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模型總機」要來了!你輸入問題,它幫你挑對 AI 模型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這次 ChatGPT 又進化了:不是新模型,而是會「自動選模型」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打開 ChatGPT,結果發現有一堆模型選項:GPT‑4o、GPT‑4、GPT‑4-turbo、GPT‑4.5、GPT‑3.5… 不知道選哪一個比較好?其實你不是唯一會困惑的人,連工程師都覺得有點煩。

OpenAI 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最近開始內測一項叫做「模型路由器」(Model Router)的功能,目的是讓 ChatGPT 根據你輸入的內容,自動判斷該用哪一個模型來回覆,省去你選擇的麻煩。

簡單說,以後你只要專心輸入問題,ChatGPT 會像智慧客服總機一樣,自動幫你「轉接」到最適合的 AI 模型。

01|為什麼這功能重要?先看 ChatGPT 現在的狀況

目前在 ChatGPT Plus 裡,OpenAI 至少提供了七種不同的 GPT 模型,包含:

  • GPT‑4o(最新的多模態模型,支援語音、影像、文字)

  • GPT‑4.1 / GPT‑4.5(針對語言生成優化)

  • GPT‑4‑mini / GPT‑4‑turbo / o4-high(在特定任務如推理、計算有更好表現)

  • GPT‑3.5(速度快、成本低)

這些模型其實各有強項,但也各有限制。比方說:

  • 想寫故事或創意文案,可能用 GPT‑4.1 效果最好;

  • 解數學題、做邏輯推理,GPT‑4o high 表現較佳;

  • 查資料、回應快,GPT‑3.5 是最快選擇,但準確率可能稍低。

問題是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細節,更不想每次都要選。

02|模型路由器怎麼運作?你只需要問問題,AI 自己判斷

根據推特帳號 @tszzl 透露,這項路由功能會在你按下「送出」後,先自動幫你分類任務內容,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模型來回應你。

例如:

  • 你輸入:「幫我寫一段 Python 程式碼,可以爬取某網站的資料。」
    → 路由器會知道你這是技術任務,轉接到 code-friendly 的 GPT‑4-high 模型。

  • 你輸入:「我需要一段適合社群行銷的廣告文案,口氣輕鬆一點。」
    → 它可能會選擇 GPT‑4.1,擅長創作與自然語言表現。

  • 你輸入:「幫我看這張 X 光片有沒有問題?」(當然這只是假設)
    → 如果圖像輸入開啟,可能會觸發 GPT‑4o 的多模態能力。

這種「智慧轉接」的設計,本質上讓 ChatGPT 更像一個 AI 統籌平台,而不是單一模型回應系統。

03|會不會亂選?使用者還能手動切換嗎?

你可能會問:那萬一 AI 自己判斷錯了怎麼辦?

放心,根據目前消息,OpenAI 的設計是「預設使用自動路由」,但還是會保留讓你自己選模型的能力。如果你是資深用戶,還是可以手動指定使用 GPT‑4o 或 GPT‑4.5,不受影響。換句話說:

  • 一般用戶可以懶得選,讓 AI 自動配對。

  • 進階用戶可以精準控制,維持一致性。

這樣的設計其實非常符合「照顧初學者,又不犧牲專業用戶」的原則。

04|GPT‑5 會不會內建路由器?還有 GPT‑6?

這時就要聊到下一代模型了。根據 Hyperbolic Labs 的 CTO Yuchen Jin 爆料,GPT‑5 可能就是「一套整合了路由與多模型」的大系統,內部有:

  • reasoning 模型(解題、推理)、

  • non-reasoning 模型(對話、敘事)、

  • tools 專屬模型(調用瀏覽器、程式碼工具、資料分析器)等

等於 GPT‑5 不只是「一個模型」,而是「模型團隊」,由路由器統籌協調。他還順便提到 GPT‑6 正在訓練中,但細節不明。雖然這些消息尚未經 OpenAI 官方證實,但從目前功能演進來看,確實有可能。

05|第三方也在玩模型路由:Token Monster 是誰?

OpenAI 並不是唯一開發模型路由的。像是開源專案 Token Monster,就嘗試做出一個能自動選擇多個 LLM(大語言模型)來回答問題的系統,它能串接不同公司的 AI 模型,例如:

  • OpenAI GPT‑4

  • Anthropic Claude

  • Google Gemini

  • Meta LLaMA

然後根據任務,自動比對多個回答,找出最合適的回應。這類設計不只改善準確率,也為多模型生態奠定基礎。

06|對不同族群的意義是什麼?

對一般用戶:

  • 不必懂模型名字、規格。

  • 專注問問題、解決需求。

  • 體驗更一致、不怕選錯模型。

對開發者:

  • 若未來開放 API,可以只設一個 endpoint,由系統自動選擇模型。

  • 減少設計模型調用邏輯的工作量。

  • 可以用更彈性成本架構來做產品。

對企業決策者:

  • 模型選擇變成「服務型智慧選擇」。

  • 可根據情境與部門,自動導向效能與成本平衡。

  • 有助於大規模部署與內部工作流整合。

07|延伸應用與可能風險?

潛在應用

  • 企業客服平台:依照問題難易自動匹配 AI 模型。

  • 醫療系統:根據症狀描述自動選專精模型,導向診斷建議。

  • 學習平台:根據學生提問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模型。

  • 遊戲或創意應用:自動搭配故事生成模型與敘事模型。

可能風險

  • 模型切換邏輯若不透明,可能造成「答錯了不知道原因」。

  • 若未提供用戶知情權與記錄切換歷程,恐影響信任。

  • 模型偏誤不同,若頻繁混用,也需有防呆機制。

08|從 AI 模型轉向 AI 編排器(Orchestrator)

這次「模型路由器」雖然表面是 UX 功能升級,但從產品邏輯來看,代表 ChatGPT 開始從單一回應模型,升級為「任務導向型的 AI 編排系統」。

你問一個問題,後台可能經歷以下流程:

  1. 判斷任務類型(問答?生成?推理?工具調用?)

  2. 匹配最佳模型(速度/成本/正確率)

  3. 若需多模型合作,就啟動協同機制

  4. 整理並交付給你最終回應

這就像未來 AI 助理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工作小隊,透過「模型總機」安排每次誰該出場。

09|這是一小步的功能升級,也是一大步的 AI 生態進化

OpenAI 的這項路由器功能,乍看之下像是一項體驗優化,實則透露出一項更深層的產業轉變訊號:大語言模型不再只是「模型」,而是一個能動態調度、多模型協作的任務中介層(Task Orchestrator)。

這項變化,不只會改變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模式,也將形塑未來 AI 應用設計、部署與管理的新架構。

如果說 GPT‑3 是語言理解的突破,GPT‑4 是多模態的開端,那麼這一波由模型路由器帶起的變革,將是讓 AI 真正理解「你要什麼」的關鍵一步。

當 ChatGPT 能自動幫你決定該用哪一種 AI 模型,其實代表一件事,未來 AI 將愈來愈懂你「要做什麼」,而不只是「說什麼」。這種能力,將不只影響使用體驗,更會成為未來企業選擇 AI 平台的核心競爭力指標。你準備好迎接這個「智慧 AI 總機」時代了嗎?

參考資料:

https://venturebeat.com/ai/a-chatgpt-router-that-automatically-selects-the-right-openai-model-for-your-job-appears-imminent/

https://getcoai.com/news/openai-developing-chatgpt-router-to-auto-select-best-ai-model/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