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挖角 AI 超級戰爭:矽谷進入 AGI「傭兵時代」,傳教士是否還能勝出?
Meta 挖角 AI 超級戰爭:矽谷進入 AGI「傭兵時代」,傳教士是否還能勝出?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Meta 開打 AI 超級人才爭奪戰,祖克柏親自出馬、高價挖角 OpenAI 團隊
在2025 年中,一場關於 AI 超級人才的爭奪戰,在矽谷悄悄升溫,直至爆發。這場風暴的中心是 Meta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根據《華爾街日報》獨家揭露,Meta 正透過旗下的「超智慧實驗室(Superintelligence Lab)」秘密展開高層級的 AI 招募行動。他們不只是要找工程師,而是要打造一支可與 OpenAI、DeepMind、Anthropic 匹敵的「超級 AGI 核心團隊」,而這個任務,由 Zuckerberg 親自主導。
邀請函不只金額驚人,還限時回應。這種被稱為「爆炸式邀請(exploding offers)」的手法,讓矽谷一線 AI 人才不得不面對靈魂拷問:「你會為錢跳槽嗎?」
01|現場畫面:祖克柏親邀、私人接待、高規格待遇
被鎖定的人才,會收到來自祖克柏本人或其高階幕僚的邀請,被安排前往位於 Lake Tahoe 或 Palo Alto 的私人住所,在無任何第三方媒體與干擾下進行「深度對話」。
據知情者透露,祖克柏開出的條件包含三大誘因:
數億美元級別的報酬:部分人選可拿到近 3 億美元價值的股份與薪酬。
運算資源保證:Meta 承諾提供無與倫比的 AI 訓練與推理資源,包括自家 LLaMA 模型運算專用的定制硬體與資料管道。
目標導向的開發自由度:Meta 超智慧實驗室允許工程師與研究人員專注於更長期的 AGI 藍圖,而非短期產品績效。
這樣的手法,對於一群習慣任務導向、學術導向的 AI 人才來說,是震撼彈,也是試煉場。
02|OpenAI 的反擊:我們不是「傭兵」,我們是「傳教士」
當 Meta 展開獵才行動後,OpenAI 內部陷入動盪。執行長 Sam Altman 罕見地在內部 Slack 上發聲,寫下:「Missionaries will always beat mercenaries.(傳教士終將勝過傭兵)」。
這不只是回應 Meta,更是一場文化與價值觀的反攻。
OpenAI 一直強調「安全 AGI」的願景,並以非營利的治理架構設計作為其「傳教士式」文化的根基。Altman 的發言,是試圖穩住內部信心,也是對外界呼籲:AI 發展不是金錢遊戲,而是人類未來的倫理抉擇。
但現實是殘酷的:OpenAI 自 2023 年 GPT-4o 問世以來,許多關鍵工程師早已接獲無數封 Meta、Google、Amazon 等科技巨頭的邀約。信仰很強,但當信仰遇上 3 億美元的報酬與自由研究條件,誰能無動於衷?
