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26 搭載 GPT-5:蘋果 AI 體驗全面變強
iOS 26 搭載 GPT-5:蘋果 AI 體驗全面變強

InfoAI 全球 AI 新聞精選與解讀|Apple Intelligence 迎來關鍵升級;Siri 將交棒 GPT-5,帶來更精準推理、跨語言與多模態理解
蘋果已確認,隨著 iOS 26、iPadOS 26 與 macOS Tahoe 26 上線,Apple Intelligence 內建的 ChatGPT 服務將升級採用 OpenAI 的 GPT-5。對一般用戶而言,這等於替 Siri 與系統級智慧功能接上了一顆更聰明的「AI 外掛大腦」;對產業而言,則是蘋果在自研與外部合作之間,精準落下的一步關鍵戰術棋。
該消息由 9to5Mac 首度披露,並獲多家媒體轉述與佐證。依其報導,目前 Apple Intelligence 與 ChatGPT 的整合採用 GPT-4o,待 iOS 26 正式釋出後將切換為 GPT-5,時間點預估落在 9 月檔期。
01|蘋果 × GPT-5 的槓桿效應
OpenAI 在 2025 年 8 月正式發佈 GPT-5,對外宣稱在推理、長篇任務、程式開發與多模態理解方面全面提升,一般 ChatGPT 使用者即可存取(進階方案另提供更高等級的深度推理功能)。此次升級同時帶來更佳的可控性與安全機制。
隔日,蘋果方面也針對 Apple Intelligence 與 ChatGPT 的整合明確回應:「將在 iOS 26 等更新中改用 GPT-5」。
將最尖端的雲端模型,透過「可選的系統級入口」帶入數以億計的 iPhone、iPad 與 Mac,勢必在使用者心中對 Siri 能力的想像與期待上,產生直接的「拉升效應」。
02|Apple Intelligence 現在會做什麼、還缺什麼
Apple Intelligence 是蘋果自 2024 年起在系統層導入的 AI 能力集合,涵蓋寫作工具、視覺智慧(Visual Intelligence)、系統理解與動作等功能。現階段的運作邏輯如下:
本地優先:絕大多數請求由蘋果自研的裝置端或私有雲模型處理。
智能轉交:當 Siri 判定原生模型無法滿足需求時,會徵詢使用者是否交由 ChatGPT 處理。
可選整合:只有在使用者同意後,才會將該請求轉交給 OpenAI;此整合為可選擇功能,非預設開啟,並提供 IP 遮蔽與不儲存請求的隱私保護。
在 iOS 26 中,中英文媒體普遍認為以下幾項功能對一般用戶最有感:
即時翻譯(Live Translation):可在 FaceTime、電話、訊息中進行雙向口語互譯。
視覺智慧(Visual Intelligence)升級:可系統級辨識螢幕或相機畫面內容(如地標、植物、商品),並提供後續動作選項。
寫作工具 × ChatGPT:在郵件、備忘錄與可呼叫輸入框中,直接請 AI 生成或改寫段落,甚至產生圖片。
同時,蘋果也再次強調隱私保護措施:透過 Apple Intelligence 使用 ChatGPT 時,會遮蔽使用者的 IP,且不讓 OpenAI 儲存該請求;若使用者主動連結個人 OpenAI 帳號,則改依 OpenAI 的資料使用政策辦理。
03|為何它能讓 Siri「更像能幹的助理」
綜合 OpenAI 的官方說明與開發者文件,GPT-5 的關鍵提升包括:
動態推理與多步規劃工具使用:針對需要多步驟規劃或外部工具協作的任務,成功率與穩定度更高。
寫作與程式能力:在前端生成、除錯與大型程式庫理解上更可靠,日常寫作的結構化表達更自然。
多模態理解:對圖片、圖表與畫面內容的理解與推理更加精確。
可控性與安全性:新增輸出長度、風格、格式等細粒度控制,並強化安全檢核機制。
可用性層級:一般用戶即可使用 GPT-5;付費 Pro 層級則可進一步使用具延展推理能力的「GPT-5 Pro」。
將上述能力納入蘋果的系統級入口,最大的實際意義在於——Siri 的「補腦」更有戰力。當 Siri 判斷需要將複雜任務交給 ChatGPT 處理時,背後接應的將是一顆更擅長推理與跨媒材理解的 GPT-5,而不再是過去的 GPT-4o。
04|一般人到底會多了哪些好用招式?
