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企業語音AI代理(Voice AI Agent)的崛起
2025 企業語音AI代理(Voice AI Agent)的崛起
InfoAI 市場報告解讀|《2025企業語音AI智能體的崛起》
想像一下,當客戶打電話給你的公司,接起來的不再是制式機器聲,而是一位能理解上下文、能以人性化語調回應、甚至能感知情緒的「語音 AI 智能體」。
這不再是未來的幻想,而是全球企業在 2025 年集體面臨的轉型關卡。本報導深入解讀由 Deepgram 與 Opus Research 針對 400 位北美企業決策者所做的調查,從技術進展、應用場景、投資趨勢到面臨挑戰,全面呈現「語音 AI 智能體」崛起的脈絡。
如果你是台灣的企業主、產品經理、客服主管,或是 AI 相關領域的從業者,以下的內容能幫助你看懂這波風潮如何影響你的產業、你的團隊,甚至你的下一筆預算。

隨著生成式 AI 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快速進展,全球企業正進入「語音 AI 代理」的投資與部署高峰期。根據 Deepgram 與 Opus Research 針對北美 400 位企業決策者的調查,2025 年被視為「語音 AI 代理」成為主流轉型技術的關鍵年份。
以下內容是針對該報告的重點數據、核心趨勢與市場解讀,協助企業評估未來在語音 AI 代理領域的投資策略與佈局方向。
[ 報告中五大發現 ]
市場已全面擁抱,但普遍不滿: 報告顯示,高達97%的企業已在營運中使用某種形式的語音技術 。然而,在使用更先進的語音AI代理的企業中,僅有21%對其現有技術感到「非常滿意」。這揭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缺口:現有解決方案遠未滿足企業的期望,為提供高品質、類人化體驗的供應商和早期採用者創造了黃金機遇。
投資浪潮勢不可擋,猶豫即是落後: 84%的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對語音技術的預算 。這不是零星的投資,而是市場範圍內的戰略轉向。若您的企業仍在猶豫,您的競爭對手正在利用這筆新增預算,積極建構下一代客戶體驗與營運效率的護城河。
接近真人客服體驗是決勝點,低延遲成關鍵指標: 超過五分之四(82%)的決策者認為,語音互動的「即時回應速度/低延遲」是評估AI智能體時最關鍵的功能 。同時,72%的企業將「整體性能品質(語音品質、對話流暢度等)」視為部署的最大障礙 。這意味著,選擇的標準已從「能否實現」轉向「體驗多好」。任何無法提供流暢、自然、低延遲互動的解決方案,都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自動化從「客服」走向「營收」: 雖然客戶服務自動化仍是主要應用場景(52%的受訪者認為其最具變革性) ,但企業對於語音AI代理的期待已延伸至營收增長。55%的企業期望語音技術能帶來「追加銷售和交叉銷售機會」,另有55%期望獲得「數據驅動的洞察」 。語音AI代理策略不應僅僅定位於成本中心(客服),而應視其為利潤中心,主動探索其在銷售賦能和商業智慧上的應用潛力。
客製化與整合能力壓倒成本考量: 46%的受訪者指出,「客製化或微調語音模型的能力」是推動他們採用語音AI的主要動機 。同時,65%的企業將「與現有系統的整合」視為關鍵因素 。相比之下,僅有38%的企業認為「部署成本」是主要障礙 。這表明市場正在走向成熟,企業追求的是「價值」而非「廉價」。一個能夠深度適應自身業務、無縫融入現有工作流的AI解決方案,其戰略價值遠高於初始成本。
[ 給決策者的建議分析 ]
1. 從IVR到語音AI代理
什麼是語音 AI 代理?簡單說,就是由 AI 驅動的軟體系統,能聽懂人講的話、給出自然回應,取代傳統的電話選單(IVR)系統或冷冰冰的客服流程。報告中的數據顯示,80% 的企業已經有部署某種形式的語音代理,但多半還是傳統、選單式的 IVR。令人驚訝的是,只有 21% 的企業對現有方案「非常滿意」。
