
然而第一代Vision Pro售價高達3499美元起,市場反應趨於小眾。儘管科技評論普遍讚賞硬體水準,但普及率與內容生態尚在起步階段。
Piecyk認為,Vision Pro顯示出Apple有開拓新平台的野心,卻無法在短期內成為大規模營收來源。這就留下了問題:如果沒有下一個「像iPhone一樣」的主力產品,Apple要用什麼支撐成長?
06|Tim Cook的功過評價:效率大師還是創新煞車?
Tim Cook 的領導成績不容抹煞。他在接班後面對的是全球最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憑藉他的運籌帷幄能力,Apple 維持了卓越的成本管理、品質把控與產品規模化製造。
在他的時代,Apple Watch、AirPods、Apple Services 成功成為百億美元級別的業務。Apple 在疫情期間展現的供應鏈彈性與財務韌性,也被視為教科書級的案例。
然而批評者指出,Cook 的「效率導向」也在無形中塑造了Apple的文化:不敢大膽犯錯、不鼓勵破壞性創新,強調優化而非顛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Apple在生成式AI時代顯得步伐保守。
07|供應鏈視角:台灣的高度關聯與潛在風險
對台灣業界而言,這份報告不是單純的投資建議,而是提醒。
Apple是台灣電子業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台積電是其先進製程晶片的獨家夥伴,鴻海、和碩、廣達負責組裝代工,瑞昱、台達電、欣興等也供應零組件。
Apple的一個產品設計改動,就可能讓台灣供應鏈數千億元產值重新洗牌。近年來Apple還持續要求「去中國化」布局,把組裝產能分散到越南、印度等國,台灣廠商都得跟著調整投資策略。
如果Apple真的出現高層換血,新任執行長可能會有不同的產品願景或供應鏈策略。對台廠而言,這代表風險,也代表新的機會。例如若Apple決定在AI運算晶片、裝置邊緣AI功能上加大投資,可能推動台積電高階製程、先進封裝、低功耗設計的需求。
08|結論:Apple的領導力辯論,反映出的是全球科技業的未來挑戰
LightShed 的報告提醒投資人與產業:Apple 雖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但也並非無懈可擊。生成式 AI、空間運算、訂閱經濟的競爭壓力,都在檢驗這家公司的應變能力與領導力。
短期內,Tim Cook 下台的可能性仍然偏低。LightShed Partners 的報告表面上是在談該不該換執行長,但背後真正的問題是:Apple還能不能在AI時代保持市場領導力,這份報告成功把市場焦點重新放在 Apple 的核心挑戰上:在 iPhone 成熟後,下一個能支撐十年成長的產品或服務在哪裡?AI 能否成為 Apple 真正的護城河?
參考資料: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09/apple-should-consider-replacing-tim-cook-as-ceo-lightshed-says
如果你也對AI趨勢感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AI新聞電子報、加入Line社群,一起即時掌握全球AI最新動態與應用案例!
2025 企業語音AI代理(Voice AI Agent)的崛起
OpenAI再推多步驟AI代理人,革命化研究流程加速知識創新
洞察觀點|AI Agent 是企業轉型不可缺的必需品?
Sam Altman 發文:AI Agent 將重塑世界經濟
對話 Sam Altman,探索 OpenAI 的未來與AI Agent 的挑戰和創新機遇
GPT-5 在探索推理、多模態與AI Agent 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可能性
What Are AI Agents? 即將帶來巨大影響的AI代理,你一定要知道這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
Google AI代理人來了:重新定義搜尋、內容與任務執行的未來革命
ChatGPT的任務排程功能,讓你從被動對話走向由AI主動提醒
對話式 AI 跨足文件自動化,每位員工一年可省 30 個工作日
AI代理人崛起,OpenAI、Google、DeepMind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助理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