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Siri結合ChatGPT,推Apple Intelligence全面升級

· 精選解讀

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蘋果攜手OpenAI,Siri導入ChatGPT強化AI助理

蘋果在 WWDC 2024 開發者大會上揭曉一項重量級變革:Siri 將全面升級為 AI 驅動的個人助理,並與 OpenAI 合作,將 ChatGPT 深度整合進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這意味著,你未來在 iPhone、iPad 或 Mac 上呼叫 Siri,不只是得到簡單的答案,而是可以使用生成式 AI 的強大能力,例如撰寫電子郵件、產生故事內容、重寫文字,甚至在 Safari 瀏覽器中要求快速摘要。

蘋果表示,這項整合將於 2024 年底以 Beta 版形式率先在美國等市場推出。當你要求 Siri 使用 ChatGPT 功能時,系統會先詢問是否同意傳送問題給 OpenAI 伺服器,讓你掌控資料分享的範圍。若沒有 ChatGPT 帳號也能免費使用基本功能,但若你是付費用戶,還能登入取得 GPT-4 的進階體驗。

01|蘋果的全新策略: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這次的關鍵詞叫「Apple Intelligence」,顧名思義是把 AI(人工智慧)深度整合進蘋果的所有平台。Tim Cook 在 WWDC 上說得很白:這不是某個應用程式的功能,而是 iOS、iPadOS、macOS 的「系統能力」。

Apple Intelligence 的概念是這樣的:

  1. 裝置端運算為主:很多生成式 AI 功能直接在你的 iPhone 或 Mac 處理,不上傳到雲端。

  2. 保護隱私設計:真正需要雲端的時候,蘋果會用所謂的「Private Cloud Compute」,端對端加密,甚至蘋果自己也無法看到內容。

  3. 多模型策略:第一步是整合 OpenAI 的 ChatGPT,但未來會讓其他 AI 服務商進來,讓你可以「選擇」想用的模型。

對你來說,這代表 Siri 不只是說「嘿,幫我設明天 9 點鬧鐘」這麼簡單,而是「幫我寫一封更禮貌的請假信」「幫我產生 Instagram 貼文標題」「幫我把這篇 5000 字的研究報告摘要成 300 字重點」。

02|體能做什麼?

在 WWDC 2024 的發表會上,蘋果現場展示了許多未來能實現的場景。以下是你可以期待的功能:

  • Mail:請 Siri 幫你潤飾信件語氣,比如從「直白型」變成「客氣型」。

  • Notes:自動生成段落或總結筆記重點。

  • Safari:閱讀長篇文章時請它直接摘要。

  • Messages:生成風格多變的回覆內容。

  • Photos:生成背景、移除雜物。

  • 統級改寫:任何能打字的地方都能呼叫文字生成、潤飾或翻譯功能。

而最關鍵的是,所有這些都被設計在系統層級,你不用開一個 ChatGPT App 或切到別的頁面再貼回來。

蘋果要的,就是讓生成式 AI 成為你日常使用蘋果裝置時「無處不在」的一部分。

03|ChatGPT 的角色:免費、付費都能用

蘋果跟 OpenAI 的合作內容也說得非常明白。

  • 免費層級:使沒有 ChatGPT 帳號,你也能用 Siri 叫用 ChatGPT 生成文字、內容。

  • 付費層級:果你是 ChatGPT Plus 用戶,登入後就能用 GPT-4 的進階模型。

  • 透明授權:次 Siri 想呼叫 ChatGPT 時,系統都會先詢問你同不同意,並顯示要送出去的內容。

蘋果強調,這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隱私設計,不是背地裡偷偷把所有輸入都傳去 OpenAI。換句話說,你能完全控制什麼內容要送去 ChatGPT,什麼內容留在本機。

04|為什蘋果要做這件事?

如果你常用 iPhone 或 Mac,可能也知道這幾年 Siri 的評價不算好。

  • 答非所:問它「幫我寫封客氣的信」,結果回「這是你要的網址」。

  • 更新慢:很多指令在美國能用,但在其他國家就不行。

  • 封閉難:第三方 App 很難深度整合 Siri。

而在同一時間,Google、Microsoft、OpenAI、Anthropic、Meta 等公司都把生成式 AI 搞到天花亂墜。Microsoft 還直接把 Copilot 整進 Windows、Office、Edge。

蘋果面對的問題是,如果 Siri 不進化,iOS 會在 AI 功能上被徹底甩開。因此,這次「Apple Intelligence」是蘋果押上的最大籌碼,不只是補足 Siri 的短板,而是要讓全平台的使用體驗「AI 原生化」。

