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聞速報|馬斯克 xAI 提告蘋果與 OpenAI 反壟斷!訴訟稱 Apple Intelligence 共謀扼殺 AI 競爭

這場震撼科技界的訴訟不只關乎馬斯克與奧特曼的恩怨,更可能動搖 iOS 19 的 AI 策略,為 Google Gemini、Claude 等對手開啟新戰局。

· AI新聞速報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AI 產業的戰火,從來就不只在演算法與算力。就在昨天(8 月 25 日),戰線被一狀告上法庭,而且主角是當今科技界最受矚目的三個名字: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蘋果與 OpenAI。馬斯克旗下的 AI 公司 xAI,正式在美國德州聯邦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劍指蘋果與 OpenAI 的結盟,稱其為一場「扼殺競爭的邪惡共謀」。

這看似只是馬斯克與老對手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恩怨的續集,但如果你細看訴狀內容,會發現這場官司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它挑戰的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當全世界最強大的硬體平台(蘋果)與最頂尖的 AI 模型(OpenAI)深度捆綁,這究竟是創新的天作之合,還是壟斷的溫床?這場訴訟,不僅可能撼動蘋果的 AI 戰略,更可能重新定義未來十年 AI 應用的遊戲規則。

訴訟核心:一場直指蘋果心臟的法律突襲

簡單來說,馬斯克的 xAI 指控蘋果濫用其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透過與 OpenAI 建立的獨家合作關係,不公平地打壓了包括 xAI 旗下產品 Grok 在內的其他 AI 競爭對手。

訴狀中的核心指控可以歸納為兩點:

  • 演算法偏袒(Algorithmic Favoritism)xAI 聲稱,蘋果透過 App Store 的搜尋與推薦演算法,系統性地將流量導向 OpenAI 的 ChatGPT,同時壓抑了其他 AI 應用的能見度。這就像一間百貨公司,只把最好的櫥窗和最顯眼的櫃位留給特定品牌,讓其他品牌乏人問津。

  • 生態系整合排擠(Ecosystem Exclusion)關鍵的指控,是針對蘋果在今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5)上發布的「Apple Intelligence」。xAI 認為,蘋果將 ChatGPT 深度整合進 iOS 19 的作業系統層級,使其成為 Siri 與眾多內建應用的「預設大腦」,這種作法實質上是利用平台優勢,將 OpenAI 推上「官方唯一指定 AI」的寶座,讓其他競爭者連公平競爭的起跑線都站不上。

馬斯克選擇在德州提起訴訟,也被認為是經過策略性考量。德州法院近年來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案件態度更為強硬,這無疑為這場訴訟增添了更多變數。

從 App 商店之戰,到 AI 入口之爭

你可能會問:這和我有關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你想的更近。這場官司的意義,遠超過一家新創公司對抗兩大巨頭的商業鬥爭。

首先,這是對「平台+模型」聯盟模式的首次司法挑戰。 過,我們見證了 Epic Games 對蘋果 App Store 抽成制度發起的挑戰,那是關於「應用分發」的戰爭。而今天,馬斯克發起的是一場關於「智慧分發」的戰爭。當 AI 不再只是一個個獨立的 App,而是像水電煤一樣融入作業系統的基礎設施時,誰來決定我們要用哪一家的「智慧」?這場訴訟將迫使我們思考:平台中立性原則,在 AI 時代是否依然適用?

其次,它可能成為蘋果 AI 戰略的「阿基里斯腱」。 蘋長久以來以其封閉但流暢的「圍牆花園」生態系著稱。在 AI 浪潮中,蘋果選擇了「自己研發+外部合作」的混合策略,而 OpenAI 正是其最重要的外部夥伴。這個策略能讓蘋果迅速補齊 AI 能力的短板,但也將其與 OpenAI 的命運緊緊綁定。如今,這份合作協議成了反壟斷的靶心。如果法院最終裁定這種深度整合構成壟斷,蘋果可能被迫開放其生態系,允許使用者自由選擇預設的 AI 助理,這將從根本上動搖蘋果的 AI 佈局。

回顧過去,微軟就曾因在 Windows 中捆綁 IE 瀏覽器而深陷反壟斷泥淖長達十年。歷史似乎正在以一種新的形式重演。

受到影響:牌桌上的玩家與場外的所有 AI 公司

這場訴訟投下的石頭,激起的漣漪將波及整個科技產業。

  • 蘋果(Apple): 作為告,蘋果面臨的風險最大。不僅其苦心經營的「Apple Intelligence」品牌形象可能受損,更糟的是,若敗訴其對 iOS 生態系的絕對控制力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場官司的結果,將決定蘋果的 AI 城牆是固若金湯,還是會被敲開一道缺口。

  • OpenAI: 雖然似只是合作夥伴,但與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公司深度捆綁,是一把雙面刃。這為 OpenAI 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觸及用戶的管道,但也使其成為反壟斷的箭靶。一旦合作關係生變,將直接衝擊其商業模式與市場估值。

  • xAI 與其他 AI 競爭者: 顯然他們是潛在的受益者。這場訴訟就像一場代理人戰爭,Google(Gemini)、Anthropic(Claude)、Meta(Llama)等公司都在密切關注。如果 xAI 成功打開蘋果生態系的缺口,意味著他們的 AI 模型也有機會公平地觸及全球超過 10 億的 iPhone 用戶,市場格局將徹底改寫。

