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NotebookLM 推出受控範本功能,與《The Economist》《The Atlantic》展開合作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Google NotebookLM 的重大更新:AI 與出版產業的全新合作模式

你是否常在研究、備課、做簡報時面對資料過於分散、難以整理的問題?或者在閱讀新聞專題時,想深入研究卻總是被付費牆擋住、或內容格式不利於筆記?

Google 近期宣布 NotebookLM 迎來一次關鍵更新,直接與國際知名媒體合作,推出結構化、受控範本(featured notebooks)。第一波合作名單包括《The Economist》、《The Atlantic》、《New York Magazine》等頂尖媒體,目的是把他們的深度報導、專題內容轉化成適合在 AI 筆記工具裡被引用、拆解、改寫的「專業筆記本」。

這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動作。因為過去一年多以來,AI 生成內容與出版業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又愛又恨。出版業既怕 AI 侵權、也想用 AI 省人力、觸及新讀者。Google 這次做法就是走「合作授權」路線,取得內容合法來源,並做成可供用戶深度使用的學習材料。

這不只是 NotebookLM 的一次產品更新,也是 Google 對「AI 知識管理市場」布局的明確表態。

01|NotebookLM,從聊天型 AI 到研究型 AI 筆記助理

NotebookLM 並不是 Google 在 AI 領域的第一次嘗試。你可能已經用過 Gemini(前身 Bard)、或者在搜尋引擎裡看過 AI 摘要的功能。但 NotebookLM 是另一條產品路線。Google 最初是在自家實驗性部門 Area 120 中推出這個專案。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能不能做出一個 AI 工具,專門幫助使用者整理自己的研究資料?

與 ChatGPT 不同,NotebookLM 的重心在於使用者上傳的文件、PDF、筆記、報告等內容。用戶不是單純跟 AI 聊天,而是把自己的資料餵進系統,要求 AI 幫忙:

  • 摘要

  • 問答

  • 重組

  • 生成草稿

例如,一位大學生在寫論文時,可以把期刊文章、政府報告、訪談逐篇上傳,再向 NotebookLM 問「這份報告的重點是什麼?」「幫我用自己的字彙改寫摘要」。或者,一名創業者能把行銷簡報、投資人備忘錄、內部市場研究丟進去,讓 AI 幫忙拆解出關鍵數據或撰寫演講稿提綱。

Google 的產品經理曾說,NotebookLM 的目標是變成「你專屬的研究助理」,而不是只能回答通用問題的聊天機器人。

02|什麼是「受控範本」?為何是這次更新的關鍵

這次被媒體特別關注的,是所謂「受控範本」(Controlled Template / Featured Notebook)模式。AI 生成內容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所謂的「幻覺問題」(Hallucination),模型在沒有資料基礎時編出看似合理但錯誤的內容。

Google 的做法是和頂尖媒體合作,先由編輯和 AI 團隊「共同設計」結構化筆記內容,確保:

  • 內容有明確出處(付費授權來源)

  • 結構有編輯設計(章節清楚、重點拆解)

  • 用戶可以在 NotebookLM 介面裡自由引用、改寫、附加自己的註解

舉例來說,《The Economist》會把一篇分析美中科技戰的封面故事,拆解成多個段落、重點、引用數據,甚至可能含有問答提示。例如:

  • 本文主題

  • 主要論點

  • 支持的數據/引用

  • 可能的反對觀點

  • 建議閱讀問題

當你在 NotebookLM 內打開這份受控範本時,就像是打開了一份為研究而設計的「AI 讀書筆記」。你可以:

  • 直接複製內容

  • 用自己的話改寫

  • 在 NotebookLM 裡結合其他上傳的檔案

  • 問 AI「幫我總結這段」或「比較這兩篇報導觀點」

03|AI 與出版業的矛盾與合作

要了解 Google 為何要花力氣做這件事,就要看近年出版業和 AI 模型供應商的矛盾。從 2022 年 ChatGPT 走紅後,出版社、新聞媒體、作家組織都質疑:OpenAI、Google、Meta 等大型模型開發商,是否「未經同意就抓走大量內容」來訓練模型?

