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的內容信任權力戰:當你的網站成為ChatGPT的答案來源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AI 回答背後的「內容來源爭奪戰」

2025 年夏天,美國媒體科技平台 Muck Rack 發表了一份影響深遠的研究報告,主題聚焦於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Claude、Gemini)在回答用戶問題時所選用的「資料來源」分布。

這份報告最驚人的發現是:即使這些 AI 模型表面上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其實在日常問答中仍會大量引用線上內容,尤其是新聞媒體與第三方專業部落格。報告指出,高達 96% 的 AI 回答中含有連結,而這些連結並非隨機選擇,而是經由模型內部的排序機制、可信任度評估、網站結構與語義解析等多重條件選出來的

簡單說,ChatGPT 或 Claude 在回答「美國電動車政策影響」時,可能不是自己「腦補」,而是抓取 Axios、Reuters 或 The Verge 等新聞網站上的段落來回答你。而這背後也代表一場更大的轉變:在搜尋引擎之外,一場「生成式內容時代的信任競賽」正在發生。

01|誰的內容會被引用?GEO 的新秩序正在建立

在《Generative Pulse》這份研報告中指出,AI 在引用資料時有以下特徵:

  • 37% 的連結來自非主流新聞機構的部落格與專欄

  • 27% 來自主流新聞網站

  • 9% 為政府與官方組織網站

  • 其餘則分散於 LinkedIn、Medium、Wikipedia、Quora、研究報告與新聞稿等。

這份資料的背後,其實揭露了企業與個人在 AI 時代爭奪「被引用權」的戰略要點:

  1. 網站結構需利於 AI 理解:模型偏好具備清晰語義結構、段落明確、無雜訊干擾的內容頁面。

  2. 內容要具備「非行銷性」:越是廣告味重、推銷意味強烈的網頁,越不容易被引用。

  3. 權威性比關鍵字更重要:SEO 可能帶來點擊,但 GEO 更重視出處的公信力與內容深度。

換句話說,未來你在 AI 工具中讀到的任何一句話,都可能是某個企業或新聞網站提前佈局、寫好放在那裡等著被引用的。

02|ChatGPT、Claude、Gemini 各有偏好

ChatGPT:偏好主流新聞媒體、專業網站與授權資料,

Claude:偏好學術資料、PDF 報告、技術文章

Gemini:引用來源多元,包括 Wiki、社群平台、教學網站

這代表未來企業若想在生成式 AI 生態中獲得曝光,不僅要「做 SEO」,更要依據不同模型的偏好設計內容素材,並部署於適當平台。對企業來說,這也提供三個實際策略:

  1. 優先設計「可被引用」的內容模組:例如專題解析、常見問題、數據整理型文章。

  2. 挑選可信平台發表:在 Medium、LinkedIn、開放資料平台等地同步發表,不要只放在公司網站。

  3. 試著讓內容「中立而深入」:GEO 最重要的不是說服,而是「讓 AI 願意引用」。

03|這不是「SEO升級版」,而是權力秩序的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關於 AI 引用來源的戰爭,本質上不是 SEO 的升級,而是資訊分發權力的重新分配。

在過去 20 年中,Google 主導了資訊的可見性,誰出現在搜尋結果頁(SERP)前兩名,誰就能掌握流量、品牌能見度與影響力。而現在,生成式 AI 正在成為「主動回應」的資訊守門人,用戶問一個問題,AI 回你一個答案,而這個答案不需要你點進網站,它就在你眼前。

用戶不再搜尋,而是詢問。
品牌不再靠關鍵字曝光,而是靠「是否值得被引用」。

這是一場更深層的變化,也更加無聲無息。

04|從新聞媒體到公關行銷:每一個人都在爭取 AI 的注意力

這份報告也點出另一個值得台灣企業與媒體關注的現象:

  • OpenAI 已與 News Corp、Financial Times 等媒體集團簽訂內容授權協議。

  • Anthropic、Google 也正與出版商洽談資料授權事宜。

  • 一些中型新聞網站已設立 robots.txt 與模型互動 API,控制內容如何被 AI 學習與使用。

這代表未來新聞媒體的商業模式不只是流量、訂閱制,而是「被 AI 採用」成為一種價值指標與收益模式。對新聞業者而言,若能成為 AI 語言模型的主要引用來源,等同於重新取得資訊信任的制高點。

而對企業品牌來說,這也代表公關與行銷部門的工作重心將發生以下轉變:

  • 從「內容是為人類用戶而寫」,轉向「內容是為 AI 與人類共同理解而寫」

  • 從「SEO 是爭奪搜尋排名」,轉向「GEO 是爭奪 AI 引用優先順位」

  • 從「追求轉換率與點擊數」,轉向「追求知識可見性與話語權」

05|對企業的三項建議

1. 建立「AI友善內容庫」:
將你公司的解決方案、技術實力、產業觀點寫成具邏輯性的部落格文章、常見問答或問題研究分析,並使用中性語氣與引用標準格式,確保 AI 模型能夠讀懂並引用。

2. 在可信平台發聲:
將內容同步上傳到 Medium、LinkedIn、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網(若有合作)、學術型社群等,強化外部引用連結的可信度。

3. 與 AI 內容鏈結平台合作:
觀察是否有國際內容交換或 AI 訓練資料協議平台,提前部署自己的內容進入大型語言模型的資料池。

06|從內容戰爭走向認知主權:AI 時代的下一場革命

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到,內容搜尋已經是一場從「搜尋主導」邁向「生成主導」的重大位移。

從前的世界,我們關注 Google 搜尋頁面的第一名;現在的世界,我們必須關注 ChatGPT 回答的第一句話來自哪裡

若你是品牌、媒體、政府單位,這不再只是行銷策略,而是「是否能主導未來資訊脈絡」的戰略議題。

AI 不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下一代公眾認知的建構者。而你能否被它引用,決定了你是否還存在於人們的資訊地圖中。

參考資料:https://www.axios.com/2025/07/23/ai-bots-news-sources-chatgpt-claude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