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Google、Anthropic、xAI獲美國國防部合約:生成式AI軍用市場加速成型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美國國防部簽約4大AI巨頭:生成式AI進軍軍事應用

如果你平常有關心ChatGPT、Claude、Bard、Grok這些AI聊天機器人,你可能想不到,他們的開發公司現在已經和美國國防部正式簽約,要把類似技術用到軍事上。

2024年,美國國防部下的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宣布,將跟四家AI公司合作:

  • OpenAI

  • Anthropic

  • Google

  • xAI(Elon Musk的AI新創)

這項計畫名稱是「可操作化人工智慧」(Operationalizing AI),目的是把商用大型語言模型(LLM)、多模態生成式AI,真正部署到軍事作戰規劃、指揮系統、情報分析和任務模擬裡。

你可以把它想成「軍版ChatGPT+MidJourney+模擬器」的結合體,讓指揮官未來能用自然語言對話生成完整的任務計劃、分析情報甚至預測戰術走向。

美國國防部公開強調:這次採購不是單純買現成產品,而是要「共研、共建」軍用版AI系統,確保安全、可控、符合倫理規範

01|為什麼美軍要導入生成式AI?

軍方長期以來都在用AI,不是什麼新鮮事。像無人機導航、目標偵測、影像辨識、後勤排程等,都早有AI技術介入。但「生成式AI」和傳統AI很不一樣。

傳統AI比較像是專門做某一件事的工具,例如:

  • 判斷影像裡有沒有坦克

  • 幫你優化彈藥運輸路線

而生成式AI的特點是:

  • 能用自然語言進行對話

  • 可以根據需求產出文字、圖像、策略模擬

  • 能結合多種資料來源進行綜合分析

這意味著,未來的指揮官在戰情室裡,不需要打開一堆Excel、PDF或GIS地圖手動分析,而是直接問AI:

「幫我生成三個進攻路線,列出各自的風險和所需兵力。」

「把今天早上收到的偵查報告整合成一句話重點。」

「根據敵軍部署,給我最佳撤退方案。」

DIU的目標,就是讓這種「自然語言互動」不只是聊天,而是具備軍事等級的準確度、可解釋性和安全性。

02|軍用生成式AI有哪些應用場景?

根據DIU公布的方向,他們要推動的應用場景包括:

任務規劃與模擬
你可以在沙盤推演時,快速產生多種作戰計畫,並模擬執行結果。

情報摘要與分析
把來自前線、衛星、感測器的海量情報資料,自動生成易讀摘要或即時預警。

多模態戰術指揮
結合文字、影像、語音甚至地圖資料,在指揮中心直接互動分析。

後勤自動化
在複雜的補給鏈裡找出最佳配送路徑、庫存管理策略。

決策支援系統
給予指揮官建議方案、分析風險、提供數據佐證。

也就是說,美軍並不是想要「AI取代人類指揮官」,而是想要有一個能理解命令、分析資訊、提出建議的「AI幕僚」系統。

03|四大AI公司為何入選?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OpenAI、Anthropic、Google和xAI?因為,這四家剛好代表了美國生成式AI產業的主力陣容:

  • OpenAI:ChatGPT的開發者,全球最有名的商用大型語言模型之一。

  • Anthropic:Claude模型的開發公司,強調可控性、安全性和「憲法式AI」原則。

  • Google DeepMind / Google AI:開發Gemini(前身Bard)的巨頭,擁有多模態AI研究實力。

  • xAI:Elon Musk的AI公司,主打開放原始碼模型Grok,且積極整合到Twitter(X)生態裡。

美國國防部選擇這些公司,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大型語言模型(LLM)與多模態生成技術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供應鏈安全」,要避免中國技術滲透。

04|軍方AI需求的特殊挑戰

商用AI和軍用AI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極端環境裡可靠運作」。美軍提出了幾個關鍵要求:

在封閉網路部署
不能連網到外部,需要在國防部自有網路執行,避免機密資料外洩。

安全、可控、合乎倫理
要有防止「幻覺」(AI亂編內容)的設計,避免輸出錯誤甚至危險建議。

可監管、可解釋
軍方需要能追蹤AI的推理過程,不能像黑箱一樣給出「無法解釋」的答案。

合規與網路安全檢驗
要符合美國政府針對AI供應鏈、資料安全、軟體開發的所有規範。

換句話說,美國國防部需要的不只是聰明的AI,還要能在作戰基地、艦艇、野戰網路裡安全執行的AI。

05|什麼是「可操作化AI」?

