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測試 Copilot Smart Mode,為 GPT-5 上線鋪路:AI 助理將自動判斷任務深度
微軟測試 Copilot Smart Mode,為 GPT-5 上線鋪路:AI 助理將自動判斷任務深度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Hugging Face 用 299 美元機器人打開了開源 AI 應用的另一扇門
在人工智慧助手加速進化的時刻,微軟正悄悄替下一代 Copilot 打造全新使用體驗。根據多家科技媒體報導,微軟正在內部測試一項名為「Smart Mode」的功能,讓 AI 助理能根據任務自動切換回應模式,無需使用者手動選擇,是為整合即將推出的 GPT-5 所鋪設的先發基礎。
這項測試不僅體現微軟對 OpenAI 未來技術的緊密部署,也反映出 AI 工具設計邏輯正從「使用者選擇」走向「系統主動判斷」的新階段。
01|Smart Mode 的技術邏輯:背後藏著 GPT‑5 的部署節奏
雖然目前 Smart Mode 顯示仍是運行 GPT‑4,但根據《Windows Central》、《TestingCatalog》與多位科技觀察者指出,這套模式已包含 OpenAI 為 GPT-5 所打造的核心互動設計邏輯。
Sam Altman 曾在今年三月提出「未來不再讓使用者選模型或模式」的理念,AI 應能自主理解上下文與需求,並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式。這不僅減少操作摩擦,更提高 AI 回應的效率與一致性。
Smart Mode 即為此理念的具體實作版本,成為 Microsoft 與 OpenAI 整合新模型的測試場域。
這也顯示 GPT‑5 並非單純性能升級,更是互動方式的根本改變。Smart Mode 等於是微軟先鋪好跑道,等 GPT‑5 上線後,能即時接軌,讓 Copilot 無痛升級。
02|為什麼是現在推出?GPT‑5 近在眼前,UI 設計需先調整
GPT-5 預計將於 2025 年 8 月初正式公開,而微軟的策略一向是提前整合,讓其旗下產品線(如 Office 365、Windows、Edge、Teams 等)能第一時間搭載最新模型。
Smart Mode 的提前測試,不只是功能試水溫,更是:
重新設計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邏輯
為 GPT‑5 更複雜的語境理解能力預先建置前端介面
測試用戶對「去除模式選擇器」這類決策自動化設計的接受度
微軟在這次測試中並未做官方公告,而是採取典型的 A/B 測試路線,僅對內部人員與極少數使用者開放,推測是希望先確保 UI 過渡的自然性。
03|為什麼 Smart Mode 概念這麼重要?不只是簡化操作而已
在目前的 Copilot 介面中,用戶必須手動選擇不同模式,例如「精簡模式」用於快速回答、「創造力模式」則提供較具想像力的產出。然而,這樣的選擇對多數用戶來說可能不直覺,也影響操作流暢度。
而智慧模式 Smart Mode(內部代號為 Magic Mode)則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設計,系統會根據你輸入的內容與上下文,自動決定要用哪一種「智慧程度」來應對。例如,你只打「幫我列出三個會議重點」,系統會直覺採用精簡回應方式;若輸入「幫我寫一份提案草稿並補充相關研究數據」,則會自動採用較深入分析的邏輯。
這種設計理念,正好呼應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所提出的「未來 AI 將回歸統一模型、不需要人手動選模式」的說法。對用戶而言,這是一次大幅降低操作門檻的升級;對開發者而言,則是將 AI 助理從「工具」推進到「主動服務」的關鍵一步。
傳統 Copilot 的設計邏輯是:
使用者提出任務
使用者選擇模式(創造力、精準、平衡)
系統回應對應風格
Smart Mode 的邏輯是:
使用者提出任務
系統判斷任務性質
系統自動決定回應邏輯與資源分配
這種設計代表的是從「人控邏輯」轉為「AI 主動推論」,未來若延伸至更多場景(如:合約比對、自動摘要、提案撰寫),將不再需要手動介入指令或切換模式,AI 能夠「更自然地理解並行動」。
這會讓「AI 更像人」的體驗大幅提升,同時也改變了用戶對 AI 助理的角色認知:它不再只是智慧輸入法或問答機,而是能「理解任務意圖」的主動夥伴。「智慧模式」聽起來像是 UX 優化的小功能,但若從 AI 應用邏輯的層面來看,它其實代表一次根本性移轉。
04|從模型選擇到任務調適:Smart Mode 代表的 AI 策略轉向
OpenAI 在 2024 年時曾大力推廣 GPT‑4、GPT‑4-turbo、以及可供選擇的多模型選單。但到了 2025 年中,Altman 已明確指出:「模型之間的選擇權不該交給使用者,應由系統自動安排。」
Smart Mode 正是這個策略落地的第一步:
它不只代表 UI 的簡化,更是模型調度的智能化。
它不只是更好用,而是背後運算資源管理邏輯的改寫。
這對於訓練成本、雲端頻寬、資源分配與反應速度,都是 AI 商業部署的重要優化基礎。Smart Mode 的設計,讓 AI 回應更一致、更穩定、更可預測,同時降低模型選錯的風險。
05|產業應用觀察:哪些行業將率先受惠?