換句話說,大多數公司都知道自己在用的系統「不夠人性化」,正在尋找能「像真人對話」的解決方案。這也是 AI 智能體爆發的催化劑。
2. 語音 AI 代理已是企業創新的基礎
報告顯示,有 97% 的企業已經在使用某種語音技術(如語音轉文字、自動語音識別、文字轉語音、語音分析)。語音技術不再是「nice-to-have」,而是企業數位轉型的「基礎設施」。另外有 67% 的受訪者認為語音技術是他們產品和業務策略的「基礎層」。
也就是說,語音 AI 代理已經滲入各行各業的流程,包括:
電商:自動客服、訂單處理
餐飲:外送點餐、電話預約
金融:帳戶服務、身分驗證
醫療:病患資料轉錄、語音助理
電信:客服熱線
旅宿:預約管理、查詢回覆
3. 客戶服務自動化:語音 AI 代理的明星應用場景
在所有應用場景裡,「客戶服務自動化」被認為是最具變革性的。調查顯示:超過 50% 的企業已使用語音代理進行客服或任務自動化,有 52% 的受訪者認為「自動化客戶互動」是語音AI最具顛覆性的用途。而傳統的 IVR 只能做簡單的多選題式導引,回答範圍和語氣都很生硬。
新的語音 AI 代理則能為我們帶來:
理解上下文
回答開放式問題
執行多步驟交易
動態處理變化
這對企業來說,顯而易見的好處是:
降低人力客服成本
提供 24/7 無間斷服務
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留存率
4. 從轉錄到智慧分析:語音數據的新價值語音 AI 代理
的另一個亮點是「把對話變成洞察」。有92% 的企業有在捕捉並分析客戶的語音資料,另有 56% 甚至轉錄超過一半的顧客對話內容。企業已經不只是轉成文字而已,還會用來:
員工訓練
客服品質監控
客戶體驗分析
規範遵循(合規)
進一步的願景是用 AI 自動分析情緒、主題、意圖,找到客訴關鍵字、推薦下一步回應策略,甚至生成報告給主管看。
5. 投資爆發期:企業正大幅增加預算
在 2025 年,語音 AI 代理相關投資正爆炸性成長:84% 的企業計畫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對語音技術的預算,幾乎一半的受訪者打算「顯著增加」支出。這代表企業已經不把語音AI當作實驗性專案,而是正式列入年度預算,視為數位轉型、客戶體驗、營運效率的重要項目。
6. 不只是成本問題:還有合規性與可及性
語音AI的推動力不只來自成本節省,還有「合規性」與「可及性」兩大關鍵。調查指出:56% 的企業把「遵守法規」視為推動語音AI的主要動機,而86% 則認為語音 AI 代理是「提升可及性與包容性」的關鍵工具。原因是:
在醫療業,HIPAA 合規要求對話要有保密性
在銀行業,需要身分驗證與詐騙防範
在公共服務領域,必須讓老年人、視覺障礙者也能方便溝通
針對母語非英文的客群,需要跨語言支援
可及性做得好,不只服務更多人,也能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7. 技術門檻與挑戰:性能、整合、微調
雖然趨勢強勁,但導入語音 AI 代理也不是「買來就能用」。主要挑戰包括:
性能品質:72% 的受訪者把「音質清晰度、對話流程流暢度」列為最大障礙
系統整合:60% 認為跟現有系統的整合是最大挑戰
模型微調:46% 的企業關心能否微調 AI 以符合自家專有詞彙、流程
企業想要的不只是現成的黑箱模型,而是能客製、可控、能整合到自己工作流程裡的解決方案。
8. 多元應用場景:跨產業機會
語音AI代理的典型應用場景非常多元,調查中受訪企業最看重的幾個用途包括:
客戶服務/支援自動化
銷售或潛在客戶開發
常見問題即時回應
訂單和任務管理
醫療預約安排
快餐店點餐自動化
保險報價詢問流程
各產業的切入點不同,但背後共通的價值是:
減少人力
縮短服務時間
24 小時不間斷
一致的服務品質
9. 企業最重視的功能:低延遲、類人聲音質、資料安全
調查顯示在挑選語音AI代理時,企業最在意的功能:
即時回應(低延遲):超過 80% 受訪者認為是「非常重要」
自然聲質(避免機器人腔)
多語言支援
上下文持續理解
企業級安全性與隱私保護
這些需求都直指一個核心目標:讓顧客「覺得像跟真人在聊天」。
10. 供應商競爭與開源趨勢:避免平台綁死