在美國,像《The New York Times》就已經正式提告 OpenAI,控告其訓練用語料包含大量付費牆內文章。其他新聞集團也積極洽談「授權模式」,要收取 AI 模型的訓練或使用費用。對出版產業而言,AI 是威脅也是機會:

  • 威脅:AI 模型能生成類似文章、摘要、甚至模仿寫作風格

  • 機會:授權合作帶來新收入、觸及年輕讀者、降低內容生產成本

NotebookLM 這次更新就是一個「合作模式」的範例:

  • Google 並非未經同意爬取

  • 媒體主動授權、提供內容

  • Google 幫助做成可重組、可引用、適合筆記的格式

  • 雙方的利益分配模式未公開,但可推測媒體會從授權中獲利。

04|Google 的策略與競爭對手

你可能會問,這跟 ChatGPT、Notion AI 有什麼不同?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把 PDF 丟進 ChatGPT、Claude、Perplexity,讓 AI 幫忙摘要、翻譯、改寫,這些功能本身並不稀奇。Google 的差異化在於「受控範本」與「授權合作」:

  • ChatGPT 幫你摘要,但內容來源未必經過授權

  • NotebookLM 直接提供已授權、編輯設計過的筆記本

  • 內容結構化,方便引用,適合研究與學習

另外,NotebookLM 也在產品設計上強調「多本筆記本管理」、「引用鏈結」、「AI 問答持續記憶」等學術研究需求,而非一般聊天型助理。

Google 顯然想在 AI 工具市場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針對「研究者、學生、內容工作者」提供一站式 AI 筆記助理。

05|使用情境:教育、研究、內容創作

對台灣市場來說,這類功能潛在應用場景非常多。

教育端:

  • 大學生或研究所學生能用 NotebookLM 管理自己的文獻筆記

  • 老師可上傳教材、學術文章,生成教學重點

  • 學生小組討論時能共同編輯同一本筆記本

  • 研究端:

  • 公共政策研究者能管理多份政府報告、媒體分析

  • 企業內部研究團隊可分析產業報告、競爭對手資訊

  • NGO、媒體研究員能針對特定議題整合多來源檔案

內容產業:

  • 記者可把採訪逐字稿、舊報導上傳做資料庫

  • 編輯能快速生產多版本摘要、改寫

  • 自媒體創作者可結合原文內容與自己的觀點

最關鍵的是,透過「受控範本」,你可以在 NotebookLM 內直接使用權威媒體的研究式拆解筆記,省去自己動手拆段、畫重點的時間。

06|產業潛在影響:從侵權風險到合作商模

NotebookLM 這次更新也提醒我們:生成式 AI 工具要想真正進入專業市場,就必須解決兩大痛點:

  • 內容品質:由生成的文字常常看似專業卻會出錯。受控範本模式引入經過編輯設計的結構,顯著降低錯誤風險。

  • 版權合法性:出版業對 AI 模型爬取內容態度越來越強硬。Google 這次是先取得授權,等於「買下」內容的合法使用權。

在未來,這可能會成為業界標準。AI 內容工具不再「偷抓網頁」,而是:

  • 和出版社、新聞媒體談判

  • 分潤或訂閱模式

  • 提供使用者安心、具來源可追溯的內容

  • 對媒體來說,這是找到「AI 時代新收益模式」的起點。

07|Google 的下一步與 NotebookLM 在地化可能性

目前這次更新已在美國上線,Google 表示會逐步擴展到更多國家和語言。對台灣來說,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有繁體中文介面、以及和在地媒體的合作。想像一下,如果未來 NotebookLM 中有:

  • 聯合報、報導者、端傳媒等中文媒體的受控範本

  • 政府公開資料、白皮書、立法院公報自動轉成研究筆記

  • 學術期刊、學位論文結構化範本

  • 這會大幅降低研究與教學的進入門檻,也可能刺激在地媒體主動開發 AI 授權合作產品。

08|最後觀察:AI 與出版的未來

Google NotebookLM 的這次更新看似只是產品功能,但其實透露了產業巨變的風向。

出版業的挑戰是:

  • 如何避免 AI 盜用內容

  • 如何維持付費訂閱模式

AI 產業的挑戰是:

  • 如何保證生成內容的正確性

  • 如何合法取得訓練與使用內容的來源

「受控範本」是一種解法。它讓 AI 工具不只是聊天生成器,而是可以被真正用在教育、研究、商業知識管理的可靠工具。

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 AI 工具都必須和內容產業簽授權合作,也會出現更多「內容即服務」的商業模式,讓出版業找到 AI 時代的第二曲線。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