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man 警告:AI 將全面重塑勞動市場與國安防線,語音詐騙風險迫在眉睫
Altman 警告:AI 將全面重塑勞動市場與國安防線,語音詐騙風險迫在眉睫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OpenAI示警AI語音詐騙:金融驗證、客服職能將面臨重構壓力
Altman 在演講中說了一句很有力的話:「有些工作不只是會減少,而是會『完全消失』。」
他舉的例子是客服中心,尤其是透過電話處理問題的客服。這類工作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標準化流程的代表,而這正是 AI 最擅長的任務。從 ChatGPT 4o 的語音互動能力來看,一個語音 AI 不僅可以理解你的問題、查詢資料、提供答案,還能用自然語氣回應、模擬情緒反應,幾乎就像一個效率奇高的真人助理。
對企業來說,這樣的系統不會請假、不會罷工、不會出錯,還能一次處理多線對話。Altman 的言下之意很清楚:這不是人機互補,而是「AI 直接把人替代掉」。
而且這不只是客服。在銀行、保險、電商售後服務、技術支援,甚至基層醫療諮詢等角色,AI 都具備取代的潛力。
01|不是危言聳聽,AI 聲音詐騙已經正在發生
你能想像,有人只要拿到你一段講話的錄音,就能「偽造」出你說任何話的聲音嗎?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現在已經能做到的技術。只要幾秒鐘的語音樣本,加上一些免費或低價的開源工具,就能產出幾可亂真的模仿聲音。這背後正是語音 AI 模型在語音合成(speech synthesis)與聲音克隆(voice cloning)方面的快速進展。
Altman 在演講中特別指出這個問題,他認為這類技術會被用來進行「金融詐騙」與「身份冒用」,造成巨大的安全漏洞。他甚至說,美國目前的金融系統會因此而遭到攻擊,國安層級也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美國已經出現幾起案例,有人偽造 CEO 的聲音打給會計要求匯款,也有人模擬親人聲音進行詐騙電話。而這類仿聲詐騙工具不再需要技術高手,任何人只要上網搜尋就能下載。
02|銀行驗證靠聲音?Altman 說這超危險
許多銀行或金融機構在處理電話服務時,會使用「聲紋」或聲音驗證來確認用戶身份。這本來是一種創新的生物辨識方式,但在語音仿冒技術愈來愈強之後,這層「防線」其實形同虛設。
Altman 說:「用聲音驗證身分,現在已經是瘋狂的做法。」這句話非常強烈,直接點名銀行體系的風險。
這提醒我們一件事:不是每一項新科技都是進步,也不是每一個安全設計都能經得起未來的挑戰。特別是當 AI 技術在進步、但對應的法律與驗證機制還停留在舊時代時,中間的落差就是犯罪的機會。
03|醫療、教育領域也在變,AI 不一定取代人,但正在改變「角色」
Altman 也提到醫療診斷的應用。他說在某些診斷任務上,AI 已經做得比人類醫師更準確,這句話乍聽讓人擔心醫師會不會也被取代。
但他馬上補充:「即便 AI 準確率更高,我還是想要一位真正關心我的人來告訴我診斷結果,而不是一個機器。」
這裡透露出另一個趨勢:AI 的出現,不一定是「完全取代」,而是「重新定義人類的角色」。醫師可能會變成決策輔助員,教育工作者可能會變成學習教練,而不是內容傳遞者。這是更深層的社會變化。
04|OpenAI 為何設立華府政策辦公室?