企業也很重視供應商策略,例如有 65% 將「與既有AI系統兼容」列為選擇廠商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公司希望自己擁有模型,避免被大平台綁死。
Deepgram 在報告中強調他們的策略是支持開源、可自託管、低延遲、高可定制性,並開發出端到端的「語音轉語音」架構,不再需要中間轉文字。這種趨勢也代表市場上正在從少數巨頭平台主導,走向更多元、彈性化的供應格局。
11. 主要技術趨勢:LLM 加持下的語音AI進化
語音AI代理的進步也緊扣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包括:
更自然的多輪對話
情感分析與調整語氣
主題偵測與上下文理解
多語言與口音辨識
情境感知與個人化
報告特別指出,這些進步的背後,是LLM技術的普及和持續優化,讓AI代理能像真人一樣處理複雜對話。
12. 對於ROI 的期待:不只省錢,更要賺錢
企業為什麼要導入語音AI代理,除了降低客服成本、減少人員流動率,企業還期待:
全天候服務(24/7)
提升轉換率
創造交叉銷售、追加銷售機會
改進客戶洞察,找到新商機
強化合規,避免罰款
事實上,55% 的受訪者認為「資料驅動的洞察」是語音AI促進收入成長的關鍵。
13. 現在就該開始準備
這份報告的結論很明確:語音AI代理已從「新科技」變成「必備工具」。對於台灣市場來說,這股浪潮同樣無可避免,只是時間的早晚。不論是從金流、客服、餐飲外送、保險理賠、醫療掛號,到零售訂單處理,企業如果想要在 2025 年後保持競爭力,就必須開始規劃以下幾件事:
1️⃣ 盤點現有語音系統(例如IVR)能否升級
2️⃣ 評估是否需要能客製、可控的AI模型
3️⃣ 預留年度預算投入語音AI轉型
4️⃣ 建立跨部門合作(IT、客服、行銷)來定義需求
5️⃣ 優先考慮合規性、隱私保護和可及性設計
語音AI代理的興起不只是科技話題,而是一個關於成本優化、客戶體驗、品牌競爭力的全方位議題。如果你是負責決策或技術規劃的主管、或是想要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創新競爭力的PM,現在是思考如何讓「會說話的AI」變成你團隊利器的最佳時機。
[ 市場報告數據解讀 ]
01|市場採用現況:語音技術成為企業基礎層
97% 的受訪企業已在使用某種語音技術,包含傳統 IVR、自動語音識別(ASR)、語音轉文字(STT)、文字轉語音(TTS)、語音分析等。
80% 已經部署「語音代理」功能,但多數仍是傳統、缺乏人性化互動的 IVR 系統。
只有 21% 的企業對現有的語音解決方案「非常滿意」,顯示技術升級需求強烈。
97% 的受訪企業已在使用某種語音技術,包含傳統 IVR、自動語音識別(ASR)、語音轉文字(STT)、文字轉語音(TTS)、語音分析等。
80% 已經部署「語音代理」功能,但多數仍是傳統、缺乏人性化互動的 IVR 系統。
只有 21% 的企業對現有的語音解決方案「非常滿意」,顯示技術升級需求強烈。
解讀:
語音AI代理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成為多數大型企業基礎的自動化組件。然而,現有系統多數無法提供自然對話、情境理解或多語言支援,導致使用者體驗受限,進而驅動企業尋求更先進的 AI 代理方案。
02|預算成長與投資趨勢
84% 的受訪企業計畫在未來 12 個月內增加語音技術預算,其中近一半表示會「顯著增加」支出。
15% 的企業已積極開發語音 AI 代理,且 98% 預計在一年內投入生產。
84% 的受訪企業計畫在未來 12 個月內增加語音技術預算,其中近一半表示會「顯著增加」支出。
15% 的企業已積極開發語音 AI 代理,且 98% 預計在一年內投入生產。
解讀:
從「試點導入」走向「正式預算編列」的趨勢已經確立。語音AI代理不再是創新部門的小規模實驗,而是列入年度策略和 IT 投資規劃的正式項目。
03|語音AI代理的企業定位:從功能到策略層
67% 的受訪者認為語音AI是自家產品和業務策略的「基礎層」。
70% 的企業看好在多個客戶觸點整合語音技術能帶來顯著收益。
92% 有在捕捉和分析語音資料,56% 甚至轉錄了超過一半的顧客對話。