  • 開發者與新創公司: 對於大依賴 App Store 的開發者而言,這場官司的判決將樹立新的標竿。它決定了未來 AI 新創是必須依附於某個巨頭的生態,還是能擁有一個更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

你和我,每一位使用者: 最終這場神仙打架的結果會體現在我們的日常體驗中。我們是只能使用蘋果指定的 AI 助理,還是可以像選擇瀏覽器一樣,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AI 服務?這場訴訟,正是在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

一場醞釀已久的恩怨與市場佈局

要完全理解這場訴訟,我們必須將時間軸拉長。這並非馬斯克一時興起的攻擊,而是其與 OpenAI 長期矛盾的必然爆發。

馬斯克是 OpenAI 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最初懷抱著打造「開放、為全人類福祉服務」的 AI 的理想。然而,隨著 OpenAI 從非營利組織轉向「利潤上限」的營利實體,並與微軟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後,馬斯克與現任 CEO 奧特曼的理念分歧日益加深,最終導致他在 2018 年離開董事會。

今年稍早,馬斯克就曾對 OpenAI 提起過一次訴訟,指控其背棄了「開源」的創始使命。而這次,他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反壟斷,並將蘋果一併拉下水。這一步棋可謂釜底抽薪,因為它不再是關於情懷與使命的道德辯論,而是直接觸及了最敏感的商業利益與市場公平性問題。

另一方面,蘋果在 AI 領域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當 OpenAI、Google 等公司早已在大型語言模型上激烈交鋒時,蘋果仍在默默佈局。WWDC 2025 上的「Apple Intelligence」被視為蘋果吹響反攻號角的標誌。選擇與市場領先者 OpenAI 合作,是蘋果最快、最穩妥的路徑。但顯然,這條捷徑也埋下了今天被控壟斷的法律地雷。

漫長的法律戰與科技巨頭的下一步

這場官司才剛剛揭開序幕,可以預見將會是一場漫長而複雜的法律攻防戰。接下來,我們有幾個觀察重點:

  • 蘋果與 OpenAI 的回應: 目前兩家公司尚未正式回應。他們的法律團隊將如何應對?是會主張合作有助於創新與消費者利益,還是會嘗試與 xAI 尋求和解?他們的每一步都將被市場用放大鏡檢視。

  • 監管機構的態度: 美國司法部(DOJ)與歐盟執委會等全球監管機構,早已對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高度警惕。這起私人訴訟很可能成為一個催化劑,引發更大範圍的官方調查。

  • 蘋果的「B 計畫」: 聰明的蘋果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 OpenAI 這一個籃子裡嗎?我們需要觀察蘋果是否會加速與 Google Gemini 或其他 AI 模型的整合,以分散風險,並向外界證明其平台的「開放性」。

  • AI 產業的合縱連橫: 這場訴訟可能會促使其他 AI 公司重新思考他們的市場策略。是選擇繼續單打獨鬥,還是結成「反蘋果-OpenAI 聯盟」?新的結盟與對抗隨時可能上演。

InfoAI 總結觀點

這場由馬斯克點燃的戰火,其真正的核心,或許已不是他個人與 OpenAI 的恩怨情仇,而是揭示了 AI 時代一個殘酷的現實:最頂尖的演算法,也需要最強大的入口。

過去二十年,我們討論的是「內容為王」還是「通路為王」。在 AI 時代,這個問題變成了「模型為王」還是「平台為王」?蘋果手握全球最優質的硬體入口,而 OpenAI 擁有當前最先進的模型大腦。兩者的結合,威力巨大,但也引發了巨大的憂慮。

這場德州法庭的攻防,將不僅僅是商業利益的角力,更像是一場關於未來 AI 生態系靈魂的拔河賽,它應該是一個讓所有玩家都能公平競爭的開放花園,還是一座由單一守門人決定誰能進出的圍牆花園?

無論最終判決如何,這道裂痕已經出現。它迫使所有人,從科技巨頭到普通用戶,都必須開始嚴肅思考:在享受 AI 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希望將定義未來的權力,交到誰的手中?這場訴訟的答案,將由歷史來書寫。


參考資料:

Musk's xAI sues Apple and OpenAI alleging conspiracy to monopolise AI market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aug/25/musk-xai-lawsuit-open-ai-appl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享有著作權。任何引用、轉載或商業使用,請先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申請授權。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需要專業的內容夥伴嗎?Content Power 可提供專題企劃、撰稿與SEO優化等服務。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告訴我們您的目標與時程,我們將盡快回覆並提出建議。

Section image

InfoAI 是針 AI 產業新聞進行精選與解讀的媒體

我們每日追蹤全球技術與商業動態

透過收集、比對驗證與分析

將複雜訊息轉為能落地的決策建議

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看懂趨勢、做出更好的選擇

Section image

AI賦能 × 出版顧問

從選題到出版,我們結合AI技術、專業顧問與知識庫,打造一條龍智慧內容創作方案

用 AI 賦能內容輸出

量身打造內容企劃與寫作策略,結合 AI 工具與知識輔助系統,協助快速產出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內容。

用 AI 賦能出版實踐

從撰稿、潤飾、編輯到電子書排版與發行,全程導入 AI 流程,讓出版變得輕鬆又專業,協助知識型創作者打造數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