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AI 守則引爆產業兩極化:OpenAI、微軟力挺,Meta 公開抨擊,AI 模型治理將何去何從?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歐盟從 AI 法案邁入實戰執行

2025 年 8 月,歐盟將正式啟動全球第一部針對通用型 AI 模型(General-Purpose AI, GPAI)的《人工智慧法案》(EU AI Act),而在此之前,一份名為《AI 實踐守則》(AI Code of Practice)的「非強制」文件卻已先一步攪動整個科技圈。

這份守則並不是法律,但卻是官方認可的「合規捷徑」,目的是讓開發者提前熟悉法案要求,透過自願性實踐降低未來法規風險。不過,正因如此,它也被視為歐盟治理 AI 的「測風儀」與「立場探針」,看企業是否願意接受未來更嚴格的監管框架。

不同企業的表態,正揭示 AI 發展的核心分歧——透明與安全,是否會阻礙創新與開放?

01|兩大陣營表態分裂:支持者視為契機,反對者視為危機

目前已承諾簽署守則的企業包括:

  • OpenAI(GPT 系列模型開發者)

  • Anthropic(Claude 系列模型開發者)

  • Mistral(法國開源 AI 新創)

  • 微軟、IBM 等老牌科技企業

這些公司多為閉源或企業導向模式的開發者。他們傾向認為制度導入不但有助於公信力提升,也能成為建立品牌可信賴度的護城河。

但另一邊,Meta 則明確拒絕簽署。

Meta 全球政策負責人 Joel Kaplan 強烈批評:「這份守則遠超歐盟 AI 法案本身,屬於未經立法授權的『準強制』行政措施,恐讓創新遭遇寒冬。」

他所指的,正是該守則可能對「開源 AI 發展模式」造成制度壓抑——尤其是當規範要求模型開發者必須披露訓練數據出處、版本紀錄與治理策略時,開源團隊難以符合這些冗長的行政要求。

這場分歧,並非單純的法律立場不同,更反映出未來 AI 世界的兩條路線:

  • 制度治理派:相信 AI 需要與金融、醫療一樣設立全面性監理架構。

  • 開放創新派:主張 AI 發展初期不宜立刻加鎖,應允許開源實驗持續。

02|守則三大核心條款對開發者意味著什麼?

(1)透明度義務

企業需提供模型設計細節、訓練資料類型、模型能力邊界說明,並揭露是否具備多模態處理、指令跟隨、自我優化等功能。

這意味著未來如 GPT-4o、Gemini、Claude 等模型開發者,將無法再以「商業機密」為由迴避訓練資料公開。

(2)著作權合規

守則要求模型訓練資料不得含未授權的版權內容,並須提出「使用資料類別摘要」,說明資料來源是否來自合法公開管道。

這對於台灣許多內容開發者(如出版社、內容平台)是一大利多,未來 AI 公司將無法再任意抓取文稿、小說、報導做訓練。

(3)系統性風險管理(GPAISR)

GPAI 提供者需進行風險評估,包含:

  • 極端輸出可能性(如暴力煽動、錯誤醫療建議)

  • 自我演化能力

  • 社會影響與偏誤控制

模型需設立內部「AI 治理委員會」、紅隊測試流程與事前行為模擬報告,並向歐盟官方提交簡報紀錄。

03|政策背景與國際接軌:為何歐盟此時出手?

歐盟此舉並非突然,其背景有三:

AI 法案通過後的落地焦慮

  • 正式法律 2025 年才實施,但產業已提前布局,需要指引。

  • 守則提供企業「合規路徑」與「安全緩衝」。

G7 廣島 AI 程序的推進

  • 各國已在 2024 年達成共識:建立高風險 AI 管理框架。

  • 歐盟此守則即為該國際框架的延伸版本。

布魯塞爾效應再現

  • 如同 GDPR 成為全球資料保護範本,歐盟企圖再次引領 AI 規則出口。

04|聯署與反彈齊發,企業立場不再模糊

除了科技巨頭,已有超過 40 家歐洲大型企業(如 ASML、Airbus)聯署請求延後實施,理由包括:

  • 當前缺乏明確風險評估方法論

  • 守則要求與現有企業內部治理流程不相容

  • 高罰則將造成創新遲緩

但歐盟方面態度強硬,明示守則不會延後。歐盟前市場事務專員 Thierry Breton 表示:「這就是未來合規模式的測試場,誰參與、誰領先。

05|從守則分裂,看見 AI 世界秩序重組

這份 AI 守則本質上不只是合規規範,更是權力重分配工具。

OpenAI、Anthropic 這類已具全球市場與資金者,透過簽署守則可以強化市場領導地位,反而對新創形成壓力。Meta 的反對,實則是對其開源戰略將受阻的反彈。

換句話說,AI 守則的推行,或許會提高模型的「信任水準」,但也可能壓縮創新與多元競爭的空間。

歐盟 AI 守則雖非強制,但由於其制度設計與未來法案緊密掛勾,已被視為事實上的準監管工具。這份守則的最大價值,在於逼迫企業與開發者提早思考:

  • 你是否清楚自己的 AI 模型使用了什麼資料?

  • 你是否能夠證明模型不會造成社會傷害?

  • 你是否準備好對「AI 發言」負起責任?

這些問題,不僅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每一位 AI 從業者。守則的分裂表態,正是全球 AI 生態系即將「選邊站」的開始。

參考資料:https://aimagazine.com/news/why-the-eu-ai-code-is-splitting-top-ai-and-tech-leaders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