67% 的受訪者認為語音AI是自家產品和業務策略的「基礎層」。
70% 的企業看好在多個客戶觸點整合語音技術能帶來顯著收益。
92% 有在捕捉和分析語音資料,56% 甚至轉錄了超過一半的顧客對話。
解讀:
語音AI代理已不只是客服工具,而是數位轉型策略中的核心組件。它同時是顧客體驗的前線,也是企業收集資料、優化營運、進行合規監管的數據管道。
04|主要應用場景與用例
報告中指出的高價值應用場景包括:
客戶服務/任務自動化(52% 認為是最具變革性的用途)
銷售或潛在客戶開發(39%)
常見問題自動回覆、交易處理、預約管理、訂單管理
醫療預約提醒、保險報價流程、快餐點餐自動化
報告中指出的高價值應用場景包括:
客戶服務/任務自動化(52% 認為是最具變革性的用途)
銷售或潛在客戶開發(39%)
常見問題自動回覆、交易處理、預約管理、訂單管理
醫療預約提醒、保險報價流程、快餐點餐自動化
解讀:
自動化客服是「進場門檻最低」且 ROI 直接可見的用途。隨後,銷售支援、線索開發、跨產業流程自動化等高階應用將成為增長重點。
05|投資動機:不只是節省成本
企業導入語音AI代理的多元目標包含:
45%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
35% 聚焦提升銷售人員與員工生產力
86% 視提升「可及性與包容性」為關鍵推動力
56% 以「法規合規」作為主要驅動
企業導入語音AI代理的多元目標包含:
45%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
35% 聚焦提升銷售人員與員工生產力
86% 視提升「可及性與包容性」為關鍵推動力
56% 以「法規合規」作為主要驅動
解讀:
企業關心的不只是降低人力成本,還包括:
合規壓力(例如醫療HIPAA、金融反詐騙要求)
無障礙服務(老年人口、非母語族群)
擴大市場觸及率
可及性與合規性從「附加價值」轉為「必要門檻」。
06|企業最關心的技術特性
72% 將「性能品質」(音質、對話流程流暢度)視為導入障礙
60% 認為「系統整合」是主要挑戰
65% 強調「與既有AI系統的兼容性」
46% 認為「能微調模型」是擴大採用的關鍵
72% 將「性能品質」(音質、對話流程流暢度)視為導入障礙
60% 認為「系統整合」是主要挑戰
65% 強調「與既有AI系統的兼容性」
46% 認為「能微調模型」是擴大採用的關鍵
解讀:
導入語音AI代理並非「開箱即用」。企業若要部署,需特別關注:
跨系統整合(CRM、客服中心、APP、電話系統)
行業專有語彙和流程的模型微調能力
低延遲、自然語音輸出、上下文理解能力
多語言支援與本地化
07|ROI 預期與商業價值
約四分之三的企業期待語音AI代理能「簡化工作流程」
近一半希望「提升生產力與員工培訓成效」
55% 認為「追加銷售、交叉銷售」是推動收入成長的關鍵
55% 期待「資料驅動的洞察」可提升業績
約四分之三的企業期待語音AI代理能「簡化工作流程」
近一半希望「提升生產力與員工培訓成效」
55% 認為「追加銷售、交叉銷售」是推動收入成長的關鍵
55% 期待「資料驅動的洞察」可提升業績
解讀:
初步效益以「省成本」為主,但長期價值在於:
強化顧客洞察
改善銷售轉換
提升品牌競爭力
若要跟上趨勢,需要跨部門協作(客服、行銷、IT、法遵)來最大化語音AI的潛在收益。
08|技術趨勢與競爭格局
報告揭示的技術進展包含:
大型語言模型(LLM)強化多輪對話能力
即時語音轉文字與文字轉語音的精度進步
語調、情緒辨識與自然音質的改善
語音到語音(STS)端到端處理降低延遲
供應商策略趨勢:
企業傾向避免「平台綁死」
偏好「可微調」、「可自託管」、「開源友好」解決方案
強調資料隱私與合規能力
報告揭示的技術進展包含:
大型語言模型(LLM)強化多輪對話能力
即時語音轉文字與文字轉語音的精度進步
語調、情緒辨識與自然音質的改善
語音到語音(STS)端到端處理降低延遲
供應商策略趨勢:
企業傾向避免「平台綁死」
偏好「可微調」、「可自託管」、「開源友好」解決方案
強調資料隱私與合規能力
解讀:
市場正從少數巨頭壟斷,轉向更多元、模組化、可自訂的技術供應商格局。企業可透過開源或 API 方式,更靈活控制自家語音AI解決方案。