上線時間與平台
ChatGPT 在 Apple Intelligence 中所使用的模型,將隨 iOS 26、iPadOS 26 與 macOS Tahoe 26 升級為 GPT-5。多家媒體依據蘋果回覆與以往慣例推測,上線時間落在 9 月檔期。
系統級入口與操作
Siri 交棒:遇到複雜的知識問答、文件理解、影像分析等情境時,Siri 會提示「交給 ChatGPT」,經你同意後轉交給 GPT-5 處理。
寫作工具:在郵件、備忘錄或支援的輸入框中,呼叫寫作工具,讓 GPT-5 根據描述生成段落、改寫、濃縮,甚至產生圖片。
視覺智慧(含 Camera Control):以相機或螢幕畫面為上下文,請 GPT-5 說明畫面中的地標、植物、產品,或協助查找資料、整理重點。
匿名與帳號模式:不登入 OpenAI 也能使用(由蘋果處理隱私保護);若綁定個人 OpenAI 帳號,則依 OpenAI 政策享有更高用量或進階功能。
一個重要觀念
這是一個可選擇的雲端外掛,並不是把 Siri 全面換成 GPT-5。大部分日常對話仍由蘋果自家模型處理;只有當 Siri 自評「這題我可能不夠好」時,才會提議交棒給 ChatGPT。
05|四個你會明顯察覺的變化
查資料與長文處理更實用
可用 Siri 請 ChatGPT 幫你抓取新聞重點、規劃旅行行程、擬定工作分工,或將簡報改寫成口語講稿。得益於 GPT-5 在長文處理與結構化表達上的進步,回應更精簡、重點更明確。
看圖說話、邊看邊問
旅遊時拍到不知名建築,或在會議中拍下白板內容,都能交由視覺智慧請 GPT-5 解說並整理。多模態推理能力的提升,使這類「以畫面為上下文」的互動更接近真人助理的表現。
跨語言溝通更順暢
iOS 26 的即時翻譯功能將口語互譯直接整合到電話、FaceTime 與訊息中,結合 GPT-5 在語境理解與生成上的加強,跨語言工作與社交的門檻大幅降低。
隱私與主控權維持不變
系統層整合的敏感點始終在於隱私。蘋果維持 IP 遮蔽與不儲存請求的做法,並將「是否交棒」的決定權交由使用者。對重視資料主權的個人與企業而言,這是採用與否的關鍵因素。
06|功能與效益一覽表(面向一般用戶)

07|與競爭對手的策略差異
以下表格比較的是「誰用誰的模型、整合到多深、入口在多系統級」,用來評估未來一年產品敘事與用戶體驗差異;非單一跑分的硬拼。

註:以上表格屬於產業分析歸納;由蘋果與多家科技媒體所提供的報導內容而獲得佐證。
08|與競爭對手的策略差異
蘋果在爭取時間與口碑
透過「可選交棒」借力 GPT-5,蘋果在短期內將 Siri 在複雜任務上的可用度拉到及格門檻以上,避免 AI 助理在口碑上失分;中期則為自研模型與體驗設計爭取更多時間。TechRadar 指出,此舉能立即讓更多用戶享受到 ChatGPT 的新功能,但同時也提高了市場對蘋果自研助理的期望值。
體驗勝負在「交棒的自然度」
若將外部模型定位為「隱形升壓器」,系統必須能智慧判斷並減少打擾,將交棒流程藏在細節中。否則,多一次確認或多一個彈窗,都可能讓使用者的好奇心減半。這也是目前媒體評論聚焦的體驗課題。
隱私治理是蘋果的差異化護城河
在系統層引入外部模型的同時,蘋果仍堅持 IP 遮蔽與不儲存請求,並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綁定 OpenAI 帳號。誰能在「好用」與「守隱私」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誰就更容易獲得企業級與高敏感族群的採用。
開發者生態:從「串 API」到「系統級能力」
蘋果同步開放裝置端的基礎模型能力給開發者,讓第三方 App 可直接調用與 Apple Intelligence 同級的自然語言與生成能力,將 AI 從外掛功能轉化為系統素材,大幅縮短功能落地時間。
09|三大風險,兩個觀察指標
風險一:第三方依賴與成本結構
長期仰賴外部雲端模型,意味著成本與供應風險並存。若未來 OpenAI 的策略或商業條件發生變化,蘋果必須具備可行的備援方案。
風險二:體驗割裂
當使用者在系統內同時面對「蘋果原生回覆」與「GPT-5 回覆」兩種體驗時,若語氣、結構或能力邊界差異過大,將削弱品牌的一致性與信任感。
風險三:期待管理
GPT-5 加入後,用戶自然會期待 Siri 能「什麼都會」。然而,Siri 的系統權能(裝置控制、跨 App 操作)與 ChatGPT 的通用推理屬於不同維度,若兩者整合不夠緊密,可能讓「會說不會做」成為新的抱怨來源。
觀察指標 A:交棒頻率與成功率
理想狀態是「該交就交、交得快、答得好」。若更新後,使用者主動或被動交棒的比例提升,且滿意度同步上升,代表系統判斷更精準。
觀察指標 B:在地隱私與企業採用
需觀察企業 IT 部門與高敏感用戶是否願意放行系統層 ChatGPT。若蘋果的隱私承諾能有效化解疑慮,採用曲線將會更平滑。
10|九月上線只是開場,真正的戰場在 2026
短期(3–6 個月)
隨著 iOS 26 與 iPhone 17 系列落地,Siri 在複雜任務上的答案品質可望明顯提升至「實用」水準;其中,即時翻譯與視覺智慧將是日常使用中最有感的兩大場景。
中期(6–12 個月)
系統級交棒的順滑度、提示設計與隱私預設,將決定一般使用者是否願意持續使用。若交棒體驗被打磨到接近「無感切換」,Apple Intelligence 的口碑將有望快速攀升。
長期(12 個月以上)
蘋果仍需打造端到端的自研解決方案。在維持「隱私優先」的前提下,必須讓 Siri 的原生權能(跨 App 操作、個人化情境、持續對話記憶)與雲端補腦高度耦合,形成完整的一體化智慧助理。屆時,今天的 GPT-5 整合將被視為鋪路的關鍵一步,而非終點。
