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美國青少年曾用過 AI 聊天夥伴:社交新物種正改變下一代的成長方式?
72% 美國青少年曾用過 AI 聊天夥伴:社交新物種正改變下一代的成長方式?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從好奇到依賴,AI 聊天機器人正成為青少年「新朋友」
非營利機構 Common Sense Media(簡稱 CSM)在 2025 年中發布了一份針對美國青少年的最新調查報告,揭示出一個讓父母、教育者與科技業者都不能忽視的現象:
有高達 72% 的美國青少年曾經與 AI 聊天機器人互動,其中 13% 表示自己每天都會使用。
有高達 72% 的美國青少年曾經與 AI 聊天機器人互動,其中 13% 表示自己每天都會使用。
這些 AI 聊天夥伴並不只是冷冰冰的問答系統,而是經過設計,能表現出「人格特質」與「同理傾聽」的數位存在。這類型的 AI 包括了 Character.AI、Replika、Snapchat 的 My AI 功能,以及泛用型如 ChatGPT、Claude 等。
根據報告內容,使用者動機多元:包括純粹好奇(28%)、尋求娛樂(30%)、尋求建議(18%),甚至是因為「AI 永遠在線」這一點而建立穩定互動關係(17%)。
有趣的是,這些青少年並不一定將 AI 當作工具,有 33% 的人坦言把 AI 當作可以建立情感連結的「朋友」;另有近一半的使用者認為 AI 對話讓他們感到「像與真人聊天一樣好,甚至更好」。
01|AI 成為「情緒出口」與「社交練習器」
這類 AI 聊天夥伴在青少年生活中的角色,遠比大人所想的更深遠。
CSM 調查指出,約有 39% 的青少年會透過 AI 練習社交技巧。常見的用途包括:
練習開啟話題(18%)
模擬提供建議(14%)
嘗試表達自己的情緒(13%)
更值得注意的是,約有 33%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與 AI 討論過「重要或嚴肅的話題」,例如情緒壓力、家庭關係、同儕問題,甚至包括戀愛與性相關的探索。
在這樣的情境下,AI 不只是「問答系統」,而是變成一種近似心理諮詢與情感支援的角色。這種現象,若沒有適當的監督與教育,容易讓青少年過度信任機器,進而混淆人我界線或建立錯誤的互動預期。
02|信任與焦慮:AI 陪伴的雙面刃
儘管有許多年輕人表示與 AI 的互動「有幫助」,但報告同時也顯示出令人擔憂的數據:
約 49% 的受訪青少年「不信任」AI 給出的資訊
34% 曾因 AI 回應感到不安
4% 的人會經常使用 AI 深度談論嚴肅議題(例如:自我認同、憂鬱症狀)
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矛盾現象:一方面,青少年「習慣與 AI 傾訴」,但另一方面,卻也「不真正信任 AI 的建議」。這正是 AI 聊天夥伴最具爭議性的地方——它提供了即時、無條件的陪伴,但卻無法保證資訊的正確性與價值判斷的成熟性。
CSM 呼籲,AI 平台開發者應為未成年人設計專屬介面與內容過濾系統,例如:限制敏感話題、設置年齡層級引導,並加強資料使用的透明化。
03|使用者不只是青少年,更是下一代消費者
這份報告除了揭示使用行為與情緒面向外,還透露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產業訊號:
青少年是下一代的科技消費者與決策者,AI 陪伴將深刻影響他們對「互動型產品」的期待與標準。
青少年是下一代的科技消費者與決策者,AI 陪伴將深刻影響他們對「互動型產品」的期待與標準。
根據報告,有高達 80% 的青少年仍然認為「真人朋友」是主要互動對象,但也有 6% 的人表示,他們與 AI 聊天的時間比與朋友還多。這群人正是最有可能進一步與 AI 建立長期關係的潛在客群。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位產品經理、內容設計師或是教育服務開發者,這群早期使用者已經在為你未來的產品設定「對話互動水準」、「人格特質細緻度」、「情感理解程度」等期望。
04|台灣的機會與風險
1)建立 AI 素養教育制度
台灣目前的 AI 教育仍以「技術應用」為主,尚未進入「人機互動倫理」的階段。建議教育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合作,開設面向青少年的數位陪伴課程,從下列三點著手:
如何分辨 AI 的資訊真實性
建立 AI 是「工具而非朋友」的基本認知
理解 AI 無法取代人際互動的本質價值
2)鼓勵「陪伴式 AI」的創新應用
台灣具備完整的 AI 工程師人才供應鏈、心理專業群體與 B2C 產品設計實力,正好可以跨領域組隊開發在地化的 AI 陪伴應用,如:
結合校園輔導的 AI 初階諮詢介面
語言學習搭配情境模擬式 AI 對話練習器
青少年職涯探索對話助手
3)推動青少年專用 AI 使用標準
建議推動一套「青少年 AI 使用準則(Taiwan AI for Youth Standards)」,由產官學共同制定。內容可涵蓋:
年齡分級設計(如兒童、少年、成年三類)
限制某些類型對話(戀愛模擬、政治立場等)
引導式自我反思機制(AI 回應須提示多元觀點)
05|青少年的 AI 使用情況是一面照見未來的鏡子
AI 聊天機器人之所以對青少年產生強大吸引力,不只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是因為它回應了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核心處境:孤獨感、被理解的渴望、與快速互動的需求。
它是一種新型態的「社交過渡物」——介於真實人際關係與完全虛擬內容之間的數位角色,幫助青少年在未成熟的自我中練習社會互動。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該全然禁止它,也不能完全信任它。AI 夥伴的出現,是一場既科技、又心理的重大轉變,台灣若能及早建立教育引導與創新生態,反而可能在這場「數位陪伴革命」中取得領先地位。
參考資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21/72-of-u-s-teens-have-used-ai-companions-study-find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teens-using-ai-companions-poll-flirting-advice-2025-7
https://www.fastcompany.com/91369689/teens-using-ai-companions-and-some-prefer-them-to-people
https://www.axios.com/2025/07/16/ai-bot-companions-teens-common-sense-media
https://www.sciencealert.com/almost-75-of-american-teens-have-used-ai-companions-study-finds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I為你「量身打造現實」?當個人化系統悄悄改寫你對真相的感知
OpenAI 推出 ChatGPT 多功能智慧代理:AI 開始幫你「做事」的時代來了
Google 宣布 Gemini AI 手機功能重大升級:AI 秘書接聽並代打電話
AI第四波浪潮來襲,企業該如何準備迎接新挑戰?
洞察觀點|AI 引爆零售業的下一步轉型:零售經營者該如何制定務實的 AI 策略
ChatGPT 每日處理 25 億次指令,這背後代表什麼?
Ford福特汽車執行長預言:AI可能奪走一半白領職位
Hyper 用 AI 接起 911:當語音助手進駐公共安全線,改變的不只是通話流程
零售業者全面導入 Agentic AI, 打造智慧銷售與顧客體驗雙贏
沃爾瑪的 AI 工廠 Element:讓你見識什麼叫「AI 製造力」
洞察觀點|AI實體化浪潮來襲,台灣的黃金機遇
沃爾瑪Walmart運用 AI 工具「Trend-to-Product」加速時尚商品開發,縮短上市時間至六週
不用再跳轉官網、也不用自己輸入地址付款,Amazon新功能「Buy for Me」,讓AI直接幫你跨站買東西!
全球十大 AI 客戶體驗公司:人工智慧如何重塑企業與客戶的互動模式
AI如何改變職場?專業人士分享人工智慧應用案例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