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讀|OpenAI 推出 GPT-5.1 Codex-Max,開發任務可連續運作超過 24 小時

長時段編碼模型強化專案協作與程式碼管理,重新定義企業的開發流程

· 新聞速讀,前瞻技術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 編輯部

這款為專案規模設計的模型,代表 AI 從「片段式編碼輔助」邁向可「持續監控與執行開發任務」的助理型工具。

真正的競爭,不只在於生成程式碼的正確率,而在於誰能讓 AI 成為「持續、有脈絡、長期協作」的開發夥伴。

01|理解事件

由 OpenAI於 2025 年 11 月 19 日推出的 GPT‑5.1‑Codex‑Max,定位為專門處理「長時間、多階段、跨檔案」的程式開發任務。

這款模型在其 Codex 系列環境中取代前代 GPT‑5.1‑Codex,成為預設模型。其核心技術包含一種稱為「compaction(壓縮)」的機制,使模型接近其上下文視窗限制時,能自動整理並保留關鍵上下文,同時丟棄較不重要的資訊,從而維持運作能力、實現長時段任務。

在測試中,GPT-5.1-Codex-Max 在多項編碼基準(如 SWE-Bench Verified、SWE-Lancer IC SWE、Terminal-Bench 2.0)中,皆優於前代 GPT-5.1-Codex。具體數據包括:

  • 在 SWE-Lancer IC SWE 上達 79.9% 正確率,而前代為 66.3%。

  • 在 SWE-Bench Verified(n = 500)上達 77.9%,前代為 73.7%。

  • 在 Terminal-Bench 2.0 上達 58.1%,前代為 52.8%。此外,compaction 機制使模型在「中等推理努力(medium reasoning effort)」情況下,用比前代少約 30% 的 thinking tokens(思考 token)就取得相當或更佳的準確率。

目前該模型已於 Codex 命令列工具(CLI)、IDE 擴充、雲端開發及程式碼檢查等界面上線;但尚未全面以 API 形式對外開放(依 OpenAI 說明)。

儘管模型具備「持續運作」特性,OpenAI 仍明確指出:此模型應視為「程式輔助工具」,而非人類開發者的完全替代。

02|解讀新聞

技術層面的突破
「compaction」機制讓 GPT-5.1-Codex-Max 能跨越傳統上下文視窗限制,在單一任務中串接數百萬 tokens 而不中斷。這意味著,針對大型專案、長時間迭代、檔案眾多的情境,大型語言模型(LLM)開始具備「長線協作」的可能。同時,其在編碼專案的準確率與效率皆有提升:在相同推理努力下,用更少 tokens 即取得更佳或相當結果。這對開發成本、延遲與工具整合都有實務意義。

商業與產業策略
OpenAI 藉由這款模型強化 Codex 系列的市場地位:將其設為 Codex 整合界面的預設模型,並把開發重點由「單次程式碼生成」轉向「持續運作/代理式開發」。對於企業與創業者而言,這意味著開發流程進一步被自動化工具介入:開發週期可能縮短、迭代更頻繁、程式碼檢查與重構效率提升。這種轉變將改變團隊組織、開發角色與工具選擇。另一方面也帶來風險:例如,「工具被視為黑盒子」可能削弱開發者對流程的掌控;安全、隱私、依賴模型的風險也需同步管理。OpenAI 自己即指出目前未達「高」網安能力門檻。

使用者體驗的變化
對開發者而言,新模型意味著從「請模型生成單一函式或檔案」轉向「請模型理解整個專案、追蹤流程、除錯、重構」。這是一種由「點到點」操作,轉向「長時間協作」的體驗。具體情境可能是:你啟動 Codex CLI,讓模型針對整個代碼庫做重構、修測試失敗、優化效能。一旦任務超過數小時,模型自動裁剪無關上下文,繼續保持運作。這種「接力式人工智慧」體驗,是過去 LLM 少見的。另一方面,使用者仍需監控模型輸出、檢查代碼品質、確保安全。模型不是開發者的替身,而是強化者。因此,OpenAI 也聲明:「應視為輔助,而非替代」。

03|延伸思考

在 AI 時代,重點不再只是「讓模型能做什麼(能力)」,而是「模型能在什麼情境下持續、穩定地協作」。從這款 GPT-5.1-Codex-Max 出發,我們應提升三項思維素養:

  1. 長程協作能力:判斷 AI 是否能鎖定整體流程、而非單點任務,是衡量其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2. 上下文維繫與模型記憶管理:理解 context window、compaction 等背後技術,有助於評估模型在真實專案中的可靠性與限制。

  3. 輔助,而非完全自動化:儘管模型強大,但開發流程中仍需人類監視、策略把握與質量驗證;將 AI 當作工具而非黑盒,是更成熟的應用姿態。

  4. 這代表:在未來的開發環境中,選擇 AI 工具不只是比較「功能優劣」,而要看「是否能融入你的開發流程、怎麼提升協作效能、並怎麼控制其風險」。

04|重點提煉

  • OpenAI 推出 GPT-5.1-Codex-Max,能在單一任務中運行超過 24 小時,並成為 Codex 系列預設模型。

  • 編碼 AI 從「片段式輔助」邁向「長時間深度協作」階段,開發流程自動化與開發者協作方式將被改變。

  • 未來判斷 AI 工具價值,不只看準確率或速度,更需看其「是否能處理流程級任務、能否維持上下文、能否與人類監控並用」。

05|後續觀察

  1. 關注 OpenAI 是否將 GPT-5.1-Codex-Max API 正式開放,以及其定價、使用條款與開發者反饋。

  2. 觀察其他主要競爭者(如 Gemini 3 Pro)在長時間、多階段開發任務上的表現與策略回應。

相關推薦:

參考資料:

OpenAI debuts GPT-5.1-Codex-Max coding model and it already completed a 24-hour task internally

OpenAI 官方頁面「Building more with GPT-5.1-Codex-Max」

AI 時代的思考力革命|AI 素養,不是學技術,而是拿回主導權的能力升級。與 AI 一起思考,成為能定義方向的人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本內容由 InfoAI 擁有著作權。如有引用、轉載或任何商業用途的需求,請來信聯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用內容建立信任
用洞察塑造品牌

在 AI 時代,真正有力量的行銷不是廣告聲量,而是持續輸出的深度思考。InfoAI 把全球 AI 趨勢與報告,轉譯成清楚、精準、有觀點的內容,讓企業不只是跟上變化,而是成為洞察的提供者,讓品牌變成被信任的決策夥伴。如果你不想只是「談 AI」,而是想「透過 AI 影響市場與客戶」,那就從內容開始。歡迎來信: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覺得這篇解讀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 InfoAI 電子報,我們將持續為你精選 全球 AI 新聞與趨勢洞察,幫助你看懂新聞背後的真正意義。也別忘了加入透過[QRCode]/[按鈕]加入 Line 社群 ,隨時掌握值得關注的 AI 發展與專業觀點。

Section image

AI 協作聲明

本篇文章由 InfoAI 團隊策劃,並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協助資料整理與內容撰寫,最終內容由編輯進行人工審閱與優化。

Section image

在 AI 改變世界之前
助你先讀懂 AI 世界

每日精選全球 AI 新聞

解讀趨勢脈絡與機遇

不是追著熱門新聞跑

而是掌握方向與脈動

InfoAI|讀懂 AI 如何改變世界

Section image

Content Power 重構並流動知識

重新提煉知識轉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