參考資料來源
iPhones, Macs, and iPads will get GPT-5 via Apple Intelligence. Here's when it happens.
https://mashable.com/article/apple-intelligence-gpt-5-chatgpt-openai-iphone
GPT-5 is coming to Apple Intelligence soon, but it won't solve Apple's biggest AI problem
https://www.techradar.com/ai-platforms-assistants/apple-intelligence/gpt-5-is-coming-to-apple-intelligence-soon-but-it-wont-solve-apples-biggest-ai-problem
iOS 26 to Bring ChatGPT-5 Integration to Apple Intelligence https://www.macrumors.com/2025/08/08/ios-26-chatgpt-5-integration-apple-intelligence/
Apple will bring GPT-5 to Apple Intelligence in iOS, iPad OS and macOS 26 https://www.engadget.com/ai/apple-will-bring-gpt-5-to-apple-intelligence-in-ios-ipad-os-and-macos-26-143210831.html
Introducing GPT-5
OpenAI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gpt-5/
Can GPT-5 fix Apple Intelligence? We're about to find out
https://www.zdnet.com/article/gpt-5-is-coming-to-apple-intelligence-will-this-be-the-fix-it-needs/
iPhone 17 series to get OpenAI's GPT-5 for Siri, Apple Intelligence features
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life/technology-iphone-17-to-get-openais-gpt-5-for-siri-apple-intelligence-features-in-september-2025-event-3941266/
Here's when ChatGPT integration within Apple Intelligence will use GPT-5
https://9to5mac.com/2025/08/07/apple-intelligence-gpt-5-chatgpt-integration/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Apple公布AI戰略 裝置端與隱私成核心主軸
蘋果的十字路口:從換 CEO 之辯到AI轉型挑戰
Apple內部AI大會曝光:Tim Cook罕見喊話,「AI 是我們要搶下的機會」
Liquid Glass 登場:蘋果用「透明介面」替 AR 眼鏡暖身?
Apple Liquid Glass 全解析:你日常螢幕正邁向「立體透明」時代
洞察觀點|watchOS健康生態商業模式預測:從穿戴裝置到健康訂閱服務的全方位佈局
蘋果Siri大改造 全面導入LLM生成式AI強化競爭力
iOS 26 Beta 4 更新釋出:Liquid Glass 視覺調整、AI 新聞摘要回歸,蘋果進入下一輪風格與AI競賽
洞察觀點|watchOS 的健康生態圈可能長這樣!
Apple Watch 將搭載相機與 AI 助理,穿戴裝置邁向視覺智慧化時代
快速看懂 WWDC 2025
富士康獲印度核准投資 4.35 億美元 晶片封裝廠擴大蘋果供應鏈轉移戰略
看懂Apple的AI戰略:如何以AI重新定義作業系統的未來
蘋果啟用合成資料升級AI模型,兼顧效能與隱私保護雙目標
[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
版權聲明: 本文之著作權為 InfoAI 所有,並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引用、轉載、公開發布或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請事先聯繫 InfoAI 取得授權。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個能深刻理解 AI 並擅長創造卓越內容的長期合作夥伴,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全球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
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
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