DIU的計畫名稱「Operationalizing AI」,背後的意義是很現實的。

很多AI公司在商業市場裡主打的,是開放網路API、大型雲端服務。但軍方需要的是:

  • 在安全環境裡獨立運作

  • 可隨時離線執行

  • 不連到美國以外的伺服器

  • 能被內部人員自行訓練、更新

因此這個計畫不是要「買OpenAI的API」,而是要:

「拿OpenAI、Anthropic、Google、xAI的基礎模型,針對軍事需求重新調校、改造、部署。」

這需要的不只是技術轉移,還要雙方工程團隊深度合作,建立軍方自用的版本。

06|生成式AI進軍國防的歷史脈絡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把民用AI拉進國防體系。過去十年,美軍已經有過幾個重要計畫:

  • Project Maven:利用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分析無人機影像。

  • JWCC(Joint Warfighting Cloud Capability):由Amazon、Microsoft、Google提供雲端運算服務。

  • Tranche 1 SATCOM計畫:衛星通訊專案,強調商業供應鏈的整合。

這些計畫都顯示美軍戰略已經從「自行開發一切」轉向「快速吸收民間技術」。生成式AI是最新一波浪潮。

07|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安全的考量

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背景,是美中科技脫鉤。生成式AI的基礎模型,需要大量GPU、龐大雲端資源和資料集。美國政府擔心:

  • 供應鏈被中國掌控

  • 軟體裡有中國開發的部分

  • AI模型被用來滲透、監控或操弄

因此,美國國防部在供應商選擇上傾向美國公司,確保所有關鍵技術都在可控範圍內。

OpenAI、Anthropic、Google、xAI的總部、研發團隊、雲端基礎設施都在美國本土,降低了被中國滲透的風險。

08|產業觀察:生成式AI軍用市場正在成形

從商業角度看,這次的合約不只是一次性的專案,而是整個市場的開端。

軍事領域對AI需求的特性是:

  • 高度客製化

  • 長期合作關係

  • 對安全和可控性的高標準

  • 大額預算

對OpenAI、Anthropic、Google和xAI來說,能進入國防市場,意味著有新的收入來源,也能在競爭對手前搶下關鍵客戶。但同時也有挑戰:

  • 必須遵守軍方的嚴格規範

  • 需要投入更多安全審查與防禦設計

  • 可能引發公眾對「AI軍事化」的倫理疑慮

這也是為什麼DIU在新聞稿中反覆強調「安全、可控、倫理」三個重點。

最後,你可能也會想問:把AI用在軍事,真的好嗎?這一直是AI倫理討論裡最敏感的議題之一。

支持者認為:

  • AI可以提升指揮官決策水準,減少誤判。

  • 可以優化後勤和任務規劃,降低人員傷亡。

  • 強化防衛能力,嚇阻對手。

批評者擔心:

  • 會不會把殺傷決策交給AI?

  • 生成式AI可能出錯、亂編內容,在戰場上釀成悲劇。

  • 引發軍備競賽,讓更多國家競相發展軍用AI。

美國國防部目前的立場是:AI只能做「輔助」,決策仍由人類負責。但這樣的界線能維持多久,沒有人能保證。

08|結語:一場技術、軍事、倫理三方的拉鋸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次的採購案象徵了一個全新產業機會的浮現:生成式AI的軍用市場正式成形。美國國防部與OpenAI、Anthropic、Google、xAI之間的合作,代表生成式AI技術已經跨進軍事應用的核心領域,為未來的國防作戰規劃、情報整合與決策支援奠定基礎。

美國國防部這次高調公開四家公司得標,不只是技術選擇,更是供應鏈安全戰略的一環。生成式AI模型的訓練仰賴龐大的GPU運算資源、資料集和雲端基礎設施,在美中科技脫鉤的背景下,美國顯然更傾向與本土企業合作,以降低潛在的中國滲透風險。特別是這些軍用AI系統未來可能部署在盟國的通訊網路或戰區,對供應鏈的可信度與安全性要求格外嚴格,也是本次計畫完全排除中國或非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回顧過去十年,國防AI的應用多集中在感測器資料融合、自主導航與目標辨識等專業領域。但在ChatGPT、Claude等大型語言模型風靡全球之後,軍方看到了「人機協作」的新想像:未來的指揮官可以用自然語言快速生成多套作戰方案,或讓AI自動彙整海量情報,協助降低人為誤判與決策盲點。

對這些AI公司而言,軍用市場意味著高利潤、高需求且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同時也帶來了嚴格的監管要求與公眾審視的壓力。如何在滿足軍事需求的同時,兼顧安全、透明和倫理的考量,將成為這些科技巨頭必須小心平衡的挑戰。

這不只是美國國防部的策略選擇,更是一個全球AI產業都必須正視的新課題。

參考資料:https://www.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news/military-ai-contracts-awarded-to-anthropic-openai-google-and-xai/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