03|人才潮中的崩潰與變局:Windsurf 案為轉捩點
這場戰爭中,最戲劇性的事件是新創公司 Windsurf 的崩盤。Windsurf 原是由 Varun Mohan 領軍的 AI 系統新創,2025 年 6 月被 OpenAI 收購,外界一度認為這代表 OpenAI 搶下一個具潛力的自研系統解法。
但不到一週,Mohan 本人與核心工程師卻跳槽至 Google,導致公司內部幾近瓦解,甚至有成員在 Slack 上公開落淚、崩潰。最終,剩餘成員被另一家 AGI 新創 Cognition 接手,成為這場人才爭奪戰中的一場人性衝擊實錄。
這揭示了一件殘酷的事實:AI 公司之間的競爭,不只是比誰模型準、誰 API 快,更是比誰能留住人。
04|Meta 要打造的不是語言模型,而是「超智慧」
與其說 Meta 是在複製 OpenAI,不如說他們想要走得更遠。
據 WSJ 指出,Meta 的「Superintelligence Lab」目標不再是大型語言模型(LLM),而是跳脫當前 LLaMA 方向,著重在:
具推理能力的智能體(reasoning agents)
能持續學習的系統(continual learning)
可驗證且可控的 AGI 安全框架(safety in superintelligence)
這意味著,他們要組的是一個「基礎研發型」團隊,而非「產品導向型」團隊。Zuckerberg 願意讓這個團隊「先不用創造營收」,但要能從技術根基上突圍。
這與 OpenAI、Anthropic、Google Gemini 等廠商明顯不同。後者普遍已進入 API 與 Copilot 商業化階段;而 Meta 打的是長線佈局,將資源往未來五年灌。
05|這不是「矽谷內戰」,而是全球重構
對台灣來說,這場 AI 超級人才大戰並非局外事,反而牽動供應鏈、政策、教育三大層面。
1)供應鏈即將受益但也競爭加劇
Meta 要打造超級 AGI,需要成百上千顆 GPU、ASIC,甚至自研 AI 晶片,勢必提高台灣在 HPC 晶片代工的地位(特別是台積電)。
但另一方面,各家巨頭若轉向自研晶片(如 Google TPU、Meta Artemis),也可能排擠傳統第三方晶片設計廠如聯發科、創意電子的角色。
2)人才培育面臨轉型壓力
AI 工程人才若想進入 AGI 團隊,所需的技術門檻不再是 API 操作、fine-tuning,而是「自研模型能力」、「跨模態推理理解」、「AGI 安全性研究」。教育若不升級,恐怕難跟上這波人才浪潮。
3)企業文化轉型
Meta 與 OpenAI 的對比,也像極了「百萬年薪制 VS 信仰型創業文化」的拉鋸。台灣企業若想吸引 AI 人才,光靠彈性工時與股票激勵不夠,更需要讓工程師參與更有願景的研究主題。
06|觀察:AI 的關鍵戰爭,從模型轉向「人」
這場風暴揭示出一件更大的事:從 2022 年 ChatGPT 問世至今,AI 的競爭焦點已從「誰的模型大」、「誰的 API 廣」,轉向更核心的問題:「誰擁有人才?誰有文化讓這些人留下來?」
祖克柏的出手,不只是搶人,而是在宣告:下一個 AI 賽道,將由一群極少數的超級工程師決定。而他願意用一切去換這些人。
而 OpenAI、Anthropic、Google 雖然擁有大量人才,但也面臨文化與信任的稀釋。如何建立「既有理想,又能留人」的組織,將決定 AGI 路線的未來。
參考資料:
WSJ - Meta Is Trying to Hire a Bunch of OpenAI's Employees
Forbes - Meta's AGI Strategy Explained
TechCrunch - Windsurf Acquisition Fallout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洞察觀點|GPT-5 從對話工具進化為任務執行者,接下來你會用 AI 幫你完成什麼?
AI 新手必看:GPT、Claude 和 Gemini 模型選擇指南
提升生產力的秘訣,用 GPT 排序你的每日任務
如何用 AI 提升內容創作效率,讓你脫穎而出
OpenAI 推出 ChatGPT 多功能智慧代理:AI 開始幫你「做事」的時代來了
OpenAI AI瀏覽器計畫,挑戰Google Chrome的野心
你未來的工作方式,可能會被這場變革徹底改寫:OpenAI 正準備讓 ChatGPT 變成下一代的 Google Docs + Slack
Mattel × OpenAI:當 Barbie 有了 AI 大腦,你的玩具櫃迎來世代交
OpenAI推ChatGPT超級助理 挑戰Siri與Google Assistant
OpenAI推出語音影片互動功能 ChatGPT進化為AI助理
OpenAI升級Operator代理人,開啟AI進軍企業自動化新時代
OpenAI推ChatGPT-4o語音AI助理 挑戰Siri引爆智慧助理競賽
OpenAI 推出 ChatGPT PDF 匯出功能 強化企業應用場景與專業使用體驗
讓 ChatGPT 更懂你,OpenAI 記憶功能使用指南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