這項設計最明顯的受益者,將會是依賴文件處理、提案撰寫、知識擷取的專業工作者與組織,例如:
顧問業與法務:不需再切換模式,即可讓 Copilot 依據文件內容進行摘要、分析或擬草稿。
教育與內容設計:教師在設計教材時,可以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AI 自行決定用簡答還是擴寫。
產品經理與業務人員:日常回報、簡報、市場分析等工作,可由 Copilot 自主辨識任務複雜度來生成內容。
尤其對中小企業與 AI 導入初期的組織來說,Smart Mode 能有效降低學習門檻,並提升整體工具使用黏著度。
06|台灣企業與開發者應關注的三件事
Smart Mode 並非短期話題,而可能成為新一代 Copilot 系列產品的核心互動架構。企業與開發者可從以下三個面向思考對應策略:
1. 開發者層面
設計 AI 應用時,可學習「任務導向的模型選擇」設計思路。
善用 prompt engineer 的技巧,讓系統能自動判斷任務意圖並切換推理路線。
未來第三方 Copilot 外掛或 API 將更強調 context-aware 機制。
2. 系統導入層面
AI 工具不再需要繁複訓練與流程 SOP,Smart Mode 減輕導入培訓負擔。
將 IT 管理重心從「教導如何選擇模式」轉為「建立任務範例與範圍設定」。
3. 業務策略層面
可納入作為產品賦能工具,作為提案自動化、競品分析輔助、客服應對升級等功能。
讓業務人員能透過自然語言達成更高複雜度任務輸出。
07|未來發展與關注點:從 Smart Mode 到 Agent Mode?
Smart Mode 現階段仍只是「任務應對模式自動切換」,但隨著 GPT-5 上線與後續產品演進,未來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具備推理、規劃、執行能力的「Agent Mode」。
屆時 Copilot 不只是回答問題或處理文書,而是能夠:
主動幫你規劃行事曆
自動判斷何時送出 email 或提醒任務
根據資料流變化自動生成對應報告
Smart Mode 就像是 AI 邁向 Agent 化的「思考訓練輪」。它讓系統先學會判斷任務,再學會主動處理任務,最後才可能自主安排任務。
結語|Smart Mode 是一場靜悄悄的 AI 操控革命
在 AI 工具百家爭鳴的 2025 年,誰能提供「更自然、無縫、少操作」的互動體驗,誰就能贏得主流市場。而微軟在 Copilot 中測試 Smart Mode,看似只是小功能升級,其實是一次操控邏輯的底層變革。
它不只讓使用者少一個步驟,而是從此以後,AI 助手會「先幫你想好該怎麼回答」。
這背後牽動的不只是 GPT-5 部署策略,更可能影響 AI 與人的互動範式,乃至企業內部的工作流程與組織設計方式。
你準備好面對「不再需要你操控的 AI 助手」了嗎?
參考資料:
Microsoft Copilot looks set to gain GPT-5 access via new 'smart' chat mode — right alongside ChatGPT
Microsoft is getting ready for GPT-5 with a new Copilot smart mode
[ 版權聲明與授權須知 ]
權利聲明: 本文之著作權為 InfoAI 所有,並受《著作權法》保護。
授權範圍: 如欲引用、轉載、公開發布或用於任何商業用途,皆須事先取得 InfoAI 的正式書面授權。
聯繫方式: 授權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 定製內容供稿合作 ]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個能深刻理解 AI 並擅長創造卓越內容的長期合作夥伴,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請來信至 contentpower688@gmail.com。
如果你也對全球最新的AI現況與趨勢有興趣,歡迎點擊[ 按鈕]訂閱InfoAI電子報,或是掃描[QRCode ]/點擊[ 按鈕]加入Line社群,隨時隨地獲得值得閱讀的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GPT‑5 推出進入倒數,推理與寫程式能力大幅躍進,Sam Altman 一句話揭開序幕
Tesla 首間超充餐廳正式開幕,24 小時營運、結合電影院與機器人服務,打造未來感用餐體驗
AI 重新打造《綠野仙蹤》:Google 與 Sphere 攜手推出沉浸式經典重現,揭示生成式技術的未來場景
從「工地用的 GPT」開始說起,建築現場迎來 AI 革命:Trunk Tools 獲 4000 萬美元投資,打造智慧工程代理人平台
洞察觀點|GPT-5 從對話工具進化為任務執行者,接下來你會用 AI 幫你完成什麼?
AI 新手必看:GPT、Claude 和 Gemini 模型選擇指南
提升生產力的秘訣,用 GPT 排序你的每日任務
如何用 AI 提升內容創作效率,讓你脫穎而出
OpenAI 推出 ChatGPT 多功能智慧代理:AI 開始幫你「做事」的時代來了
OpenAI AI瀏覽器計畫,挑戰Google Chrome的野心
你未來的工作方式,可能會被這場變革徹底改寫:OpenAI 正準備讓 ChatGPT 變成下一代的 Google Docs + Slack
Mattel × OpenAI:當 Barbie 有了 AI 大腦,你的玩具櫃迎來世代交
OpenAI推ChatGPT超級助理 挑戰Siri與Google Assistant
OpenAI推出語音影片互動功能 ChatGPT進化為AI助理
OpenAI升級Operator代理人,開啟AI進軍企業自動化新時代
OpenAI推ChatGPT-4o語音AI助理 挑戰Siri引爆智慧助理競賽
OpenAI 推出 ChatGPT PDF 匯出功能 強化企業應用場景與專業使用體驗
讓 ChatGPT 更懂你,OpenAI 記憶功能使用指南
AI素養的起點,是擁有全球的視野。
InfoAI為您打開一扇窗
每日博覽全球AI動態,將最新的資訊與洞見盡收眼底。
我們不只讓您『知道』,更讓您『看懂』,
從廣博的見識中,淬鍊出屬於您的獨到眼光。
InfoAI 為您:
01|精選出最值得關注的新聞
02|解讀新聞洞察趨勢與啟發
03|從市場商機進行深度探索
提案成功研究院
助力創業成功,募資成功,提案成功。
Content Power
{ AI 世代的出版商 }
運用AI與知識庫
聰明創作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