Altman 宣布,OpenAI 將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設立第一個政策辦公室,未來會與政府官員、立法機構、監管單位密切合作,提供 AI 技術諮詢與政策訓練。
這代表 OpenAI 不再只是技術研發者,而是轉變為政策參與者。他們希望引導「合理治理 AI」,而不是任由技術發展而缺乏規範。
背後的現實是,AI 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法規制定速度。與其被政府「亂管」,不如主動進場「共同治理」。這是 Altman 的策略,也是許多大型科技公司近年在推動的治理參與模式。
05|我們該怎麼看?從金融、法規到民眾教育都需要全面升級
AI 帶來的挑戰不是某一個單位可以獨立解決的。這需要跨領域的思維與行動。
對金融業者來說,或許該開始盤點現有驗證流程,是否仍仰賴可被仿冒的資料(如聲音、生物特徵),並思考導入 AI 偵測技術(如 Pindrop、Reality Defender 等聲紋驗證工具)或改用多因子驗證方式。
對政府立法者來說,該思考是否需要制定「AI 生成人工內容標示義務」、「深偽偵測技術推廣方案」、「AI 聲音仿冒刑責強化條文」等法規與指導方針。
對一般民眾來說,也需要強化對 AI 風險的認知,不再天真地相信來電語音就一定是親人、不再只看「聲音像不像」就判斷真假。AI 教育不能只是讓大家會用 ChatGPT,更要讓大家懂得「AI 被濫用的樣貌」。
06|台灣要面對的三件事:驗證機制、聲音數據、跨部會 AI 對策
台灣在面對這波語音詐騙與 AI 就業衝擊議題上,建議儘早佈局。以下三件事,尤其值得關注:
1. 驗證機制要全面檢討:
公家機關、銀行、電商、醫療平台是否還使用可仿冒的身分驗證方式?有沒有對「語音」、「影像」這些資料做好驗證與偽造偵測?
2. 聲音資料要列入個資保護重點:
很多人在 Podcast、YouTube 或電話中洩漏聲音,不知道這些都可以成為 AI 仿聲的素材。台灣個資法是否需要擴大聲音資料的定義與使用限制?
3. 跨部會設 AI 安全與詐騙對策小組:
AI 詐騙不只是科技問題,更是金融、通訊、警政與教育的整合挑戰。行政院層級是否應建立跨部會 AI 對策小組,提出具體預警、教育、治理與偵查策略?
07|結語:AI 的風險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每天都可能發生的真實事件
Sam Altman 的發言讓我們清楚看到:生成式 AI 的下一波風險,早已超越「模型對話精不精準」這種表層問題,而是直指「職業結構」、「安全機制」與「信任系統」本身。
AI 生成內容可能讓我們不再知道「誰說了什麼」,也可能讓公司不再需要某些職位,更可能讓犯罪者用你爸媽的聲音騙你匯錢。這不是明天的事,而是現在已經正在發生的現實。
與其感到無力,我們更需要認清:
AI 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新的社會力量。
當它改變規則,我們也必須改變對應方式。
AI 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新的社會力量。
當它改變規則,我們也必須改變對應方式。
參考資料:
OpenAI CEO Sam Altman warns AI will wipe entire job categories off the map
Voice fraud AI risks spark concern from Sam Altman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GPT‑5 推出進入倒數,推理與寫程式能力大幅躍進,Sam Altman 一句話揭開序幕
Tesla 首間超充餐廳正式開幕,24 小時營運、結合電影院與機器人服務,打造未來感用餐體驗
AI 重新打造《綠野仙蹤》:Google 與 Sphere 攜手推出沉浸式經典重現,揭示生成式技術的未來場景
從「工地用的 GPT」開始說起,建築現場迎來 AI 革命:Trunk Tools 獲 4000 萬美元投資,打造智慧工程代理人平台
洞察觀點|GPT-5 從對話工具進化為任務執行者,接下來你會用 AI 幫你完成什麼?
AI 新手必看:GPT、Claude 和 Gemini 模型選擇指南
提升生產力的秘訣,用 GPT 排序你的每日任務
如何用 AI 提升內容創作效率,讓你脫穎而出
OpenAI 推出 ChatGPT 多功能智慧代理:AI 開始幫你「做事」的時代來了
OpenAI AI瀏覽器計畫,挑戰Google Chrome的野心
你未來的工作方式,可能會被這場變革徹底改寫:OpenAI 正準備讓 ChatGPT 變成下一代的 Google Docs + Slack
Mattel × OpenAI:當 Barbie 有了 AI 大腦,你的玩具櫃迎來世代交
OpenAI推ChatGPT超級助理 挑戰Siri與Google Assistant
OpenAI推出語音影片互動功能 ChatGPT進化為AI助理
OpenAI升級Operator代理人,開啟AI進軍企業自動化新時代
OpenAI推ChatGPT-4o語音AI助理 挑戰Siri引爆智慧助理競賽
OpenAI 推出 ChatGPT PDF 匯出功能 強化企業應用場景與專業使用體驗
讓 ChatGPT 更懂你,OpenAI 記憶功能使用指南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世界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