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 部署不順:Altman 擬讓 4o 回歸、Plus 加倍額度

· 熱門話題,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Sam Altman 直認首日「即時路由」機制故障,導致 GPT-5 未能正確切換回合適模式,使不少人覺得「不如 4o 好用」

相信你也已經感受到 GPT-5 上線後的體感分歧:有人說更會推理,也有人覺得變「鈍」。在 2025 年 8 月 8 日的 Reddit AMA,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直認首日「即時路由」機制故障,導致 GPT-5 未能正確切換回合適模式,使不少人覺得「不如 4o 好用」。他承諾短期修復並「清楚標示是哪個模型在回答」,同時評估讓 ChatGPT Plus 用戶能繼續使用 4o,並在過渡期「加倍速率限制」。從產品治理角度,這次事件不只是修 bug,更是一次「版本管理與信任機制」的補課,攸關你的工作流是否穩得住。

01|這波「逆風」導致三個實質改變

  • 4o 暫時回歸給 Plus 用戶:上線隔日,OpenAI 重新開放 GPT-4o 做為選項,以回應大規模「留住 4o 體感」的訴求。

  • Plus 速率限制加倍(過渡期):Altman 承諾完成 rollout 前把 Plus 的使用上限加倍,讓你有更充裕的額度去驗證與調整提示詞與流程。

  • 模型透明度將提升:產品介面將更透明標示「是哪個模型在作答」,搭配修復後的路由器(autoswitcher)與決策邊界(decision boundary)微調,降低錯配風險。

這三個改變的意義是:(一)可回退(二)可測試(三)可解釋。這正是 AI 工具「上線—驗證—穩定」的基本工作。

02|為何首日「體感變笨」?關鍵在路由器與決策邊界

GPT-5 帶來的新設計是即時路由:系統會依據任務難度與需求,在「快速回應」與「延長思考」之間自動挑選,並持續以實際使用訊號(例如使用者改切模型、偏好回饋、正確率量測)來訓練這個路由。這種「多模型協作」本意是讓你兼得速度與深思,但首日路由器出狀況,模型切換失準,導致許多使用情境落到不合宜的模式中。

Altman 在 AMA 直接說明:因為 autoswitcher 異常,GPT-5 看起來變笨;團隊已修復,並微調 decision boundary,以更常把你導向「對的模型」。同時,未來將把「由哪個模型作答」標示清楚,讓你不再盲飛。

03|社群壓力與「4o 體感」:人格、語氣與陪伴感是變更管理的硬課題

在模型選擇權方面,Altman 回應社群強烈要求:Plus 用戶可望短期內再度選到 GPT-4o。多家媒體指出,上線僅一日,OpenAI 即重新開放 4o 以回應大量「希望保留 4o 個性與互動風格」的聲音,凸顯產品升級不只在準確度與效能,也牽涉用戶對「風格、陪伴感」的依賴。

這次回退 4o 的舉動,不只是功能修補,更揭示一個被低估的變因:模型的情緒風格與陪伴感。大量用戶反映 GPT-5 雖更「專業」,但少了 4o 的「溫度」,甚至在 Reddit 與 X 上出現取消訂閱或要求恢復模型選單的聲浪。這解釋了為何 OpenAI 在 24 小時內決定讓 4o 暫時回歸,同時承諾強化 GPT-5 的可引導性。

此事件顯示,AI 模型技術進步與用戶體驗之間,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情感斷層」與溝通落差。對於用戶來說,

04|「圖表事故」:產品敘事與數據可視化的風險管理

另一起引發熱議的是發表會簡報的「圖表事故」,發表會直播中的數張長條圖被點名「視覺誤導」,例如 50% 的柱狀卻比 47.4% 短、或 69.1% 與 30.8% 顯示成等長,Altman 形容這是「mega chart screwup」,OpenAI 內部也以「unintentional chart crime」致歉並更正官網素材。這不是小事:數據圖表即是產品敘事的骨架,若失準,將直接侵蝕對外信任。Altman 在社群與 AMA 中承認這是準備過程的人為疏失,內部已更正相關素材;此風波也引出「大型發表會可否採更嚴謹的數據呈現與審核流程」的反思。

05|與同業對照:誰在「模型選擇權」與「透明度」上走得更前面?

broken image

OpenAI 官方文件提到,路由器會持續以「用戶切換模型、偏好回饋、正確率量測」等真實訊號來訓練,目標是長期「越用越準」。問題是,初始失衡的權重與訊號延遲會造成「誤導性成功」:系統以為選了對的模式,實際卻讓使用者更常重試或改寫提示。要避免這種「越調越歪」,必須在產品端提供更高解析度的誤配回報機制可觀測性(例如標示模型、導出日誌、分任務統計),讓一線使用者的真實痛點能回灌到訓練環。

結論|這不是「模型高下」之爭,而是「治理成熟度」之爭

這次 GPT-5 上線的「體感逆風」不是能力退步,而是產品治理變更管理的壓力測試。多模型路由本來就能帶來成本與延遲的綜效,但一旦決策邊界失準、又缺少明確「當前模型標示」,用戶會立刻失去掌控感;4o 暫時回歸與 Plus 配額加倍,屬於止血與重建信任的務實手段。

往前看,OpenAI 的勝負不在單點跑分,而在「可回退、可觀測、可解釋」的系統設計是否落成,這決定企業級採用的天花板。競品面,Google 與 Anthropic已把「模型選擇權」與顯示透明度做成使用者預期,誰能率先把路由與人格一致性做到可設定、可審計,就能把重度工作流牢牢留在自家平台。

對開發者與企業而言,最務實的策略是:在關鍵任務上凍結模型版本、建立路由觀測與誤配回報、保留4o 平行回退線,並把語氣與風格收斂成可測的品質指標。

若 OpenAI 能在 4–8 週內交付「模型標示、路由穩定、人格可塑」三件事,GPT-5 的短期爭議會轉化為長期優勢;若遲遲做不到,則會把付費用戶推向「透明度更高、可控性更強」的替代選項。

參考資料來源

Sam Altman addresses ‘bumpy’ GPT-5 rollout, bringing 4o back, and the ‘chart crim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8/08/sam-altman-addresses-bumpy-gpt-5-rollout-bringing-4o-back-and-the-chart-crime/

ChatGPT is bringing back 4o as an option because people missed it
https://www.theverge.com/news/756980/openai-chatgpt-users-mourn-gpt-5-4o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broken image

[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

  • 版權聲明: 本文之著作權為 InfoAI 所有,並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引用、轉載、公開發布或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請事先聯繫 InfoAI 取得授權。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

  •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個能深刻理解 AI 並擅長創造卓越內容的長期合作夥伴,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broken image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全球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
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
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broken image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broken image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