05|「Apple Intelligence」不只是 Siri 的升級

蘋果這次特別強調 Apple Intelligence 是「平台級」能力,不是單一 App 或服務。Tim Cook 在台上展示了三個層次的 AI 功能:

  • 文字生成:幫你潤飾、改寫、生成。

  • 圖片生成:從草圖變插圖,移除背景,生成貼圖。

  • 情境理解:Siri 能跨 App 理解上下文,比如說「幫我把這張會議照片傳給 Brian 並附上重點摘要」。

蘋果也在 WWDC 的技術講座中透露,Apple Intelligence 有一整套新的系統 API,開放給開發者。也就是說,未來 App Store 上的 App 也能呼叫這些 AI 能力,讓體驗更一致。

06|裝置端 vs 雲端:蘋果的隱私牌

蘋果特別強調這點:不是所有東西都會送上雲端。他們設計的策略是「裝置優先,必要才上雲」。

  • 裝置端處理:大部分請求都直接在 iPhone、iPad、Mac 上完成。

  • Private Cloud Compute:當本機處理不了時,才用蘋果自己建的雲端 AI 伺服器,並保證端對端加密,蘋果本身也不能解密內容。

  • 用戶同意機:呼叫第三方模型(例如 ChatGPT)時,一定先詢問用戶並顯示傳送內容。

在全球對個資和隱私意識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蘋果把這當成差異化的主打賣點。

07|多模型策略OpenAI 是起點,不是終點

這次和 OpenAI 的合作,很多人第一時間解讀成「蘋果把 Siri 變成 ChatGPT」。事實上,蘋果在 WWDC 上也明說,這只是第一步。

未來,Apple Intelligence 會支援多家 AI 模型供用戶選擇。也就是說,假設 Google Gemini、Anthropic Claude、Meta LLaMA 都願意合作,你都可以在 iPhone 上「挑」你喜歡的模型。

這對用戶而言是選擇權的保障,對蘋果而言也是避免被單一供應商綁架的策略。過去蘋果曾在搜尋和地圖上過度依賴 Google,吃過苦頭。現在他們顯然不想在 AI 模型上重蹈覆轍。

08|產業意義:平戰爭的新階段

對整個科技產業來說,這代表一個重大轉捩點。

  • 微軟把 OpenAI 模型整到 Windows、Office。

  • Google 在 Android、ChromeOS 上深度整合 Gemini。

  • Samsung 同時合作多家模型,打造「多 AI 入口」策略。

  • Meta 把自家模型開源,爭取更多合作和部署場景。

  • 蘋果現在也正式加入戰局,並用自家超過 20 億台活躍裝置作為基礎。

換句話說,生成式 AI 已經不是「雲端服務」而已,而是「作業系統的一部分」。

未來你買手機、平板、筆電、桌機,都會考慮這台裝置能否支援你需要的 AI 功能,支援哪些模型、怎麼收費、怎麼保護隱私。這場平台級的 AI 大戰,才剛開始。

09|對 OpenAI 的意義

對 OpenAI 而言,這是一次重要的市場擴張。過去,OpenAI 的主戰場在網頁端、桌機端、雲端服務和微軟生態。這次進入 iOS 和 macOS,代表可以觸及全球龐大的蘋果用戶群,包含那些平常不會下載 ChatGPT App 的用戶。

雖然 OpenAI 與微軟關係密切,但顯然 OpenAI 也願意和蘋果合作,把自己的模型變成所有裝置的「可選 AI」之一。

這也預示著未來生成式 AI 服務會走向「平台開放、模型多選」的趨勢。

10|結論

對你來說,這蘋果的發表會不是單純秀出新功能,而是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未來你拿著 iPhone,不只是上網、打電話、拍照,而是擁有一個能夠理解你需求、幫你生成內容、和你協作的 AI 夥伴。

蘋果不只是想「把 Siri 變聰明」,更想在這個生成式 AI 時代裡,重新定義人和裝置的關係,也和 Google、Microsoft 等對手正面對決。

你會用嗎?你會買單嗎?這是蘋果最想知道的答案,也是未來幾年行動裝置市場競爭的核心問題。

參考資料:https://www.theverge.com/news/695461/apple-ai-siri-openai-chatgpt-powered

如果你也對AI趨勢感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AI新聞電子報、加入Line社群,一起即時掌握全球AI最新動態與應用案例!

broken image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