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繪圖引爆中國插畫圈抗議潮:一場關於創作、權利與未來的對話

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
中國插畫圈掀抗議潮 AI抄襲引爆版權爭議
你是否想過,辛苦累積多年磨練的繪畫風格,有一天會被AI「瞬間複製」,還變成別人拿來接案競爭的工具?在中國,這不是假設,而是已經發生的現實。
近一年來,AI繪圖工具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在全球爆紅,中文社群同樣迅速擴散。但在這股「便利創作」浪潮背後,卻也點燃了插畫師群體的憤怒與恐懼。中國的商業插畫接案市場本來就競爭激烈。現在,許多畫師發現,自己的畫風被AI模型「學走」,客戶用AI生成同風格圖像,不再需要付費找人畫,甚至能在幾秒鐘內產出數十張選擇。
一場關於「誰是創作者」「什麼是抄襲」「AI有沒有版權」的爭議,正在中國插畫圈全面爆發。
01|AI繪圖崛起:便利還是侵權?
先來談談問題的本質。AI繪圖的原理是:讓模型分析海量圖像資料,學會特定風格、結構與主題。當用戶輸入文字提示時,AI就會根據訓練時學到的樣式生成新圖片。聽起來很先進也很酷對吧?但問題是:這些AI公司的訓練資料,包含了誰的畫?有沒有經過同意?
許多中國插畫師指出,AI模型裡明顯出現了他們自己的風格特徵。這不是單純「受到啟發」,而是高度還原度的「複製」。有人分享自己用AI提示詞,結果產出跟自己過往商稿極度相似的構圖和用色。有人甚至看到AI能產出「署名區留白」的圖像,就像專門給人假冒簽名用。一位北京的插畫師說:「我們不是反對技術,但不能用我們的作品免費餵養AI,最後變成壓垮我們的競爭對手。」
02|接案市場受衝擊:價格崩跌與被取代的焦慮
這些爭議不是純理論,而是已經在工作市場上產生真實影響。在中國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商業插畫接案是很多自由接案者的主要收入來源。過去,這些設計需求通常包括:
• 書籍封面插圖
• 遊戲角色設計
• 廣告插圖
• 電商海報美術
本來就存在殺價競爭,但仍需要人手繪製、修改、確認風格。然而,隨著AI繪圖工具普及,部分中小型客戶發現:「為什麼要請人畫?我自己在AI平台輸入關鍵字就行了。」甚至有委託方直接告訴插畫師:「給我AI畫的價格,不然就找AI生成。」很多畫師在網路論壇上匿名抱怨:
「以前一張商稿要價2000人民幣,現在有人喊AI只要200,我們怎麼競爭?」
「客戶就用AI改我以前的圖,還問能不能幫他潤色。」
「以前一張商稿要價2000人民幣,現在有人喊AI只要200,我們怎麼競爭?」
「客戶就用AI改我以前的圖,還問能不能幫他潤色。」
這不只是價格問題,更是價值被掏空的問題。當你的獨特風格被AI免費「複製」提供給大眾,你還能怎麼賣?
03|自發抵制與抗議行動:插畫師的集體覺醒
面對AI「抄襲式生成」的風潮,中國的插畫社群出現了空前的集體行動。在微博、小紅書、QQ群裡,越來越多插畫師組織起來,討論如何抵制AI平台。最常見的做法包括:
• 在自己作品上加上大面積浮水印
• 公開聲明「拒絕AI訓練」
• 推動「退出資料庫」的權利,要求AI公司允許創作者選擇不被收錄
• 組織集體聯署,呼籲平台下架未經授權的AI作品
你可以想像那種憤怒與團結感。對許多藝術家來說,這不是單純保護收入,而是保護「創作尊嚴」。他們說:「我們不想成為免費的訓練材料。」
04|法律模糊地帶:AI訓練資料算侵權嗎?
但問題是,中國的法律體系目前還很難處理這種全新的爭議。AI模型的訓練過程,究竟算不算「合理使用」?生成出來的圖像,如果看得出某個藝術家的風格,算不算侵權?如果AI公司沒有公開資料來源,該怎麼舉證被抄襲?
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主要是針對人類作者、具體作品之間的抄襲問題設計的,對於「AI如何用大規模資料做風格擷取」沒有明確規範。
一些法律學者指出,全球很多地方都在面臨類似問題。即便在歐美,也有藝術家對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提起集體訴訟,但案件往往陷入「合理使用」和「創新自由」的爭辯。在中國,法律還在觀望階段,執法機關也沒有前例可循。
05|平台回應:有些公司嘗試「退出機制」
面對輿論壓力,有些中國AI繪圖平台開始考慮妥協方案。例如在一些本地AI社群裡,管理者承諾會尊重藝術家選擇,不再收錄已要求下架的作品,甚至計劃建立「退出資料庫」功能。但這些承諾大多是自律性質,缺乏法律約束力。插畫師群體擔心:
• 公司真的會執行嗎?
• 未來AI模型版本更新時,會不會又把資料重新餵進去?