[ 重要數據整理 ]
受訪企業使用現況
97% 的受訪企業已經在使用某種形式的語音技術
80% 已部署語音代理,但多數還是傳統 IVR 系統
只有 21% 的企業對現有的語音解決方案「非常滿意」
受訪企業投資與預算計畫
84% 的企業計畫在接下來 12 個月增加語音技術的預算
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會「顯著增加」支出
15% 的企業已在積極開發語音 AI 代理,其中 98% 預計在未來一年內投入生產
語音AI的企業定位
67% 的受訪者認為「語音技術是產品和業務策略的基礎層」
70% 的企業看好「在多個客戶觸點整合語音技術以獲得效益」
92% 的企業會捕捉並分析語音資料,其中 56% 轉錄了超過一半的互動
關鍵應用場景
52% 認為「自動化客戶互動」是最具變革性的應用
39% 企業最重視「客戶服務/支援自動化」和「銷售或潛在客戶開發」
61% 的受訪者把「完整交易或結帳」列為主要自動化候選任務
59% 認為「回答常見問題」適合自動化
48% 認為「預約管理」是實用場景
推動採用的主要動機
86% 將「提升客戶體驗的可及性與包容性」視為主要驅動因素
56% 認為「法規合規」是語音AI實施的重要驅動力
45% 使用語音AI提升營運效率
35% 目的是提高銷售與員工效率
主要採用障礙
72% 認為「性能品質」(音質、對話流程)是最大的障礙
60% 認為「系統整合」是主要挑戰
65% 把「與既有AI系統兼容性」列為重要考量
46% 指出「能微調語音模型」是擴大採用的關鍵
預期商業回報
四分之三的企業期望語音AI代理能「簡化工作流程」
近一半期待「提升生產力和員工培訓效果」
55% 認為「追加銷售和交叉銷售機會」是推動收入成長的主要方式
55% 也期待「資料驅動洞察」來促進業績
技術與供應商趨勢
企業希望避免被單一平台鎖住,偏好「可微調、可自託管、開源友好」方案
低延遲和自然語音輸出被視為關鍵功能
支援多語言、上下文持續理解、企業級安全性是必要條件
資料來源:《2025企業語音AI智能體的崛起》,Opus Research
如果你也對AI趨勢感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AI新聞電子報、加入Line社群,一起即時掌握全球AI最新動態與知識、案例。
延伸閱讀
2025 必備的最新工具:ChatGPT Tasks ,打造你專屬的智慧 AI 助手
Sam Altman 發文:AI Agent 將重塑世界經濟
OpenAI再推多步驟AI代理人,革命化研究流程加速知識創新
洞察觀點|AI Agent 是企業轉型不可缺的必需品?
對話 Sam Altman,探索 OpenAI 的未來與AI Agent 的挑戰和創新機遇
GPT-5 在探索推理、多模態與AI Agent 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可能性
What Are AI Agents? 即將帶來巨大影響的AI代理,你一定要知道這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
AI 商業模式從「工具」進入「成果」時代,下個萬億級別機會就在眼前!
2027年AI模型艦隊來臨,白領工作型態將大變革
洞察觀點|台灣新創如何打造在地 Vibe Coding 服務
Google AI代理人來了:重新定義搜尋、內容與任務執行的未來革命
ChatGPT的任務排程功能,讓你從被動對話走向由AI主動提醒
對話式 AI 跨足文件自動化,每位員工一年可省 30 個工作日
AI代理人崛起,OpenAI、Google、DeepMind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助理
OpenAI 推出 Deep Research:AI 助理強化多步驟研究能力,提升專業領域效率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r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