• 國際AI工具根本無法控管
一位受訪的上海插畫師說得很直接:「就算中國本地AI願意配合,國外那些模型呢?我們的圖早被抓走了。」
06|經濟層面的衝擊:藝術市場的再分配
這場抗議運動也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現象:內容產業的經濟結構正在被AI重塑。AI生成工具把美術產能「無限擴張」的同時,傳統的勞動價值被壓縮到近乎零。這會導致:
• 中小型接案市場崩潰
• 年輕插畫師很難入行
• 部分成熟藝術家轉型做風格管理、AI調教、藝術指導
• 出現專門賣AI版權授權、訓練資料包的公司
對於插畫師社群來說,AI是一把雙面刃:能省時間、拓展風格,但同時也在摧毀他們的核心生計模式。
07|國際視角:中國不是孤立事件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插畫師的抗議並不是獨有的。在歐美,日本,韓國,都有類似的藝術家發起抵制。
• 日本畫師在Pixiv平台推動禁止AI生成圖上傳
• 美國藝術家聯署要求明確標示AI生成
• 歐洲多起集體訴訟試圖界定AI的「合理使用」範圍
這是全球創作社群對AI時代最核心的一場權利辯論:「我們願不願意讓創作者變成免費的數據礦,供科技公司開發賣錢的工具?」
08|未來可能的解法:制度設計與商機
儘管爭議巨大,也有人看到潛在的解決方案和新商機。法律學者和產業專家提出幾個方向:
• 法規制定「訓練資料授權標準」
• 平台建立「退出」或「白名單」系統
• 推動AI生成圖像的透明標示
• 建立AI版稅分潤機制,讓訓練素材創作者獲利
想像未來有個專門授權AI使用的正版插畫資料庫,畫師能把自己作品上架,平台付費取得授權,用於模型訓練,然後按生成次數給予分潤。這或許會成為AI時代下新的內容產業模式。
09|AI時代下,創作者需要什麼保護?
回到最初的問題:AI生成工具是進步還是威脅?對插畫師來說,AI不是「敵人」,但也不是「朋友」。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規範的AI商業化進程,正在把個人創作養分抽走卻不給回報。如果產業和政府能設計出公平的授權、分潤、退出機制,AI就能成為創作者的好幫手。否則,它可能會成為毀掉整個自由接案市場的終極割草機。
參考資料:https://www.theverge.com/ai-artificial-intelligence/688645/graphic-artists-china-ai
如果你也對AI趨勢感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AI新聞電子報、加入Line社群,一起即時掌握全球AI最新動態與應用案例!
Recraft 打造「Red_Panda」圖像生成模型擊敗 DALL·E 與 Midjourney
ChatGPT推出圖像資料庫功能,提升AI創作與內容管理效率
OpenAI推出o3與o4-mini模型,不僅能「看懂」圖片,更能「用圖像思考」
深度報導|GPT-4o革新AI圖像溝通:從聊天生成到風格控制,全面解析超進化功能
吉卜力風AI圖像爆紅 全球瘋傳自拍變動畫角色
ChatGPT圖像生成功能爆紅,一週生成7億張圖片創紀錄
Apple Liquid Glass 全解析:你日常螢幕正邁向「立體透明」時代
iOS 26:為多項原生 App 注入智慧,讓手機從「工具」進化為「助手」
MIT 與 NVIDIA 推出 HART 模型,AI 高速生成圖像快 9 倍
Apple公布AI戰略 裝置端與隱私成核心主軸
MidJourney 全新網頁編輯器:簡單操作,解鎖 AI 圖像創作新可能
傳言 Apple 正在開發 AI 搜尋引擎 減少對 Google 依賴
Apple 攜手 Anthropic 打造 AI 驅動的 Vibe Coding 平台,重塑開發者生態
Apple 宣佈 iPhone 18 將分兩階段發佈,開啟智慧型手機市場新戰局
看懂Apple的AI戰略:如何以AI重新定義作業系統的未來
ChatGPT對決Gemini:AI競賽進入平台戰爭階段,誰能佔據你的數位生活入口?
洞察觀點|GPT-5 從對話工具進化為任務執行者,接下來你會用 AI 幫你完成什麼?
Gemini 2.5 三版本齊發 Google 用「好、優、頂」策略挑戰企業生成式 AI 版圖
2027年AI模型艦隊來臨,白領工作型態將大變革
Google I/O 2025 聚焦 Gemini AI 整合:搜尋、工作、行動裝置三位一體
Gemini 將 Google Docs 變 AI 播客,工作流程再進化
「溫和奇點」來臨?Sam Altman 給你一個更真實的 AI 未來預言
OpenAI與Google聯手開啟AI新紀元:一場橫掃雲端與算力的策略豪賭!
ChatGPT「Connectors」正式推出!你也能把 AI 跟日常工作工具串起來用
ChatGPT「Rcord 模式」登場!會議紀錄、語音筆記一鍵變 AI 整理好
全球的 AI 新聞
每天有上百條,值得關注的有哪些?